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1346章.五本奏疏

摄政大明 第1346章.五本奏疏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闻言之后,令狐光顿时是大喜过往,认为自己终于试探出了赵俊臣的狼子野心,至少是觊觎兵权的不臣之心。

立下这般大功,令狐光认为自己也许很快就可以重返勋贵阶层,接下来就是深受圣卷、平步青云!

所以,令狐光不由是情绪激动,当场叩谢了赵俊臣的接纳,然后就是鬼话连篇,表示自己一定会惟命是从、忠心耿耿等等。

而赵俊臣也是面不改色的信口开河,表示自己将会全力襄助令狐光渡过后续“难关”,今后也会暗中扶持令狐光飞黄腾达云云。

就这样,两人皆是信口雌黄、谎话不绝,可谓是交洽无嫌、相得甚欢。

大概一刻钟时间之后,令狐光终于是告辞离开了,离开之际脚步匆匆,显然是急着去见那位来自于内廷衙门的神秘使者,向他通报最新消息。

而赵俊臣看着令狐光的离去背影,则是笑意迅速收敛,目光逐渐冰冷,就好似正在看一个死人。

事实上,在赵俊臣的眼里,令狐光现在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不仅令狐光本人即将要死无葬身之地,他的家族也很快就会受到株连。

明明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主动参与了庙堂高层的权力争斗,还自以为得计,把赵俊臣这样的阴谋家视作是踏脚石……说是自寻死路也不为过,令狐光的命运结局早就已经注定了。

既然是一个死人,就不值得继续关注,所以赵俊臣很快就收回了目光,然后就从怀中掏出一把钥匙,表情严肃的打开了自己手边的一个密匣。

匣子之中,叠放着五份奏疏。

这五份奏疏皆是又厚又重,显然是内容极多。

随后,赵俊臣就把这五份奏疏逐一摆在自己面前,又把它们陆续打开、仔细翻阅。

这几份奏疏,很大程度上将会决定赵俊臣的未来命运走向。

最近这几天以来,赵俊臣抽空就会复查这几份奏疏的具体内容,就连遣词用字也是反复推敲。

*

其中,第一份奏疏最为厚重,内容文字也最为详实,赵俊臣准备把它私下交给德庆皇帝。

这份奏疏之中,赵俊臣详细交代了自己北上巡视辽东期间的具体经历。

驻留于胡家庄称病不出,召来各方势力汇聚一堂,营造复杂局势与辽东镇斗智斗勇;

何宇遭遇绑架、遇害身亡的详细过程,以及这件事情所引发的种种后续影响;

趁机串联与分化辽东境内的各方势力,还有各方势力的不同立场与诉求;

暗中协助辽东镇抵抗山海关吴家的吞并,借机迫使辽东镇众将同意了辽饷改革之事;

故意酿造一场边患,引诱建州女真兴兵来犯,以阻断山海关吴家与辽东镇之间的冲突进一步激化;

在锦州大营平息了锦州守备彭纪的叛乱,又趁机搬空了锦州大营的全部军库存金;

以及……最后与建州女真达成各项协议、蓄意窃取了前线将士的军功战果等等。

简而言之,在这份奏疏之中,赵俊臣几乎是向德庆皇帝坦白交代了所有事情。

但只是“几乎”而已,赵俊臣依然是隐瞒了两件事情。

其一,是辽东镇总兵何宇遭受绑架、遇害身亡的幕后真相,赵俊臣描述这件事情的时候自然是避重就轻、半真半假,完全撇清了自己的关系与嫌疑;

其二,是赵俊臣暗中埋在辽东各军之中的那几枚种子,譬如邬霁云、高得捷、韩大任等等,或许还可以包括西门盛与李泽荷。

这两件事情,前者会召来大量争议,后者关系着赵俊臣的秘密计划,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公之于众。

就这样,花了足足一刻钟时间,赵俊臣终于是把这份奏疏再次仔细检查了一遍,依然没有发现任何纰漏之后,就轻轻点头表示满意。

“在这份奏疏之中,我几乎是坦白交代了所有事情……这些事情也许是手段卑劣了一些,我本人也是收益不菲,但整体而言皆是出自公心、全是为了维护朝廷中枢的利益,自然是不需要遮遮掩掩,就算会引发一些非议,也不会影响大局……”

喃喃自语之间,赵俊臣已经合上了这份奏疏,又打开了第二份奏疏继续检查。

*

第二份奏疏相对轻薄一些,内容乃是辽东镇众将集体奏请朝廷中枢推行辽饷改革的事情,也是由赵俊臣亲笔所写,具体章程也是由赵俊臣亲自构建,但辽东镇众将皆是在这份奏疏上面签署了姓名、表明了支持之意。

这份奏疏已经留在赵俊臣手里好多天时间了,但赵俊臣一直都没有把它送往朝廷中枢。

因为赵俊臣还是想要等到自己亲自返回朝廷中枢之后,再把这份奏疏当众呈交德庆皇帝。

毕竟,辽饷之事乃是明朝的百年顽疾,朝廷一直都想要改变辽饷现状,但总是徒劳无功、白费力气。

这般情况下,无论是谁促成了辽饷改革,都一定会功勋卓着、留名青史。

所以,赵俊臣必须要亲手把这份奏疏当众呈交,然后就可以大出风头,把这份功劳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反之,若是赵俊臣在返回朝廷中枢之前,就率先把这份奏疏送往朝廷中枢,以德庆皇帝过河拆桥的性格,必然会趁机作祟,设法澹化赵俊臣的功劳与作用,把辽饷改革之事全部归功于自己的丰功伟绩、英明神武,而赵俊臣的事后收益也会大打折扣。

这份奏疏早就已经写成,也早就被赵俊臣反复检查了多次,所以赵俊臣这次只用了一盏茶时间就已经再次检查完毕。

奏疏之中的具体内容依然是挑不出任何纰漏,但赵俊臣的表情则是愈发严肃,再次喃喃自语道:“辽饷从前之所以是顽疾难除,并不仅仅是因为辽东镇拥兵自重的缘故,也是因为朝中各方势力皆是利用辽饷为己牟利……”

“而辽饷改革之事,自然是损害了庙堂各方势力的利益,我立下大功、出尽风头之余,同时也会引发众怒……户部、工部、兵部、以及周尚景所掌控的驿运系统,皆是会暗怒于我的多事!”

“因为利益冲突所造成的矛盾,往往是最难化解,户部与工部这两个衙门,已经算是我的禁脔,但若是我随意损害这两个衙门官员的利益,也一定会动摇他们的忠心,所以还需要想办法安抚他们才行……”

“就更别说是‘帝党’所控制的兵部、以及‘周党’所掌控的驿运系统了,我仅仅是为了朝廷大局,就侵犯了他们曾经旱涝保收的庞大利益,他们一定会心中不甘,也必然会与我百般为难!”

“兵部也就罢了,只要德庆皇帝不发话,他们就不敢轻举妄动,也影响不了我的未来计划……”

“但‘周党’的敌视却是不可小觑,‘周党’的势力庞大、盘根错节倒也罢了,主要是周尚景的政治手腕实在是过于高明,与他为敌随时都会栽跟头,一定会影响我的后续计划……”

“唉!周尚景!朝野局势之稳定,显然还离不开他的坐镇与调控,但有时候我又觉得这个老家伙实在是太碍事了!”

“周首辅啊周首辅!我究竟应该如何与你相处?又是否应该……干涉你的生死与命运?”

话到此处,赵俊臣不由是眉头微皱。

对于周尚景此人,赵俊臣的心中观感极为复杂,既有敬佩,也是忌惮,同时还夹杂着许多不满。

周尚景的眼界与格局皆是不俗,完全称得上是老成谋国,赵俊臣从前与周尚景接触之际,发现周尚景其实也想要扭转辽饷之顽疾现状,但他终究是“周党”官绅集团的代言人,许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必须顾及“周党”官员们的利益诉求。

当赵俊臣落实了辽饷改革之事后,周尚景一定会暗暗赞许赵俊臣的卓越贡献,认为赵俊臣做了一件好事,但也一定会受迫于“周党”的集体意志,出手打击报复赵俊臣。

对于周尚景而言,这两件事情并不冲突,前者谋国、后者谋私。

若是从前,赵俊臣一定会主动割让自身利益交给周尚景,全力缓和双方关系。

但现在大概是翅膀硬了、心气高了,赵俊臣不仅是愈发无法忍耐德庆皇帝的威胁,对于周尚景的存在也渐渐觉得碍眼了。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周党”的权势范围实在太大了,利益关系更是盘根错节,所以赵俊臣发现自己无论是想做任何事情,皆是绕不开“周党”的影响,也一定会触犯到“周党”的利益。

最开始,赵俊臣想要推行商税改革,结果发现“周党”掌握着漕运衙门,那时候赵俊臣无力与“周党”抗衡,而且商税改革计划的核心要素就是花花轿子人人抬,所以就主动向“周党”割让了大量好处,虽然还是引发了许多敌视,酿成了一系列冲突,但总体而言还算是合作大于矛盾。

然后,赵俊臣想要协助太子朱和堉削整藩宗势力,却发现“周党”势力与明朝各地的藩王宗亲们也是关系匪浅,简直就是穿着同一条裤子,藩王宗亲们的各项罪行若是追根朔源的话,皆是会与“周党”扯上关系,所以赵俊臣协助太子朱和堉削整藩宗之际,就必须是小心翼翼,刻意避开了许多关键环节,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再然后,赵俊臣想要推行农务改革,但因为“周党”本质上就是一个官绅势力集团,所以赵俊臣的农务改革计划无疑是触犯了他们的核心利益,所以双方矛盾也就彻底激化,相互间的冲突与攻讦也是愈演愈烈,至今未能修补关系,像是兴州境内近期所发生的那场民乱,赵俊臣也怀疑是“周党”官员暗中作祟。

而现在,赵俊臣想要改革辽饷现状,然后就毫无意外的再次发现,自己依然会触犯“周党”的利益,也依然会引发“周党”的敌视,除非是赵俊臣愿意割肉让出更多利益,否则双方冲突必然会再次激化。

类似事情的屡屡发生,自然是让赵俊臣愈发不耐。

如果说德庆皇帝带给赵俊臣的感觉是压制与惊惶,那么周尚景带给赵俊臣的感觉就是束缚与不安,同样是让赵俊臣非常难受。

毕竟,无论德庆皇帝,还是周尚景,实际上皆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区别只在于皇权与臣权罢了,只要赵俊臣还想要改变既定局面,就一定无法避免与他们之间的冲突矛盾。

就这样,思绪不断变幻之间,赵俊臣盯着面前这份奏疏,表情也是阴晴不定。

因为七皇子朱和坚已经使用金刚石粉末对周尚景投毒了,所以周尚景未来的命运与生死,很大程度上就在赵俊臣的一念之间,若是赵俊臣愿意出手搭救,那周尚景还可以多活几年,若是赵俊臣坐视不理,那周尚景就必然是见不到明年春天。

最开始的时候,赵俊臣其实是倾向于出手搭救周尚景的,但现在随着赵俊臣心中紧迫感愈发强烈,耐心也是越来越少,却又逐渐倾向于坐视不理了。

毕竟,一旦是让周尚景死于非命,“周党”就算是权势再大、根基再深,威胁也会减少大半。

最终,赵俊臣依然是无法下定决心,只是缓缓合上了第二份奏疏,轻声总结道:“罢了,还是先返回京城中枢之后再考虑这件事情吧……周尚景目前应该还在南直隶境内,表面上是为了协助七皇子朱和坚从南京六部收权,但实际上则是想要给朱和坚下绊子,也不知那边的具体情况如何,也许局势变化之下,会有更多选择余地……”

*

轻声自语之间,赵俊臣轻轻摇头,又随手打开了第三份奏疏。

这一次,赵俊臣只是随意扫了一眼,并不似刚才一般慎重仔细,很快就再次合上了这份奏疏,随手把它摆在一旁。

这份奏疏按理说也是关系重大,内容是赵俊臣推举徐郃成为新一任辽东镇总兵,表示徐郃对朝廷忠心耿耿,全力支持自己的辽饷改革计划,若是没有徐郃就无法落实辽饷改革之事,所以徐郃理应是下一任辽东镇总兵的最佳人选云云。

但实际上,当赵俊臣把这份奏疏呈交给德庆皇帝之后,徐郃就注定是与辽东镇总兵之位无缘了。

不过,徐郃并无这般见识,这份奏疏还是他前段时间主动恳求赵俊臣写的,赵俊臣当时心中讥笑徐郃的无知,表面上也是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勉为其难”的答应了徐郃的恳求。

现在赵俊臣占了辽东镇太多好处,这份奏疏至少是可以缓和赵俊臣与徐郃之间的关系,徐郃毕竟是辽东镇的代任总兵,赵俊臣只要暂时稳住他,再加上李泽荷的暗中投效,那么至少在西门盛正式接任总兵之前,辽东镇并不会出现太大变数。

接下来,赵俊臣又打开了第四份奏疏。

翻阅这份奏疏之际,赵俊臣的表情间再次闪过了讥讽之色,但下一刻就已是摇头轻叹。

这份奏疏的具体内容,是赵俊臣弹劾令狐光倒卖军械、贿赂兵部官员、罪行即将曝光之际也依然是死不悔改,还想要文武勾结、投效朝廷大员寻求庇护。

这里所讲的朝廷大员,自然是指赵俊臣自己。

简而言之,在这份奏疏之中,赵俊臣依然是态度坦诚、毫无保留,把令狐光想要投效自己的事情经过如实禀报于德庆皇帝。

当然,按照赵俊臣的说法,他之所以是迟迟没有拒绝令狐光,最终还答应了令狐光的投效,乃是因为赵俊臣想要尽大程度的稳定辽东局势,不希望令狐光绝望之下狗急跳墙引发更多变数……总而言之,赵俊臣表示自己至始至终都没有觊觎兵权之心。

待赵俊臣把这份奏疏呈交于德庆皇帝之后,不仅是趁机证明了自己的忠诚,进一步化解德庆皇帝的猜忌,对于德庆皇帝而言也是反将一军。

毕竟,赵俊臣坦白交代了这件事情之后,德庆皇帝为了掩盖自己的暗中试探,就一定会直接抛弃令狐光、彻底坐实令狐光的诸般罪行,所以令狐光一定会惨死,别说是重返勋贵阶层了,整个家族也会受到牵连、彻底破败。

与此同时,因为令狐光表示自己曾经犯下了贿赂兵部官员的罪行,所以德庆皇帝还需要出手整顿兵部,兵部这个“帝党”核心衙门接下来一定是鸡飞狗跳,说不定还能让赵俊臣寻到可趁之机。

不过,赵俊臣把这份奏疏呈交于德庆皇帝之后,自己也一定会承受许多不利影响。

这份奏疏乃是一份密疏,只会呈交于德庆皇帝一个人审阅,但以德庆皇帝的帝王心术手段,事后必然会把这份奏疏的具体内容泄露出去,表面上是赞许赵俊臣大公无私、忠心耿耿、谨守臣子本份,立场坚定的拒绝了边军高层武官的投靠……

但实际上,这件事情一旦泄露出去之后,赵俊臣将来想要渗透兵权、结交各军武官之际,就一定会阻碍重重、事倍功半。

因为令狐光的前车之鉴,到时候已经广为人知,所以各军武官自然是不愿意信任赵俊臣的结交与亲近。

这是赵俊臣目前阶段必须要承受的代价。

“幸好我渗透各军的计划已经大致准备完毕,重要棋子也皆已经布置妥当,还在底层路线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否则今后就再也别想插手兵权了……”

说话间,赵俊臣又翻开最后一份奏疏继续查看。

与前四份奏疏不同,这份奏疏才刚刚写成不久,而且是由李泽荷亲自执笔所写,内容是建议明朝进行一系列重大军事改革。

不同与赵俊臣的辽饷改革,这份奏疏所提议的改革范围极为广阔,不仅是针对辽东镇,也不仅是针对后勤粮饷,而是包括了明朝各地的全部军队,以及与军事相关的所有环节。

不论是后勤补给、又或是军队编制、再或是作战模式、乃至于指挥体系等等,所有环节皆有涉及,也皆是要进行彻底改革。

在这份奏疏之中,李泽荷先是从自身所观察的辽东镇种种弊病出发,可谓是洞幽察微、因小见大,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明朝军队体系的种种弊端,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议,全篇内容皆是远见卓识、真知灼见,堪称是一篇足以流传百年的雄文。

但也可以想见,这份奏疏一旦曝光之后,就一定会引发轩然大波,李泽荷也一定会受到明朝军队全体武官的仇视,不仅是再也无法立足于军中,也许就连性命也会不保。

尤其是李泽荷的所有论点皆是引申于辽东镇的种种弊病,所以就相当于正面弹劾了辽东镇的所有武官,更是会让他彻底自绝于辽东镇,成为辽东镇不共戴天的生死仇敌!

审阅这份奏疏的时候,赵俊臣的表情倒是轻松了许多,但眼中的讥讽之意则是更为浓郁。

“这是李泽荷交给我的投名状,自然是要留在手里,不能呈交上去……但如果我将来侥幸赢了德庆皇帝,彻底掌控了自身命运与朝廷大局,倒是可以把这份奏疏抛出去试试反应,当然还是要以李泽荷的名义,毕竟我自己是不愿意得罪全军武官的……”

“这份奏疏的具体内容,乃是我自己的心血所系,改革方法借鉴了后世各国的军队模式,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人们的见识,一旦是得以实现,李泽荷就一定受到全体武官的仇视与打压,但也会受到后世之人的传颂与膜拜,说不定还会被称为明朝最伟大的军事家……所以他即使是牺牲了仕途与性命,我也不算亏待了他……”

“李泽荷看似聪明,但实际上全是小聪明,不知轻重缓急,也不知进退取舍,更没有远期规划,像是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撞、盲目逐利,看似是占尽了短期好处,但长远处境则是越来越差……如今只是为了隐瞒自己双面间谍的事情,就拱手向我送出了更大的把柄……”

“先是色厉内荏、绣花枕头一般的关武元,成为了朝野公认的当代名将,一时间风头无两,而李泽荷这个短视浅薄之辈,未来也很可能会留名青史、被传颂为远见卓识的军事大家……”

“历史洪流之下,所有人皆是身不由己,有些人心高命薄、天妒英才,有些人恰巧站在风口、懵懵懂懂的一飞冲天,但命运馈赠的礼物却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嘿,还真是讽刺,也真是有趣……”

*

当赵俊臣再次检查了这五份奏疏之后,眼看着天色已晚,就仔细收好了所有奏疏,把密匣随身携带,然后就前往清河堡镇守府的卧室休息了。

一夜无话,时间很快就已是第二天清晨。

在赵俊臣起床之后洗漱更衣之际,各军将士皆已经集合完毕,而赵俊臣也没有耽搁时间,现身之后只是扬鞭指向北方,然后就率领各军将士浩浩荡荡的奔向了抚顺方向。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