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1347章.故设难堪

摄政大明 第1347章.故设难堪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因为战事期间粮草消耗数量巨大,所以停战协议达成之后,建州女真可谓是毫无迟疑,立刻就开始着手安排退兵事宜,清河堡附近的建州女真军队更是在一夜之间就撤的干干净净。

这样一来,赵俊臣离开清河堡之际,自然是不必过于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

再加上赵俊臣急切想要结束辽东行程、尽快返回京城中枢,所以他离开清河堡之际,也就不再强行要求高得捷麾下的炮军将士相伴随行,甚至还把所有辎重部队皆是甩在了身后,只是带着一众骑兵部队率先奔往了抚顺方向。

短程行军之际,不再有炮军与辎重的拖累,赵俊臣的行程速度自然是加快了许多。

仅是耗时不到两天,赵俊臣就已经赶至抚顺境内。

这个时候,抚顺境内的建州女真军队也已经出现了退兵迹象,吴应熊与辽东众将所面临的战场压力也是骤减,所以当他们收到消息之后,也是集体现身率军相迎。

只不过,当双方碰面之际,氛围却是不算是特别愉快。

*

这个时代,抚顺、本溪两城依然是属于明朝的势力范围,但两城以东的大部分地区皆已是被建州女真所占。

所以,当战事开启之后,抚顺关辖下防区毫无战略缓冲空间,各乡各庄受到建州女真频频劫掠,可谓是一片狼藉,人间惨剧处处可见。

其中,位于抚顺南部的救兵镇尤其是损失惨重,让建州女真破镇而入,镇内百姓死伤惨重,钱粮财物更是被劫掠一空。

因为建州女真还需要集中兵力攻打抚顺关,所以并没有占领救兵镇,劫掠杀淫之后就直接离开了,只留下了一地尸骸、以及幸存百姓们的绝望哭喊。

而吴应熊率军迎接赵俊臣之际,就选定了救兵镇作为迎接地点。

当吴应熊率领各军将领赶到救兵镇之后,看着眼前让人不忍直视的诸般惨状之后,却不由是满意点头。

徐郃并不清楚吴应熊的想法,看到救兵镇的狼藉景象之后,当即是提议道:“吴总兵,咱们专程赶到救兵镇迎接赵阁臣,现在赵阁臣尚未抵达,咱们是否应该先行把这里收拾一下?这处镇子遍目皆是血迹残骸,百姓们或是哭喊不停,或是麻木冷淡,若是让赵阁臣看到这般景象……恐怕会让他心中不快。”

吴应熊冷冷一笑,道:“为何要收拾?只是为了让赵阁臣心情愉快、眼前干净?徐代总兵你以为,本督为何要特意选在救兵镇迎接赵阁臣?就是因为这处镇子让建洲女真攻破了,百姓们皆是损失惨重、悲惨至极!

徐代总兵你是一个聪明人,现在也应该想明白了,这场战事很大程度上就是赵阁臣他为了一己私利,暗中推波助澜、蓄意挑起来的!救兵镇的种种惨状,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他而起,所以本督就是想让赵阁臣亲眼看一看,他亲手酿成的这场灾祸!”

说到这里,吴应熊的表情愈发阴郁,语气也愈发冷肃:“近段时间以来,咱们这位赵阁臣可谓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算计各方占尽好处,如今更是一言斥退万军,独力促成了停战之事,而咱们这些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也皆是为他作了嫁衣,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窃取全功却又无可奈何……

但既然赵阁臣他选择独吃自屙,那咱们又何必顾忌他的心情?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赵阁臣难道就这般金贵,独占大功之余,却连脚下枯骨也见不得?”

听到吴应熊的这般评述,周围的众位将领皆是感同身受、连连点头。

不仅是吴世霖、吴应麟这些山海关吴家之人表态支持,甚至就连甘成、李世杰等等这些辽东镇高层武官也皆是认同了吴应熊的说法。

此时此刻,山海关吴家对赵俊臣可谓是满腹怨愤。

毕竟,这场战事若是可以再持续一段时间,吴应熊的军中威望就会越来越高,强行吞并辽东镇的胜算也会越来越大,山海关吴家酝酿多年的心中野望也即将就要实现。

但赵俊臣连招呼也不打一声,就擅自与建州女真达成了停战协议,这般做法不仅是直接打断了吴应熊进一步提升军中威望的趋势,也彻底浇灭了山海关吴家的野心。

与此同时,辽东镇众将也是极为不满赵俊臣的擅自行动,虽然赵俊臣的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帮助辽东镇抵抗山海关吴家的吞并,但辽东镇众将这个时候却皆是选择性的忽略了这一点。

辽东镇众将大多是自私自利的小人,而小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既要且要、忘恩记仇。

更何况,自己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原本还盼着受到朝廷嘉奖,转头却发现自己的浴血拼命全是给别人做了嫁衣,这种事情任谁也接受不了。

再加上吴应熊的屡屡挑拨,总是讲“咱们前线将士”如何如何,所以辽东镇众将也就纷纷认为,赵俊臣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窃取自己的前线战功,就算是想要协助辽东镇抵抗山海关吴家,难道就不能换一种皆大欢喜、利益均沾的方式吗?

辽东镇众将并不敢直接向赵俊臣表达不满情绪,但他们看到吴应熊主动挑头、故意给赵俊臣难堪之后,却也是乐见其成、顺水推舟。

见到辽东镇众将的这般表现,徐郃无奈摇头,但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徐郃这个人并不算精明,但性格稍稍厚道一些,所以才会屡屡受人利用,他倒是还记得赵俊臣对于辽东镇的帮助,但他终究只是一个代任总兵罢了,近段时间以来与吴应熊竞夺全军威望屡屡落于下风,让他的领导地位愈发不稳,所以也不敢违背众意。

就这样,在吴应熊的离间与拉拢之下,众位将领现在可谓是群威群胆、同仇敌忾。

而吴应熊看到徐郃不再提出异议之后,却还是犹不满足,再次扬声传令道:“传本督军令,从救兵镇内挑选一些苦大仇深、哭嚎声最大的幸存百姓,待赵阁臣现身之后,咱们就把这些百姓送到赵阁臣面前,本督倒是要看一看,咱们这位赵阁臣一向是自诩秉公谋国,总是宣扬自己体恤百姓,到时候会是怎样的反应!”

听到这个军令之后,在场众将皆是面现笑意,似乎已经看到了赵俊臣在一众哭嚎诉苦的百姓面前手足无措、面色铁青的难堪模样。

而吴应熊见到众位将领的这般反应之后,目光深处则是闪过了一丝无奈。

*

吴应熊很清楚,辽东局势发展到这一步,绝大多数事情皆已是盖棺定论了,山海关吴家想要吞并辽东镇的机会已经极为渺茫,与建州女真的战争也难以持续下去,只剩下一些细节问题需要商议解决,也就是各方势力的战后利益分配之事。

想要挑拨前线将士暂时仇视赵俊臣并不难,毕竟前线将士皆是重视自己拼命换来的战功,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赵俊臣的窃功行径,但想要扭转赵俊臣所塑造的既定局势却是绝无可能,想要在战后利益分配之际多分一杯羹,也不是一件易事。

吴应熊是一个很实际的人,当他发现自己无法顺利吞并辽东镇之后,就当即是退而求其次,现在只想要为山海关吴家争取更多利益。

譬如是让赵俊臣在战后的请功奏疏之中,重点多提几句山海关吴家的功劳,让山海关吴家收获更多的朝廷赏赐;

又譬如是与赵俊臣达成默契,等到辽饷改革之事落实之后,让山海关吴家可以稳定获取更多数量的粮饷配额;

再譬如是赵俊臣联合建州女真出兵远渡日本取粮的计划,山海关吴家也希望发挥更大作用、分取更多好处;

总而言之,在吴应熊的眼里,山海关吴家还有许多利益可以争取。

已经付出了这般多的心血与代价,吴应熊是绝对不愿意无功而返的。

而吴应熊现在的这般做法,看似是态度强势、故意给赵俊臣难堪,但实际上则是一种以进为退的策略,无论是刻意挑起前线将士们的同仇敌忾,还是故意安排受害百姓现身说法,从道义上谴责赵俊臣,皆是一种讨价还价的手段罢了。

只要赵俊臣接下来愿意分给吴家更多好处,吴应熊就会迅速改变立场,全力帮助赵俊臣平息军队与民间的各种麻烦;

反之,若是赵俊臣不愿意分给吴家更多好处,那吴应熊就会设法激化与扩大这些麻烦,引爆各种矛盾,让赵俊臣无法顺利脱身!

吴应熊也知道兴州境内最近正在闹民变的事情,更知道这场民变的源头乃是赵俊臣正在全力推行的农务改革,所以赵俊臣现在必然是急着想要返回京城中枢坐镇稳定局势,而吴应熊所制造的这些麻烦,就算是无法损及赵俊臣的核心利益,也一定能把赵俊臣拖延在辽东境内迟迟无法离开,进而是让赵俊臣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

而就在吴应熊这般暗思之际,麾下将士们已经从救兵镇内挑选了十余名幸存百姓。

根据吴应熊的要求,这些幸存百姓皆是苦大仇深、哭闹不断。

而这些幸存百姓见到吴应熊之后,哭嚎之声也就更为响亮了,纷纷是大声呼喊、希望吴应熊为他们做主。

“老朽的老伴与三个儿女全部惨死了,老朽现在孤苦无依,自己也不想活了……”

“总督大人,草民家中的钱粮积蓄,皆是被鞑子给劫走了,您可一定要为草民主持公道啊!”

“小人命苦,被鞑子砍断了手掌,再也无法操持农务,接下来必然是死路一条!小人不怕死,只希望各位将军在战场上多杀一些鞑子、为小人报仇雪恨……”

或是哭喊,或是泄怨,或是诉苦,场面混乱不堪。

但吴应熊却完全不觉得心烦意乱,反而是摆出一副亲民姿态,亲自下马出面安抚这些百姓,顺便是为这些百姓“指点迷津”,表示很快就会有一位大人物抵达救兵镇,提醒他们现在稍稍留点力气,待那位大人物现身之后再哭嚎与诉苦也不迟。

与此同时,吴应熊又隐晦暗示,表示各军将士原本还想要继续留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百姓们报仇雪恨,但因为这位大人物擅自与建州女真达成了停战协议,所以就只能无奈收兵云云。

就这样,吴应熊很快就转移了这些幸存百姓的注意力,让他们寻到了宣泄情绪的新目标。

而就在吴应熊亲自向百姓们面授机宜的时候,一匹快马匆匆赶到,大声禀报道:“启禀总督大人,赵阁臣已经率军抵达救兵镇以南五里之外!”

听到禀报之后,吴应熊再次面现冷笑,当即是不再理会那些幸存百姓,翻身上马之后扬声道:“全军听令,随同本督前去‘迎接’赵阁臣!”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