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104 轰炸柏林

重生南非当警察 2104 轰炸柏林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对摩加迪沙的攻击过程,轻松地让人难以置信。

印度洋舰队抵达摩加迪沙的时候,摩加迪沙有两个步兵师驻守,加上海军总兵力大约30000人,并非没有一拼之力。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包括萨伏伊亲王这个意属东非殖民地总督在内,摩加迪沙从上到下表现的毫无斗志,接到印度洋舰队的最后通牒之后,萨伏伊亲王匆忙出逃,停靠在军港内的驱逐舰和潜艇全部束手就擒,守军一枪未发就全部当了俘虏,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世界大战爆发后,皇家海军满世界追捕德国民用船只,那些民用船只的船长们,在无法逃脱的时候尚且知道将船凿沉,也不留给英国人。

意大利海军的表现,连德国那些民用船只的船长都不如。

作为本书日常受辱的主角,法国海军在接到最后通牒的时候,同样选择了悲壮的自沉。

随着守军的投降,意大利战前囤积在摩加迪沙的大量物资全部被印度洋舰队缴获,其中仅意大利海军急需的重油就有近四十万吨。

意大利对英法宣战之后,英国封锁苏伊士运河,无法顺利返回意大利的商船,大部分选择停靠在摩加迪沙。

这部分商船,以及商船上携带的物资,也全部被印度洋舰队缴获,其中仅万吨以上的商船就有22艘。

摩加迪沙投降,对于盟军更大的作用是士气的提振。

自从欧战爆发后,德国人节节胜利,盟军一溃千里,先是波兰,然后是挪威,再然后是荷兰、比利时、法国——

有一段时间,英国的广播里天天播放的都是盟军胜利的消息,但是胜利的位置却在不断向巴黎靠近,聪明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摩加迪沙是欧战爆发之后,第一个向盟军投降的大城市。

更何况还有萨伏伊亲王投降这个重大利好消息。

温斯顿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前往国会,向国会议员们报告南部非洲在东非的进展。

虽然东非距离伦敦相隔万里,这个消息依然让英国人感到振奋。

于是压力就全部到了韦唯尔这边。

同样都是非洲——

同样面对意大利殖民地仆从军——

印度洋舰队一出手就将摩加迪沙拿下,韦唯尔率领的尼罗河集团军却只能被动防守,伦敦对韦唯尔的不满在逐渐累积。

韦唯尔更郁闷。

印度洋舰队实力雄厚,杰克逊·马歇尔为了攻击摩加迪沙组建了一支豪华舰队,航空母舰一口气派出了四艘,战列舰都有两艘,还拥有海军陆战队的配合,韦唯尔有什么?

尼罗河集团军,听上去很能唬人的样子,实际上也就只能唬人。

不到五万人的集团军,严重缺乏重武器不说,弹药的数量也严重不足。

英国在地中海虽然也有舰队,但是韦唯尔并没有指挥地中海舰队的权利,坎宁安每天带着地中海舰队主力寻找意大利王国海军主力决战,可惜意大利海军并不给坎宁安机会。

意大利海军的两艘“维内托”级战列舰已经服役。

37年英法德意关系紧张后,意大利又追加了两艘“维内托”级战列舰“罗马”号和“帝国”号,这两艘还正在建造中。

意大利海军现有的实力,其实并不亚于英国地中海舰队。

关键问题是意大利海军缺少油料。

欧战爆发前,意大利本土只存储了一百万吨重油,只够意大利海军使用一年,所以意大利海军的油得省着用。

意属北非和东非,虽然都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情况却有所不同。

意属北非早在上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就被意大利收入囊中,统治比较稳定,意大利人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埃及的进攻上。

意属东非的阿比西尼亚,现在境内还广泛存在着反抗军,意属东非的主力部队并没有在摩加迪沙,而是还在阿比西尼亚镇压反抗军呢,所以印度洋舰队才能一击得手。

韦唯尔现在自身难保,想取得和印度洋舰队类似的辉煌胜利,迫切需要英国本土的支援。

英国本土也是自顾不暇,现在根本顾不上韦唯尔。

自从8月2号晚上的大轰炸之后,德国对伦敦的轰炸开始成为常态,每天晚上德军都会对伦敦狂轰滥炸,英国空军压力空前。

雷达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为英国空军提前预警。

但是限于雷达的性能,英国空军还是得派人使用肉眼观察这种方式寻找德军飞机。

为了更好地阻止德军,英国政府动员了大约五万人,对英吉利海峡进行监视。

白天好说,通过肉眼可以很清楚的观察到德军飞机。

晚上这种方式就彻底派不上用场,现在的飞机也没有夜战的能力,就算南部非洲空军加入也无济于事。

当然也不是没有丝毫作用。

南部非洲参战后,已经在鲸湾完成集结的第一集团军离港前往英国本土协助防守,南部非洲空军也向英国本土进行增援,现在至少白天,德国空军出动的次数越来越少。

南部非洲空军最令人生畏的,是数量多达2500架的战略轰炸机部队。

这么多轰炸机,肯定不能全部派到英国本土,派到英国本土的只有大约700架战略轰炸机。

更多的战略轰炸机被部署在伊丽莎白港和樟宜海军基地,这两地才是南部非洲战略空军的重中之重。

伦敦西郊的阿克斯布里奇,是英国空军进行作战的指挥中心。

指挥部位于地下15米,就像一座小型剧场,指挥中心纵深大概20米左右,一共有两层,中心位置是伦敦周边地形的沙盘图,一侧的墙壁有一块布满了小灯泡的大黑板,每一个灯泡都代表着一个航空中队。

灯泡被分为六排,每一排代表一个战斗机作战大队,当最下面一排灯泡亮起的时候,就代表这些中队已经做好了起飞作战的准备,可以在两分钟内立即起飞。

倒数第二排灯泡亮起之后,代表这些航空中队可以在五分钟之内起飞作战。

以此类推,最上面一排需要20分钟。

另一面墙壁上的灯泡,表明所有航空中队的作战状态。

黄色表示发现敌机。

红色表示正在战斗。

绿色表示正在返航。

整个指挥中心,大概有200名工作人员,英国空军就是在他们的指挥下守护伦敦的天空。

唐璜走进指挥中心的时候,整个指挥中心灯火通明。

南部非洲对德宣战后,第一集团军在大西洋舰队的护送下分批前往英国本土,唐璜作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随第一批登船的装甲第一军,于8月12号抵达伦敦。

装甲第一军抵达英国本土后,接手原属英国第三师的防御阵地,围绕着多弗尔海角布防,时刻准备应对德军的登陆。

“晚上好,唐——”英国空军大臣阿奇博尔德·辛克莱热情欢迎唐璜的到来,他身边是空军的帕克少将。

身为空军大臣,阿奇博尔德·辛克莱本人不负责指挥战斗,真正指挥英国空军和德国空军作战的就是帕克少将。

唐璜身为第一集团军司令,他本人也不负责指挥空军作战,指挥空军作战的是第二轰炸机联队联队长徐修少将。

对,就是那个曾驾驶“强风”飞越英吉利海峡的徐修。

当初驾驶“强风”飞越英吉利海峡的三位飞行员,徐承志现在担任空军部第一作战室主任,伊桑在“尼亚萨兰”号担任舰载机部队指挥长,三人军衔同为少将。

“晚上好,辛克莱部长——你好,帕克少将——”唐璜分别和阿奇博尔德·辛克莱以及帕克少将打招呼,他和徐修这一次来主要目的是为了协调作战,顺便讨论下报复德国人的可能性。

上面说了,从8月2号开始,德国人对伦敦的轰炸已经成为常态,到14号整整12天,德国空军每天晚上都会派出至少一百架轰炸机对伦敦进行狂轰滥炸。

之前英国空军实力不足,只能被动反击。

现在有了南部非洲空军的加入,阿奇博尔德·辛克莱和帕克少将就筹划着对德国人实施一次报复行动。

德国人可以轰炸伦敦。

英国人自然也可以轰炸柏林。

唯一的难题在于,德国轰炸机是从法国境内的机场起飞,距离伦敦非常近。

英国空军想轰炸柏林,只能从英国本土的机场起飞,最近的机场距离柏林也有大约800公里。

英国空军要轰炸柏林,肯定需要派出战斗机护航。

但是英国空军战斗机的航程严重不足,根本无法为轰炸机全程护航,所以这个计划之前根本就无法实施。

现在有了南部非洲空军的加入,情况有了极大改善。

南部非洲空军的“空中堡垒”和“超级空中堡垒”,有足够的能力对柏林进行轰炸。

南部非洲空军列装的“猎豹”战斗机,完全有能力对轰炸机进行全程护航,别说八百公里,再来一个八百也不在话下。

“情况就是这样,我们不能一味被动挨打,必须让德国人也尝到发动战争的苦头,我们要把柏林炸平,炸回原始状态,将所有德国人都送进地狱!”阿奇博尔德·辛克莱表情狰狞,他这段时间实在是受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