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133 逃不过的宿命

重生南非当警察 2133 逃不过的宿命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隆美尔对于装甲部队的理解,远超格拉齐亚尼。

胖光头的骄傲是有理由的,意大利北非军团虽然在前一阶段的作战中损失惨重,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北非军团依然保存着一定实力,隆美尔整编德军的时候,顺手对北非军团进行整合,于是又得到了一个装甲师。

隆美尔的反击,就在两个装甲师,和一个步兵师的基础上展开。

反击开始前,战线维持在阿盖拉至马拉达一线,距离意属北非和埃及边境近700公里。

隆美尔用兵非常大胆,他不像格拉齐亚尼那样畏手畏脚,不受战场其他因素迷惑,大胆使用装甲部队对英军阵地进行重点突破,迫使英军战线整体后移,将来不及撤退的英军分割包围,北非战役的第一阶段得以重现。

这一次一溃千里的就换成英军部队。

正常情况下,一溃千里只是个形容词。

在北非,一溃千里是事实。

北非战役的第一阶段,尼罗河集团军向意属北非推进了800公里。

隆美尔反击的时候,德意联军在两个星期内向埃及推进了700公里。

阻止德意联军前进的,不是尼罗河集团军有多强大,而是德意联军的后勤补给出现问题,隆美尔这才不得不停下脚步。

前文多次提过,装甲部队对于后勤补给的依赖,比以前任何一种军队都更严重。

坦克的战斗力就算再强大,没有油料也就是个铁疙瘩,指挥官再天才也没用。

印度军队作战不行,逃跑倒是很有一套。

隆美尔的军队推进虽然快,居然没有俘虏多少英军,到三月初战争告一段落的时候,英军在第一阶段中攻占的城市,只剩下图卜鲁格还在英军的控制中。

图卜鲁格位于地中海沿岸,是一座天然深水良港,即便港口已经被炸毁,船只依然可以在图卜鲁格顺利起锚不受风浪影响,英军在图卜鲁格驻扎了一个师又一个旅,总兵力近三万人。

前文说过,隆美尔手下的德军部队,一共只有2.5万人。

驻扎在图卜鲁格的英军,拥有地中海舰队和塞浦路斯分舰队的强力保护,所以英军才能坚持下来。

三月十号,坎宁安和亚瑟、巴顿在塞浦路斯会面,商议下一阶段的作战方案。

见面的时候,坎宁安略尴尬,亚瑟和巴顿也心情沉重,谁都没想到北非英军居然败得这么快,这么惨。

“我们的重点是要保住图卜鲁格,不仅因为图卜鲁格的三万部队,图卜鲁格是地中海南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拥有图卜鲁格,我们就拥有对德意联军快速反击的可能,并且能极大牵制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坎宁安强打精神,他这段话说的很艰难。

北非战役第一阶段,英国政府多次拒绝南部非洲第二、第三集团军的援助,坚持由尼罗河集团军完成作战任务。

应该说韦唯尔表现还是不错的,他充分完成了英军在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功成身退。

现在敌我双方的指挥官都已经换人,

德意联军换成隆美尔,英军换成奥金莱克,战前温斯顿对于奥金莱克颇为期待,现在看来,温斯顿给予奥金莱克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现代战争条件下,指挥官的重要性已经降低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以前的战争,更多考验的是指挥官的指挥艺术,指挥官对于军队的作用非常重要。

现代战争,更多考验的是部队实力,再强大的指挥官,小米加步枪也很难战胜飞机大炮。

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大炮这种事,全世界也只有一例。

所以世界大战中东方战场的指挥官,指挥能力是被严重低估的。

如果但是东方战场的盟军部队,有美军那样的装备,还能轮到巴顿和麦克阿瑟成名?

罗克在军队指挥方面其实也没有多大天赋,上一次世界大战能带领英国远征军赢得最终胜利,凭借的也不是罗克的指挥艺术,而是依靠英法深厚底蕴,将德国活活耗死。

所以罗克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军队的武器装备。

尤其是新式武器。

皇家海军到现在,还有人迷信战列舰,对航空母舰的作用视而不见呢。

德国人的“闪电战”,本质上也没有多神奇,只是对手太弱,才成就了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的赫赫战功。

现在终于轮到印度人品尝“闪电战”的滋味,说实话,略苦涩。

“第三集团军已经做好了随时参战的准备,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从隆美尔的身后发动攻击,直捣的黎波里。”巴顿态度明确,既然你们英国不行,就换我们南部非洲来。

“第二集团军也已经做好准备,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对图卜鲁格提供支援。”亚瑟充分发挥塞浦路斯分舰队的优势,图卜鲁格距离十二群岛只有450公里,朝发夕至。

“勋爵、巴顿将军,战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阶段,我希望我们能团结一心,共同赢得最后的胜利。”坎宁安画饼,试图忽悠亚瑟和巴顿。

亚瑟和巴顿都眉头紧皱,看似是在思考如何应对目前的困局,都没有回应坎宁安。

北非战场现在还远没到最关键的阶段。

反倒是德国和俄罗斯之间已经到了最关键的阶段。

巴浦洛夫访问德国期间,德国制定了进攻俄罗斯的“巴巴罗萨计划”,俄罗斯制定了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

现在两个计划都已经进入筹备阶段。

小胡子正在调集兵力,筹备物资,准备对俄罗斯的进攻。

大胡子也将重兵囤积在俄德边界,一旦时机成熟,大胡子随时可能挥军攻入德国。

所以隆美尔的战略眼光真不咋地。

这时候如果小胡子给予隆美尔太多支援,那么对于俄罗斯来说就是机会。

不增援北非还有一个好处。

以北非军团的实力,击败尼罗河集团军没问题,但想要击败南部非洲军队绝无可能。

在地中海范围内,南部非洲重兵云集,第三集团军驻扎在法属北非,第二集团军驻扎在意属东非,塞浦路斯和伊丽莎白港,还有亚瑟直属的第五集团军,总兵力近五十万人。

这还没算塞浦路斯的舰队和航空兵呢。

所以小胡子很清楚,一旦隆美尔彻底击败尼罗河集团军,那么英国政府为了保证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就不得不请求南部非洲军队进入埃及作战。

到那时候,就算小胡子给隆美尔十个装甲师,隆美尔也打不过五十万南部非洲国防军。

哦,十个装甲师是做梦。

真有是个装甲师跨越地中海作战,漫长的后勤补给线足够让意大利彻底崩溃。

想想德国在筹备“海狮行动”期间,南部非洲航空兵是怎么对英吉利海峡沿岸城市进行狂轰滥炸的吧。

如果塞浦路斯航空兵也全力以赴,意大利人多半没有德国人的强大韧性。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只能推进700公里。

不能再推进了。

再推进,虎视眈眈的南部非洲远征军就会下场参战。

到那个时候,别说北非军团,搞不好意大利本土都会因为南部非洲的全面打击而彻底崩溃。

更何况,希腊方向还需要德军的支援呢。

整个冬天,意大利和希腊,都在为下一阶段的作战做准备。

意大利人获得了德国人的援助,下一阶段作战,肯定会有德军部队参战。

希腊人获得了英国的援助,温斯顿为了帮助希腊人,从尼罗河集团军抽调澳大利亚部队前往希腊,客观导致韦唯尔未能彻底歼灭意大利北非军团,给了隆美尔翻盘的机会。

可以肯定的是,等春暖花开之后,希腊方向的战斗还会继续,到时候希腊人能不能顶得住德国人进攻,现在是所有人都很担心的问题。

亚瑟也担心。

不过既然希腊人选择英国,不选择南部非洲,那么亚瑟倒也不着急。

着急让南部非洲军人流血牺牲保卫希腊吗?

亚瑟还没有那么伟大。

“隆美尔的主力部队已经抵达图卜鲁格,图卜鲁格随时可能遭到隆美尔的攻击,我们要保护图卜鲁格的海上补给线,要保护图卜鲁格的天空,我们需要把一些坦克送到图卜鲁格加强防守,这个任务只有塞浦路斯分舰队能够做到。”坎宁安看上了塞浦路斯分舰队的综合补给舰和登陆舰。

要把坦克送到图卜鲁格,只有综合补给舰和登陆舰能够做到。

地中海舰队空有强大的战列舰,综合补给舰和登陆舰一艘都没有。

塞浦路斯分舰队一共有两艘综合补给舰和三艘登陆舰。

所以要不英国人这么担心呢。

南部非洲要是对于苏伊士运河没野心,为什么给塞浦路斯分舰队配备这么多综合补给舰和登陆舰?

联系起塞浦路斯岛上的第五集团军。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啊。

亚瑟和巴顿对视一眼,想让塞浦路斯分舰队出动综合补给舰和登陆舰可以,关键是坎宁安能拿出什么样的筹码。

“你们和希腊人好像关于克里特岛有过一个协议———”坎宁安既然主动来找亚瑟和巴顿,筹码肯定是有的,只不过貌似又是慷他人之慨。

英国人将南部非洲人隔离在苏伊士运河在前,那就别怪南部非洲人袖手旁观。

想让南部非洲帮忙是有条件的,这时候就别说什么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之类的话了,换成坎宁安是亚瑟,坎宁安也会提条件。

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是的,不过希腊人因为得到伦敦的承诺,所以主动撕毁了协议。”亚瑟不生气,就等着看希腊人会怎么倒霉。

“我们都是盟友,希腊人太不应该了。”坎宁安的表情看上去很有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愤怒。

“所以呢——”亚瑟对于英国人的底线还是不够了解。

“如果塞浦路斯分舰队能进驻克里特岛,那么很明显,希腊的安全会更有保障。”坎宁安认真脸。

亚瑟很有矜持的点头,同意坎宁安的话。

“所以希腊政府应该继续执行协议——”坎宁安一脸正气。

“您说的太对了!”亚瑟和巴顿相视而笑,希腊人要倒霉了。

回到亚历山大港之后,坎宁安以英国地中海舰队总司令的名义,要求希腊政府开放克里特岛,供盟军成立前进基地。

这对于希腊人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这样的话,希腊政府绕了一圈,不仅还得把克里特岛献出来,而且还得罪了南部非洲,怎么算都得不偿失啊。

可是不拿出来又不行。

得罪南部非洲固然可怕。

同时得罪南部非洲和大英帝国貌似更可怕。

当然这事也没那么容易,坎宁安就算再强势,只是地中海舰队总司令而已,上面还有英国战争部和英国政府呢,克里特岛这么大的事,轮不到坎宁安做主。

更何况,就算把克里特岛开放给南部非洲人,也改变不了已经得罪南部非洲联邦政府的事实,既然希腊军队就可以顶住意大利军队的进攻,而且反推近阿尔巴尼亚,那么加上英勇善战的澳大利亚部队,难道就顶不住德国人的进攻?

更更何况,德国人正在准备进攻俄罗斯,不可能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希腊方面。

所以,希腊政府并没有马上就同意坎宁安的要求,而是将情况通报给英国政府,希望能通过英国政府,迫使坎宁安改变决定。

希腊人没想到的是,对于英国来说,被围困在图卜鲁格的三万英军,可比一个小小的克里特岛重要多了,

英国政府不仅没有像希腊人希望的那样,改变坎宁安的要求,反而建议希腊政府,尽快将克里特岛开放给塞浦路斯分舰队。

甚至更大方一点,既然南部非洲人那么喜欢克里特岛,希腊政府应该成人之美嘛,把克里特岛赠予给南部非洲,那么南部非洲肯定会为希腊的安全全力以赴。

对于这个说法,希腊政府肯定是不接受的。

全力以赴?

做梦吧!

法国将圣洛克赠与给南部非洲,当德国人打到圣洛克的时候,南部非洲一枪未发就将圣洛克放弃,希腊政府不想当冤大头。

当然希腊政府也不敢直接拒绝英国的要求。

所以克里特岛的“民意”,又被希腊政府拿出来当挡箭牌。

民意这个理由吧,对于南部非洲联邦政府来说有用,对于英国政府来说没用。

伦敦的回复很简单,克里特岛的民众工作,由希腊政府负责,伦敦只看结果。

于是在一片纷纷攘攘的利益纠缠中,随着春天到来,战争再次爆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