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445章:对朱高炽的看重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445章:对朱高炽的看重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倭国的情况,比之大明,尤其在阶级层面上,更加的复杂。

在如今对抗大明之下,看似团结,实则都是心怀鬼胎。

尤其是如今天皇的地位,正处于一个下跌的状态,在经历南北朝的战争之后,天皇的地位了,可谓是倭国有史以来,最为底下的时候。

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反应在天皇这边,便是连幕府将军也不能无视。

正如幕府将军无视天皇的权威一样,这时倭国社会也经常出现守护大名藐视将军,地方下层领主和武士挑战守护大名,甚至武士也不把天皇放在眼里的现象--人们称这种现象为“下克上“。

例如北朝的光严上皇出巡时碰到一个美浓的守护土歧赖远。

上皇的近臣喝道:“上皇圣驾到此,快快下马!”

土歧赖远闻听非但没有下马,反而大怒道:“你说清楚是院驾还是犬驾,若是犬驾,就射他一箭。“

说着,真的拔箭而射。

他的随从们一哄而上,把上皇车上的帘子扯掉,把车子掀翻,并把上皇身边的公卿打了一顿。

事后,土歧赖远被幕府处死,但引起下层武士更大的不满。

有人说:“如果没有天皇不行的话,就用木凋一个,或以金铸一个,把活的天皇流放到别的地方去,省得惹麻烦。“

有人哀叹道:“凤凰生末世,落魄亦堪悲;雉鸡遭野火,被逐无巢归。

这时,天皇朝廷势力式微,形同小诸侯一般。

历史上,明朝建文帝在给倭国的圣旨中,称足利义满为“倭国国王源道义“。

足利义满在致明朝皇帝的国书中也自称“倭国国王臣源“,幕府将军已成为国家最高权力的代表,足利义满自称“源道义“是因为足利氏是清河源氏的后裔,即清和天皇的嫡派子孙。

就是后来的德川幕府家也是来自清河源氏,所以幕府将军的掌权不过是天皇的彼一支代替此一支而已。

南北朝统一之后,足利义满并没有履行自己当初的诺言,即仍旧恢复大觉寺派与持明院派天皇迭立的传统。

南朝的皇族、公卿、将士异常愤慨,后龟山天皇也后悔不迭。

原历史中,后龟山逃出京都,再次在吉野山区建立南朝,史称后南朝。

南朝的皇室后裔和臣子们为了恢复旧业,又不断地进行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

后来曾有一伙强徒潜入皇宫,将神剑、神玺抢走,并以此拥戴南朝的皇胤反对幕府,事败后南朝皇族后代多人被杀。

后面又是一起类似事件,牵连得南朝皇族几乎灭绝。

而南朝所代表的势力,就是对大明主要侵犯的倭寇。

像是朱棣抓捕倭国细作,就是归属于南朝这边。

南北朝割据的分裂时期,就在这一时期,倭国的各诸侯之间斗争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相互攻伐,在这场南北斗争的过程中,南朝的封建势力开始节节战败,不得不撤离倭国本土。

其中有一部分南朝的封建主,当然还有封建主统治下的武士和浪人等也会选择离开,以此来躲避倭国本土对他们的追杀,他们就乘船来到了大明的沿海地区,他们在沿海进行走私,更有甚者烧杀抢掠。

伴随着南朝在倭国的延续,大明沿海的倭寇,不断的为南朝势力输入财富,以此作为对北朝的抵抗。

倭国的南北朝之争,并没有随着南北朝一统而结束。

而是在历史上,缠绕了几百年。

南朝的势力,从来就没有被彻底的消灭过。

有人说,北朝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地方,所以是实际上的统治者,应该是正统。

但也有人说,后醍醐让渡的神器是假的,因此正统还是在南朝一边。

哪怕是后世几百年后,也有人振振有辞地说:“当今天皇难道不是从后南朝天皇后中抢夺了三件神器的篡夺者的子孙吗?“

一时,在倭国国内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最后,作为北朝天皇后代的明治天皇作出裁决,认定南朝为正统,北朝各天皇不列入天皇传承系列,但天皇地位及其待遇不变。

因此,足利尊氏被视为乱臣贼子,而楠木正成成为忠于天皇的典范。

而目前的倭国,看似一统,实则在分裂的边缘。

幕府无力镇压各地的大名。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守护代、国人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们皆以实力而成了大名,并且竞相把分国领地纷纷扩大,相继各霸一方,成了战国大名,

从而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分裂局面,此后的倭国更是战火不停。

在关东,镰仓公方足利成氏不满关东管领上杉宪忠,进而将其暗杀。

此举引发关东管领和公方的长期对抗,导致幕府派遣骏河守护今川氏前去讨伐而迫使足利成氏移往下总古河,成为初代古河公方。

战后关东出现得到关东管领上杉氏支持的堀越公方足利政知和,得到北关东豪族支持的古河公方。

山内上杉氏重臣长尾景春叛乱,使扇谷上杉氏趁机扩张自己的力量,促使山内上杉氏选择和古河公方和解来对抗扇谷上杉氏。

而扇谷上杉氏为了对抗山内上杉氏,和尹势长氏结盟。

因堀越公方发生内乱而被尹势长氏消灭,尹势长氏的后北条氏因而实力大增。

不久后上杉定正猝死导致扇谷上杉氏转衰,后北条氏转而攻击扇谷上杉氏,并消灭相模三浦氏且占领小田原城,促成两上杉联合对抗后北条氏的新局面。

后北条氏二代家督氏纲更入侵武藏国,取代旧有的足利、两上杉氏,成为关东地方最强的大名。

除了尹势长氏崛起于关东地代方,成为新时大名的代表外,倭国各地也开始出现以下克上,甚至成为一方之雄的新强权。

出云守护代尼子氏篡夺守护京极氏实权,日后其大名尼子经久更取代京极氏,成为出云守护。

在尼子经久生前,尼子氏扩张成与大内氏家督,因海外贸易而兴盛的大内义兴并驾齐驱。

在双雄争霸过程中,安艺国人毛利元就逐渐吸收尼子、大内的力量,日后乘大内氏内乱,在严岛会战中击倒大内氏权臣陶晴贤,成为新霸主。

此外,美浓守护土岐氏亦遭到重臣长井规秀的驱逐而衰败,长井规秀日后继承斋藤氏,改名为斋藤秀龙,法号“道三“。

可以说目前的倭国,是一片的混乱。

在面对大明官军的不断威逼,却没有开启大战的状况下,倭国目前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内乱现象。

这也是为什么说九州岛都已经快要被大明所占据,目前倭国的大军,却还迟迟没有动静的原因。

朱棣这边,在进行短暂的修整之后,次日就亲自率领大军出征。

在飓风的肆虐下,倭国这边的百姓,虽然早就有习惯,但依旧是无法避免伤亡。

人员的情况暂且不谈,但是在城防这块,基本上可以说成了一片空白。

短短三天的时间里,朱棣的大军,就立下了偌大的功劳。

所到之处,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完全可以用推枯拉朽来形容。

但随着大军的不断前进,一个很艰难的问题,摆在了朱棣的面前。

“王爷,我们大军已经剩下的粮食不多了。”

“在目前所有占领的村寨里,这些倭人几乎没有什么口粮。”

“经过审讯,这才得知早在之前,就有倭人的官员,在这边大肆征收,而后全部把粮食都运走了。”

“不仅仅是粮食,包括一些青壮,精锐,基本上都被运走至本州岛那边。”

张玉在马上,向燕王汇报说道。

手持缰绳的朱棣,坐在马上看着前方不断被将士轻易攻克的城池,眉头皱了起来。

“这些倭人,当真是心狠,连自己的父母妻儿,都是不管不顾,只是自个逃走。”

“他们这是想要,把整个九州岛当成是一个牢笼,来困住咱们呀。”

朱棣有些感叹的说道。

张玉再次回道:“王爷,这九州岛是每年受到飓风侵袭最为严重的地方,根据那些倭人百姓所言,每当飓风来袭之后,就要寻求本州岛的帮助。”

“现在倭人还把粮食全部运走,可咱们留下这么多的俘虏,其心可诛啊。”

朱棣没有说话。

即便是说在战场上,一将功成万骨枯。

但是大量屠杀倭人百姓这种事情,朱棣当然不会说动手去做。

现在的难题就是,如果拿走粮食,自然能够维持军队的消耗,但是倭人这边,就是大量的饿死。

除非说,杀俘。

朱棣在沉思过后,还是放弃了杀俘这个想法。

因为杀得太多了,往后就没人了,那打下来的地盘,都成了废地,又有什么作用可言。

“晋王那边,现在是怎样安排的,群英商会可是有给晋王送粮。”朱棣没有去回答上一个问题,反而是问了朱棡这边。

张玉摇头道:“目前还没有任何船队过来,即便是有些海商的船队,在知晓我大明军征讨倭国,也是改道航行。”

“倒是宋国公那边,在飓风之前,就有船队回去运粮,想来应该不会有多久的时间。”

“不过要是顾及倭人百姓,咱们自己的将士,就不够吃了。”

张玉说的顾及,是指倭人百姓在饿不死的情况下。

但是百姓和军队相比起来,人口数目就是一个很大的基数了。

朱棣大军所过之处,除了零星的反抗,几乎全部都直接整存村的投降,目前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有了七八万的倭人百姓。

再打下去,随着地盘的扩大,人口也会越来越多,粮食也会越发紧缺。

“将所有的倭人百姓,除了最先投靠咱们的,其余全部都管辖起来。”

“给予少量的粮食,每天一碗粥,全部实行管制,不得搞任何的特殊。”

“若是有倭人百姓提供粮食藏匿之处者,可得每日两顿饱饭。”

“还有传令前线的将士们,放缓征伐的速度。”

想了想,朱棣直接下令道。

人口是肯定不能丢弃的,没了人,还谈什么统治,难道说统治山水野兽吗。

而此刻,本州岛那边的权利更替,也因为明军的外部压力,在发生飞快的变化。

倭国皇居。

和皇宫的称呼不同,一个居字,就体现出倭国和大明间的差距。

“你说,如果朕向明军联络,暗中帮助其击败足利义满,大明的皇帝,是否会继续让朕担任天皇。”

后小松天皇,向自己的近臣问道。

倭国天皇的称呼,其实是在盛唐时期才有的,严格追朔起来,是唐高宗之后的事情。

在此之前,倭国并未有天皇的称呼,只有“大王”或“倭奴王”。

这“倭奴王”一词还是汉光武帝赐予的,在《后汉书·东夷列传》中记载,当时倭国使者向汉朝进贡,请求光武帝赐名。

光武帝看这使臣特别矮,便赐予“倭奴国”,其国王自然就被封为“倭奴王”了。

虽然这名字在目前看来不咋地,但当时倭国人非常高兴,还用了六百多年,后世还出土过“倭奴王”的印章。

连带着包括自称为‘朕’,也一并带到了倭国这边。

当然,对于大明,亦或是中原王朝,即便是倭国天皇,也是自称为臣子。

而后小松天皇之所以这么去问近臣,是因为他实在受不了足利义满。

目前掌控大权的足利义满,在大明未曾征讨前,就已经准备退位给自己九岁的儿子足利义持。

只等在京都修建巨大的豪华宅邸鹿苑和辉煌的金阁寺落成之后,便就开始。

当然,这可不是说要退位让权,而是要自己成为太政大臣,这野心可谓是昭然若揭。

在后小松天皇看来,大明此刻对倭国的征讨,并非是对自己的征讨,应该是对这些不臣之征讨。

所以他要联合大明,一起推翻足利义满的幕府统治,恢复到天皇统治之中。

近臣闻言,犹豫再三后说道:“或许陛下已经先派人去联络一方试试,如今足利将军,已然完全不把陛下放在眼里了。”

后小松天皇闻言,重重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