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1371章.各怀鬼胎

摄政大明 第1371章.各怀鬼胎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从明天开始,兴州粮价会提升三倍!”

闻言之后,不仅是吕文升当场吓了一跳,在场众人也纷纷是面色大变。

甚至就连兴州境内另外两大缙绅家族的家主也是深感意外。

“三倍?不是说好了暂时只提升三成粮价,先试探一下反应吗?”

刘家家主刘家河当即是忍不住提出了质疑。

“对啊,一口气提升三倍,也太多了!”

宋家家主宋嵩公也收敛了笑意,皱起了眉头,表情间闪过了不满之意。

很显然,刘、宋、李三大家族的最初计划,是暂时先提升三成粮价、试探一下赵俊臣的反应——这个提升幅度就已经很高了——谁曾想李慈竟是毫无预兆的临时篡改了这个数字,直接把“三成”改成了“三倍”。

这般惊人的提升幅度,简直是胆大包天、唯恐天下不乱!

“就是三倍!”李慈依然是态度笃定:“经过上一场民乱之后,兴州百姓早就全部变成穷鬼了,也榨不出更多油水,但咱们这一次提升粮价,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再次引发民怨,让百姓们随时会再次暴动!一方面是逼着那位赵阁臣低头服软,另一方面也给他留个台阶下!只要赵阁臣愿意尽快离开兴州,不再干预兴州的事情,咱们就立刻恢复粮价平息民怨,把稳定粮价的功劳送给他!”

“但……三倍实在是太狠了,恐怕立刻就会饿死人啊!本官身为兴州父母官,到时候也是难辞其咎啊……”吕文升依然是犹豫不定。

李慈冷哼道:“饿死几个百姓而已,根本掀不起任何风浪,凭咱们的控制力,很容易就可以遮掩此事!而现今的当务之急,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逼着那位赵阁臣尽快离开兴州、返回京城!难道大家还没有看清局势吗?兴州的这场民乱,本质上并不算什么大事,但这场民乱的最终定性,则是关系到了农务改革新政的存废,那才是真正的大事!”

讲话之际,李慈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他的眼神冷肃狠戾,态度也是极为坚定,一时间就连宋嵩公与刘家河二人也皆是移开了目光,不再与他对视。

李慈冷笑着继续说道:“也就是说,那位赵阁臣之所以是匆匆赶到兴州,还准备在兴州境内滞留一段时间,就是想要彻底控制兴州局势、为兴州的这场民变进行盖棺定论,澄清农务改革新政的种种争议,把所有责任皆是推到咱们这些人身上!这样一来,再等他返回朝廷中枢之后,就有底气、也有胜算继续推行农务改革新政了!

为了实现这般意图,赵俊臣一定会把兴州搅得天翻地覆,咱们所有人皆是无法独善其身!所以咱们就一定要向赵俊臣展现强硬态度,让他明白咱们是硬骨头,自己在短期内讨不到任何好处,甚至还会引发更大麻烦、拖延更久时间!

唯有如此,赵俊臣才会知难而退,选择不再在兴州境内浪费时间,而是尽快返回京城、与庙堂中枢的那些大人物进行争辩,通过党争与朝议的方式维护农务改革新政,到时候朝野各方的争议焦点就转向了庙堂中枢,兴州不再是处于风口浪尖,咱们也才可以安然无事!”

说到这里,李慈声音更大,掷地有声的总结道:“总而言之,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赵俊臣一定会与咱们为敌,已经没有退路了,做事就要做绝!唯有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咱们才可以争取到更多胜算……更何况,各位千万不要忘了咱们还有‘周党’的支持,也别忘了宋尚书许诺给咱们的那些好处!”

说完,李慈的目光转向了一位中年儒生身上。

这位中年儒生一直是安静坐在吕文升的身边,约有四五十岁,相貌俊雅、风度极佳,总是带着一丝亲善笑意,让人不由是心生好感。

注意到李慈的目光之后,这位中年儒生也是面现激赏、含笑点头道:“李家主所言很有道理,这般见识之深远、这般魄力之果决,即便是在京城之中也不多见!”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这位中年儒生名叫宋启礼,乃是吏部尚书宋启文的胞弟,曾经也是朝廷高官,最高担任过江西布政使司,但三年前宋启文与宋启礼的父母先后离世,清流们抓住机会勐烈抨击他们兄弟二人不守孝道,在父母年老之际没有用心照料,在父母过世之际也没有陪伴病榻,宋启礼无奈之下只好主动献身挡灾,代表兄长与自己丁忧守孝三年,最近刚刚结束了守孝期,正在等待朝廷再次启用,顺便是为“周党”出谋划策、跑腿做事。

也就是说,宋启礼虽然还是一介白身,但他无疑是“周党”的核心成员,迟早会受到朝廷重用,也是“周党”近期以来躲在幕后操纵兴州局势的最高负责人。

像是宋启礼这样的大人物,他的态度自然是至关紧要。

随着宋启礼的表态支持,宴席上的众位兴州官员与缙绅皆是迅速转变了态度,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唯有宋家家主宋嵩公,忍不住心中泛起了一丝妒忌。

宋家认为自己家族也算是宋启文、宋启礼兄弟的远房亲戚,逢年过节之际更是重礼不断,宋启文、宋启礼兄弟二人虽然没有公开承认这家亲戚,但也从来没有拒绝重礼,还把几个贡生名额送给了兴州宋家。

谁曾想,当宋启礼亲自来到兴州境内主持局势之后,总是更为偏护李家家主李慈,毫无掩饰的屡次公开表达对李慈的赞赏之意,反而是对宋家之人态度冷澹,这种表现自然是宋家上下极不舒服,又是吃味、又是妒恨。

于是,宋嵩公忍不住再次提出了异议,道:“李家主的这些想法,固然是有些道理,但……若是最终适得其反、把赵阁臣逼急了对咱们下狠手又该怎么办?要知道,蓟镇总兵张肃现在已经改变了立场,开始支持赵俊臣了,一旦是蓟镇守军下场,咱们岂不是自寻死路?”

宋启礼扭头看了宋嵩公一眼,也注意到了宋嵩公的妒恨之意,目光中闪过了一丝无奈。

但最终,宋启礼依然是对宋嵩公态度冷澹,缓缓道:“不必担心蓟镇守军下场,蓟镇乃是陛下的禁脔,若是蓟镇守军下场,就代表着陛下亲自出手,但以陛下的性子,这个时候只会隔岸观火,绝对不会把自己卷进这场风波之中……否则蓟镇守军早就开始接掌兴州局势了,根本不会拖到现在!

与此同时,也不必担心赵俊臣会狗急跳墙,我现在就给各位吃一颗定心丸,因为朝廷各方势力一直是争议不休,迟迟无法为兴州民变之事进行盖棺定论,所以……李和李阁老已经领旨受命,即将要亲自奔赴兴州境内调查民乱之事!有了李阁老的出面牵制,赵阁臣是绝对不敢狗急跳墙的!”

听到宋启礼的这一番话,兴州的众位官员与缙绅们皆是胆气大壮,纷纷是再无顾虑。

李和毕竟也是一位阁臣,虽然他的声势与政绩远远不及赵俊臣,但既然他与赵俊臣一样皆是内阁辅臣,那就应该差别不大吧?

至少也能牵制赵俊臣,让赵俊臣无法肆意妄为!

事实上,这种想法并不算错。

作为“周党”势力的两位阁臣之一,李和的庙堂地位仅次于周尚景,一向是性格低调、不露锋芒,经常会受人忽视,但多年以来一直是地位稳固、滴水不漏,几乎是从不犯错,而且他还是周尚景的至交好友,总是与周尚景一唱一和、配合默契,可谓是闻弦歌而知雅意,这种人绝对不好对付。

于是,在李慈的牵头鼓动、以及宋启礼的撑腰支持之下,兴州的众位官员与缙绅们终于下定了决心,纷纷是表态发言!

“既然宋先生也这样说,那咱们就这样干了!”

“从明天开始,兴州境内粮价大涨三倍,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拦不住!”

“除非是赵俊臣立刻离开兴州,不再寻咱们的麻烦,否则他就等着再来一场民变吧!”

*

眼看着局势已定,所有人皆是赞同自己的提议,李家家主李慈不由是面现笑意。

但李慈的此时心情,却不是得意,也不是骄横,而是轻松!

李慈很清楚,刘、宋、李这三个缙绅家族,虽然在兴州境内只手遮天、根深蒂固,但也仅限于兴州境内罢了,赵俊臣乃是庙堂之中仅次于周尚景的权臣,根本就不会把他们放在眼里。

赵俊臣把李家视为一只待宰肥鸡,其实就已经算是抬举了李家,若论双方实力相差之大,李家最多也就算是一只蚂蚱。

李慈很清楚,赵俊臣所忌惮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兴州三大缙绅,而是这三个缙绅家族所代表的整个缙绅阶层!

李慈还很清楚,在兴州三大缙绅家族之中,就以李家根基最浅、靠山最弱、民怨最深,李家近年来势力扩张最快,只是因为李慈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争取到了最大程度的靠山支持,若是赵俊臣下定决心与兴州缙绅为敌,李家就必然是首当其冲!

李慈还听说,赵俊臣从山海关境内遣返了大批的兴州流民,这些流民皆是来自于李家的势力范围,这个消息进一步加重了李慈的心中忧虑,让李慈卧立难安。

所以,李慈才会破釜沉舟、孤注一掷,选择把兴州局势进一步闹大!

这样一来,就可以让李家进一步绑定兴州境内各方势力,引发更大规模的朝野舆情,也就可以吸引全天下缙绅阶层的关注,还可以争取到“周党”的更多庇护与支持!

唯有如此,才可以让赵俊臣投鼠忌器,无法单独针对李家,李家也就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自身无忧了。

*

抛开李慈的心中算计不谈。

却说,商议决定了后续对策之后,青山阁的这场酒宴很快就告一段落了,兴州境内的官员与缙绅们陆续离场,皆是返回各自的衙门与家族进行准备。

众人之中,宋家家主宋嵩公离开青山阁之际,思及宋启礼对李家家主李慈的鼎力支持,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冷澹,愈发是闷闷不乐,所以就没有乘轿而行,而是选择步行返家,想要趁机缓解内心烦闷。

然而,宋嵩公带着几位扈从才刚走了没几步,就发现一人拦住了自己的去路。

见到此人之后,宋嵩公不由是表情一变,迅速挤出了一张笑脸,带着一丝期盼拱手问道:“成兄弟,您寻老夫有何事情?难道……”

原来,这位“成兄弟”名为成虎,乃是宋启礼的近身长随,他的出现无疑是代表着宋启礼的态度。

不待宋嵩公说完,成虎就摆手打断道:“正如你所想的一样,我家二爷想要私下里与你相见。”

说完,成虎已是转身带路,完全不给宋嵩公拒绝的机会。

事实上,宋嵩公当然不会拒绝这场见面,甚至还有些受宠若惊,因为这还是宋启礼抵达兴州之后第一次与他私下会面,连忙是快步跟在后方。

片刻之后,宋嵩公发现自己又回到了青山阁,被成虎带进了一处雅间。

进入雅间之后,宋嵩公看到房间之内的情况,不由是大吃一惊。

一向是文质彬彬、风度优雅的宋启礼,这个时候正在捧着一根又肥又油的猪蹄大啃特啃,满脸满嘴皆是沾着肥油,可谓是形象尽毁。

宋嵩公一时间愣在原地,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如何反应。

宋启礼抬头看了宋嵩公一眼,道:“坐下说话!”

说完,宋启礼就继续埋头啃着猪蹄。

宋嵩公连忙是小心翼翼的坐在宋启礼的身边,依然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反应,明明失礼之人是宋启礼,但手足无措之人却是宋嵩公,只是讷讷道:“后辈见过族叔,不知族叔您召见后辈有何事?”

宋嵩公与宋启礼的年纪相当,实际上也确实是宋启礼的远方族亲,族谱上有着明确记载,两人还是同辈,宋嵩公的年纪稍大,按理说还是宋启礼的族兄。

但兴州宋家当初为了攀附宋启文、宋启礼,也为了讨好他们兄弟二人、展现尊敬之意,竟是主动自降了辈分,让自己矮了一辈,所以宋嵩公这个时候才会称呼宋启礼为“族叔”。

听到“族叔”称呼之后,宋启礼当即是眉头一皱,但依然是专注啃着猪蹄。

就这样三下五除二啃完了猪蹄之后,成虎则是已经端来了一盆清水、一块手巾、以及一块“悦容坊”的胰子,宋启礼也是慢条斯理的洗干净了面庞与手上的油脂,终于是恢复了一贯以来的优雅与风度。

“这般失态,让你见笑了!”宋启礼含笑解释道:“过去这三年,我一直在江南老家守孝丁忧,为了防止清流们的挑刺,就一直是吃斋食素,但我其实是无肉不欢的性子,这三年下来早就馋坏了……青山阁的黄豆闷猪脚是一绝,放在京城之中也是罕见美味,但我在外人面前需要顾忌形象,只好是强行忍耐心中馋意,但在宋家主面前,自然是不必顾忌仪态,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了。”

闻言之后,宋嵩公当即是大喜过望,连连点头道:“对!咱们是自己人,族叔您完全不必顾忌!”

宋启礼突然话锋一转,问道:“宋家主,你可知道,我与兄长二人为何是从来都不愿意公开承认你们这门亲戚吗?”

宋嵩公一愣,紧张问道:“不、不知道,您、您说。”

宋启礼轻哼一声后,缓缓道:“就是因为你们兴州宋家自降辈分,宋家主明明是与我同辈,却甘愿以我们兄弟二人的子侄自居!嘿,这种事情一旦宣扬出去,世人将要如何看待我们兄弟?嚣张跋扈?欺凌远亲?到时候又要招致多少的非议与讥讽?

我宋家乃是江南大族,家族分支遍布各地,族中无论大辈、同辈、小辈都有很多,多你们不多,少你们不少,所以兴州宋家若是想要认亲,直接认亲就是,只要拿出族谱为证,难道我们兄弟还会拒认不成?更何况兴州宋家也不是小门小户的穷亲戚,多门亲戚多条路,我们兄弟难道不懂这个道理?

但就是因为宋家主的自作聪明、多此一举,我们兄弟才不愿意公开承认两家关系!你明明是想要示好,却根本不清楚这种示好做法会给我们兄弟带来多大麻烦!”

说到后面,宋启礼已是表情严肃,语带训斥。

宋嵩公则是冷汗直流,连忙致歉道:“全是兄弟我昏头失了考量,您、您千万不要怪罪,我立刻修回族谱,绝对……”

宋启礼再次摇头,道:“认亲之事,再过几年待这阵风头结束之后再说吧,我这次寻你来见,主要是为了另一件事情……我且问你,你是不是心中妒恨我对李家家主李慈的偏护?”

宋嵩公犹豫一下后,终于是不敢隐瞒,点头道:“妒恨不至于,就是、就是有些吃味。”

宋启礼再次轻哼一声,道:“我也听说过宋家主的风评,都说你是笑面虎、伪君子,这般评价当然不好听,但我并不讨厌,因为想要做好一个笑面虎、伪君子,至少需要有一定的城府与算计!但如今看来,宋家主的城府与算计皆是配不上评价!你难道至始至终都没想过,我为何是刻意冷澹你们兴州宋家,却对李家大肆抬举?”

看宋嵩公还是表情茫然,宋启礼失望摇头,进一步解释道:“兴州境内,南部宋家、北部刘家、东部李家,一向是并肩齐名、实力相近,若是我抵达兴州之后,就对兴州宋家表现出了亲善之意,兴州宋家就会迅速超越刘、李两家,成为本地缙绅之首!

如果是寻常时候,我也乐于帮你们一把,但目前兴州已是处于风口浪尖,又是与赵俊臣为敌,谁也无法预测未来局势走向,这般情况下让你们成为兴州缙绅之首,那就是出头之鸟、木秀于林,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才刻意冷落你们,乃是出于维护之意,懂了吗?”

宋嵩公终于是恍然大悟,自然是深为感激、连声致谢。

但随后,宋嵩公就注意到了宋启礼刚才的奇怪表态——“目前兴州已是处于风口浪尖,又是与赵俊臣为敌,谁也无法预测未来局势走向”!

于是,宋嵩公小心翼翼的追问道:“您刚才说,您也无法预测兴州局势的未来走向,难道说拥有了‘周党’的鼎力支持之后,再加上兴州境内的全体官员与缙绅,也难以胜过赵俊臣不成?”

“接下来的话,你千万不能泄露出去!”宋启礼稍稍思索了片刻,决定对宋嵩公讲诉一下“周党”的真实计划:“对于我们‘周党’而言,这一次是否可以完全掌控兴州局势,并不重要!就算是最终无法推翻农务改革新政,让赵俊臣守住了这一局,也不算是无法接受的事情!说句难听话,若是赵俊臣下了狠手,全灭了兴州官府与兴州缙绅,说不定反而是一件好事!”

说到这里,宋启礼不顾宋嵩公的骇然表情,继续说道:“重要的是,一定要把兴州的事情给闹大,让朝野的全体缙绅皆是可以看到,‘周党’站在他们这一边,是他们的利益代表,愿意为他们出头主持公道,反而是赵俊臣对他们心存敌意、想要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与既得地位!

这般情况下,‘周党’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收获天下缙绅的支持,也可以引导天下缙绅皆是仇视赵俊臣!只要是局势发展到这一步,那‘周党’就算是大获全胜了!”

宋嵩公终于恍然,道:“原来如此!若是这样,那就是立于不败之地了!”

宋启礼轻轻点头,冷静评价道:“周首辅已经老了,身体每况愈下,他是‘周党’的主心骨,一旦是失去了周首辅,‘周党’的影响力就将在短时间内陷入低迷,可谓是最大隐忧!与此同时,赵俊臣则是崛起速度太快,手段心机皆是极为高明,一旦是失去了周首辅,‘周党’之中就无人能与他相争!这般此消彼长之下,说不定‘赵党’势力就要彻底压过‘周党’了……

而兴州境内的种种事情,就是周首辅他老人家所布置的后手,由我兄长亲自主持,一旦是顺利实现了计划,‘周党’的支持者与拥趸就将大幅增加,基本盘就会愈发稳固,兄长他也就拥有了足够威望继承执掌‘周党’势力,反之赵俊臣则是根基动摇、树敌无数,再也无法反压‘周党’一头!

哼!赵俊臣强推农务改革新政,原本就已经引发了全天下缙绅的不满,只是因为这项政策目前只在少数地方推行,缙绅们正在观望风向,又觉得自己可以阳奉阴违,所以才没有普遍激烈反弹,而我们‘周党’自然是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值此变局之际,一举奠定未来胜势!”

……

两合一大章节,六千五百字。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