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350章:安南初始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350章:安南初始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不管是对于安南,亦或是对于高丽。

朱英都没有太过于放在心上,姚广孝和刘胜。

一个是历史上的大佬,这都已经是见证过的,朱英也清楚姚广孝的厉害之处,哪怕是到了绝处,也自有求生的办法。

掌管这么多的大军,要是还不能纵横高丽,那就不是他了。

安南那边,刘胜可谓是将自己的前世精华学了个通透,在腹黑这块,即便是朱英自己,感觉都有所不及。

有些人,是天生的。

且还有五万大军跟随,自己也给他应允了安南王的位置,来调动他的积极性。

因为年事过大,暗伤导致没有生育能力,也没有后辈。

这就导致现在刘胜唯一的追求,就是在滚滚历史长河之中,留下自己的浓厚的一笔。

京师街道上。

朱元璋和朱英缓慢行走。

周遭三百米内,布满了各色各样的锦衣卫明线,暗线。

只是大明皇帝,还有未来皇帝共同出宫,要是出了任何问题,整个锦衣卫,都要被化作尸山血海。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紧绷着神经。

全方位无死角的盯着。

“咱一个人出宫,都没得这般严峻,加上了大孙,这就完全不同了。”

“这还是在京师里,要是咱爷孙俩到了地方,怕是这官府的人,比百姓还要多。”

“咱爷孙俩都是拼杀过来的,有什么可担心的。”

朱元璋有些感叹的说道。

从底层走过多年的朱元璋,一眼就能看出,这看似热闹的街道上,七成的人,都是锦衣卫扮演。

顿时就感觉没了意思。

“爷爷武艺高强,不过俗话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真出了纰漏,谁还敢担这责任,看把蒋瓛紧张得,这才出宫不到半个时辰,都已是满头大汗了。”

朱英看了看跟随在身后的蒋瓛,又看了看呼啸的寒风,有些无语的说道。

现在的蒋瓛,真就是打起了全部的精神,眼珠子都不敢眨一下。

走了会,朱元璋建议到的曾经的茶楼去坐坐。

话音刚落,周围的人就在急速变动。

等来到茶楼的时候,无需多想,这里热闹的客人,无一不是锦衣卫。

“演得还挺像这么回事。”

穿过热闹的大堂,两人随即上了二楼雅间。

这个二楼,自从朱英搬入宫中后,就再也没有对外开放过。

又白又软的馒头,胡辣汤,青葱瘦肉红薯粥,肉夹馍。

一顿狼吞虎咽后,朱元璋满意的拍了拍大肚子。

“总感觉还是在大孙这里吃东西才有这个味道,在宫里面吃着,总是要差几分。”

朱元璋砸吧着嘴说道。

朱英一口将粥喝完,而后笑着说道:“若是爷爷喜欢,便就让这些厨子就到宫里去做吧。”

朱元璋摆摆手道:“算了,估计还是那样,不过最近咱倒是胖了少许,感觉这些日子来,宫里做膳的花样越发多了。”

朱英的厨师团队,可不是仅仅只是懂几个炒菜,而是真正喜欢研究口味的大厨。

汇聚四海八方的菜系,每过十天,就轮到一次,这才不断有新鲜口味的出现。

平日里没做事的时候,就是在实验新的菜品。

随意聊了几句,爷孙俩才到今日的话题上。

“陕西那边,大孙布局如何了,可有什么收获。”朱元璋随口问道。

对于陕西反贼,虽然现在风雪漫天,霜寒地冻,不宜行军。

但小部分精锐探马,自然无惧严寒。

知己知彼,方才百战百胜,情报的收集和探查,是朱英入宫接触政事后,就一直在加大进行。

原先的锦衣卫,在京师耳目极广,但在地方上,设点的意义更大。

这其中最大的因素,还是来源于钱财的掣肘。

单单一个京师,每年都要花费内帑宝钞上百万,要是在地方上加强,花费是内帑不能承受之重。

现在就不同了,内帑丰盈,锦衣卫的队伍,在不断的扩大之中。

已经开始向着京师周边,逐步加强辐射。

这些东西平日里看似动静不大,但几个月累积下来,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陕西反贼,终究是草台班子,不管是在军事还是内务上,均都一团糟。这年冬季,陕西那边可不是太好过,家里的存粮,几乎已要消耗殆尽。”

“哪怕冬后朝堂不出军,他们也只能走出来,打家劫舍,才有存活的希望。”

“据探马回报,现在反贼的地盘里,农事很大程度都遭到了破坏,孙儿认为,必须要赶在春耕之前,将陕西反贼镇压,才能开垦春耕,以至于夏粮收获。”

朱英仔细的推敲说道。

朱元璋点点头,陕西的事情,他在心中也推敲过多次。

其实消灭反贼不难,不管是在军备还是人员素质上,反贼们都没有比拟的可能。

这些反贼,其中大部分都是由百姓组成,多数都是裹挟为主,不由自己。

什么军心之类的,一点也无。

唯一核心有些战力的队伍,便就是最开始的那一批忠诚教众。

不过他们哪里懂得什么带兵打仗,守住关隘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陕西那边,易守难攻,打下来倒不是个难事,但是赶在春耕前,便就极为困难了。”

“即便从周边抽调队伍,怕是这战事,也不是月余能够拿下的,战争之事,切忌急功好利,结实反倒中了敌人圈套,反而损失惨重。”

“大孙说说,心里头有什么法子,可以快速破关。”

朱元璋思索一番后,问道。

朱英早有计较,当即回道:“孙儿知晓,这些百姓,大部分都并非自愿为匪,更别说造反了,还打出这般声势。”

“多数人实则比之咱们,要更加的焦急,或许睡觉都不安稳。”

“思前想后,若是百姓能有饭吃,有田耕,自然不会甘心从贼。因此孙儿决定,当以攻心为上。”

朱元璋随即问道:“如何攻心。”

攻心二字,看似简单,但实际行事起来,难如登天。

朱英胸有成竹道:“以利诱之,以粮乱之,以军压之。”

“目前孙儿发现,虽然这陕西反贼把守地方,但跟各地商会,联系紧密,在这背后,金银销路,处置货物,皆是由各商会通行。”

“下层百姓,日难两顿,而上层反贼,酒池肉林。不满之心,早已经有所苗头,只是暂时的压制。”

朱元璋问道:“大孙你的群英商会,天下皆知,那些反贼怎么可能通过你商会的路子。”

朱英微微一笑,道:“这倒不急,孙儿已经安排了十多家同名商会,暗中操控,此时正当用到。”

朱英很清楚,自己的群英商会在各地开花,有着官府的扶持,在各方面极为霸道。

这肯定会引起许多不满,但也无计可施。

虽然盈利在不断的扩大,但有些暗中情报的收集,已经开始变得非常困难,首当其冲的便是各地商会所有的联络,已经不会跟群英商会通气了。

现在的群英商会,更像是一个单独的衙门类似。

这样的情况,朱英也早就有所预料,不过开马甲这种事情,还需要人教嘛。

只要有钱,在这大明如此信息传播缓慢下,随便新起个十多家,当真是简单至极。

目前商会马甲,只有在上层报备,其余行事皆不跟群英商会往来,单独从事。

只对郡县的掌事单独负责。

这样的马甲算下来,截止目前,总计大大小小约有上百家了。

怀疑得这家,还是怀疑那家不成。

在陕西反贼地盘内,就有七八家。

最有意思的是,这些反贼什么都抢,但是对于商会,却是秋毫无犯。

而商会通行,只要有足够的礼物送上去,便就是畅通无阻。

去陕西的探马,就是挂靠着某个商会的旗帜,大摇大摆的就能进去,只需要在关隘处,付出一些钱财,连搜查都没有,便就直接放行。

有些离谱的,甚至是外来人士,多花费一些钱财,也能如此。

最有意思的是,现在陕西反贼称帝,但是地盘上通行的钱币,仍然是大明宝钞。

若不是觉得宝钞因为这陕西反贼导致贬值没有必要,朱英都能直接通过操控商会,将陕西反贼地盘直接来一手经济崩坏。

让他们知晓,什么叫做降维打击。

宝钞百贯,也买不到一斗米是怎样的体验。

朱英哈哈一笑道:“看来大孙在这方面,都已经是笼络了不少反贼上层吧。”

朱英笑道:“爷爷英明,目前除了为首那几个,下面大约有十数人已经愿意跟着商会办事,其中反贼将领,约莫五成人,都已经跟孙儿余下商会达成合作。”

“目前陕西那边反贼的具体情况,都已经跟筛子似的,清清楚楚。”

说到这里,朱英就有些失笑道:“从陕西那边过来的卷宗,详细的记载了反贼头目田九成,同党高福兴,王金刚奴,何妙顺等人吃穿用度,尽皆详细。”

“每日见了何人,说了哪些事情,或是军队调度,一目了然。”

朱英知道这年头造反,没个讲究,但也没想到,一番渗透尽能这般彻底。

目前已经有不少人员,混进了这些反贼头目的亲信圈子里。

这若是再等上个半载,怕是都不用大军镇压,直接就是把下面都给操控了,将这些头目尽皆俘虏,直接送来京师审判。

只是这反贼声势较大,若不能快速处理,对于大明威严,稍有打击。

且也不如高丽,安南那般长远布局。

朱元璋听完后,语气感叹道:“古书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这一块上,大孙你当真可谓是做到了极致。”

“这番里应外合下,有什么人能经受得住。咱那个时候打仗,虽说也有情报出入,可比起大孙现在,相差何止千里。”

“咱用来监察百官的锦衣卫,在大孙的手下更上层楼,已然到了此等地步。”

“若是咱当年碰到的不是陈友谅,张士诚这等愚蠢腐朽之辈,对上大孙,当真是毫无胜算可言。”

朱英笑着回道;“爷爷这话可就不对了,若是没有爷爷,奶奶,哪里来的父亲,没有父亲,又怎会有我。”

“孙儿能有现在这般,这必跟爷爷脱不开干系。当初爷爷何尝不是如此过来。”

朱元璋闻言,大笑道:“这般说来,咱爷俩的经历,果真是如此之相似,只是要真比起来,还是有些不同,咱当年可没大孙这本事,没有诸多兄弟帮衬着,也走不到今日。”

“大孙可是凭借着自己,创立了偌大商帮,在那遥远西域,亦是成就极大。”

朱英摇头道:“爷爷谦虚了,孙儿才跟爷爷无法比拟,爷爷当年所在,乃是元末乱世,人不如狗。”

“孙儿是承了爷爷的功劳,在西域之时,虽有些许混乱,总体而言算是太平。”

“说到这里,孙儿当初扯了爷爷的虎皮呢。”

朱元璋闻言惊讶道:“哦,此话怎讲。”

朱英笑着道:“当年初建势力,因在西域,又是孤身一人,便就凭借着姓氏,谎称跟大明皇室有所关联。”

“爷爷没去过西域,可在西域威名,那可是声名远播,提起大明圣上,谁不臣服。”

“便就凭借着这虚无缥缈的干系,孙儿得了偌大便宜,于幼小之际得以保障,让人忌惮,不敢行赶尽杀绝之事,怕招来灭门之祸。”

朱元璋闻言哈哈大笑起来。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大孙这一手,果然是玩得漂亮,就是不知道现在那些人如何作想,怕是大孙自个都没想到,曾经扯起的虎皮,现在自己披上了。”

朱英闻言,也跟着笑了起来。

自己曾经吹的牛成了真,这种奇妙的体验,确实无比舒坦。

每每想起,嘴角都要微微上翘。

今天朱元璋的心情非常好,这自然跟政务也大量减少有关。

因为严冬缘故,所以上奏的文书也不多,即便真有什么事情,因为正旦将至的缘故,哪个官员都晓得报喜不报忧。

有什么事情,也是要过万正旦再说,汉人传统,这年关之际,一切事情都要往后靠靠,当为欢喜时分。

“大孙可知道,昨日下午,燕王妃进了宫,也特地过来跟咱请安了。”

朱元璋主动提及此事。

朱英闻言,明白老爷子接下来的话,便是跟燕王朱棣脱不开干系。

果然,老爷子也没转弯墨迹,直言道:“辽东,奴儿干,若不论其他,最佳统帅人选,当为老四。”

“老四在北平十二年,治理地方上,除了你父亲,余者无一能比,和蒙古人这些部族交道极多,多年战事,少有败绩。”

“现在仪华那娃进宫,跟宁妃聊了不短时辰,其中大致所想,大孙也亦是能猜到。”

“边关无小事,一将无能,害死诸军,统帅人选极为重要。”

“这黑土之影响,干系大明国本,亦是长久经年之事,纵观朝野上下,你四叔当是最佳人选。”

“征伐倭国不可停,但辽东也需同时进行,若是海外封国,辽东便就只能另选他人。”

“不知大孙对此,如何作想。”

其实在镇守辽东,奴儿干,开垦黑土这块,朱元璋更多的还是想让皇室子孙负责,而不是交由某个大将手里。

不过老四跟大孙的微妙关系,就很难述说了。

在这方面,朱元璋还是想要看大孙怎么想,以大孙的意见为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