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四百四十三章.大朝议(三)

摄政大明 第四百四十三章.大朝议(三)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随着皇极殿的大门缓缓打开,众官员皆是精神一振。

眼看着“大朝议”即将要开始了,百官们不敢怠慢,皆是按照各自的官阶职位排好了队列,并且在太子朱和堉与几位阁老的带领下,鱼贯进入了皇极殿内。

大约等待了一炷香的时间,百官们就听到大太监张德扬声唱诺道:“陛下驾到~百官迎驾!!”

随着张德的唱诺,德庆皇帝缓步来到了皇极殿内,百官们则是行礼跪拜、口呼万岁。

却说,德庆皇帝坐上龙椅之后,先是让百官们平身,然后又主动开口、缓缓说道:“朕这次南下巡游,乃是为了视察江南粮赋重镇的情况、传播皇帝威仪、强调朝廷存在,加强地方对中枢的敬畏之心……”

为自己这次南巡寻找了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后,德庆皇帝话锋一转,又说道:“然而,在这次南巡期间,朕虽然是收获颇丰,但也发现了许多问题……那就是,地方衙门对朝廷中枢的政令阴奉阳违、缺乏敬畏、朝廷中枢对地方衙门监察不足、交流不畅,因此而衍生的种种状况,竟是屡屡可见!”

理所当然的,德庆皇帝开始借题发挥、趁机立威了。

说话间,德庆皇帝突然将目光转向了周尚景,缓缓说道:“周尚景,趁着今天的机会,你亲自将苏州衙门隐瞒倭寇作乱的事情向百官们详细解释一遍,也让百官们看看,朕的大明江山如今已是乱成了什么样子!”

听到德庆皇帝的吩咐,周尚景花白的眉毛微微一扬,知道德庆皇帝这是要借着自己被贬职的事情向百官们敲山震虎、杀猴儆鸡了。

不过,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二人早在苏州的时候就已是达成了秘密协议——德庆皇帝将不再继续追究周尚景的庇护之罪,但作为交换,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周尚景也必须要全力配合德庆皇帝稳定朝野局势的行动。

所以,德庆皇帝如今虽然是摆明了要踩着周尚景来提升自己的威望,但德庆皇帝的威望提升同样是稳定朝野局势的必要条件之一,周尚景出于大局考虑,却也只能强自忍耐、默默配合。

从这方面而言,德庆皇帝也算是小小的算计了周尚景一次。

于是,周尚景缓步出列,道:“老臣遵旨。”

然后,当着文武百官面前,周尚景将苏州倭寇之乱的事情避重就轻的讲诉了一遍,但其中并没有提及自己暗中包庇孙儿周素海的事情。

等周尚景讲诉完毕之后,德庆皇帝面色严肃的缓缓点头,又向周尚景问道:“苏州出了这么大的乱子,你身为当朝首辅,竟是毫不知情,这是何等的失职!?所以,朕必须要治你的失察之罪,罢免了你内阁首辅之位,并且罚俸三年……朕的这般处置,你可服气?”

周尚景微微垂头,也表现出了一副敬畏的模样,缓缓说道:“老臣确实失察了,理应受罚,不敢不服!”

“那就好。”德庆皇帝的表情十分冷峻,然后又趁机向百官们宣布了沈常茂接替周尚景担任内阁首辅的旨意。

原本,在苏州衙门隐瞒倭寇作乱的事情之中,周尚景的罪名明明应该是“欺君罔上”,德庆皇帝对周尚景的惩处也是极轻,近乎于无;但如今,在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避重就轻、巧妙掩饰之下,周尚景的罪名却是变成了“失察之罪”,这样一来,德庆皇帝对周尚景的惩处就显得很重了。

可惜,绝大部分官员并不了解事情真相,当他们看到德庆皇帝竟只是因为周尚景的一时失察就重惩了周尚景、而周尚景这般权臣竟然是没有任何抵抗的接受了德庆皇帝的旨意,不由得纷纷大惊,心中对德庆皇帝也就愈加的敬畏了。

另一边,看到百官们的神色变化,德庆皇帝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满意。

如今,因为商税整顿的事情,百官们的利益受到了触犯,朝野局势固然是有些混乱,但只要德庆皇帝的威信尚在、百官们依然对德庆皇帝心存敬畏,那么德庆皇帝就依然可以掌控大局。

更何况,趁着这次的秘密协议,德庆皇帝还可以稍稍打压一下周尚景的威望,却也是一石二鸟了。

与此同时,赵俊臣作为知情者之一,看到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配合做戏,他的眼中不仅没有讥讽,反而闪过了一丝凝重。

很显然,因为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之间的秘密协议,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周尚景会无条件的全力配合德庆皇帝稳定朝野局势的行动,这也就意味着在这场秘密协议结束之前,德庆皇帝不仅失去了周尚景的牵制,还得到了周尚景的支持,所以德庆皇帝对朝野局势的掌控力也将会得到空前的提高。

也正因为如此,赵俊臣如今已是暗暗下定决定,在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秘密协议结束之前,他是绝不会做出违背德庆皇帝意志的事情。

至少,明面上不会。

否则,任是赵俊臣准备充足、料敌于先,也绝不可能抵抗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联合力量。

“看来,许多事情,都需要暂且按耐一段时间了。”

赵俊臣暗暗想道。

*****

却说,就在赵俊臣暗思之间,德庆皇帝已是开始威胁百官了。

“……地方官员蔑视中枢权威、对中枢的政令阳奉阴违、甚至还敢欺瞒中枢,这般情况绝不可纵容下去!若是长此以往,就是国不将国的局面!我大明朝的数百年江山,也迟早会毁于一旦!所以,朕已是决定,从即日起,任何官员若是胆敢再违背中枢政令,则罪加三等、绝不轻饶!”

德庆皇帝的这一番话,说得郑地有声、异常坚决,看似是为了防止苏州衙门私自隐瞒倭寇作乱的事情再次发生,但赵俊臣却知道,德庆皇帝的这道旨意的真实用意,其实是为了稳定朝野局势、给商税整顿的事情做铺垫罢了。

然后,德庆皇帝又讲了许多,或是勉励、或是警告,但大都是隐含着增强中枢权威的意思,暗示百官们接下来绝不可再抵抗朝廷政令,否则必然会受到严惩。

与太子朱和堉不同,德庆皇帝绝不是一位好糊弄的君主,所以百官们听到德庆皇帝的暗示之后,皆是下意识的心中一凛,他们绝不敢小觑德庆皇帝的决心,也不敢违背德庆皇帝的意志——尤其是德庆皇帝刚刚重罚了周尚景之后。

所以,随着德庆皇帝的表态完毕,皇极殿内的气氛显得极为沉重,百官们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也是纷纷领旨、表态赞同。

见到百官们的态度,德庆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

然后,德庆皇帝又说道:“南巡之事,暂且就先说到这里!如今,时隔四月之久,朕终于是回到了京城中枢,在这段时间以来,朝廷可有什么事情需要向朕禀报的?”

随着德庆皇帝的话声落下,赵俊臣眼中微微一闪,知道弹劾黄有容的机会来了。

于是,按照事先的安排,赵俊臣向着左兰山、童桓、秦怀远等等“赵党”成员们微微点头,示意他们出列弹劾黄有容,在报复黄有容之余,也为顾全、詹善常、刘长安三人恢复官职。

得到赵俊臣的示意之后,众位“赵党”官员亦是精神一振,就打算依计行事、出列发言。

然而,众位“赵党”官员尚未行动,发言的机会就被人抢先一步、捷足先登了。

只见一位名叫李俞然的监察御史突然出列,向德庆皇帝禀报道:“陛下之言,臣深以为然!我朝官员理应遵守朝廷法纪、坚决执行中枢政令,此乃首要之务,若是官员们藐视朝廷权威、违背中枢政令,那么陛下无法治理百官、百官亦是无法治理万民,就会造成朝野混乱的局面,所以对于违背朝廷法纪与政令的官员,也必要严加惩治、才能以儆效尤……”

这位名叫李俞然的监察御史乃是朝中少有的中立官员,并没有投靠任何派系,平日里表现得极为低调,但今日不知为何,竟是引经据典、唠唠叨叨的说了一大堆,皆是在赞同德庆皇帝的态度。

就在百官们因为此人的啰嗦话语渐渐感到有些不耐烦的时候,李俞然突然话锋一转,又说道:“臣身为监察御史,平日里负责纠缠、弹劾百官,今日却是听说了一件事情,必须要禀报于陛下知晓——有一位新晋的年轻官员,仗着自身才华出众,却是目无法纪、不遵政令,此人乃是伴驾南下的官员之一理应跟随陛下一同回京,但他昨日却是私自离开了南巡队伍,没有向任何上司通报,就提前回到了京城!这番过错虽然不大,但此人藐视君上、违背政令的态度却是十分明显,臣以为,在陛下三令五申之际,此人明显是顶风作案,理应受到严惩!”

随着李俞然的话声落下,像是赵俊臣、太子朱和堉、阁老程远道等人,皆是面色微变。

其中,赵俊臣的眼中,更是露出了深思之色。

因为,通过李俞然的描述,他们已是猜到李俞然要弹劾的人是谁了!

另一边,听到李俞然的弹劾之后,德庆皇帝眉头一皱,问道:“哦?昨日竟是有人没有向上峰通报,就私自离开了南巡队伍、提前回到了京城?是谁?”

李俞然缓声答道:“此人乃是今科榜眼、翰林院编修赵山才!”

……

PS:状态还是很差,勉强写了三千余字,先发上来!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