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1036章.除夕夜(二)

摄政大明 第1036章.除夕夜(二)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这天晚上,德庆皇帝在赵颖儿寝宫的所作所为,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后宫。

收到消息之后,宫中众人的反应各有不同,有些人忧心忡忡、有些人幸灾乐祸、还有些人则是心中羡慕着张招娣的“幸运”。

不过,宫中太监们并无太多想法,他们依附皇权而生,德庆皇帝的举动再是如何出格,他们也都是视而不见、极力配合,只要德庆皇帝开心就好。

实际上,就在德庆皇帝胡搞乱搞之际,宫中的一众大太监也正是相聚一堂、摆宴庆贺除夕。

宫中太监们也是人,除夕之夜伺候着皇帝与妃嫔们结束了除夕宫宴之后,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除夕夜宴。

内廷十二监衙门,平日里也是冲突不断、争权夺势,其中又要以司礼监与御马监的矛盾最为显著,这两个衙门分掌文武之事,可谓是权高位重,前些年一直是司礼监压制着御马监,但近段时间因为司礼监屡次办事不利的缘故逐渐失了圣眷,御马监又在陕甘三边与河套地区收获了一些功绩,双方的势力影响也就逐渐平衡了起来。

但每年的除夕之夜,这些内廷衙门的大太监们都会暂时放下矛盾,相聚在一起喝酒吃宴,哪怕是心里再是如何不爽对方,在这场酒宴上也不会表现出来。

这是因为,每年主持这场除夕酒宴之人,乃是内书堂总管刘清!

明朝太监自从是得到了参政之权以后,宫内就设下了内书堂,专门用以教导太监们读书识字,而刘清掌管内书堂已是长达二十余年,内廷之中那些举足轻重的大太监,绝大多数都是出身于内书堂,也都是刘清的学生。

所以,刘清在内廷的威望之高、资历之深、人脉之广,自然是无人可比,任谁都要卖给刘清几分面子,。

每年的除夕之夜,刘清都会摆下几桌酒宴,用以招待宫中的大太监们,这般做法既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影响力,也是为了化解内廷矛盾、团结十二监衙门,众位大太监这个时候也不敢轻易造次,总是会维持着表面上的和睦与团结。

而今年的除夕宴,较之往年又有一些不同,因为德庆皇帝的数次整顿与清洗,有好几位大太监都受到了牵连,最终也皆是惨死于杖毙,所以今年的除夕宴就少了许多熟悉面孔,但也多了好些个新面孔。

这些新人能被刘清召来参加这场除夕宴,就代表着他们已经迈入了内廷上层,这个时候自然是充满了得意与兴奋之意。

而在诸多新面孔之中,又要以两个人最为耀眼,分别是刚刚返回京城的陕甘督军李如安、以及新任的东厂秉笔太监孙贺。

在内廷众多太监之中,如今就要以他们二人风头最盛,也最得德庆皇帝的信任,尤其是他们二人的年轻都不大,可谓是内廷十二监的新生代领军人物。

刘清也很看好他们二人,认为李如安与孙贺乃是内廷十二监的未来柱石,就刻意把他们招过来与自己同席而坐、亲切交谈。

坐在刘清身边的几位大太监,分别是司礼监掌印吴信泉、御马监提督徐盛、东厂厂督孔镇、西厂厂督吴忻彦、德庆皇帝身边的长随太监张德、内承运库总管太监孙忠等人,皆是内廷之中举足轻重的大人物,李如安与孙贺如今能与他们同席而坐,就代表着他们二人已经迈入了内廷上层的核心圈子。

酒宴开场之后,众位大太监的话题也是围绕着这两位新人展开的。

孙贺同样是刘清的学生,两人之间的关系也较为熟悉,所以刘清与孙贺稍稍聊了几句之后,很快就把注意力转向了李如安。

说起来,在众位大太监之中,也唯有李如安不是出身于内书堂,所以刘清心中对于李如安也就有些排斥,并不希望这样的“外人”占据内廷高位,但李如安的崛起速度太快了,加入内廷还不到一年时间就成为了御马监提督徐盛的心腹,随后又在陕甘三边与河套地区跟随朝廷大军立下了显赫功绩,已是再无可能压制,只能是尽可能的拉拢。

所以,与李如安交谈之际,刘清也就刻意的展现了一些亲近之意。

“如安你入宫之后的所作所为,咱家已经听徐盛详细讲过了,你这段时间在边疆战场的表现,咱家也是尽数看在眼里,堪称是内廷之表率,咱家甚为欣赏!

近年以来,内廷数次的办事不力,也就逐渐失去了圣眷,遭到陛下多次的整顿与清洗,咱家的往日门生也是损失惨重,幸好还有如安你这样的英才有所建树,总算是让内廷挽回了些许颜面……唉,也是咱家教授无方,昔日的门人学生大都是流于庸碌,还要让如安你这样并非是内书堂出身的人出面为内廷争光,每当是想起这般情况,咱家就觉得愧对于陛下啊……”

说话之际,刘清的一张老脸上满是失落之态。

李如安的心思玲珑剔透,听到刘清的这般表态,又哪里还不明白刘清的暗示?

于是,李如安连忙是表态道:“众所周知,内廷之中的所有宦官,唯有经过内书堂的传授才可以独当一面、委以重任,晚辈又岂能例外?虽说晚辈并没有真正在内书堂学习过,但晚辈一直都跟在徐督身边,能有今日成就也全是因为徐督的言传身教,而徐督则是刘总管的学生,这样说起来,晚辈就是刘总管您的徒孙啊,也能算是内书堂的出身,所以刘总管您大可不必见外!”

听到李如安的这般表态,徐盛也是面现得意,只觉得李如安得势之后也依然是忠于自己、忠于御马监,也就跟着表态道:“是啊,刘总管您老人家可千万不要多想!李如安忠于内廷,绝不是外人,我就是按照您当年教导我的手段来教导他的!所以,他就是您老人家的徒子徒孙,若是您老人家还觉得不够,李如安他如今已经返回了京城,也会一直留在宫中,往后就让他多去内书堂走动几次、补几堂课也就是了,您到时候也帮着我再是好生教导他一下。”

刘清面色稍缓,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认了如安当学生吧,从今往后,如安你也就是自己人了,咱们内廷中人都是可怜之辈,不仅是从前出身疾苦,如今也是朝不保夕,最是需要团结一致才行。”

就这样,只是几句话的功夫,李如安已是寻到了“师门”、成为了内廷的正统出身,他的诸般功绩也就有了刘清的一份功劳。

接下来,刘清又刻意关心了李如安的家世出身,态度间的亲近之意也多了几分真诚,但言语之间不乏试探之意。

而李如安对于这般情况早就有所准备,回应之际也是滴水不漏,表现出了一种有野心、有能力、但无根基背景的形象。

随后,刘清很快就谈到了正题,开口问道:“你返回京城之后,可是已经拜见过陛下了?”

李如安连忙点头道:“晚辈返回京城之后,就第一时间向陛下复命了,也向陛下他详细讲诉了陕甘三边与河套地区这段时间的战事经过,陛下他很是满意,还赏赐了我一笔金银。”

刘清又问道:“你卸任了陕甘督军之后,陛下对你可有什么新安排?”

李如安又答道:“陛下并没有详细安排,只是让我年后前往御书房办事。”

刘清点了点头,一张老脸上满是谆谆教诲之意,好似是全心全意为李如安谋划着未来前途,缓缓说道:“前段时间,御书房泄露了陛下的消息,所有的相关太监都被陛下杖毙了,御书房掌事太监的位置也一直空悬着,依咱家看来,这个位置就是陛下他刻意为你而留的!你办事得力、忠心耿耿,也通晓笔墨之道,正是上佳人选!

现如今,陛下他命你前往御书房做事,倒也印证了咱家的猜测,等你在御书房学习一段时间,被陛下亲自考察过之后,想必这御书房掌事太监的位置很快就会落入你的手里……

御书房不比其它地方,许多朝廷大事都要在那里决定,陛下的许多机密也都会在那里出现,所以御书房掌事太监不仅要文墨本领出众、也要懂得察言观色,最重要的是嘴巴要紧,还要看管好下面人,绝不能再有消息泄露之事!有些消息无关紧要,泄露给外朝臣子赚些人情与好处也就罢了,但另有一些消息,是绝不能向外人泄露一丝一毫的……

这里面的尺寸拿捏,你今后要多多向张德讨教一下,他追随陛下多年,一直都被陛下所信任,同时又能与外朝权臣们相交好,这里面的功夫与火候,可不是寻常人能比的!”

李如安连忙是表示受教,然后又向张德表示了今后请教之意,张德也是含笑答应了。

不过,李如安表态之际,心里又暗暗有些猜测与警惕,只觉得刘清的这番教导似乎另有深意。

根据刘清的说法,御书房里的那些敏感机密的消息,并非是绝对不能有任何泄露,而只是不能泄漏给“外人”,但究竟哪些人是属于“外人”?又有哪些人是属于“自己人”?

就在李如安暗暗思索之际,刘清很快就揭露了答案。

“明天就是陛下的寿辰了,还有万国来朝、祭天大典,当真是热闹非凡……等到这一切结束之后,咱家就会寻机会让你与七皇子殿下见上一面,你应该也听说了一些消息,陛下他已经厌恶了现任的储君太子、有意让七皇子殿下成为新的储君,这件事情很快就会有结果了!对于咱们内廷而言,这也是一件好事,七皇子殿下与现在的那位太子不同,对待咱们这些无根之人一向亲善,也愿意重用咱们……所以,你若是能与七皇子殿下提前交好,今后就只有好处、绝无坏处,你可一定要好好把握住这次机会!”

听到刘清的这般言论,李如安却是突然间想起了赵俊臣传给自己的警告。

李如安返回京城之后,自然是不能正大光明的去见赵俊臣,两人只能通过一些无法辨认字迹与来源的纸条暗中联络。

利用一些隐秘渠道,李如安向赵俊臣通报了自己的情况之后,赵俊臣传给李如安的回信却是只有五个字——“小心七皇子”。

收到赵俊臣的回信之后,李如安不由是有些奇怪,因为七皇子朱和坚一向是风评极佳,并非是一个心狠手辣、城府深沉之辈,赵俊臣为何要让自己警惕于他?

这个时候,见到刘清亲自出面为自己与七皇子朱和坚之间牵线搭桥,李如安终于是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然后,李如安暗暗观察着周围众位大太监的反应,却见到众人之中,那些稍为年轻一些的大太监,譬如说是东厂秉笔孙贺、内承运库总管孙忠、尚膳监掌印王叶等人皆是微笑点头,似乎是很认同刘清的这般说法;而那些年纪稍大一些的大太监,譬如说是司礼监掌印吴信泉、御马监都督徐盛、德庆皇帝的随身太监张德等人,这个时候却皆是鼻观口、口观心,就好似完全没有听到刘清的这一番话,也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很显然,这些内廷大太监或是已经暗中投向了七皇子朱和坚,又或是暗中默许了七皇子朱和坚对于内廷的渗透与控制。

见到这般情况,再联想到赵俊臣的警告,李如安不由是心中悚然一惊!

七皇子朱和坚对于内廷的渗透已是这般严重,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然是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布置了!

这样说来,七皇子朱和坚所表现出来的谦逊温雅、守礼知节也就全是伪装了!

这么多年以来,朱和坚的伪装竟然一直都没有被人发现,还悄无声息的逐渐控制了内廷,这般城府深沉可谓是可怕至极,也难怪赵俊臣要提醒李如安小心他了。

心中暗暗惊骇之余,李如安却又觉得这也许能够成为自己摆脱赵俊臣控制的一次机会,至少也能让他左右逢源、为自己争取好处。

于是,李如安很快就答道:“晚辈是内廷中人,自然是与内廷共进退,一切任凭刘总管您安排就是!”

*

相较于赵府的热闹与温馨、皇宫的荒唐与暗流,远在洛阳城查案的太子朱和堉,这个时候的情况却是冷冷清清、心中也是充满了凄凉之意。

明明是除夕团聚之夜,就算是太监们也是相聚一堂,但朱和堉如今却是远离京城,只能滞留在洛阳城内,身边也没有几个亲近之人可以陪伴,只能是独自饮酒以排解心中悲苦。

悲苦之余,朱和堉的心里还有些激愤与无奈。

他这次赶到洛阳城,乃是为了调查福王的乱政违纪之事,但一切事情都是极不顺利。

时至今日,任谁都知道他很快就会失去储位,各级官员见到他之后也不免是暗中轻视,只剩下了表面上的恭敬,但完全不会认真配合朱和堉做事。

朱和堉离开京城的时候,三司衙门与厂卫的态度就有些怠慢,只是安排了一些不被重视的底层官员跟随朱和堉,这些官员跟着朱和堉离开京城之后也是不情不愿、怨气十足,只认为是朱和堉耽误了他们的新年时光,同样是办事敷衍、毫无效率。

再等到朱和堉抵达了洛阳之后,不谈福王的敌意十足、极力排斥,洛阳官员对于朱和堉的命令也都是阳奉阴违、刻意拖延,一直是拖到除夕之夜,朱和堉的调查依然是毫无进展。

洛阳是一座大城,除夕之夜也是万家灯火、照耀全城,鞭炮声接连不断,偶尔还能听到一些不知源自何处的欢声笑语,颇是有些热闹。

这样的环境之中,朱和堉反倒是倍感凄凉,只觉得满天下仅有自己一人、孤苦无靠。

但孤独也有孤独的好处,朱和堉可以静下心来,认真思索一些他从前一直都没有机会认真思索的事情。

譬如说,吏治!

满朝的官员之中,为何总是贪官多、清官少?为何总是奸臣得意、良臣失势?自己明明是志向高洁,为何就不能得道多助?愿意真心为江山社稷付出的官员,为何总是少之又少?为何自己总是寻不到几个同道之辈?

针对这些问题,朱和堉曾经请教过前任太子太师肖温阮,也曾经询问过赵山才,甚至还专门讨教过赵俊臣的想法。

他们的回答各有不同,反倒是让朱和堉愈发迷惑了。

于是,朱和堉决定自己思索。

……

恩,第二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