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130 昨天是忘了

重生南非当警察 2130 昨天是忘了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法国对外籍军团的不重视,不仅体现在武器装备上,训练方面也同样松懈的令人难以置信。

大概是担心将殖民地部队训练成精锐部队之后,可能引发的管理和殖民地稳定问题,法国外籍军团的士兵不管在加入外籍军团之前是否接受过军事相关的训练,在加入外籍军团后,只需要接受六个星期的训练,就可以执行任务。

如果在南部非洲,六个星期还没有完成基础训练呢。

都不说精锐。

要把一个普通人训练成合格的士兵,都需要投入极大的资金和精力,都知道优秀射手是子弹喂出来的,可又有几个国家舍得拿无数的子弹培养大量优秀射手?

按照南部非洲标准,法国外籍军团里除了极少数的老兵之外,绝大部分都不合格。

就算军事技术合格的老兵,在执行力和纪律上也要大打折扣,同样需要接受再教育。

“不不不,巴顿,不需要将他们训练成类似南部非洲国防军那样的精锐部队,他们只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能够承担基础的作战任务就可以——”

戴高乐对外籍军团要求不高。

毕竟对于自由法国来说,即便精锐的外籍军团士兵,也仅仅只是精致的炮灰而已——

“如果仅仅这样的话,那我们不需要对士兵进行严格的训练,反而军官更需要。”巴顿有经验,南部非洲联盟部队就是这么干的。

当然联盟部队对于士兵的要求,也比法国外籍军团高很多。

法国外籍军团跟南部非洲联盟部队一样,军官同样都是由法国人担任。

“军官不需要,我们的军官全部是从圣西尔军校毕业的——”戴高乐骄傲,圣西尔军校是四大名校之一。

另一个时空的世界四大名校,分别是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的伏龙芝,以及法国的圣西尔。

这个时空俄罗斯还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呢,伏龙芝不为外人所知,尼亚萨兰陆军学院取代伏龙芝,成为“四大名校”之一。

“四大”内部也是有鄙视链的。

众所周知,英国历来是以海军为主,培养海军人才的是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

所以很明显,罗克曾就读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明显就是凑数的。

让戴高乐引以为傲的圣西尔,培养的军官连德国人都打不过,所以圣西尔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仅仅是历史悠久吗?

至于西点——

抱歉,美国也是个海军为主的国家,陆军也是凑数的。

所以四大内部,唯一真正具备“大”实力的,只有尼亚萨兰陆军学院。

巴顿不想打击戴高乐的骄傲。

既然军官不需要训练,士兵也不需要训练,那就这样继续烂着吧。

反正巴顿也不稀罕外籍军团的那几千名士兵。

让巴顿和戴高乐都没有想到的是,隆美尔的北非军团还没有打过来,盟军内部祸起萧墙。

前面说过,外籍军团哗变是有传统的。

哗变的理由有很多啊,比如外籍军团和法国本土部队的待遇不平等,又比如外籍军团的军官作威作福,士兵们忍无可忍,再比如执行任务的频率太密集,或者说任务的难度太高,部队伤亡惨重——

反正就等等等等吧,各种离谱原因都有。

这一次哗变的原因很简单。

第三集团军抵达阿尔及尔之后,阿尔及尔驻军超过十万,外籍军团第三团驻地旁边,是南部非洲联盟第66师的驻地。

66师是以巴西人为主组建的部队。

巴西作为南部非洲联盟成员之一,南部非洲向德国宣战之后,巴西也向德国宣战,正式加入世界大战。

刚刚经历过内战的巴西,陆军规模超过30万,绝大部分都接受过保护伞公司教官,参考雇佣兵标准的严格训练,战斗力还是有保证的。

参战之后,巴西一共派出9个师,第三集团军内有四个师都来自巴西。

和其他联盟部队一样,第66师的士兵是以非洲人为主,军官全部由南部非洲人,或者巴西白人担任。

南部非洲军官对于部队的要求非常严格。

巴西刚刚经历过内战,军官群体还没有堕落,依然保持着严格的纪律性,所以第66师在抵达阿尔及尔后,虽然没有作战任务,军官们依然按照战时标准每天组织训练,保持部队战斗力。

联盟部队的训练花样繁多,什么夜间紧急集合啊,长途拉练啊,体能训练啊等等等等,每天都不闲着。

第三团的驻地就在第66师旁边嘛。

眼看第66师的训练搞得热火朝天,第三团的军官就起了心思。

话说谁不想拥有一支战斗力强大到爆表的部队呢——

于是某天,第三团团长路易松·郎曼就模仿第66师,来了一次夜间紧急集合。

对于部队来说,夜间紧急集合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敌人进攻的时候不会提前通知,也不会看黄历选日子,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对于夜袭都很擅长——

想歪了的自己去面壁。

路易松·郎曼不擅长。

毕竟在此之前,外籍军团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

夜间紧急集合不是好搞的。

军队对于扎营要求很严格,入夜之后灯火管制,任何人不准随意走动,任意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营地哗变,由此引发的悲剧数不胜数。

外籍军团没有搞过夜间紧急集合,路易松·郎曼自然也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只看第66师的夜间紧急集合进行的很简单,也很有必要,所以就自己模仿着第66师搞一个。

路易松·郎曼并不蠢,训练开始之前特意召集军官说明,提醒注意事项。

为了防止发生意外,路易松·郎曼甚至命令军官们,将士兵的子弹全部没收,有枪没弹,就算引发混乱,造成的损失也极其有限。

路易松·郎曼忽略了一件事。

法国外籍军团的管理是非常混乱的。

外籍军团士兵都是雇佣兵,保护伞公司的雇佣兵都知道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顺手牵羊发点财,法国外籍军团的士兵也一样。

这种情况只发生在执行任务,也就是战斗期间。

和平时期没有任务可执行,自然也就没有发财的机会——

也不能这样说,大财发不了,小财还是可以的。

比如子弹,外籍军团的士兵们私下里就存在很多交易行为。

这很好理解。

毕竟一场战斗打下来,消耗多少子弹都是士兵自己说了算。

法国政府在武器装备上对外籍军团吝啬,子弹却是敞开了供应,于是各种私下交易就应运而生。

这里要说明,法国外籍军团的驻地,跟南部非洲部队的驻地不一样。

南部非洲部队野外驻扎,不允许军人私自行动,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士兵们连大门都走不出。

连门都不能出,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糟心事,营地周围也不会出现一些个奇奇怪怪的群体。

法国外籍军团不一样。

只要外籍军团扎营,不管是在城市内,还是在荒郊野岭,围绕着外籍军团的营地,总是会迅速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生物,比如从事特殊行业的年轻女性——

又比如从事各种交易的商人——

对于这些商人来说,子弹是硬通货,可以当钱花的。

外籍军团里,军官们的收入很丰厚,不需要用子弹换东西。

对于路易松·郎曼的命令,军官们也执行的不够严格,他们只没收了士兵们的子弹盒,甚至连弹仓里的子弹都没有没收,这就为夜间紧急集合埋下祸根。

1月26号凌晨3点,路易松·郎曼和第三团的数名军官一起吹响哨子,场面相当有仪式感,法国人对于这个很擅长。

接下来发生的事,谁都没想到。

这里还要做个说明,二战时期的法国,军队在发动进攻的时候不是吹冲锋号,而是吹哨子。

外籍军团的士兵,对于哨子是有条件反射的。

所以当哨声响起的时候,某个士兵正睡得迷迷糊糊的士兵顺手推弹上膛,然后就扣动了扳机。

夜间枪支走火对于军队来说是大忌。

路易松·郎曼在训练开始前,已经命令军官们将士兵的子弹全部没收,理论上第三团的士兵们是没有子弹的。

所以当枪声响起的时候,路易松·郎曼和所有军官都是一脸懵。

别忘了现在还是战时,德国人随时可能进攻。

所以既然有枪声出现,那么说明了什么?

于是一场普普通通的夜间紧急集合,就被法国人玩成了一场闹剧。

上面说过了,第三团的驻地旁边就是第66师的驻地。

第三团这边突然有枪声响起,第66师的值班军官理所当然的要打电话问一下。

第三团的值班军官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乌龙。

枪声响起的时候,第三团值班军官也要打电话询问,所以电话就一直没打通。

南部非洲军队,到团一级就有通讯连了。

外籍军团的团级单位,别说通讯连,就连电话都只有一部。

正常情况下,就算电话不通,第66师也不会出动。

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一声枪响之后,第三团士兵大概认为遭到进攻,随后又有枪声连续响起,情况彻底失控。

第66师这时候还没有出动,哪怕第三团打得再惨,只要不主动求援,第66师也不会出动。

这时候又有意外情况发生。

枪声响起之后,一部分不知道情况的第三团士兵以为遭到德军进攻,主动离开营地逃向第66师的驻地。

第66师虽然没有出动,但也严阵以待防备可能的战斗情况发生。

所以当第三团士兵出现的时候,第66师的警戒部队毫不犹豫开枪。

联盟部队里,巴西部队的装备,比俩刚果部队的装备好一些,毕竟是曾经和南部非洲国防军并肩作战过的部队。

第66师对于防御工作非常重视,营地周围布置的是20毫米高平两用机枪。

20毫米机枪的子弹有胡萝卜那么粗,可以轻易击穿时下大部分坦克的装甲。

打到人身上,可以直接将人撕碎。

所以当第66师的机枪开火后,第三团就损失惨重。

天亮之后统计,只有两挺机枪开火,并且只各打了一个弹匣。

就是这两个弹匣,给第三团造成25人死亡,9人受伤。

受伤的九个人,要么是胳膊被打断,要么是腿被打断,而且都是断成碎末,根本无法接回去的那种。

明明一场“普普通通”的夜间紧急集合,被搞成一场闹剧不说,居然还造成如此大的伤亡,肯定是要追究责任的。

追究谁?

路易松·郎曼没责任,他在训练开始前,已经尽可能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连子弹都全部收缴,还能造成什么意外呢?

第三团的其他军官也没责任,他们已经按照路易松·郎曼的命令,尽可能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虽然准备工作不完善,但那也是经验不丰富造成的,跟军官的态度没关系。

那么有责任的,就只剩下偷偷私藏子弹的士兵。

在了解到具体情况后,路易松·郎曼下令,将第三团士兵偷偷私藏的子弹全部收缴。

就是这个命令,引发了第三团的哗变。

部队哗变不是工人罢工,也不是学生罢课,而是类似暴动一样的严重暴力事件。

戴高乐知道哗变的原委之后,对外籍军团彻底失望,请求巴顿按照南部非洲的方式,解决第三团的哗变。

南部非洲方式!

巴顿和第三集团军所有的军官全都一脸懵。

南部非洲军队从来没有哗变过。

巴顿和其他南部非洲军官,都没有处理哗变的经验。

法国人倒是很有经验,可是戴高乐撂了挑子——

那就按照南部非洲的方式处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军多次哗变,每一次都被经验丰富的法国将军们,以和平的方式解决。

所以外籍军团才有哗变的习惯。

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可以妥协。

南部非洲军方从不妥协。

所以第66师就将第三团直接包围,要求第三团的士兵主动放下武器,向第66师投降,否则第66师就将发动攻击。

如题:昨天忘了,今天还是在网吧里,希望明天能恢复正常,不过这两天的可都是四千字大章节,某鱼还是很努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