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701章:向大明进军的帖木儿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701章:向大明进军的帖木儿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9:19: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朱英从来就没有想过大明的经济要发展房产行业。

这是来自于后世的深恶痛绝。

所以对于房价的打击,是从房贷出台时候就已经预留好的政策。

这次钱庄联合起来炒房,不过是让限售令先行一步罢了。

就现在的大明来说,朱英根本没有担心过自己会输,毕竟他手里的牌太好了,清一色的王炸。

管你怎么嚣张,真要是惹恼了,可别忘记这大明是皇权天下。

朱英只能说,不要让我尝试失败的滋味,不然我就让你们感受一下死亡的味道。

钱庄的收购是慢工出细活,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整合进来。

当然,现在也不快些公告禁止民营。

还是要预留一下时间,先把这些民营钱庄慢慢的收到手里后,再进行公告。

这些具体的事情,就不需要朱英来操心了,只需要把握个方向就行。

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你当我是老爷子那劳模吗。

从西域走到现在,又是东家又是太孙,打完倭国又打安南,还要操心搞工业,搞军事,搞钱,我容易吗,就不能享受享受了?

“是故意跟我作对吗,还真就不让我好生歇息一下了。”

朱英很是无语。

就像是老天爷都看不怪这备懒的小子,立马就给他整活了。

华盖殿中,朱元章已经跟六部尚书到位了。

“大孙,你来得正好,看看从西边过来的消息。”朱元章打着招呼说道。

六部尚书见到朱英进来,自然是连忙起身座作揖:“拜见太孙殿下。”

“免礼。”

朱英点点头,随手从朱元章这里接过信封看了起来。

这是从乌斯藏指挥司传过来的消息,用的还是八百里加急的方式,显然是紧急军情。

内容朱元章和六部尚书已经看过了,就剩下朱英了。

这里头涉及到了个关键人物,帖木儿。

帖木儿打下德里苏丹后,就立即以德里苏丹为跳板,开始对吐蕃,乌斯藏地区进行骚扰。

不得不承认,帖木儿的军队就当今这个世道,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是大量的骑兵,在野战上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吐蕃地区没有什么坚城利壁,对于帖木儿军队的骚扰,很难组织起像样的抵抗力。

这可是正规的蒙古军队,他们其中的精锐骑兵,同样还有着曾经蒙古人马背上睡觉的本事。

帖木儿在吐蕃地区投入了二十多万的兵力。

抛开奴隶军外,精锐本部骑兵部队都有将近七万左右。

这都快赶上帖木儿去年跟奥斯曼帝国的对决了。

自然在跟奥斯曼帝国对决的时候,并非是两国大作战,那奥斯曼帝国的君主巴耶塞特一世也是个蠢货,太过于骄傲,自负‘雷霆’的名头。

结果被帖木儿给活捉了,现在还关在撒马尔罕的牢房里,帖木儿显然没打算在有生之年给他放出来了。

“这帖木儿当真是脑子进了水,明明已经都把奥斯曼国的皇帝都抓起来了,现在那奥斯曼地区到处混乱一片,他不去西边接收胜利的果实,怎么还跑到了咱们的地盘上来。”

“狼子野心的家伙,真以为咱们大明就是这般好惹的吗。”

朱英的骂声得到了朱元章及六部尚书的同意。

帖木儿这么一搞,让大明很是被动啊。

大明的兵力现在已经在快速发展骑兵,但这需要时间来酝酿。

草原那边的军事基地,已经是在不断的培养了,即便是不断吸收草原部族,但是想要短时间冒出一批数目可观的骑兵队伍来,还是非常困难的。

其中的难点主要是体现在忠诚方面,倒不是人数方面。

一个骑兵的培养,首先需要训练他的个人素质,然后就是思想教育,像是其中的百户及百户以上的外族军官,还需要让他们从草原来到京师的军事学院进行学习。

大明在培养骑兵的同时,也需要顾忌到培养出来的骑兵对大明的忠诚。

否则到时候听调不听宣又怎么办,远在草原地区的骑兵队伍,很容易就变节,别人往草原上一钻,大明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现在可不是跟北元对战的时候了,不能再像是之前那样,耗费大量的钱粮去放肆扩军。

培养方式也从吸收外族人员变成了训练大明汉人骑兵。

至少在现在来说军官级别的,基本上要保障汉人的高比例压制,这才能不会生出大乱子。

目前已经有了些小摩擦,但总体来说问题不大,也没办法避免。

至于说把骑兵开往吐蕃去,这很不现实。

所以朱英才会吐槽帖木儿的恶心。

吐蕃听着好像是小地方的感觉,实际上疆域非常辽阔,这可是相当于后世国土面积的八分之一。

然而现在的吐蕃,只是名义上归属于大明统治。

洪武三年,朱元章就开始对吐蕃进行招抚,册封了一大堆的上层人士指挥同知、元帅、万户等不同等级的官职,初步建立起了在吐蕃地区的行政建制。

实际上吐蕃其实跟藩属国没啥区别,个中体现就在于大明无法收取赋税。

直接疆土跟名义疆土的区分,就在于赋税这块。

“殿下,这次帖木儿进军吐蕃,恐怕是在向我们示威。”兵部尚书茹瑺有些无奈的说道。

朱英疑问道:“示威,什么个意思。”

茹瑺回道:“根据海上传来的消息,我们大明远洋舰队已经是抵达了中亚的海边。”

“因为季风的关系,所以咱们大明的宝船要在那边一直停留到年底才能启航。”

“那边的土着或许眼馋我们大明宝船,曹国公为了维护我们大明的威严,跟当地土着发生了冲突。”

“曹国公带着的是咱们大明的精锐,土着当然不是对手,目前连战连捷,攻无不克。”

朱英不由问道:“这跟帖木儿有什么关系?”

他要是没记错的话,沿海北印度地区,目前帖木儿还没有打下来吧。

茹瑺有些尴尬的回道:“曹国公在那边灭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俘虏了很多奴隶,而那支军队,正是帖木儿去往北印度的远征军。”

朱英愣了下。

李景隆这小子,还挺能打的吗。

竟然把帖木儿的远征军都给灭掉了。

不过说起来也正常。

北印度那边的一向是战五渣,帖木儿打北印度几乎就没怎么遭遇过对手,相当于一路横推的局面。

两万人显然都不见得是帖木儿的直属部队。

李景隆带着去的,虽说只有三万官兵,可为了弘扬大明威严,其中大部分可都算是百战老兵,其中配备了足量的火器。

“损失如何。”朱英问了句。

茹瑺回道:“曹国公扬我国威,大败帖木儿远征军,本身损失可以忽略不计,主要先锋是当地土着为主。”

听明白了。

李景隆心疼自己的人手,拿当地土着当炮灰。

“很好,看来曹国公功劳不小。”

朱英赞许说道。

现在也大概是明白了情况。

因为是远洋舰队,所以帖木儿很难说派兵报仇。

毕竟等帖木儿组织军队赶过去的时候,李景隆都已经再次扬帆起航了。

帖木儿是中东地区的霸主没错,可实际上帖木儿所统治的区域,基本都是在陆地上,靠海的地方并不算多,所以帖木儿不是海军力量不足,而是根本没有海军。

对于大海,不管是蒙古人还是突厥人,都有天生的恐惧。

这恐惧来源于忽必烈数十万大军在倭国的覆灭。

所以蒙古人对于发展海军根本就没想法。

大明的远洋舰队都已经跑到了自己的地盘,帖木儿自然不想就这么受气。

正好是打下了德里苏丹,干脆就直接进军吐蕃。

“要不是大孙提醒咱,咱还真的差点让帖木儿这老小子给骗了。”

“从前给咱的书信里好像是个忠臣,原来是个奸贼。”

“这回敢派兵来吐蕃,咱必须要让他付出代价。”

朱元章很是不爽的说道,语气中带着很明显的脾气。

之前大孙跟他说过很多次帖木儿暗怀鬼胎,从大明使臣被扣押在撒马尔罕,到现在帖木儿进军吐蕃,朱元章是真的看清楚了其嘴脸。

即便是这次会付出不少,也要让帖木儿知晓大明的强盛。

朱元章发话后,一锤定音,六部大臣正襟危坐。

老朱心里可不得劲,他本来就最烦那些阴奉阳违的,那帖木儿算是西边国家里,第一个向大明臣服,当初老朱觉得挺给面子。

结果了,去年抓了自己的使臣不放,今年又蹦跶到吐蕃来了。

这么下去还得了。

真以为现在的大明还是以前。

在咱大孙的帮助下,如今的大明早就已经是脱胎换骨了。

从前打个倭国,还有胡惟庸,刘伯温一堆臣子出来劝说,说什么大明初立,百待废兴,不宜国战。

现在大明要人有人,要钱有钱。

哪里还需要憋这口气。

谁敢惹来,就给你狠狠的反击回去,让你知晓个好歹。

朱英也明白,既然是老爷子发了话,那这次就非打不可了,哪怕是为了老爷子出口恶气。

现在的大明也完全打得起。

打仗嘛,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打的就是人跟钱,现在大明也不缺这些。

兵部尚书茹瑺余光瞧了瞧太孙。

作为兵部尚书,在调兵遣将这块当然是他的职责。

从前五军都督府强势压制兵部,现在虽说五军都督府已经算被架空,可实际上兵权并没有转移到兵部这里来,而是被太孙殿下给截胡了。

简单点说,在大明现在的军队里,太孙殿下的令旨可要比兵部的文书管用多了。

吐蕃很大。

帖木儿的二十多万兵力不少,可就吐蕃疆域来说,还真不算多。

最麻烦的是那七万骑兵。

十几万的奴隶军可不算啥,吐蕃那边自己都能轻松搞定。

“从北元借兵吧,咱们自家的骑兵这才刚刚有些起色,不能折损在这上面。”

朱英想了想,给出了自己的决定。

先前大明总共不过五万左右的骑兵,现在发展了不少,大致也就**万而已。

哪怕是这样,在平原或者草原地区,若要跟蒙古骑兵对决,还是败多胜少的局面。

总不能因为帖木儿这边,一下子就把大明的骑兵都打没了吧。

还好是把北元给搞定了,不然还真是个麻烦事。

礼部尚书任亨泰不由是开口问道:“殿下,这次咱们从北元那边借兵多少。”

借兵就算是外交上面的事情了,这块归属于礼部负责

朱英犹豫了下:“十万骑兵吧,否则也无法压制帖木儿的军队。”

他很清楚,北元肯定不会拿出自己的精锐骑兵来,大概就是各大部族凑。

自然,帖木儿那边估计也不是本部的精锐骑兵。

步兵倒是不用担心,帖木儿的是奴隶兵,吐蕃那边自己能应付。

都已经给你上骑兵了,不凑个点步兵出来配合好意思?至少摇旗呐喊也不错。

礼部尚书任亨泰倒吸一口凉气。

借兵十万,还都是骑兵。

这可是个大买卖了。

虽说现在有北元雇佣协会,要说搞个几千人不算啥问题,可要是上了万,那必须就得跟北元先说声了。

北元那边也不是傻子,自然会限制你动辄安排他数万人。

这人要是多了,除开雇佣协会的钱,还得给一笔借兵钱到北元手里头。

怕是这波北元要狮子大张口了。

谁不知道如今大明富得流油。

此时朱元章冷哼一声说道:“十万骑兵,也就仅仅给个威慑,若是帖木儿的骑兵不正面对战,拿他们也没办法,这可不够让帖木儿知道疼,还是得要让其知晓些好歹。”

“咱听着奥斯曼帝国的皇帝不是被帖木儿给俘虏了去么,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咱看咱们大明完全可以跟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对帖木儿施加压力。”

“咱大明的水师,这几年也是造了不少船,加了不少人,总该拿出来遛一遛了。”

“就从曹国公先前的那块地界过去,把周边的土着都给联合起来。”

“还有东察合台汗国,现在帖木儿都打下德里苏丹了,他们比咱们更急,派遣使臣过去,给些钱粮,一起打这帖木儿。”

老朱不开口则矣,一开口,就是要对帖木儿实行四面夹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