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440章:黑吃黑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440章:黑吃黑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三日后,镇海卫中央议会堂。

朱英高坐上首,下方是镇海卫都指挥使柴白,及各千户,跪倒在地。

端起茶杯,朱英轻轻吹了口,而后品尝了一下。

“这茶还不错,哪里来的呀。”朱英似是随口问道。

下方的柴白闻言松了口气,这都跪了一刻钟了,太孙殿下终于开口了。

想也没想的回道:“启禀殿下,此茶是西湖龙井,产自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今年出的新叶,绝对是上上等。”

“杭郡诸茶,无忧能及龙井之产,此为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

说到后边,柴白还咬文爵字的卖弄了起来。

朱英轻笑一声:“看来柴指挥使不仅在行军打仗方面经验丰富,便是对附庸风雅,也极为爱好。”

“张伯,这雨前新芽,如今在市场上,售卖多少贯宝钞一两呢。”

张伯躬身回道:“回禀殿下,普通的龙井茶并不贵,不过方才柴都指挥使说了,这乃是产自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

“那里是整个西湖龙井,最为昂贵之处,按照目前的行情,这等产地的茶一两,须八十八贯钞,且有价无市。”

这话一出,下面的柴白,立即就是满头大汗。

知道自己就这么栽倒在这茶叶上了,此刻心里头后悔死了。

本来想着太孙殿下过来,当然是紧着上好的东西招待,以表示自己的忠心。

正常来说,也不会有人喝茶的时候,还问这些价格,所以柴白当时也就没有多想。

当张伯说话的时候,他才忽然想起。

太孙殿下可不仅仅是太孙殿下,还是群英商会的东家,对于各种货物在市面上的行情,几乎说是了如指掌。

自己这不是给自己下个套往里钻吗。

后面的千户们,也是开始瑟瑟发抖起来。

指挥使若是出了问题,他们这些千户,又有哪个能好过下去。

怕不是就这么被一锅给端走了。

就在众人惶恐不安的时候,朱英开口道:“行了,也跪不少时候了,起来就坐吧。”

众人闻言,顿时有些不敢相信,半晌没人说话。

最后还是柴白颤抖着说道:“臣不敢。”

朱英道:“有什么不敢的,漕帮那等事情,都能做都出来,每年赚不少银子吧。”

“胆子都这般大了,本宫让你们坐着说话,这就不敢了吗。”

噗通。

才有两名千户壮着胆子准备起身,太孙殿下这番话一出口,顿时又一下子跪了下去。

柴白那就更不用说了,面前的地面上,汗水如同水滴般不断的滴落,跟刚洗澡完似的。

“别那么紧张,按照你们说的,你们不是本宫的嫡系吗。”

“既然是本宫的嫡系,那有什么好怕的呢。”

朱英笑着说道。

但说出来的话,让众人心里头那是一片冰凉。

这番话,他们只有在议会堂的时候才说过,可现在太孙殿下却将这番话说了出来。

堪称恐怖。

难道是众人里面,有内鬼?

“好了,坐着聊聊吧,关于漕帮的事情,跟本宫好生讲述这里头的来龙去脉。”

朱英摆摆手,直接说道。

经过几轮的对话,此刻柴白等人的心理防线,已经是彻底的崩溃了,便就只能如实的交代下来。

漕帮的建立,是在漕运的基础上,朱英也很是好奇,怎么原本满清时期才会出现的漕帮,到现在就已经出现了。

经过柴白等人的讲述,原来这源头,还是出现在自己的身上。

原本来说,镇海卫跟其他卫所的区别也不算很大,像是柴白这些都指挥使,顶多就是捞点油水。

蝴蝶扇动翅膀,让镇海卫尝到了走私雪花盐的甜头,这才有了漕帮的建立。

“漕帮那边,多数都是卫所里一些上了年纪,或是负伤的弟兄。”

“平日里也卫所里也没什么营生,便就安排到下面去管辖漕帮,顺带着也操练一下新人。”

“如今漕帮约有四百多弟兄,还有几千的帮众。”

柴白交代完之后,小心翼翼微微抬头,余光看到太孙殿下正在沉思,心里头有些复杂。

都已经到了这个份上,现在的柴白显得坦然了许多,真要掉脑袋的话,也已经没有了挽回的余地。

“按照大明律法,像是尔等这情况,别说是处死了,便是凌迟,车裂,也不为过。”

“对于贪污,律法中明令禁止,尔等却是铤而走险,利用本身职权,行不法之事。”

“不过说起来,在这里的诸位,也都是为大明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也罢,本宫便就给你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朱英沉思一番后,开口说道。

对于将士,尤其是大明开国的这一批将士,有些事情,只能以和稀泥的方式。

哪怕是老爷子,估计也只能如此。

说到底,这老朱家的天下,还是这些将士们打下来的。

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

真要按照大明律法,把柴白这个都指挥使在内的千户们,全都处死的话,反而容易让其他的将士寒心。

甚至是百姓,包括那些受到压迫的商人,也不会说什么拍手叫好,反而是兔死狐悲。

听上去有些扯澹,可这才是当今真正的世道。

尤其是对于商人,看似受到了漕帮的压迫,实则暗中也已经建立相对稳定的秩序,虽然这个秩序,明面上并没有受到大明律法的保护。

严格追究起来,属于是违法行为,但若是没有漕帮,反而商人们的利益,更加容易受到剥削。

之前商人们走货的时候,大小的官员都需要打点,碰上一些贪心的,那就是完全的狮子大张口。

赔钱不说,有时候还会人财两空。

镇海卫虽说是建立的漕帮,但是行伍出身的他们,比较讲究一个秩序,在许多方面,直接就是一个明码标价。

钱交足了,这一道上的事情,就无须再去缴纳其他费用,保上一路平安。

也自当是创造了一个相对比较公平的行商环境。

实则在满清时期,漕帮的这种行为,最后还得到了官府的认可,取得合法地位。

当这块利益被挖掘出来后,哪怕是说朱英勒令强行解散漕帮,后面依然会诞生大大小小的漕帮出来。

就明初这么一个情况,三教九流都有各自生存的空间,即便是官府,也没办法说想要弄掉就弄掉。

现在的漕帮已经成形,还不如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谢太孙殿下恩典,谢太孙殿下恩典!臣立即就命人把漕帮彻底解散。”

原以为山穷水尽疑无路,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此刻柴白的心里头,正可谓用过山车来形容,有了戴罪立功这个词,不仅是性命保住了,连这指挥使的职位,可能也保不住了。

朱英摆摆手:“不,你不仅不要解散漕帮,反而要让漕帮更加的做大起来。”

柴白有些懵,没怎么听懂太孙殿下话里的意思。

包括其他千户,也是大眼瞪小眼,一片茫然。

朱英也懒得去打什么哑谜,直接说道;“从今往后,漕帮的规矩,要好生的修改一下,按照本宫的意思,重新订立。”

“不仅仅是你们镇海卫,这长江上下的卫所,对于那些退役,负伤的军士,都可以慢慢的吸收进来。”

“但是这账目,得要重新划分一番,包括收取的过路费,也得要合情合理,不可多收,亦是不能少收。”

“现在你们做得就很不错,既然收了钱,那就得办事。往后这漕帮的账务问题,就交给群英商会一同处理。”

“综合的利益,七三划分,本宫七,漕帮三,可有什么问题?”

柴白顿时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哪能还有什么意见。

朱英笑着说道:“其实你们说得倒是没错,确也是本宫的嫡系,但是从今往后,可不能再打着本宫的招牌做事了。”

“方才本宫说的这些,也不会说给你们半分的令旨,这钱财,也不是说送到本宫这里,而是你们跟群英商会分了,能听明白吗。”

柴白磕首道;“臣明白。”

朱英点点头:“若是你们犯了什么罪过,也莫要指望着本宫出面给你们解决,坏了规矩的帮众,自然该如何惩戒就如何惩戒。”

“不仅是在货运上边,包括各地商会,各个世家,官府官员的情报,你们也要进行收集,这些方面,到时候本宫会让锦衣卫过来与你们对接。”

话说到这份上,朱英的思路已经变得清晰起来。

其实简单来说,相当于把漕帮变成了一个地下的情报组织。

而其他的方面,就是利用卫所的名义,压制各地的官员了。

不得不说,在现如今这种皇权不下乡的情况下,漕帮的作用,比之官员要靠谱多了。

而且行事起来,也没有什么顾忌。

这种事情,官府是人,根本是没有可能办下来的,国情如此,虽说有些隐患,但目前来说,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里面的纠扯,说多了便是涉及到皇权本身的局限性了。

皇帝本身的权力,并非是体现在百姓身上,而是同为统治阶级的地主这块。

朱元章之所以能够乾坤独断,哪怕是朝中大臣,也是说杀就杀了,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团结了大明多数地主阶级,得到了他们拥护。

哪怕是官员任职,像是什么县太爷,知府老爷,他们本身就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而且往往这些官员,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跟当地的地主们搞好关系。

若是关系闹僵了,或者是过了头,地主们一闹起来,简单点说就叫民不聊生,一些政策,根本就无法通行下去。

当然,地主阶级是一个统称,每个地方的地主,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矛盾。

不存在说一棍子打死的情况。

包括村跟村之间,还会因为抢水的事情发生械斗,更别说地主之间了。

而现在朱英的操作,就是要绕开地主阶级,形成一股全新的势力。

随着大明各地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人改换了身份,变成了工人。

平日里的生活,也不是说指望着那一亩三分地了,目前的社会阶级,正在悄然的发生着变革。

这些是只有朱英自己,才清楚明白的事情。

如何把控好新生势力,便就成了目前的一个问题。

漕帮的存在,可以说就是目前朱英的一次尝试。

因为跟着漕帮干活的,并非是农人,而是工人。

像是外围的成员,最基础的,便就属码头上的搬运工了。

他们天生跟地主,就处于一个对立面上,其中根本的矛盾,在于抢人。

对于百姓来说,给地主老爷种田,或是给漕帮老爷搬货,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甚至是目前来说,当搬运工的待遇,还要比种田来得更为优握一点。

当百姓作为人的价值,得到体现,引发争抢的时候,那么得到的待遇,自然也会随之提升起来。

曾经的百姓没得选,不给地主老爷种田,就只能饿死。

现在选择的方式多了起来,自然有了更多的安全感。

朱英在镇海卫这里待了四五天。

主要是把漕帮的整体框架,要进行一个严密的设计,之前的漕帮,可以说是非常的散漫,完全就是靠着一些从镇海卫退役的军户来维持。

而现在要做的,不仅仅是更好的整合,更是要把漕帮的核心成员,以半军事化的形式,去加以操练。

看到比之前更加忙碌起来的镇海卫,朱英不由有些感叹。

自己这算是走了歪路子吧。

只是和地主阶级在政策上搞正面冲突,是会极大可能的动摇国本。

歪路子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漕帮的存在,还真有可能是未来朱英几十年的一个大的依仗。

可以预见,随着漕帮发展到大江南北的时候,同时也就意味着,朱英的权力体现,将会直接呈现到百姓作为工人的本身之上。

然就在朱英准备给老爷子写信,讲述这些事情的时候。

一封从而来的六百里加急信件,让朱英不得不提前回归。

草原那边,出了大的状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