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1131章.辩法

摄政大明 第1131章.辩法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只见赵俊臣摆出一副学术讨论的架势,一边翻着杨洵的几篇著作,一边是开口问道:“在晚辈看来,杨大儒您这几篇著作的内容,总结起来大概就是五点;

其一,朝廷应该制定全面且又详细的法律条文规范世人的行为,让天下人的一举一动皆是有法可依;其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官民理应同罪;其三,法律不仅要约束世人,也还要约束官府与朝廷;其四,朝廷与官府不应该干涉司法的正常执行;其五,于民而言,法无禁止皆可行,于官而言,法无允许皆不准……

关于晚辈所总结的这五点?杨大儒您是否还有补充的?”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说法,杨洵当即是大为惊讶,杨洵身后的江淳、江正两弟子这个时候更是不可思议的看着赵俊臣。

这还是杨洵第一次见到有人可以这般精准全面的总结自己的观念,就连他的几位弟子也做不到。

甚至于,绝大多数读书人看过杨洵的著作之后,根本都无法理解杨洵真正想要表述的内容。

于是,杨洵的表情顿时就凝重了起来,隐约间也有些兴奋,当即是点头道:“正是如此,赵阁臣好眼光、好智慧,就算是老夫本人,恐怕也不能总结得更好了。”

赵俊臣先是笑了一笑,道:“杨大儒您过誉了,晚辈只是在读过您这几篇著作之际颇有感悟,所以更为用心罢了。”

随后,赵俊臣的表情也恢复了严肃,继续问道:“若是把这五点进一步总结的话,那是不是可以说……朝廷法令大于一切,乃是官民行事之际的唯一准则,更还是治世牧民的根基?”

杨洵再次点头,然后就安静等待赵俊臣说出自己的见解,同样是一副专心探讨学术的样子。

在杨洵的注视之下,赵俊臣也缓缓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但在晚辈看来,则是朝野稳定、百姓安生大于一切,朝廷法令乃是官民行事之际的优先准则,更还是治世牧民的最重要支柱!”

杨洵顿时是面色一变,他当然能听懂赵俊臣的言中深意。

两人的论点,看似是极为相近,但实际上则是有着极大差异。

在杨洵看来,朝廷法令大于一切,因为完全且又公正的法律一旦是顺利执行,就必然是朝野稳定、百姓安生,两者乃是一回事;

而赵俊臣则是说朝野稳定、百姓安生大于一切,也就意味着赵俊臣认为这两者并不是一回事,就算是朝廷法令完善且又公正,并且还能顺利执行,也并不意味着朝野稳定、百姓安生。

在杨洵看来,朝廷法令乃是官民行事的唯一准则,也就是说任何事情都要遵守法令,但赵俊臣则是认为朝廷法令乃是官民行事的优先准则,这就意味着官民做事的准则并不止一条,特殊情况下完全可以无视朝廷法令。

在杨洵看来,朝廷法令乃是治世牧民的根基,而根基是不可或缺的,房子没了根基就会立刻崩塌,而赵俊臣则是认为朝廷法令乃是治世牧民的重要支柱,房子失去支柱之后固然会变成危房,但未必就会立刻崩塌。

想明白了这些不同之后,杨洵也就想明白了赵俊臣的大致理念。

显然,在赵俊臣的眼里,朝廷法令只是一种必要手段,这种手段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军事战争、民心控制等等手段相比,并没有更高的优先级,虽然是不可或缺,但也并不是独一无二。

于是,杨洵当即就摇头否认道:“老夫这十年以来一直居于云贵,已是认清了云贵境内的乱象不断,就是因为法令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的缘故,只要是法令完善、顺利执行,那老夫这些年所见到的任何冲突与混乱都将是不复存在,不仅是朝野局势可以稳定、百姓也可以安乐生活,这就是老夫近年来逐渐转变观点的重要原因!

发现了这般情况之后,老夫又是遍观史书,重温了历朝历代的兴衰胜败,亦是发现历朝历代的衰败原因,皆是因为法令之不完善、执行之不到位的缘故!

老夫大概可以猜到赵阁臣的想法,恐怕在赵阁臣眼中,律法一事固然很重要,但并不比军事、财税、吏治等事更为重要,为了军事、财税、吏治的顺利执行,有时候甚至完全可以无视法令约束……

呵,许多大儒都认为老夫乃是法家,但赵阁臣的这般观念,才是真正的法家,只是把法令视为工具罢了!

但老夫则是认为,这天下万事,无论军事、财税、吏治等等,都应该归于法令律文的约束之下、以法令律文作为唯一准则行事,绝不能逾越一步,否则就是违法重惩,若是做到这一步,甚至可以让一个朝代永盛不衰!”

然后,杨洵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论述起了历朝历代的兴衰教训,而且逻辑很是清晰。

秦朝为何而亡?就是因为不惜民力,所以就应该制定相关的法令条文,限制官府反复消耗民力的恶行;

汉朝为何而亡?是因为权臣、外戚、以及军镇的尾大不掉,所以就应该制定相关的法令条件,约束权臣、外戚、以及军镇的权力无限扩张;

都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但自古以来都只是口头上说说,怒而兴师导致亡国的案例亦是数不胜数,所以就应该制定相关法令,明文规定君主与将领在何般情况下才可以兴师开战;

简而言之,在杨洵看来,只要一切事情皆是有法可依,就可以根除所有的恶因,没有恶因之后自然也就没有恶果,然后就是太平盛世,再然后就是百姓安居乐业。

安静听完了杨洵的观点论述之后,赵俊臣却是摇了摇头,道:“杨大儒的这般观念,理论上很完美,但也只是理论罢了,实际执行却是另一回事!而晚辈对于杨大儒您的这些观点,总计有三处疑问,也皆是与实际执行有关!

其一,朝廷法律条文的制定与执行,究极是目的还是手段?若有一种方法可以更好的维持社会稳定、提升国力、又或是有助于提升全体百姓的福祉,但这种手段违背了朝廷法令,那是否应该实行?

就以两广为例,杨大儒您也知道,两广境内的土地贫瘠,百姓们只靠耕田根本活不下去,所以就有许多人都在暗中参与走私之事,但无论何朝何代,走私都会违背朝廷法令,这般情况下,若是杨大儒您作为两广官员的话,究竟是要严格执行朝廷法令、限制两广百姓走私、然后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还是无视朝廷法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两广百姓凭借违法手段活下去?”

随着赵俊臣这般询问,在场所有人皆是表情微变,也纷纷陷入了沉思。

杨洵沉思片刻后,道:“朝廷法令,应该是符合实际情况、造福百姓,而不是限制百姓生存,所以两广百姓若是离开走私就活不下去,那就应该制定相关法令条文、允许百姓出海谋生,但必须要详细规定百姓出海谋生的诸项准则,不能损害朝廷整体利益!”

赵俊臣先是点头,然后又摇头,道:“这就是晚辈的第二点疑问了,那就是任何时候的法令律文,皆是离不开两处缺陷,一是法令律文总是会有延迟性,二是法令律文许多时候越是完善复杂,相互冲突的漏洞也就越多!堵住了大漏洞,就出现了小漏洞!

像是两广那般复杂的情况,想要制定完善的法令条文,至少是需要一两年时间,这般长时间的延迟,百姓们早就饿死了!法令制定之后,只怕是钻漏洞的情况更多。

再举一个例子,陕甘西部一向是民风彪悍,多有马匪山贼的存在,这些山贼马匪皆是装备有强弓利箭,所以劫掠百姓之际也是占尽优势,但朝廷一向是不允许百姓装备强弓的,这般情况下百姓究竟是要违法自保,还是束手待毙?

若是像杨大儒所言,朝廷应该制定相关的法令条文,在必要情况下允许百姓们使用强弓还击马匪山贼,先不说相关法令制定之后,百姓们恐怕都已经被马匪山贼劫掠过无数遍了……若是某位百姓使用强弓杀人之后,却硬说自己只是击杀了马匪,又该是如何裁定?这里面的条文规定,如何可以不留破绽?还是说,法令制定越多,破绽反而也就越多?”

顿了顿后,赵俊臣继续说道:“法令条文的延后性与漏洞,并不仅仅是体现在具体执行的方面,更还体现于新事物上!任何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只要是有利可图,就会随之诞生新型的犯罪,但朝廷发现这些罪行需要时间、制定相关法令条文更需要时间……但在相关法令条文制定完善之前,我们是不是就要坐视这些罪行的反复出现?也要任由犯罪人等逍遥法外?

譬如说,建州女真崛起之前,一直都向朝廷纳贡称臣,商人们与建州女真互通有无之际也并不违背朝廷法令,但随着建州女真越来越强盛、野心也越来越大,对我大明朝已是产生威胁之后,但还没有彻底撕破面皮,这般情况下朝廷是否应该出手阻止商人们与建州女真的商贸活动?

若是不阻止,是不是就要眼睁睁看着商人们资敌?但若是阻止,又是否就违背了杨大儒的‘朝廷不可干涉法令执行’、以及‘百姓法无禁止皆可行’这两个观点?”

这一次,杨洵沉默良久,却一直都无法做出回答。

关于法律条文的漏洞与延后性,即使是后世法学家也没有太多办法,杨洵虽然拥有超越时代的眼光智慧,但让他立刻寻出一个解决办法,却也太过为难他了。

在后世,国内有一个罪名叫做“危害公共安全罪”,这项罪名的存在一向是被法学家们深厌痛绝,因为这个罪名乃是一个“口袋罪”,任何没有明确触犯法律、但又确实造成了恶劣影响的罪责,都可以用“危害公共安全罪”来惩罚,但这般情况明显是违背了法学观念。

但赵俊臣则是认为,这种“口袋罪”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若是在相关法律条文完善之前,只能任由罪行泛滥、罪人逍遥,必然会造成更为恶劣的后果。

眼见到杨洵答不出来,赵俊臣也不纠缠,只是提出了自己最后一个疑问。

但这个疑问,相较于前两个疑问,却还要更为诛心。

只听赵俊臣缓缓说道:“晚辈还有最后一个疑问,也是晚辈最希望知道答案的疑问!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的初衷目标与最终结果都是截然相反的,所以才有‘好心办坏事’的俗语……那么,律法一道,是否也会出现这般状况?

譬如说,法令条文的逐渐完善与复杂之后,初衷明明是为了追求公平与公正,但最终结果会不会反而是在偏帮于那些有权有势之辈?”

杨洵身体一震,一双老眼瞪着赵俊臣,质问道:“怎么可能出现这种状况?休要胡说!”

赵俊臣却是断定道:“但事实上必然会出现这般状况!因为,法令条文越是复杂完善,百姓们就越是难以理解,这般情况下,所有人就只能求助于像是杨大儒您这样专精于法律条文的高人……

但并不是所有精擅于法令条文的高人,都像是杨大儒您这般对待官民穷富一视同仁,必然是价高者得!这样一来,寻常百姓遇到问题就只能像是无头苍蝇一般乱撞,而有钱有势之辈则是会拥有高人指点,就可以寻到法令里的漏洞,然后或是脱罪、或是敛财,自然是占尽了便宜!

杨大儒,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敢说这般情况绝对会出现的!”

在后世,皆是认为美国的法律最为完善,而在美国的诸项法律之中,又以税法最为完善。

但结果是如何?美国的那些顶尖富豪皆是可以高价聘请顶尖律师为他们量身定计、利用各种方法合法避税,经常会出现千亿富翁的纳税数额还比不上寻常教师与消防员的情况,而普通百姓无力聘请律师相助,只能老实纳税,结果事实就是富人们在这场法律游戏之中占尽了便宜!

更别说是大名鼎鼎的辛普森杀妻案,所有人都知道此人乃是真凶,但就因为他是百万富翁、有能力聘请顶尖律师,于是就可以无罪释放。

赵俊臣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前,还听过一个更好笑的新闻,就是一位阿拉伯王子在英国强迫某位女性发生关系,但最终英国法院却是裁定这一切都只是“滑倒后巧合误入”。

无论法学本身是如何标榜自身公正,但现实情况则是——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法律执行之际总是有钱有势之辈占尽便宜,无权无势之辈只能吃亏,无论古今中外,从来都是如此!

眼见到杨洵再次陷入沉思,赵俊臣却没有放过,而是再次的连续提出了三个问题:“其实,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晚辈认为应该率先探讨清楚另三个问题——首先,若是理论与现实情况出现冲突,那究竟是理论错了?还是现实错了?其次,结果正义与程序正义,这两者究竟哪个重要?最后,究竟是法令服务于世人,还是世人服从于法令?

在晚辈看来,若是无法想明白这三个前提,这场讨论就根本无法产生结论!”

最终,杨洵依然是无法回答赵俊臣的疑问,只是问道:“这么说,相较于老夫的观念,甚至相较于儒家观念,赵阁臣心中其实是更为倾向于法家观念了?”

赵俊臣认真思索片刻后,摇头道:“皆不倾向,晚辈还是此前的态度,无论是杨大儒您的观念,还是法家学说,又或者是儒家理论,皆是朝廷治理江山的准则、支柱、以及有效手段之一,但并不是唯一……杨大儒的观念,太过于理想化了。”

这一次,赵俊臣却是说了心中实话。

在赵俊臣看来,“法学”本身就是一门过于理想化的理念,若是真能完全实现,必然会是天下百姓的幸事。

但实际情况则是,无论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全遵从了法学观念。

依然还是以后世的所谓“灯塔”美国为例,美国的总统州长们皆是拥有特赦权力,无论是犯下何般严重罪行,但只要给足好处,就可以一言免罪,这究竟是法学还是法家?

此前,杨洵认为应该制定相关法令限制统治者随意开战,美国也正是这样做的,所以总统并没有宣战权,这项权力乃是属于国会,但现实则是自从二战以后,美国的历任总统们总是可以绕开国会、几乎每年都在打战!这般情况,又究竟是法学还是法家?

所以,现实就是,法学理论上很美好,但所有人其实都更为重视法家,也更为喜欢使用法家手段。

而“人”,就是这个世界上的最大漏洞!

当现实与理论发生冲突之际,不论别人如何作想,反正赵俊臣会选择相信现实!

……

第二更!

本章之中的问题,也是虫子一直想不明白的事情,欢迎大家讨论。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