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1009章.重返庙堂(三)

摄政大明 第1009章.重返庙堂(三)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这场朝会结束之后,德庆皇帝就在御书房里单独召见了赵俊臣。

说起来,赵俊臣与德庆皇帝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单独相处了。

从某方面而言,这也是他们君臣二人的关系已经渐行渐远、貌合神离的一种表象。

见到赵俊臣之后,德庆皇帝的态度很是亲切,但已是不复曾经的随性与肆意;与此同时,赵俊臣的态度也很是恭谨谦卑,但同样是不复从前的卖乖讨好、曲意迎合。

谈话之间,德庆皇帝先是关心了赵俊臣的身体近况,然后又向赵俊臣征询了一些朝廷政务的意见,涉及到了河套战事、南京六部、商税整改等等,还重点讨论了户部向德庆皇帝借取银子之后的利息问题。

但至始至终,德庆皇帝都没有向赵俊臣询问有关漕运的事情——按理说,这才是朝廷目前最为紧要的事情,也是德庆皇帝目前最为关心的事情。

这是因为,德庆皇帝心中很清楚,以朝廷的目前情况,若是使用寻常手段的话,想要短时间内解决眼下这场漕运难题,是绝无可能成功的!

所以,欲行异乎寻常之事,就必要使用异乎寻常的手段。

而这种脱离常规的手段,则必然是要引发大量争议的。

这种情况下,德庆皇帝就绝不会主动询问,赵俊臣也绝不会主动提及,若是赵俊臣最终是顺利解决了漕运难题,也没有引发太多的争议,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德庆皇帝不必再为漕运的事情而烦恼,赵俊臣也再次立下了大功。

但若是最终赵俊臣无法解决漕运难题,又或者是解决了漕运难题之后引发了太多的争议,那就是由赵俊臣一个人承担责任,德庆皇帝因为事前并不知情的缘故,也无需帮着赵俊臣分担压力。

从这方面而言,赵俊臣与德庆皇帝君臣二人的关系,固然是不复从前密切,但他们的默契却还保留着。

谈了一炷香的时间之后,德庆皇帝突然从手边抽出了一份奏疏,说道:“这是你返京之前送到朕这里的一份奏疏,说是希望朝廷出手惩治山西巡抚**的时候,最好是不要波及**的家眷族人......可是考虑到了安南伯郑芝龙的情况?”

赵俊臣点头道:“确实如此,**乃是郑芝龙义父李旦的后人,若是陛下您株连了**的族人,就意味着李旦有血脉断绝之危,任谁也不知道郑芝龙收到消息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您也知道,安南伯他一向都是听调不听宣,朝廷目前正值多事之秋,最好还是不要刻意刺激他!只是重惩**、留下**族人的性命前程,再向安南伯传去一封旨意,告诉他朝廷的这般做法全是为了卖他一个面子,想必安南伯也会领情的。”

听到赵俊臣的解释之后,德庆皇帝的表情有些不爽快。

身为九五之尊,德庆皇帝早就习惯了乾坤独断,最讨厌被迫卖给别人面子,安南伯郑家也早就成了朝廷的一块心病,如今还不等安南伯郑芝龙做出反应,朝廷就要顾及他的反应、率先做出让步,却是让德庆皇帝愈发不高兴了。

见到德庆皇帝的表情变化,赵俊臣轻声说道:“陛下,臣的这般建议,也是为了朝廷大局考虑!以您的英明,自然是早就看出来了,最近这些年来,朝廷各地频频遇到天灾、百姓耕种常有欠收,国库存粮时不时就会告罄,粮食缺口也是每年都会扩大,臣拆了东墙补西墙、好不容易才维持了基本周转,没有出现太大的混乱与纰漏......

然而,这终究只是一时手段,民间粮价近年来已是翻了一番,百姓们皆是苦不堪言!朝廷的耕地就这么多,绝无可能短时间内大幅提升粮食产出,臣的农务改革也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见到显著成效......”

说到这里,赵俊臣面现苦笑,又说道:“臣固然是有办法赚银子,但银子现在也是越来越不值钱了,经常是手里拿着银子也买不到粮食!这般情况持续下去,臣担心朝廷迟早都会遇到一场无法解决的**烦!......

所以,臣为了**的族人求情,也是迫不得已,就是想要趁机向安南伯郑家示好,再通过郑家寻到一些新的买粮渠道,郑家的船队庞大,行动范围包括了中华境外的几十个小国,必然是有助于朝廷渡过这两年的难关!”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解释,德庆皇帝的表情依然是有些犹豫。

德庆皇帝也知道朝廷的粮食隐忧,但终究不是迫在眉睫的麻烦,并不值得德庆皇帝放弃颜面。

赵俊臣知道德庆皇帝一向好面子,就再次劝道:“不过,这般做法也只是为了利用安南伯郑家一时而已!等到臣的农务改革、商税整改、川盐开发等等举措皆是见了成效之后,朝廷就再也无需为钱粮而烦心了!

到了那个时候,朝廷既有源源不绝的钱粮补给,又有北击蒙古收复疆土的赫赫战功,士气民心皆是不缺,安南伯郑家就再也不是朝廷的对手,陛下您到时候想要迫使郑家低头服软,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一次,德庆皇帝的表情稍有柔和,终于是心动了。

沉思良久之后,德庆皇帝又问道:“这封奏疏之中,你还举荐了阁老左兰山离京前往山西、继任山西巡抚之位,也是为了你下一步的商税整改计划?”

赵俊臣依然点头,道:“陛下圣明,一眼就看穿了臣等心思!联合船行已经走向正轨,朝廷东南数省的商税整改也已经初见成效,仅仅是半年时间,朝廷的商税收入就增加了三倍有余,今后还会越来越多!

所以,臣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把商税整改推行到西北数省,效仿联合船行的成功案例,也把晋商、陕商联合于一处、为朝廷效力!更何况,山西乃是直隶与陕甘三边的必经之路,等到朝廷正式收复河套地区之后,这个位置也是至关重要,关系到陕甘三边与河套地区的后勤补给,绝不能有任何轻视!

这样一来,朝廷就必须向山西境内派去一位拥有足够份量的重臣坐镇!臣思来想去,还是以左兰山左阁老最为合适,他不仅是份量足够,也懂得一些商税整改的事情,由他担任山西巡抚,朝廷的各项政策就可以迅速推行了。”

德庆皇帝再次沉思良久,终于是点头道:“既然如此,这两件事情就按照你说的办吧!等到明天的朝会之上,朕就会宣布左兰山的任命......不过,朝廷与安南伯接触的事情,你就不要插手了,朕自然会另派一位合适人选前往福建联络郑芝龙,你只要帮着参谋一下就行。”

赵俊臣的诸般说法固然是有道理,但德庆皇帝是绝对不允许赵俊臣与安南伯郑家建立太紧密的关系的。

这两股势力若是勾搭在一起,即使是德庆皇帝也会头痛不已。

相较之下,任命左兰山为山西巡抚就只是一件小事情了,虽然是扩张了赵俊臣的势力影响,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扭转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的局面,只要是朝廷财政彻底迈入正轨、短时间内再无忧患,德庆皇帝也就无需依赖赵俊臣的理财手段,到时候再是想要拔除赵俊臣的势力也未必就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至少,德庆皇帝如今就是这般想法。

德庆皇帝却不知道,赵俊臣早已经派出了自己的使者许庆彦,这个时候已经护送着**的家眷族人,快马加鞭的奔向福建境内了。

但表面上,赵俊臣依然是一副恭顺模样,连忙答应了下来。

谈完了这些正事之后,德庆皇帝又与赵俊臣说了些家常,还刻意夸赞了如今已是贵为惠妃的赵颖儿,表示赵颖儿进宫之后一向是表现贤惠妇道,深得德庆皇帝的喜爱,今后还要寻机再抬一抬赵颖儿的位置。

很显然,这是德庆皇帝对于赵俊臣又一次的刻意安抚了。

说到赵颖儿,德庆皇帝似乎是联想到了什么,突然问道:“伺候惠妃的那个侍女......叫做张招娣的女子,你可有一些了解?她的家世如何?为何会留在惠妃身边伺候?”

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赵俊臣则是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了一丝疑惑与思索,似乎是无法在第一时间联想到张招娣的身份来历。

思索片刻后,赵俊臣摇头道:“这个......惠妃尚未入宫的时候,臣倒是见过张招娣几次,只记得她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女子,家世也不是很好,所以才会成为惠妃娘娘的婢女,但她终究只是一个婢女,与臣尊卑有别,所以臣与她也没说过几句话,并不知晓详情。”

顿了顿后,赵俊臣又是表情疑惑的问道:“陛下您若是好奇张招娣的身世经历,何不直接去问她?她自然是不敢有任何隐瞒!”

闻言之后,德庆皇帝眼中闪过了一丝无奈。

德庆皇帝表面上是夸赞赵颖儿有多么的贤惠妇道,但实际上德庆皇帝早就已经受够了赵颖儿那些令人嗤笑的小聪明、以及善妒浅薄的恶劣性格,只是碍于赵颖儿与赵俊臣的关系,所以才会刻意容忍她到现在。

可以说,若是赵俊臣今天垮台的话,德庆皇帝当天晚上就会把赵颖儿打入冷宫,绝不会多留一刻。

至于赵颖儿身边的张招娣,却是与赵颖儿截然相反,她的气质、性格、容貌等等皆是德庆皇帝所喜欢的类型,也引发了德庆皇帝的关注,一直想要把张招娣收入宫中,只可惜赵颖儿的性子太过于善妒,德庆皇帝只要是稍稍对于张招娣多些关注,张招娣事后就会遭到赵颖儿的虐待,使得德庆皇帝不由是心生愧意,一直是无法下手,对张招娣的了解也就远远不够了。

正是因为如此,德庆皇帝今天才会询问到了赵俊臣这里。

思前想后,德庆皇帝只觉得心累,缓缓一叹道:“妇道人家,还是大气一些讨喜。”

见到赵俊臣又是面现疑惑,德庆皇帝也不多做解释,只是点头道:“朕乏了,就不多留你了,你尽快前往户部衙门坐镇、解决漕运的事情吧!你既然是已经在朝会上夸下了海口,漕运的事情就一定要尽快解决,否则朕也护不了你。”

而就在赵俊臣行礼告辞、退步离开之际,德庆皇帝又突然补充道:“对了,朕听说你最近这些日子与太子走得很近......但朕的心意你也明白,储君废立的事情关系到朝廷之根本,必须要由朕乾坤独断才行,容不得任何人干涉,你最好是不要给朕添麻烦......说起来,老七的病情好转,也是因为你府里的那位章神医出手诊治的缘故,你与老七存着这层情谊,也一向是关系不错,又何必是舍近求远?你回京的时候,朕刻意安排老七去迎你,究竟是为了什么,你也要好生琢磨琢磨,切不要让朕心中失望!”

听到德庆皇帝的隐晦警告,赵俊臣微微一愣,依然是态度恭谨的垂首答道:“臣明白了!”

*

御书房内,等到赵俊臣离开之后,德庆皇帝若有所思。

按照德庆皇帝的原先安排,太子朱和堉今后遭到废黜之际,赵俊臣就应该是扮演一个发挥了关键作用的主要推动者,甚至是成为太子朱和堉遭到废黜的直接原因。

到了那个时候,赵俊臣就会引来百官的猜忌、清流的敌视、以及朝野的批评,他原本已经逐渐扭转的声誉也就会再次变得狼藉不堪。

然而,赵俊臣返京之后的告病不出、以及赵俊臣与太子朱和堉之间的突然结盟,却是彻底打乱了德庆皇帝的如意算盘。

“事情有了变化,但未必就是坏事!等到老三处理了藩王的事情返回京城之后,朕就要与赵俊臣摊牌,让他出面推动废黜之事!朕就不信了,赵俊臣到时候还敢违抗朕的旨意不成?到了那个时候,赵俊臣背叛了他与老三的结盟,也一样会声名狼藉!这件事情,容不得有变!”

*

另一边,赵俊臣离开了御书房之后,也是一路若有所思的走到了午门之外,打算去户部衙门坐镇,出手处理漕运的事情。

不过,赵俊臣正准备乘轿的时候,却发现李成儒正站在不远处,表情复杂的等候着自己。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