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643章:四大藩王的谋划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643章:四大藩王的谋划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9:19: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朱英突然发现草原兵真的很好用。

用他们去干预中东的局势,并且丝毫影响不到大明。

这样一来,大明并不需要直接参与到战争中而受到影响。

朱元章对于这样的谋划非常满意。

“这五万兵,能扛住帖木儿的进攻?”朱元章笑着问道。

朱英回道:“自然是不能的,但前期可以给帖木儿大军带来许多的压力,从目前的情报上来看,帖木儿的军队除了战力强势之外,火器也非常的厉害。”

“他们的弩炮和火炮,是德里苏丹没有办法抵抗的,蒙古兵虽然也不错,但在火器之下自然会节节败退。”

朱英的语气轻松,这一波等于是消耗掉不少的蒙古兵。

蒙古兵死了,让图格鲁克王朝多出点抚恤金就好了,大家皆大欢喜。

只要钱给到位了,北元这边自然还是会有许多部族愿意参与到战争之中。

别人可不喜欢跟蒙古人打交道,但是跟大明打交道就没这么多忌惮了,朱英完全不担心自己的这个买卖会让蒙古人单干。

如果遇到有蒙古人绕开北元雇佣行会去单干的,直接发动制裁,不仅是要从行会除名,还要把他们的部族纷纷都制裁一遍。

搭建好的平台,怎能轻易让别人给毁了。

朱元章微微沉吟后说道;“三万两黄金看似不少,实则也就不过三十万贯宝钞,这不像是大孙你的性子。”

朱英竖起大拇指;“知我者,爷爷也。”

“这算是给图格鲁克低价了,其实孙儿原本就没打算在兵员上赚太多的钱,这会影响到我大明的名声,以后别的地方就不好干了。”

“现在孙儿已经准备了许多曾经淘汰下来的火器,现在正在运往德里苏丹的路上。”

“火器是消耗品,在这个时候再高的价格德里苏丹都会接受,这才是真正赚钱的地方。”

“这笔买卖不仅是卖给苏丹马赫穆德,还有那些地方的长官们,他们肯定愿意出不少钱财来购买,保护自己的领地。”

“我还准备了不少从大明军事学院毕业的学子跟着一起过去,帮德里苏丹训练新兵,更好的掌控火器。”

话到了这里,朱元章哪里还不明白大孙的想法。

“你这是要把帖木儿拖入到战争的泥沼中来,利用德里苏丹,让帖木儿不断的投入兵力。”

朱元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天才的想法。

这就等于是大明跟帖木儿在隔空交手一样。

帖木儿之所以派三十万大军,是想要一鼓作气的拿下整个德里苏丹地区。

德里苏丹的位置很关键,他接壤大明间接控制的吐蕃区域,并且夹着东察合台汗国。

一旦德里苏丹被彻底拿下的话,那么帖木儿就能威慑到大明和草原地区。

同时三十万大军也很好展示了自身的武力值。

帖木儿想要发动闪电战,朱英当然不会让他如愿。

要人给人,要火器给火器,反正就是把帖木儿拖入到德里苏丹的泥潭里面来。

想要明年开春就拿下德里苏丹?

做梦去吧。

朱英要让帖木儿知道,不给大明颜面会是怎样的结果。

尤其是火器这块。

在最近的两年的时间里,朱英大力发展火药司,尤其是下边的火器建造工坊,目前已经新增了两百多家。

更是设立了专门培养火器匠人的学堂。

现在的火器匠人身份地位可不低了,不仅可以跟官员一样吃官粮,还有许多福利待遇。

比如是屋舍的安排,只要工作达到一定的年限,并且完成火药司安排的考核任务,就能获得屋舍的地契。

在每个火药工坊内,都安排有小孩的学堂,还有免费治疗的诊馆。

等于只要是进入了火药工坊,就等于这辈子吃喝不愁了。

在当今这个年代,吃喝不愁是几乎所有底层百姓的美好愿望。

这个愿望只要能够进入火药工坊就能够实现。

几乎所有的百姓对此都非常的热情。

火器学堂只要有招生的公告,报名的人就会络绎不绝,排满长队,根本不用担心招生不到。

大明本身是非常缺铜,铁这些矿藏的,能够支撑如今的火器打造,跟倭国分不开干系。

即便是在倭国的藩王们偷税漏税,私卖矿藏,但在当今的市场上,最大的买主自然还是大明。

即便是花费了一些钱财,这些矿藏照样还是流入到大明中来。

也就是在即将抵达年关的时候,朱元章的谕旨到达了倭国各藩王手中。

朱英这一手,可谓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顿时就让几个藩王们慌了神。

原本有着矛盾的四大藩王,不得已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

“各位哥哥们,咱们真的要把手里调出一万精兵出来返回大明吗。”

率先开口的是齐王朱榑。

作为最小的弟弟,同时在将领上,兵力上最次的,齐王朱榑是真的不想把自己的五万兵减少一万。

这可是在别人的地盘上,随时都有着开战的威胁,一万精兵的作用非常重要。

朱棡冷哼一声:“难不成老七你还想违背父皇的谕旨不成。”

齐王朱榑有几分委屈:“三哥,若咱们就这样的话,那还聚在一起干嘛,直接调兵就好了。”

朱棣这时出来搭话:“兵肯定是要调回去的,父皇的谕旨已经下达,那么谁也不能违背。”

“但是怎么调,调哪些兵,这其中就另有一个说法,谕旨上并没有讲明调动哪些人马,这里头自然可以有更多的保留。”

齐王朱榑闻言,不由道:“这般不会触怒父皇吧。”

朱棡当即骂道:“愚蠢。”

“按照我大明调兵制度,向来是由兵部出具文书,写明具体卫所及其将领的调动,但是这次随着父皇谕旨,却并没有兵部的详细文书。”

“这就等于是说让我们自己拿捏主意,难不成你要把自己最能打的那些将士们送回大明吗。”

这一次朱棡并没有去怼朱棣,因为今天谈事的方向,是要考虑到四大藩王的整体利益。

现在的四大藩王虽然各自间都有矛盾产生,尤其是一些涉及到藩国间的归属问题,哪怕没有造成军队上的冲突,但也是骂战不断。

但从整体上来说,现在四大藩王也算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大家都是大明的皇子藩王,也都是在倭国这里生活。

往后怎么说不清楚,至少现在的传承都在这块了。

不仅是自身,还要考虑到子嗣后代,世袭传承。

朱樉轻轻的咳嗽了一声,几人也不说话了,等着朱樉这个二哥开口。

自从大哥朱标走后,二哥朱樉就是最为年长。

大明讲究个尊贵有序,所以朱樉在明面上是最能说得上话的,不管是朱棡,朱棣,朱榑,都要给上几分颜面。

“关于调兵的事情,大家自己琢磨就好,既然老四已经点出了其中的道理,那我就不多说了。”

“此番我们会面谈及的正事,还是关乎到矿藏这块,此番父皇抽走我们的兵力,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是父皇给咱们的警告。”

“最近这些时间里,包括是我在内,都稍微过了点。”

“多开了十来个矿藏,上缴的赋税却跟之前没有多少的区别,这当然会引起父皇的怒火。”

“再就是在赋税这块,尽可能的要收敛一些。”

齐王朱榑无奈说道:“二哥,咱们现在出货的海商,从前都是跟着太孙做事的,现在矿藏这块的买卖,基本上都已经被太孙包圆了。”

“上回我联络别的海商干这个买卖,他们只是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即闭口不谈。”

“这样咱们出货的数目,怎么可能瞒过太孙还有父皇,怕是他们手里的账本比我们自己都要清楚。”

朱英掌控着大量的商业情报,这在历史上不管是哪个朝代都是非常骇人的事情。

矿藏的交易根本瞒不过朱英手里的情报渠道,因为他们最终只能是销往大明。

现在的世界上能够大规模购入矿藏的,也就只有大明了。

其他的国家即便是需要,也吃不下这么多的货物。

如果是从前,还能通过高丽的商路销售到草原上去,但是现在草原的商业基本上已经被大明覆盖了。

况且这等卖国的行为藩王们是没法干的。

如果某个藩王有这样的行为,那么肯定是瞒不过其他的三个藩王。

一旦举报到京师父皇那里,百分百是要被剥夺藩国,贬为庶人,实属得不偿失。

这些底线问题,是藩王们所不能触碰的。

“你可有想过,即便咱们的买卖不能瞒过太孙,但一直进行得这么顺利,这又是为什么?”

“这说明太孙并没有太过于把控这块的事情,或者说也是默许,只是最近大家确实过分了点,这才是被敲打一番。”

“看似是父皇的谕旨,其实就是太孙的意思,如今大明发展到现在这般强盛繁荣,父皇早就已经是对太孙言听计从了。”

朱棣直接是把话给点明了。

其实这话也就是说给齐王朱榑听的。

比起几个哥哥来,齐王朱榑显然政治头脑还是有很大的欠缺。

朱榑现在还是有些迷。

他感觉几个哥哥说了半天,好像就跟没说一样。

转来转去说到底还是要调兵,矿藏这块也要减少私吞的数目。

好像并不是很复杂,为什么感觉从几个哥哥的口里说出来,就觉得很是复杂?

朱榑这个时候干脆老老实实的闭口,听着几个哥哥聊算了。

反正就现在的藩国上来说,自己的规模是最小的,他们斗得如火如荼,也跟自己没啥太大的关系。

“老四,大小琉球国那边联络得如何了,现在没有什么问题吧。”朱樉突然开口问道。

朱棣回道:“事情并不是很顺利,除开中山国愿意答应跟我们合作之外,山南和山北两国并不同意。”

“说是这样的事情必须是通过大明朝廷的旨意才行。”

朱棡闻言冷笑着说道:“看来他们还是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既然不想跟我们合作,那么就没有留着他们的必要了。”

“尽早准备一下,帮助中山国吞并其他两国,这也更加方便我们行事。”

“当初我就是说了,三国矛盾太多,更加容易坏事,不如是一国来得简单许多。”

朱樉微微点头:“那就这般定下吧。”

随后转头看向朱榑,说道:“老七你最近左右也是闲着,就负责此事吧。”

朱榑转头看了朱棣,朱棡一眼,只能是无奈的点头。

说他闲着,是因为没有参与到矿藏的争夺中去,基本上藩国边境发现的矿藏都让了出去。

不让也不行啊,朱榑可没有跟哪个哥哥去斗争的勇气。

从小的身份地位上,大家就没有在同层面上。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立下大功的时候,朱榑还是跟在四哥后边听指挥的。

二哥三哥就更加不用说了,小时候没少遭欺负,这属于是童年阴影系列。

所以朱榑干脆在倭国就直接躺平了,就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谁也不帮保持中立。

日子也算是过得快活潇洒。

“行,我会派自己的心腹过去处理此事,只是关于兵员船只这块,就劳烦几位哥哥多多帮助了。”

朱樉点点头,说道:“每人两千兵,三条船,有个八千兵力对付两小国绰绰有余了。”

几位藩王自然是没什么意见。

关于发展海外兵力的事情,在两个月前就已经是确定了下来。

矿藏开采让几个藩王的手里用日进斗金都不足以形容,大量的钱财一下子就闲置了下来,王府里都快是要放不下了。

因为倭国现在矿藏的特殊性,限制他们不能肆无忌惮的发展兵力,容易引发跟倭国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更大的冲突。

所以几个藩王就打起了发展海外势力的想法。

这也是从朱英的手段里来的想法,经朱棣提出后就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目光很快就放到了大小琉球国那边。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特殊,他们完全可以投入钱财进行发展,然后以此为跳板,参与到西洋南洋的贸易中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