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439章:倭商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439章:倭商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砰砰砰!

一阵枪击声响起,只见残存的三十人多倭人,顿时能够站着的,也就剩下寥寥数人。

开枪的缇骑,只有最前方五十余人,这等准确的命中率,和先前的火铳兵形成最为鲜明的对比。

要知道这只是一轮的枪击,且还是在马背上完成。

已经有近半的命中了。

看到那光亮的铠甲缇骑,还有后面随风飘荡的旗帜,镇海卫哪还能不熟悉,这便是太孙殿下直属的玄甲卫。

那高深的骑术,简直是让人叹为观止,看得镇海卫的千户眼中只有羡慕。

三百多的缇骑奔腾之间,更是有着军阵的痕迹。

到了这个时候,千户也已然明白,镇海卫必然是被太孙殿下早就盯上了。

与此同时,在倭商大本营的寨子里。

毫无防备的倭商,于镇海卫一千五百人的冲锋下,根本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

仅存的两百余人,刚一见面,就立即全部投降了。

这根本没有挣扎的必要,人数的察觉过于明显。

那些村民一片片跪倒在地,浑身哆嗦。

镇海卫千户沙弘光顿时眉头皱起,根本没有丝毫喜悦。

旁边的百户小声道:“头儿,若是就这般生擒了,怕功劳就不够了呀。”

说完之后,眼神还特意瞧了瞧那些跪在地上的村民。

沙弘光怎么能不明白心腹手下的意思。

这可不仅仅是要杀俘,更是要杀良冒功。

唯有如此操作,才能使得功劳最大化,上头发放下来的赏银才足够多。

“怎么上报,说是我等全歼倭寇上千,连一人都未有伤亡吗。”

“这等报上去,岂不是把事情摆在台面上了,上头若是追究下来,谁来负责。”

沙弘光沉声说道。

杀良冒功虽说是个惯例,但可不能说能够放在台面上,大明律法对此有着非常严格的惩罚,甚至是连坐的罪名。

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军功授爵制。

秦法规定:“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首二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也就是说,斩首一级,就能升爵一级;若是做官,年薪至少也有百石。根据二十级军功爵位制规定,爵位最低的公士也有一顷田、一处宅和一个仆人的的赏赐;百石粮食约合两万斤,相当于当时一百亩地的产粮。

在丰厚奖励的刺激下,秦军闻战而喜,在战场上悍不畏死,所向披靡,与敌国交战动辄便斩首数十万,最终扫平东方六国。

秦朝灭亡后,军功授爵制也随之废除,但也继承了部分做法。

因为这等方法,最是能激励士气,后世影视中常有杀一人赏银多少,便就是此处而出。

而倭寇侵犯也大明沿海,对于倭寇的追捕中,便有一个人头换取多少赏赐的规定。

是以明朝的杀良冒功行为,便就是从倭寇这里开始。

主要还是倭寇和大明汉人的区别不大,像是沿海的大明百姓,也是长期生活在海边,冒充的行为很难说有所辨别。

尤其砍了头颅,石灰一抹,即便是经常验尸的老手,也很难分辨出来。

这就给了许多军士的机会。

而通常长官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甚至还参合上去,占据最大的份额。

听到千户的话,那百户心有不甘。

现在因为太孙殿下的到来,导致弟兄们很多财路都被停了,谁也不知道多久之后才能恢复过来。

若是太孙殿下在这边待一月,难道就一月没动静?

镇海卫的许多军士,因为突然暴富的关系,形成了花销都是大手大脚的行径,尤其是请上官喝花酒,更是极为普遍。

谁若是少请了两顿酒,说不准下回分钱的时候,可就少了一大半。

再者说了,请上官喝酒,自己也能一起玩乐,事也办了,玩也玩了,有了这层借口,军士们可谓是争相恐后。

最近来钱少,可军士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每回下了值守,便就去酒楼吃喝。

短短不到十天,许多军士都已经是囊中羞涩,迫切再来一笔横财。

而现在,横财就摆在他们的面前。

或许对于新兵来说,杀良冒功有些难以接受,心中可能过不去那道坎。

但对于久进沙场的老兵来说,对于死亡,不管是敌人还是自己,早就已经麻木了。

“头儿你看,这里至少有数百的青壮,拿去检验司都不可能有人认出来。”

“至于伤亡,咱们可如此,让一批兄弟先行退役,到漕帮那里带上几天,还能领取抚恤金呢。”

“等这边太孙殿下一走,便就改个户籍,再让弟兄们回来。”

“如此岂不是一举两得。”

百户的眼珠子转动得飞快,很快就有了想法。

不得不说,真就是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这般操作的方式,还真就让沙弘光,包括周边的几个百户,都眼前一亮。

沙弘光心里头琢磨一番后,发现这个法子确实可行。

而周边几名百户,更是眼神中露出渴望。

大明的抚恤金可不算低,尤其是像他们这样的老兵,比之杀倭寇还要来钱更快。

随便心中计算下,都是一大笔客观的财富。

就在大伙都跃跃欲试的时候,沙弘光却是突然说道:“不行。”

数名百户顿时懵了,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沙弘光沉声说道:“是个好法子,可不是现在能用。”

“你们好生想下,这次杀倭寇,功劳是给谁看。”

百户道:“自然是给太孙殿下。”

沙弘光再问:“那我且问你,是只杀青壮,还是把这个村子给屠干净。”

这话一问,顿时让几位百户陷入纠结之中。

一名百户张口欲言,顿时又吞了回去。

因为在大家的想法中,肯定是拿青壮的人头,冒充倭寇来换钱。

但是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也是百户们下意识忽略的问题。

如果这些老弱妇孺,到时去报官如何。

是不是事情就给彻底的败露了。

为了防止败露,是不是又得是全部杀了。

历代王朝为了防止杀良冒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秦国最先推行军功授爵制,也有一套防止杀良冒功的措施,对斩首有严格的规定:斩首时要齐着脖子根切下,露出喉结,防止军队拿小孩跟妇女充数。

要在战胜后三天内将首级交给官吏验明,以防止假冒充数。

军官不可以杀敌,军官的封赏以军队作战后总杀敌数计算,杜绝指挥人员利用权势“抢人头”的情况发生。

人头上交后,也有一套检验办法。首先是看发髻形状。战国时期,秦人与东方六国发髻不同。

秦国地处边陲,秦人发髻偏右,韩魏赵齐燕以中为尚,梳的都是中髻,交上来的首级一看便知敌我,有效防止割自己人首级冒功。

另外,斩级需要有队友、官长左证,基本上不会发生抢人头现象。

《里耶秦简》记载了一起杀良冒功桉件。

一名士兵杀死军营值守岗哨,拿着人头连夜前来报功。

验首官员发现首级致命伤是短剑造成的,不是戈矛或弓弩,而两军交战致命伤应该是矛戈弩居多,短剑杀人实在罕见。

于是当即下令各级军官清点士兵数量,如有失踪人员,立即前来认领首级,果然证实是杀良冒功。

大明如今,也是沿用了这种坚定的方法。

镇海卫虽强,但在明初这个时候,即便有军中贪贿的情况,不至于彻底的烂到根子,在很多方面,也算是比较严格。

直到明中后期,才算是同流合污,混作一团,揣着明白装湖涂,你好我好大家好。

这下子,百户们也变得纠结起来。

一个村子全给屠了,放在乱世没人去管,可就现在,算是个大桉子,说不定还会惊动到京师去。

影响大了,问题就难办了。

这可都是有大明户籍的,每个人都带着赋税。

消失一个村的赋税,哪怕是瞒,又能瞒多久。

就算是打通关系,把事情给压了下来,这中间要花费多少钱财,还不是自个掏钱。

哪怕一时压下去了,那么这个村子的赋税谁来出?

官府那边可不傻,指定不会说给镇海卫补上,镇海卫这边也不只有一个千户,别人不拿点好处,怎么可能帮忙。

难不成还拿自己兜里的银子,来帮忙这边填坑?

如此算下来,每年交税,让沙千户跟弟兄们来补?那还不得亏死。

“他娘的,这般合计,弟兄们还得倒贴钱财来养着。”

一百户骂骂咧咧的说道。

先前提意见的百户还是有些不甘,再次建议道:“要不说他们勾结倭寇?”

这话一出,其他百户像看傻子般看向他。

尤其是沙弘光,眼神中都带了几分异样:莫非是要坑我?

以为自己是燕王呢,想怎么杀,就怎么杀。

作为镇海卫的一个千户,哪有这般大的权力。

关键是上头一查,指定没得跑。

或许其他弟兄还能活命,自己绝对是只有处死一途。

“把倭寇都给绑起来,回去领功去,别整那些歪门邪道的了,咱们这里的弟兄,都拖家带口,出了什么事,谁也承受不起。”

“家里头还有老母妻儿要养,少点就少点,总比丢了性命强。”

随着沙弘光的开口,即便是心中有些不爽,也就只能如此了。

不过这股子气,便全部撒到倭商头上,绑人的军士,稍有不顺就是一大耳光子过去。

打得这些倭商惨叫连连。

听到叫声,镇海卫的军士们更来劲了,抡起刀背就是一顿爆打,打得那叫一个头破血流。

沙弘光也无所谓,哪怕打死几十个,也没啥大不了的,也不会说有人在乎。

这些倭寇的下场,自从被抓到开始,就注定了只有死亡。

这种事情,上头都是默许的。

不过沙弘光走着走着,突然想到,喝令一声:

“少打死几个,咱们镇海卫那边正好需要人修路,这些个倭寇,看着还算是有把子力气。”

“听说修路朝廷有拨款,拿这些倭人来顶替徭役,弄些津贴,应该还能有笔收入,若打死了,可就只有一个人头的赏钱了。”

军士们闻言,顿时眼中一亮,看向倭人的眼神,就像是明晃晃的宝钞那般,连忙停止了殴打。

百户们看向沙弘光的眼里,顿时带着几分敬佩。

到底是千户大人,这份薅羊毛的本领,真就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

.....

“看来镇海卫这些人,倒也还算有几分良知。”朱英笑着说道。

远方的探子,把沙弘光这边的情况如数上报。

说什么当然听不到,不过安抚村民,绑走倭寇的事情,都是能看见的。

朱英对于这些军士的要求,可谓是相当低了,只要不是滥杀无辜在朱英看来,都算非常不错,已经能超越八成的卫所军士了。

张伯此时说道:“东家,这些军士可是黑得很,估摸是感觉屠村的效益太差,所以才这般行事。”

朱英摇头道;“论迹不论心,不管他们是怎么想的,至少是没有动手。”

“普通军士,包括那些百户,千户,多数是没读过书的,不能以我们的眼光去要求他们,能想到这些,已经很足够了。”

张伯闻言,低头道:“东家说得是,是老奴多虑了。”

朱英摆摆手:“吩咐下去,启程吧,咱们正好去那镇海卫逛一逛。”

....

太孙殿下现身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传到镇海卫这边。

镇海卫的各个千户,尤其是都指挥使柴白,顿时变得紧张了起来。

这可是太孙殿下,妥妥的大明未来的陛下。

亲自巡视镇海卫,可谓是天大的荣耀。

只是这份荣耀,在镇海卫看来,几近跟噩耗差不多。

他们做过的事情太多,随便哪一条被太孙殿下知晓,一旦揪着不放,别人暂且不说,柴白这个都指挥室的位置,便就不保了。

“我先把话放在这里,若是谁惹得太孙殿下不高兴了,可莫要怪我不讲往日的兄弟情分。”

议会大堂里,柴白冷冷的看着在坐的各个千户们,恶狠狠的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