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139章:朱允炆谋划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139章:朱允炆谋划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大明皇宫,奉天殿,早朝。

“陛下,臣有本奏,高丽使臣已然抵达京师附近,不日即将入住天界寺,还请陛下示意。”

礼部侍郎任亨泰上前一步作揖问道。

金銮殿上,朱元璋闻言,拿过太监递过来的奏疏看了看,说道:“这次李成桂派人过来,请咱给高丽赐个名,便是想要称王了。”

“咱看李成桂这人不错,和之前的高丽王相差甚大,便是让天界寺好生招待。”

这份关于高丽过来的文书,自然早就被朱元璋批阅过了,此刻早朝过来,只是走一道程序。

朱元璋对于李成桂的臣服,心底里十分高兴。

在洪武二十年,北元残余还没被破灭时,朱元璋给当时的高丽国王发文,要求占领原元朝控制的铁岭卫。

然而高丽王朝已经趁机占领了此地,自然是不愿意让给大明,要攻打辽东。

最后李成桂以李成桂造反结束。

在朱元璋看来,李成桂就是自己的盟友,奏章中间用词也很是臣服。

现在朱元璋正想把海外原先奉元诸藩纳入新的奉明体制中,高丽此刻的情况,正是如他所愿。

礼部侍郎任亨泰闻言,再次问道:“陛下,高丽使臣中,有一女子乃李成桂上贡陛下,当如何处置。”

朱元璋闻言,眉头一挑,说道:“先安置在天界寺吧。”

“臣遵旨。”

早朝过后,朱元璋到华盖殿中。

刘和连忙送来高丽使臣上贡的画像。

朱元璋看了一眼后,说道:“这李成桂,还跟咱说这女子乃是他举全国之力挑选出来的,咱看来也就如此嘛。”

“容貌还算可以,但若说倾国倾城,就有些浮夸了。”

刘和闻言,说道:“陛下,高丽不过弹丸之地,能有多少人,自然不可能比过我大明。”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就是不知道咱大孙喜不喜欢。待会你让人把画像给咱大孙送过去。”

“他要是有心思,也可去天界寺里去瞧瞧,若是喜欢,当个侧妃也行。”

高丽送过来的文书,自然不会说是给朱元璋选妃子,高丽作为藩属国,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一般藩属国送女,就是打着送到皇室的名头,至于大明皇帝如何安排,那他们就不管了,反正心意到了就行。

“臣遵旨。”刘和收起画像,躬身说道。

同时心底里更加了解,陛下对于长孙殿下的宠溺。

于此同时。

朱明月和朱允熥从皇宫学府出来,正在去找朱权的路上。

“姐,皇爷爷怎么让我们带着小叔一起过去呢。”

朱允熥有些纳闷的说道,好不容易今日像学府里的教书先生请假,和姐姐一起去找大哥玩,结果接到口谕,须带着十七叔朱权一起去。

朱元璋子孙众多,有些甚至年龄相差不大。

就出生来说,朱权仅比朱允熥大上一岁,比朱明月大数月。

由于辈分的缘故,皇宫学府里的皇子和皇孙们,相对来说还是泾渭分明。

“十七叔去年封王,藩地大宁,那可是大明边疆,皇爷爷的意思,这都看不明白吗。”

“算了,说了你也不懂,按皇爷爷的吩咐去做就好了。”

朱明月说道。

“好吧。”朱允熥嘟囔了一句,跟随着姐姐朱明月过去。

宁王朱权的年纪不大,本来也是和众人一起在皇宫学府接受教育。

去年封宁王后,朱元璋就给其安排了单独的老师,一对一教学。

奉天门前广场西侧为右顺门,门内为尚未就藩的诸王宫室。

曾经秦、晋、燕、周、楚等诸位藩王,也是住在这里。

右顺门口,两小让太监传达。

很快,一名少年就从中出来。

“十七叔。”

两小恭敬行礼道。

这就是最让人不快乐的地方,明明大家年纪差不多,但高了一个辈分,就属于长辈了。

朱权拱手回礼,看上去华贵雍容,让人眼前一亮,怪不得只是庶子,朱元璋也极为喜欢。

......

就在三小出宫的时候,春和殿中。

朱允炆和李景隆相对而坐。

整个皇宫里,要论颜值这块,李景隆和朱权,就属于天花板级别了。

李景隆单单只是坐在那里,就让朱允炆眼中带光。

“表哥,这次回来也不跟我说一声,我都不知道你回来了。”朱允炆有些埋怨的说道。

李景隆微微一笑,说道:“殿下,西番那边正是贸易期间,太多事情需要安排,这次赶回也比较匆忙,所以并未过来叨唠。”

朱允炆听到这话有些不开心,李景隆的语气,让他觉得有些见外。

李景隆显然也察觉到了,不慌不忙的说道:“这次的茶马互市,我特意选了一批上等骏马,给殿下带来。”

“只是因为过于匆忙,还未完全驯服,待驯服后,便将此马献给殿下。”

朱允炆听到这话,心里的那一点点不愉快,顿时就抛到脑后。

李景隆是朱元璋的外甥孙,和皇孙属于同辈,虽然年纪上相差有十来岁,但也一直都是在皇宫中生活长大。

而颜值出众的李景隆,又是皇孙辈分,所以一直被朱允炆仰慕。

“谢过表哥。”朱允炆满意的说道。

李景隆笑道:“这都是表哥应该做的。”

“咳咳。”

一旁的黄子澄,见两人不断寒暄,不由轻轻咳嗽两声,提醒朱允炆。

朱允炆听到这声音,也想起这次将表哥李景隆叫来的目的。

“表哥回京师后,可是听到关于孝陵的传说。”朱允炆开口问道。

李景隆微微点头,说道:“此事流传甚广,如今不仅仅是京师,便是其他的地方,也开始流传起来。”

说完后,李景隆又皱眉说道:“说来也怪,孝陵这等地方,乃皇家祖陵,但这流言官府却没有出面阻止。”

听到这话,朱允炆判断,李景隆当是不知道大哥朱雄英的事情。

于是开口问道:“表哥觉得,一个去世十年的人,还有可能复活吗。”

李景隆摇头说道:“子不语怪力乱神,这等鬼神之说,不过是糊弄世人,自不可能当真。”

朱允炆听到表哥李景隆的话,心中一喜。

直接将关于大哥朱雄英的猜测,将了出来。

李景隆闻言,眉头紧皱,良久后才说道:“表弟的意思是说,有人冒充薨逝十年的长孙殿下,欺瞒陛下。”

朱允炆并未直接回答,转而说道:“十年前我年龄尚幼,记事不多,想来关于大哥的情况,表哥应当参与过的。”

李景隆点点头,十年前他也是送葬队伍的一员,亲眼看到嫡长孙朱雄英下葬。

所以对于孝陵的事情,也没有多想。

思索一番后,李景隆说道:“虞王殿下小时候,和太子殿下长得极为相像,想来长大后也是如此。”

“让陛下认定是虞王殿下复活,除了孝陵那边棺椁的事情外,想来出现在京师的此人,在长相上,肯定跟太子殿下一般无二。”

朱允炆闻言,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他对大哥朱雄英没太大的印象,毕竟见得少,当时年纪小。

等他懂事的时候,朱雄英都已经成了宫中禁忌,都没人敢私下议论。

关于长相这个事情,他确实是不知道。

看着表哥李景隆皱眉沉思的模样,朱允炆试探着问道:“长相相似,年岁相仿,难不成这人真是我大哥朱雄英不成。”

李景隆摇摇头,说道:“此事必有蹊跷,虞王殿下薨逝的时候,在仁智殿停留七天,这才下葬,仅仅不过八岁,哪怕是假死,七天不吃不喝,身体根本不可能扛住。”

“更别提还要被封入棺椁之中,便是假死也会窒息,醒来也当不能活。”

朱允炆点点头,要说疑点,这其中也太多了。

但是皇爷爷委实对其太过于信任,朱允炆能感觉到,自己要是不做点什么,等到九月册封太孙的时候,恐怕上台的那人,将不会是自己了。

“在西番的时候,我曾听说,番外有特殊之人,会易容之术。”李景隆并未说完,但对面的朱允炆,已然是全免理解。

“表哥你的意思是说,此人便是易容过来,想要坏我大明江山!”朱允炆不由声音拔高说道。

李景隆微微摇头,说道:“此事不好说,这事定然是陛下严查过的,其中或许有些关键,你我都不甚清楚。”

“只是在我看来,想要达到欺瞒陛下的程度,尤其是孝陵那边,这简直过于匪夷所思。”

“此人的来历过往,想来已经被锦衣卫严格筛查,不可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但凡有什么可疑之处,陛下都不会放过。对于陛下的脾性,表弟比表哥,应当更为清楚。”

朱允炆点点头,也正是因为清楚,所以在明面上,他根本不可能去反对皇爷爷,只能顺从,然后另外想办法。

“我想请表哥,看能不能去寻一下此人。不管真假,便是表哥见过之后,应当要清晰许多。”朱允炆再次说道。

李景隆点点头,应了下来。

不同于朱允炆,李景隆作为李文忠岐阳王之子,本身又是曹国公,在京师人脉不小。

调查一下情况,自然不算什么难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