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通知: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通知: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刚才那人,话里话外,绞尽脑汁,尽皆是针对群英商会。”

“其实只要想一下,群英商会到底是触动了那些人的利益,就可以清楚在这背后,是谁在搞鬼了。”

“群英商会,为本宫亲手创立这件事,朝堂上知晓的大臣,应该并不多,不过一五品官员,能够从哪里得到消息。”

“今日此事此人,不过是被推出来的蝼蚁罢了,定然还有更高层的官员,为其朋党。”

朱英冷声说道。

这段话一出,大部分的官员还是松了口气,而五品往上的官员,身子一下子就紧绷了起来。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这太孙殿下,和陛下真还是一个味道。

朱英看着群臣们的反应,心中算是比较满意,敲敲打打,这才好确立自己的地位。

看效果差不多了,再次开口说道。

“被群英商会冲击最大者,自然也是商人。这般着急跳出来,无非就是动了太多商会的钱袋子罢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适时的说道:“咱大明的臣子们,有不少被商人的钱财给虏获了,看来这严查,还是要进行。”

今天的早朝,是真的刺激。

这番峰回路转,有些年迈的大臣,感觉呼吸都有些困难了。

一波又一波,这谁受得了啊。

不过朱英还是站出来道:“爷爷,孙儿觉得暂时先不用查了,免得中了那些商人的诡计,趁此机会行污蔑之事,反而容易被其浑水摸鱼。”

“孙儿相信,朝堂上被影响到的大臣们,肯定只有寥寥几人,多数大臣都是非常值得信任的,为我大明鞠躬尽瘁,若是被牵连无辜,实为我大明之痛。”

听到这话,但凡五品往上的官员,看向长孙殿下的眼神,那真是满满的感动。

不容易,真不容易啊!

这么多年,终于有理解他们的人了。

在陛下的跟前当官,即便是几位尚书,也整日历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生怕冒出个什么事情,一下子就牵连到自己的身上。

能够现在还存在于朝堂上的官员,哪个不是明哲保身,即便是文人的聚会,也是尽可能的避免。

平日里,连酒楼都不敢去,偶尔吃个宴席,都得是偷偷摸摸的。

苦啊!真是苦啊!

现在的京官,最大的梦想就是外放,只有远离京师,身家性命才有一定的保障。

哪怕是死,至少也能死个明白。

此时,大量的目光聚集在朱元璋的身上,他们不知道,陛下对于太孙殿下的话,到底是认同还是反对。

能够混到五品官往上,年纪一般都不小了,可不想晚节不保,落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锦衣卫的严查,从来都是各种污蔑,哪怕是正儿八经两袖清风的大臣,也不能说能够全身而退。

入了诏狱,可没见几个能出来的,那些真正犯了事的,自己认罪也就罢了,临时拖几个平日的死对头下水,这样的事屡见不鲜,锦衣卫也乐得逮人。

即便侥幸活下来,不死也要脱层皮。

朱元璋听到大孙这话,微微沉思了下,半晌没有动静。

大臣们看这情况,心都快蹦到嗓子眼了。

过了良久,朱元璋这才缓缓开口说道:“朝廷上的大臣,确实还是比较辛苦,比起历朝历代来,也算是极为不错的,大孙这话,倒也有几分在理的。”

“这般锦衣卫就从京师里面详细查探吧,将这背后之后,务必要抓出来。”

“这件事今日就到此为止,詹徽。”

詹徽闻言,身子一颤,连忙上前道:“臣在。”

朱元璋冷声道:“看来你吏部这边,出了不小的问题,回去自个好好查一查,可还有什么人被收买了。”

“若是办不好,那咱就让锦衣卫来帮你。”

詹徽连忙磕首道:“臣遵旨。”

......

早朝结束后,朱英随朱元璋到华盖殿歇息。

“大孙,对于这幕后之人,你可有什么良策,真是胆大包天,连朝中的大臣都敢收买,还能为其去死。”

“看来咱们这些大臣们,里面还不知道有多少,是其朋党。”

朱元璋有些不爽的说道。

若是按照往前,定然就是锦衣卫严查,不过大孙开口了,朱元璋也没必要强行杀人。

明日就是大孙册封的日子,真要去弄这些朝臣,晚些也不迟。

“不知这人,是什么籍贯。”

朱英微微思索一番后,问道。

朱元璋自然不记得这么多,主要还是官太小了,目光便就转向蒋瓛。

蒋瓛当然熟悉,连忙道;“陛下,此人老家,是浙江杭州府人士。”

一听这话,朱英顿时就明白了,笃定道:“看来这背后捣鬼的,定是浙商无疑了。”

商人的地位很低,但在江浙地区,可不是如此。

往往赚到了钱财的商人,都会寻求转型,让家族子女读书,考取功名。

而江浙商业繁荣已久,不是说京师这边降低商人的地位,就能够控制得住的。

后面是一个巨大的关系网。

实话说,有官员跳出来指责群英商会,朱英一点都不意外。

朱元璋眼睛半眯着,对于商人,他向来是宁杀错,不放过。十商九奸,可不是开玩笑的。

“浙江那边,老二不是在么,正好让其狠狠的整治一番。咱就不信了,这些个商人,还能有什么法子。”

“到时候咱就在朝堂上试探一番,看看哪些人,为这些浙商们说话的,必定就是同党。”

听到老爷子准备让朱棡去整治浙商,朱英就知道其中的力度了。

朱棡什么性格,完全可以用暴虐来形容,在京师的时候,多少都有些忌惮,这到了外面,完全就不同了。

显然老爷子对其也很是清楚,不过朱英倒是有不同的想法。

“爷爷,孙儿认为,一个五品官员消失,对于浙江来说,绝对是不小的打击,但他们却干出了这样的事情。”

“若是官再大些,就得不偿失,官小了,人言微轻,之所以针对群英商会来,目的就是想要将群英商会和孙儿的关系,公诸于众。”

“而且孙儿估摸着,在这背后,定然还有其他商会的影子,单独一个浙商,怕是不会愿意出这么大的代价。”

听到大孙的分析,朱元璋皱眉道:“这些个商人,难不成还敢联合造反不成。”

朱英摇头道:“这倒也不是,他们打的注意,无非是想也和群英商会般,开设工厂罢了。”

“只是他们又不想,给出这般高的工钱,所以才会如此,想要借助舆论的力量,让群英商会败下阵来。”

“商人逐利,他们可以很轻易的算到,开办大厂的利润,尤其是沿海地区,之前不管是茶叶,瓷器,亦或是丝绸,他们的来源,多数都是一些小作坊。”

“这些小作坊所产出的数量,是很难满足需求的,现在大厂开办,制造数量定然是显著提升,而且还能将价格降低下来。”

“大明这边的价格低了,并不意味着海商贸易的价格就会降低,我大明的商品远销海外,从来都是供不应求。”

“但若官府不允许他们开办大厂,这条财路,他们就吃不到,自然要想尽办法来分上一杯羹了。”

听着大孙的详细解释,朱元璋算是明白了这商业之中的弯弯绕绕。

不过朱元璋很快就反应过来,笑道:“看来大孙心中已经有了定策。”

朱英回道:“是的,他们的目的,其实孙儿早就有所猜测,本来这次办厂,也没指望说一家独大,想要真正的让大明的百姓,都富裕起来,整体商业的经济,都上升的话,还是需要多方努力。”

“办厂的商人和跑商其实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场地被固定的关系,他们很难再有投机倒把的操作,而且办厂的投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必定拉动很多人共同投资。”

“所谓的土地荒废,完全就是个笑话,目前的良田,根本不够种植的,钱财也没在百姓手里。”

“相反,工厂的开办,还能大面积拉动就业,许多流民,乞丐,也有了个出路,至少混个温饱不是问题。”

“再有什么天灾导致的饥荒,压力就不在百姓头上了,而是在这些工厂主的头上。”

“为了保障自己的效益,他们只能尽力保护这些为他们做事者。”

“官府这边,对他们也很方便下手,到时候再出一个保障条例,规定在开设大厂凭证的时候,必须要遵守最低工钱的保护条约,便就能维护百姓的利益了。”

朱英在心中,对于这套方案,早就琢磨了许久。

以商治商,朱英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大明的商业活动,向着实业的方向靠过去。

现在很多商人,都是囤货居奇,投机倒把起家,这完全是建立在损害他人的利益上。

这方面,单单依靠官府去把控,根本没有任何意义,还很容易被腐蚀,成为金钱集团的一员,为其保驾护航。

不管是浙商,徽商,晋商,这些大商人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官府的人。

目前来说,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事情。

民生经济没有搞起来,这些商人在背后赞助书生赶考,然后联合,查起来太难了。

唯有往好的方向去带动,才能够让大明商业走上正规。

“这么多的商人,也不知道大孙能不能斗得过,若是有啥问题,咱觉得吧,不必忌讳,不必被商人的框架套住,挡路的,直接杀干净了事。”

“只是在这方面,咱懂得不多,只能是大孙自己来把控了。”

朱元璋语中带煞的说道。

其实按照朱元璋的想法,杀才是最快的门道,不过现在的内帑,在吸纳了群英商会后,钱财就变得非常可观了。

现在的朱元璋,都不怎么需要去和户部争银子,整个皇宫所有成员,都因此得到了好处。

就像是宫里的嫔妃,皇子皇孙,即便是宫女宦官,生活都得到了改善。

“爷爷放心,这些孙儿自然省得,接下来,等阅兵的事情过去,孙儿就会开始卖出股份了。”

“有了这次的事情,想必要出资购买的股份的,要多上很多。”

“孙儿还要感谢他们,把群英商会的关系暴露出来,这样反而更好卖了。”

朱英笑着说道。

虽然那名大臣的突然出现,并没有在朱英的计划之中,但总体的方向并没有发生变化,反而是误打误撞,更加顺利了。

有了太子的名头,五十万贯宝钞一股,卖起来就要简单许多。

在朱英的想法里,这些股份的购买者,可不单单是淮西武将勋贵集团。

说起来,这些勋贵集团虽然看上去家底挺厚的,但比起各地商会来,依旧是不够看的。

而让那些大商会入共同入股,才是朱英的目的。

真正的套路,只有在入股后,才是开始。

前世的金融套路太多了,哪怕是朱英并非金融圈子的,但那些金融故事不要太多。

入了股,也就是入了套,更别提朱英还掌控着宝钞提举司。

分分钟就能把这些商会的股份给稀释掉。

譬如第二轮融资的时候,直接就是千万贯宝钞往里砸,反正印再多都无所谓,只是在这些厂子里的股份中,不用流通出去。

玩死他们,简直不要太容易了。

此时,门外有锦衣卫过来,蒋瓛连忙出去接收情报消息。

随后,蒋瓛禀告道:“陛下,殿下,锦衣卫衙门传来消息,之前被抓住,扰乱京师治安者高勇,在诏狱中被人毒死。”

朱元璋呵斥道:“真是胆大包天,没成想这些个商人,竟然连锦衣卫衙门都能插手进去,还能有什么是他们不敢的。”

朱英也皱眉道:“是谁下的毒,查出来了吗。”

蒋瓛回道:“回禀陛下,殿下,下毒的锦衣卫,也已经服毒身亡了。”

朱元璋是真正的怒了。

朝中的大臣被人收买也就算了,锦衣卫衙门,可是他的贴身侍卫,但凡入选者,必定是身世清白。

现在竟然连锦衣卫衙门都出了纰漏,朱元璋看向蒋瓛的眼神中,带着很强烈的不满。

蒋瓛的后背,冷汗都已经湿透了。

朱英沉吟一番后,道:“看来这高勇,知晓的东西怕是不少,这后面的人急了。”

“立刻封锁诏狱,包括所有狱卒,而后安排太医院太医,前往诏狱对高勇进行救治。”

蒋瓛闻言,只能说道:“殿下,那高勇已经彻底毒入骨髓,彻底死透了,那厮下的毒药份量极大,怕是无法救活。”

朱英道:“锦衣卫世袭传承,收买锦衣卫必然耗费了巨大代价。现在高勇被毒死的消息,还没有传出去,先把消息封锁了。”

“锦衣卫作为皇宫亲卫,极为关键,不能出任何岔子,现在便就利用这高勇,传出救治存活的消息,看能不能再钓上几条鱼来。”

“对于那服毒自尽的锦衣卫,便就对外说是下毒的时候,被抓到才服毒死的,我倒要看看,这外面的人得到这消息,能不能按捺得住。”

蒋瓛闻言眼睛一亮,他还愁着失去了陛下的信任,若是锦衣卫内部审查的话,也是一番大的波动。

现在有了长孙殿下的办法,不说将功赎罪,至少也能挽回几分好的印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