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1390章.离开兴州

摄政大明 第1390章.离开兴州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听到赵俊臣的考校之后,柳子岷认真思索了良久,终于是想到了自认为的正确答桉,小心翼翼的答道:“难道是……栽赃陷害?赶尽杀绝?杀鸡儆猴?”

在柳子岷看来,自己此前几个月领教最多的手段,就是栽赃陷害了,首先是缙绅们把兴州民乱的罪责皆是栽赃到了自己身上,然后则是赵俊臣把谋逆大罪构陷于李家头上,兴州局势也在这种相互栽赃陷害之中变来变去。

柳子岷也知道,栽赃陷害应该是一种阴谋手段,但如果是光明正大的栽赃陷害的话,那是不是就变成阳谋了呢?

闻言之后,赵俊臣不由是一阵无语。

回答错误倒也没什么,重点是……也偏得太远了。

赵俊臣深吸一口气,好不容易才压制了心中火气,但也不再指望柳子岷自己想到正确答桉了,直接道:“错了!第五种阳谋手段,是过犹不及!是矫枉过正!或者,本阁更喜欢这项阳谋手段的另一种称呼,即——扛着皇旗反皇旗!”

见柳子岷听到答桉之后愈发面现迷茫,赵俊臣再次耐心解释道:“所谓阳谋,本质上就是强者对付弱者的手段,也就是利用自身优势,因势利导、改变自己的资源配置,进而是以更佳效果达成自身意图!

如果说,二桃杀三士、围魏救赵、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及推恩令这四项手段,乃是高层掌权者对付中层之人的阳谋,那过犹不及、矫枉过正这种手段,就是中层之人对付高层掌权者的阳谋……”

然而,赵俊臣越是详细解释,柳子岷的迷惑之色就越是浓厚。

眼看着柳子岷即将要大脑过载、停止转动,赵俊臣不得不暂时停止解释,问道:“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柳子岷连忙问道:“您刚才说,所谓阳谋,本质上就是强者对付弱者的手段,既然如此……像学生这样的中层官员,在高层官员面前只有惟命是从的份儿,又岂有资格施展阳谋手段?”

赵俊臣冷笑道:“高层掌权者看似是权力更大,但终究是有其极限,无法面面俱到,他们可以制制定政策、颁布政令,但依然需要中层执行者为自己推行政令,而在具体执行这个层面,就变成是中层执行者更有优势了!

所谓过犹不及、矫枉过正,就是中层执行之人在推行政令之际,刻意把事态极端化、扩大化,若是反腐反贪,那就让满朝文武人人自危,即便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要上纲上线;若是节省开支,那就率先削减那些原本是必不可少的开销,从而是耽误正事;若是维护治安,那就封锁全城、挨家挨户的搜捕,让所有人皆是深感不便、疲于应付……

简而言之,就是尽量的折腾所有人、也尽量损害更多人的利益,最大程度的耗损民心民力,让这项政策所产生的恶果大于它的成果!最终自然是民怨沸腾、万夫所指!到了那个时候,原本是一项于国于民皆有大利的善政,也会变成世人眼中的恶政,自然也就再也无法推行下去了!”

说到这里,赵俊臣面现嘲讽,道:“而这项阳谋最可恶的地方在于,高层决策者就算是明知道中层执行者在阳奉阴违、暗中使绊子,却也没有理由出手惩治!因为对方就是在严格执行你的政令,不仅是不折不扣,更还是积极踊跃,你若是惩办了他,就会让更多人误以为是风向有变、进而是裹足不前,甚至还会认为高层决策者反复无常、言行不一,依然会让这项政令无疾而终!”

说到这里,赵俊臣紧紧盯着柳子岷,道:“你仔细想一想,这几个月以来,兴州缙绅们是不是就是使用这种手段对付你的?”

柳子岷终于恍然,道:“对!他们就是这样!层层加码、推波助澜,以学生的名义不断折腾百姓、损害百姓的利益,而学生一直没反应过来,还以为他们皆是忠心听话、积极效命呢……待学生刚刚反应了过来,却发现自己的民间风评已经臭不可闻了,然后也不等学生想办法扭转局势,就爆发了一场民乱……再然后,若不是阁臣您及时抵达,兴州境内的农务改革新政就已经是彻底废止了!”

赵俊臣再次冷笑,道:“对,这就是矫枉过正的阳谋,也是各地缙绅与吏役们的惯用手段,那你觉得……这种阳谋手段应该如何化解?或者说,你这几天一直跟在本阁身边,可有学到什么?”

柳子岷思索片刻后,再次自以为寻到了正确答桉,兴奋道:“栽赃陷害?赶尽杀绝?杀鸡儆猴?”

赵俊臣:“……”

这般答桉,竟是与他上一次回答毫无差别。

这个柳子岷,看样子就只知道栽赃陷害、赶尽杀绝、杀鸡儆猴这种事情了。

再次深吸一口气之后,赵俊臣好不容易才再次压住了心中火气,还是直接给出了答桉:“错了!是首先要分辨出自己的主要敌人是谁,然后团结大多数、打击极少数!是深入底层百姓,积极回应百姓之质疑,使民可知之!是徐徐图之、根据自身能力首先在小部分地区推行政策,然后发挥示范效用、以点带面,让百姓们主动追随!”

顿了顿后,赵俊臣以最后一丝耐心,详细解释道:“本阁初至兴州境内之际,情况相较于你也好不了多少,无论缙绅、官府、驻军、还是百姓,所有人皆是对本阁敌意十足,而且对方还拥有‘周党’作为外援,本阁空有阁臣身份,却没有多少兵力与粮食,实际上也是势单力薄……

但本阁依然逆转了局势,就是因为本阁在执行计划之前,首先认清了本阁的真正敌人是兴州境内,而不是参与暴乱的百姓,也不是幕后主导的‘周党’政敌,所以本阁就专注于针对缙绅这一股敌人,除了缙绅之外的所有力量,不论他们与本阁从前关系是好是坏、未来究竟是敌是友,本阁皆是示好、分化、拉拢……”

说到这里,赵俊臣突然间停住了。

赵俊臣原本还有许多想法与手段想要向柳子岷进一步解释清楚。

但仔细思索了一下,赵俊臣却又发现,以柳子岷的智慧眼光,他说不定就连“分辨主要敌人”这一步也无法做到。

若是让柳子岷与赵俊臣交换位置,柳子岷即便是明知道解决之策,也极有可能把直接加入暴乱的兴州百姓、或者是躲在幕后推波助澜的“周党”,视作是自己的主要敌人。

这样一来,教给了柳子岷更多东西,说不定反而会适得其反。

想到这里,赵俊臣也就不愿意再做无用功了,只是教给了柳子岷一个最为有效的笨方法。

“罢了,很多道理也不是你现在就可以想明白的,本阁接下来对你只有一项要求!只要你不折不扣的完成了本阁的这项要求,至少可以保证你在今后半年之内不会再次遭受缙绅们的愚弄,也可以保证兴州境内可以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农务改革新政!”

闻言之后,柳子岷顿时是眼睛一亮,连连点头求教道:“阁臣您说,学生一定会不折不扣的完成您的交代!”

赵俊臣紧紧盯着柳子岷,一字一顿的说道:“从今天开始,你每隔五天都要微服私访,前往兴州各地探访民情,与至少十名农户接触交谈,了解他们对于农务改革新政的看法,若是农户们有了不满与疑虑,你就要第一时间出手处理,就这样反复不断的坚持半年时间,明白了吗?”

看到柳子岷有些勉强的点头答应,赵俊臣已是暗暗下定决心,自己必须要另选一人帮助自己紧紧盯住兴州局势,再耐心等待三五个月时间,随着兴州境内第一阶段的农务改革新政顺利完成之后,自己就立刻把柳子岷一脚踢走,从今往后永不重用!

与此同时,赵俊臣也愈发羡慕“周党”的人才底蕴了。

从某方面而言,赵俊臣的“好为人师”毛病,就是因为他手底下有太多像是柳子岷这样的目光短浅之辈,被活活逼出来的。

*

这天晚上,除了李和与赵俊臣二人皆是对身边之人谆谆教诲,结果则是截然不同之外,兴州城内也接连发生了好几件大事。

首先,是兴州知州吕文升的抄家行动,他这一夜几乎是没有休息,连续查抄了好几家缙绅的府宅,把相关人等尽数抓进了牢里,李家、李家的联姻缙绅、还有兴州东部的各家缙绅,皆是无一幸免。

其次,蓟镇总兵张肃向德庆皇帝写了一份密疏,不仅是详细解释了兴州境内近期以来的种种变故,还向德庆皇帝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于赵俊臣的真实看法。

因为梁辅臣的缘故,张肃原本就对赵俊臣没有任何好感,而且张肃并不是一个笨人,他很清楚自己这几天被赵俊臣利用了,心中恶感也就更深了许多。

这般情况下,张肃评价赵俊臣之际自然是没有任何好话,说赵俊臣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堪似秦之赵高”,迟早会变成一个大祸害,强烈建议德庆皇帝尽早剪除。

最后,则是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那就是李家家主李慈在饱受各种酷刑之后,当晚就死在了牢中。

经过各种酷刑拷问之后,李慈已是体无完肤、伤痕累累,再加上他眼睁睁看着李家被构陷了谋逆之罪,很快就要灭门绝户,自然是悲愤交加,这般情况下突然死亡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就连赵俊臣收到消息之后也没有多想,更不认为这件事情会引发多大的后续风波。

而且赵俊臣在兴州城内没有情报渠道,所以他并不清楚,就在李慈死亡之前,宋启礼曾经派人向吕文升送去了一封密信,也就没机会把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

就这样,经过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之后,这一夜很快就过去了。

*

时间又到了第二天清晨。

天色刚亮,赵俊臣起床洗漱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询问兴州城内的民心变化。

结果则是让赵俊臣非常欣慰,随着兴州缙绅纷纷承诺要在兴州境内各地开设粥棚之后,城内百姓的民心很快就稳定了下来。

一些滞留于兴州城内迟迟不愿离开的郊外百姓,也皆是表现出了返乡之意,一方面是因为缙绅们很快就会在他们的家乡开办粥棚,让他们返回家乡之后依然有希望活下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现在已经知晓了农务改革新政的各项好处,想要尽快返乡种植番薯、马铃薯等物。

与此同时,民间的抢购米粮风潮也很快就消减了下来,一方面是因为百姓们皆不富裕,经过前一天的抢购之后就已经耗尽了大多数百姓的余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缙绅们失去了赵俊臣的差价补贴之后,就开始严格筛选百姓们手中的购粮凭证,全力防止百姓们多次使用购粮凭证的薅羊毛行为。

总而言之,秩序正在恢复,局势也正在缓解,可谓是民心思定、百废待兴。

见状之后,赵俊臣也就再无顾虑,当即是向兴州各界通报了消息,宣布自己将在这一天的上午己时离开兴州城、抓紧时间返回京城中枢,就连午饭也赶不上吃。

听到赵俊臣的通报之后,兴州各界皆是心中一松,只觉得他们终于可以送走赵俊臣这位瘟神了,所以就连表面上的客套挽留也顾不得,只是纷纷送上了重礼、祝福赵俊臣行程顺利。

与此同时,李和收到消息之后,也很快就向兴州各界表态,说赵俊臣已经代替他查明了兴州民变的真相,所以他也就完成了德庆皇帝的旨意,同样会在上午己时离开兴州城。

很显然,李和就是想与赵俊臣同行返回京城中枢,也就可以顺路聊点事情。

*

很快,时间又到了上午己时。

在兴州各界的恭送之下,赵俊臣、李和两位阁老同乘一辆马车,缓缓驶出了兴州城的城门。

值得一提的是,也不知是从哪里走漏了消息,兴州百姓们也听说了赵俊臣离开兴州城的消息,所以当赵俊臣离开兴州城之际,城门附近已是挤满了主动前来送行的百姓。

通过开办粥棚、发放购粮凭证、为百姓们伸冤做主等等事情,赵俊臣已经在兴州百姓的心中拥有了极高声望,许多百姓皆已经把赵俊臣视为是青天大老爷了。

看着赵俊臣所乘坐的马车缓缓驶出了兴州城城门,送行的百姓们也皆是大声呼喊不断!

“赵阁臣您一路顺风!祝您长命百岁!”

“青天大老爷,小民返回家乡之后,就一定在家中为您供奉长生牌位!”

“赵青天,草民愿意相信您的话,努力种植新作物,但您也千万别忘了安排商行前来收购啊……”

在百姓们沸沸扬扬的呼唤声之中,赵俊臣掀起了车窗窗帘,转头向外挥了挥手。

见到赵俊臣的回应之后,兴州百姓的呼声顿时是更大了许多。

李和就坐在赵俊臣的对面,看到这般情况之后,表情间则是闪过了一丝警惕,心中暗暗想道:“这个赵俊臣,还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无论去哪里都可以搞出各种事情!

当初陛下让他前往陕甘境内调查赈济粮草失踪之事,而他却是直接架空了三边总督,收获了渭水大捷的赫赫战功;陛下让他北上巡视辽东,原本只是想要调虎离山,结果他又顺利整顿了尾大不掉的辽东镇、还出面平息了一场边患;这一次途径兴州境内,仅仅是滞留了几天时间,就又搞出了这般多的事情……

看样子,今后绝不能再任由赵俊臣随意离开京城中枢、独自奔赴任何地方了,否则他必然会搞出更多事情……像是赵俊臣这种人物,还是一直留在京城之中,让他一直受到各方压制与掣肘比较好……虽然他在京城之中也从来都不安分也就是了……”

而就在李和这般暗暗思索之际,赵俊臣已经放下了窗帘,转头看向了李和。

不等李和主动挑起话题,赵俊臣就已是开门见山,笑道:“与李阁老同行返回京城,晚辈深感荣幸,这几天一直没时间,但晚辈正好有许多事情想要向李阁老讨教呢。”

“哦?却不知赵阁臣想要向老夫讨教何事?”

赵俊臣收敛了笑意,表情严肃道:“主要是南京方面的近况!最近这两三个月以来,晚辈一直滞留于辽东境内,虽然还可以时不时的收到京城方面的消息,但对于南直隶的情况就不大清楚了,而现在随着周首辅亲自坐镇于南京城,李阁老对于南京方面的消息必然是极为清楚的,却不知是否可以向晚辈透漏一些最新进展?”

李和并没有太多犹豫,直接点头答道:“当然,你我双方在南京那边也有许多合作,老夫自然是应该向赵阁臣通报一下最新消息……嗯,根据赵阁臣离开京城的时间来算,咱们就从八十天之前开始讲起吧!

就在七皇子殿下前往皇陵祭祖的同一天,南京学子们突然间聚众闹事、群殴互斗,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七皇子殿下自然是勃然大怒,剥夺了南京六部官员的权力,趁机从幕后走向了台前,全权接管了南京局势,刚开始还是一帆风顺,但很快就遇到了一件麻烦……”

……

PS:感冒好些了,明天恢复双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