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358章:错觉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358章:错觉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真当我等没有法子吗,这般来看其如何。”

“太孙殿下这次,若是过于狠了,这岂不是要挖咱们的根吗。”

“我已经传信族里了,各位也都传信了吧,必然不能让其在其他地方如此。”

“可这般针对,若惹龙颜大怒,我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等之间,生死何惧,况且常言道,法不责众,陛下他....额....”

翰林院中,大肆讨论,这里算是一个关键的点,毕竟翰林院可谓是文人顶尖场所。

只是最后那名说话的官员,兴头上说到陛下的时候,就卡壳了。

因为按照陛下的性格,哪有什么法不责众,直接便是九族连诛,干净利落,迟疑都不带的。

本来义愤填膺的大家,被这么一说,气氛变得有些僵硬起来。

不善的目光投去。

这家伙不是陛下的卧底吧?

翰林院张信道:“事已至此,消息也已经放出去了,方才已经有信传来,目前群英商会招的那些老师们,八成都已经辞了。”

“看来大家还是能明白个中厉害,即便陛下有心责罚,想来也不可能随意杀戮,总得讲究个缘由。”

“咱们若是能抱成团,这京师的文人,百官,总不能全杀了吧,那这大明谁来治理。”

“最后靠的,还不是咱们这些读书人。”

张信这话,顿时引起了大家的认同感。

皇帝一人,不存在治理天下,而是治理百官,若是百官都没了,那谈何治理天下。

恰逢此时,一老者慢步走来。

有人看到,立即作揖道:“白先生安好。”

闻言,众人望去,正是翰林院大学士白信蹈。

“白先生安好”....

众人作揖。

张信行礼过后,看了看独自过来的白信蹈,不由疑惑问道:“白先生,怎得三吾先生没有过来,莫非是身体不适?”

翰林院大堂里十多人,也有些疑惑。

刘三吾,作为目前的文人之首,这样的事情自然有很大的带头作用,而方才白信蹈便就是去请三吾先生了。

白信蹈闻言,摇头道:“三吾先生说,他年事已大,这番事情,就不多做折腾了。”

此话一出,顿时众人目光失望。

刘三吾几乎是翰林院的精神领袖,他不参与,众人觉得有些索然无味,好似缺了激情。

最主要的是,隐约有人心中开始担忧。

是不是刘三吾刘翰林,知晓了什么内幕不成,所以才和此事避开。

“三吾先生在这等关头,竟如此....唔..”

一人有些气愤的说道,不过马上被同僚好友捂住嘴巴。

在翰林院里说自家老大的坏话,这等行为,还想在文人圈子里混嘛。

那人被捂了嘴巴后,也一下子明白过来,立即不再出声。

张信看着有些失落的众人,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

他现在算是年轻一代的带头人,像是白信蹈,刘三吾,年纪都已经很大了,这些压在他头上的,只需要多熬几年,就能熬出头来。

这次的行动,或者说想法,也是张信提出,而后组织策划。

其中的目的很简单,像是张信这样的文人,更为在乎是自己在文人圈子里的地位,这种地位无形,可非常的讲究。

像是刘三吾,当年朱元璋都要好好请过来。

文人圈子的影响力,比奉天殿官员都要大上很多,哪怕是几位尚书,掌控实权,见得刘三吾,都得恭恭敬敬行礼叫一声先生。

究其原因,人都有退休的时候,而且尚书的职位,经常换来换去。

要是在文人圈子里不行了,后路怕就是断了。

这年头,所有的民心,或者说舆论,都掌控在文人的笔杆子下,谁若是和整体文人闹翻了,名声一臭,什么东西都没了。

相反,只要名声好,科举什么无所谓,照样可以当官。

张信这么热心办这个事情,求的就是这个。

只是现在刘三吾不出面,张信就感觉有一点孤掌难鸣的味道。

稍稍停顿一下后,张信眼光一亮道:“诸位莫急,想来三吾先生此举,大有深意。”

众人闻言,纷纷看向张信。

张信也不迟疑,直言道:“三吾先生何等地位,若是亲自前来参与,其中影响过大,翰林院将会成为众矢之的,引发锦衣卫重视监察。”

“这般咱们后续,做什么事情都须畏手畏脚,难以施展。”

“反观现在,三吾先生避开,便就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咱们有些事情,也好安排一些。”

听到这番言论,大伙那叫一个精神振奋。

就连白信蹈,都投来了赞许的眼光。

他去找刘三吾的时候,是连面都没见到,心里头都感觉有些委屈。

大家的关系不错,怎么到了这个事情上,如此避之不及,让白信蹈心生疑惑和不安。

现在听到张信这么一说,心里头豁然开朗。

有人不信道:“三吾先生,当真是这般想的吗。”

张信转头看向那人,眼中闪过一丝鄙夷。

不过是小小的编修,也敢质疑我的回答?

随即呵斥道:“愚昧,三吾先生何等人,怎会害怕这些。按你这般说法,难道三吾先生是孤家寡人不成。”

“咱们这事,谁是为了自己,还不是为了宗族,为后代子嗣。”

“此番乃是大义所向!”

听到这么训斥的话,那名编修顿时低下头颅,恭敬作揖行礼道歉。

众人见到这桥段,更加相信张信的话来。

原本有些冷的气氛,返回了方才的喧嚣,又开始议论策划,阻扰太孙殿下学堂之事。

此刻,京师内城,秦淮西段,一处宅院内。

“老师,就这么紧闭大门,不见外人,怕是对您老的名声,有些影响。”

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向对面的刘三吾开口说道。

庭院内小桥流水,更有成群锦鲤游荡,即便是这般冷的天,也显得非常活泼。

刘三吾闻言,不急不缓撒下一把饵料,引得众多锦鲤争抢,而后才缓缓道:“老夫在这圈内的地位,已然是达到了顶峰,再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

“些许颜面,也无须过于顾忌,还有什么事情,是能比性命重要的,依照陛下的性子,真要对着干,无疑是自讨苦吃。”

“哪怕真是要做,也得是在地方上做。”

“不过话说回来,太孙殿下这个法子,老夫也觉得不错,他们呀,个个心思不纯,多少宗族想着,要向汉唐一般,成千年世家。”

“如此,不可取,不可取!”

“哪有什么天生的文人,老夫当年,生在前元,也不过是个泥腿子,还得去学蒙文,蒙语,方才有为官资格。”

“官场,哪有他们想的这般简单。”

对面的魁梧青年闻言,稍稍沉默了一下。

什么泥腿子,他心里头清楚得很,老师乃是宋楚国公之后裔,祖上就是皇亲贵胄。

即便在蒙元时期,也是一方地主。

从小衣食不缺,典籍满屋。

两位兄长,刘耕孙、刘焘孙,也是当地名人,均在元朝为官,后遇寇乱被杀。

若不是跟老师同乡,刘不易还真就信了他的邪。

刘不易,便就是之前在那正阳门河边,看到玄甲卫操练,有了从军心思之人。

不过想是这么想,刘不易还是为自己老师的品德感到赞叹。

“不易,于群英商会老师之职,你没像他们一般辞去吧。”刘三吾开口问道。

刘不易入城后,就在刘三吾的指导下,先行去了群英商会那里应聘老师,以刘不易的才学,举人功名唾手可得,心中才学可装三车,自然过试不在话下。

“学生自然不会像他人般放弃,只是老师,这进商会,当真能去玄甲卫吗。”

刘不易有些疑惑的问道。

从一开始,刘不易过来找刘三吾的时候,就直言自己去玄甲卫从军的想法。

如此弃笔从戎之事,若是其他人,肯定会一番训斥。

好好的文人不做,大好的前程不要,去当个丘八,脑子进水了吗。

可刘三吾对此,却是极为支持。

或许这跟刘三吾早年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刘三吾没有那些年轻文人的傲气,也没有看不起武人的感觉。

当然,文武之争速来有之,打压是正常的政治倾向。

他可是目前的文人领袖。

听到自己这小弟子的疑问,刘三吾笑道:“君子六艺,礼、乐、御、数、书、射。不易你在这些方面,皆是优异。”

“在皇家面前,你要记着,是没有文武之分的,文人可指挥武人,武人也须文人相助。不要和其他腐儒一般,刻意把自己单独分割开来。”

“玄甲卫,乃太孙殿下直属,想要进去,可不是那般简单,也从不对外找人,都是从世袭军户,且有功劳后人中挑选。”

“你想要直接进入,难于登天,况且你放着自己的优势不用,又有什么意义。”

“太孙殿下出了这等事情,风声已经传开,便往后去的文人,当会少之又少,这对你来说,反而是个难得的机会。”

“若是能表现好,入了太孙殿下的眼,日后面见太孙殿下,讲述心中想法,自然有所优待。”

“以文入伍,更加容易一展心中抱负。”

听着老师慢条斯理的解释,刘不易心中感叹,姜还是老的辣,何况是老师这种最老的姜。

这么一说,顿时思路就非常的清晰了。

从中可以知道,刘三吾在对待太孙殿下这边,非常的谨慎小心,而且暗中估计已经多次揣摩其性格。

若是刘三吾知晓,现在翰林院中张信,白信蹈等人的说法,一定会哈哈大笑三声。

他可没想过这么多,就是不想去趟这一趟浑水罢了。

年纪大了,可刘三吾可不想死,还想着多活几年呢,他感觉自己的身子骨,目前还算是健朗。

此时,门外有管家快步过来:“先生,有传信过来,说太孙殿下令旨,所有从群英商会学堂辞走的学子,将会被开出士籍,自身及后人子孙,大明官府所属,永不录用。”

“令旨传达吏部,将会发往各地,便是海外招贤馆,也不可用。”

“凡大明所属之藩国,属国,朝贡国,皆不可用。”

管家语气有些急促的说道。

这几乎跟杀了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寒窗十年,前来京师是为了什么,多数还是有功名在身。

现在令旨上虽没说革除功名,但士籍都没了,功名自然也就跟着没了。

多年苦读,毁于一旦。

张信闻言,眼睛一亮。

刘三吾感叹道:“太孙殿下,一直都被人小瞧了,能够独自一人,有如今之规模,当真以为像太子殿下,皇孙殿下那般好说道理。”

“这是跟陛下一般的性子,平日里看着和善,一旦惹恼了,便就只能自食苦果。”

说到这里,刘三吾停顿了一下,便向着管家问道:“消息可是传到了翰林院中。”

管家回道:“应当是快了。”

现在的翰林院,是在皇宫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张信等人敢在院内议论的原因,因为不受锦衣卫监察,只要没有宦官,有什么事大胆说。

消息的传递,因为要经过宫廷的关系,所以相对来说要慢上很多,若是不凑巧,可能出了宫才会知道。

入宫的程序很是繁琐,消息无法快速传递。

“老师,看来此事,将会越闹越大了。”

刘不易语气带着一些唏嘘。

刘三吾点点头,叹了口气道:“太孙殿下这般动作,明显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多数文人,肯定是不愿的,即便是老夫的家族,想来在知晓后,也会传信派人过来。”

“不过家族那边,老夫说话还是管用的。”

“这些愚人,站在太孙殿下的对面,便就是不想多活了。”

“太孙殿下不见得会出手,不过陛下可是很乐意代劳。”

刘不易有些不解的问道:“老师,单单京师便也罢了,但京师之外,可没这般好行事吧。”

刘三吾闻言,冷笑一声道:“到时候看看吧,太孙殿下当有后计,且说,也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

------题外话------

感冒刚好,又来核酸,不该出门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