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158 死都难谢天下

重生南非当警察 2158 死都难谢天下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海军内部的潜规则,打仗的时候下手毫不留情,战斗结束还是要帮忙捞人的。

英国人自然也要遵守这个规则,不过“乔治五世”和一众战列舰、航空母舰、巡洋舰都装没看到正在海水里挣扎的德国水兵,各派出一艘驱逐舰例行公事。

不过英国人的效率也真是慢,释放个救生艇恨不得拖一个小时,捞上来一个人之后,别管船上还有几个空位,别管水里的德国水兵如何苦苦哀求,马上转身就走。

南部非洲海军还是尽职尽责的,最起码会等救生艇上装满人之后再返回,效率比英国人高很多。

不过就在两艘驱逐舰捞人的时候,舰队突然拉响战斗警报,一艘南部非洲驱逐舰发现附近有疑似德国潜艇活动。

虽然潜艇并没有核实,所有南部非洲军舰和英军战舰还是以最快的速度撤离,这充分说明德国潜艇对盟军战舰的威胁还是很大的。

水里的德国水兵就傻了眼。

不能说盟军没救人,只是效率不怎么高就是了。

不过这也是大英帝国的传统,皇家海军效率本来就不高,人尽皆知。

至于南部非洲海军。

同样都是只派出一艘驱逐舰,南部非洲海军的驱逐舰捞起来98名落水的德国水兵,英国驱逐舰只救起13个人。

这就是差别。

消息传回南部非洲,对于没能逼迫西班牙人站队,罗克稍有遗憾。

当然也无所谓,巴巴罗萨计划启动在即,佛朗哥迟早会做出选择,罗克几十年都等了,不在乎这几十天。

罗克不着急,对于克里特岛的德军来说就是度日如年。

表面上看,德军距离完成占领克里特岛全岛的任务越来越近。

6月8号,在激战一个星期之后,德军终于攻破143师阵地,向着胜利迈出了一大步。

不过战斗过程让威廉·李斯特颇为尴尬。

为了攻破143师的防线,威廉·李斯特前后派出三支部队,直到装甲第17师参与才最终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德军一共损失4600余人,近70辆坦克被击毁,空军损失各类战机近200架。

到现在威廉·李斯特还不知道南部非洲第143师的损失有多少。

参考德军和盟军作战的经验,威廉·李斯特的参谋们估计南部非洲第143师的损失至少在25000人以上。

这就纯属瞎扯。

第143师是南部非洲联盟部队,齐装满员一共15000人,哪来的两万五?

如果参考阵地损失程度,威廉·李斯特估计,南部非洲第143师的损失情况不会超过1500人。

这同样让威廉·李斯特无法接受。

虽然正常情况下,进攻部队的损失会比防守部队多一些,但是多出来这么多也没办法解释。

毕竟进攻的德军拥有装甲部队。

第143师则是纯步兵。

还好,战斗进行了一个星期之后,就在威廉·李斯特对于攻破第143师阵地已经开始绝望的时候,第143师主动撤退了。

也不能说是主动撤退。

威廉·李斯特还是很有能力的,在派出部队正面攻击第143师阵地的同时,威廉·李斯特派出部队向第143师侧翼迂回,准备将第143师彻底包围。

前文多次介绍过,克里特岛的地形情况复杂,南部非洲军队在撤退的时候又实行了焦土政策,将山区里的道路和桥梁全部破坏,迂回的德军也是吃尽了苦头。

效果肯定还是有。

克里特岛只剩下南部非洲军队孤军奋战,其他盟军都已经全部撤退,第143师的指挥官很聪明,在迂回部队即将抵达预定位置时主动撤退,将阵地让给德国人。

表面上看是德军获得了胜利。

但是威廉·李斯特却感受不到丝毫胜利的喜悦。

没等威廉·李斯特品尝胜利的“苦涩”,德军前路又遭到南部非洲军队的狙击。

这一次是来自刚果王国的第176师。

让威廉·李斯特很无奈的是,第176师的阵地,比143师的阵地更坚固。

毕竟在143师和德军激战的这一个星期内,第176师一直在修整工事。

而且还时间不足,不足以修建完整防御系统的第143师不同,第176师的防御体系将侧翼的山区也包括在内,德军在这种特殊的地形中,再想迂回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山区是无法部署装甲部队的。

平原上军队要防御很困难,需要完整的防御体系才能对进攻的军队制造充分杀伤。

山区里某些特殊位置,只需要部署一挺机枪,那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有充足的子弹,可以打到天荒地老。

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对峙,一战的堑壕战就是这么来的。

可是威廉·李斯特没有太多时间跟南部非洲人慢慢耗,巴巴罗萨计划发起在即,小胡子对于威廉·李斯特的不满正在累积。

所以德国人只能拼命强攻。

不得不说,拿出拼命劲头的德国人还是很难对付的。

有一说一,这个时代的军队,对于战术的掌握完善程度,德国人在欧洲确实是个中翘楚。

有了之前的经验,威廉·李斯特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全力以赴。

和欧战爆发之初,德军的战斗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至少在步炮协同和步坦协同方面,德军已经臻至化境。

确切点说,在坦克加入之后,德军完全就是踩着炸点向第176师的阵地发起进攻,这导致第176师挖的坑道完全失去作用,如果再向以前那样等炮弹落点向后方阵地延伸,这边在进入阵地,那恐怕部队还没有进入阵地,德国人的履带就已经碾到战壕顶。

那还能说什么,抛开武器装备,南部非洲军队在勇气方面,同样不输于德国人。

战斗开始的第一天,德军凭借近乎完美的步炮协同和步坦协同,在第一次攻击的时候就成功攻入第176师199团的阵地。

措手不及的南部非洲军官们没有退缩,他们率领部队和德国人进行了残酷的白刃战,最终在付出惨痛代价之后将德国人赶出阵地,这一仗德国人的损失在千人以上。

第199团也伤亡近八百人。

标准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第199团在战斗爆发的第一天就被打残。

南部非洲军队这时候才如梦方醒,德军在组织第二次进攻的时候,就遭到南部非洲空军,和南部非洲炮兵的狂轰滥炸。

在炮兵这方面,南部非洲军队拥有的实力比德国人更强大。

迫击炮双方都有,但是在大口径火炮上,南部非洲军队数量绝对占优。

更何况南部非洲还装备了火箭炮,这种不算是新武器的武器,让德国人吃足了苦头。

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南部非洲出现多种新武器,火箭炮是其中一种。

早期的火箭炮精度不高,威力也不大,在南部非洲军中并不太受重视。

罗伯特·戈达德来到南部非洲之后,南部非洲的火箭炮有了长足进步。

有了罗伯特·戈达德的技术,南部非洲工程师们唯一的任务是将火箭做得更大,装药更多,飞的更远——

在尼古拉·特斯拉加入之后,南部非洲近年甚至已经开始研究制导火箭,只不过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才没有应用到战争中。

即便如此也够德国人喝一壶。

火箭炮跟火炮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移动性。

这一点对于所有重火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仅是火箭,南部非洲军队的机枪,也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一个射击位不能停留太久,否则就会遭到各种迫击炮的集火打击。

火炮阵地也一样。

德国人对于火炮的使用,熟练度不在南部非洲军队之下,南部非洲的炮兵阵地开火后,德过炮兵中的“科学家”们,很快就能计算出南部非洲军队炮兵阵地的位置,继而组织炮兵进行火力反制。

南部非洲军队当然也一样,在越来越多光学仪器投入使用之后,南部非洲军队同样拥有强大的火力反制能力,德军的炮兵阵地同样要经常换地方,要不然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火箭炮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火箭炮,真正实现了打了就跑,迫击炮在使用的时候还要安装测距呢,火箭炮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发射完毕,德国科学家还没有计算出火箭炮的位置,火箭炮就已经逃之夭夭。

至于空军。

不止是克里特岛战役,自从南部非洲军队参战后,南部非洲空军的作战能力对于德国空军来说就是一个迷,时强时弱。

强的时候,南部非洲空军可以组织对柏林进行大轰炸,可以打得德国空军主动停止不列颠大空战,将几乎所有先进飞机,以减少损失为由,布置在德俄边境。

弱的时候,德国空军可以轻易突破南部非洲空军的封锁,要不然德军也没能力对伊拉克利翁实施伞降。

在第一天的战斗遭受重大损失之后,南部非洲空军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轻易夺走176师阵地上方的制空权,好不容易重拾信心的威廉·李斯特,已经脆弱不堪的心灵再次遭到重大打击。

威廉·李斯特早就知道南部非洲空军壕,但是没想到“壕”到这种程度。

为了阻止德军进攻,给176师赢得重整防御的时间,南部非洲空军派出重型轰炸机,在第176师的阵地前形成一个宽度达两公里的火场,一天一夜之内投下近10万枚燃烧弹。

对,不是高爆弹也不是燃烧弹,就是简单粗暴,而且还添加了很多特殊成分的燃烧弹。

只能说南部非洲的橡胶是真的多。

说到橡胶,在西班牙和德国的贸易中,橡胶是重中之重。

所以小胡子其实也没有那么渴望让西班牙加入轴心国。

一旦西班牙加入轴心国,那么盟军就会对西班牙实施封锁,到时候德国就将失去西班牙这个重要的贸易渠道。

同样出于这个原因,美国其实也不想让西班牙加入轴心国。

南部非洲的轰炸机很给力,短短一天之后,德军再次发起进攻的时候,第176师的阵地已经恢复原状,固若金汤。

这一次德国人再开始炮击,南部非洲军队就不再进入坑道,而是坚守阵地。

战斗终于进入双方最不想看到的状况。

就硬拼。

第176师官兵,冒着德军铺天盖地的炮火坚守阵地,寸步不让。

第176师虽然没有装甲部队,反坦克武器是不缺的,所以德国装甲部队的进攻同样损失惨重,在第一天损失了19辆坦克之后,第三天的损失是27辆,第四天的损失是31辆,第五天——

德军在第五天停止了进攻。

不停不行,原本要派到东线,后来又回到希腊的三个德国装甲师已经快打光了。

欧战爆发时,德国一个装甲师拥有336辆坦克。

随着德国的扩军,德国坦克生产的速度,严重跟不上德国扩军的速度,所以装甲部队的规模在缩小,目前德国一个坦克师,仅有150—200辆坦克。

这也没办法,德国在1939年,钢产量只有可怜的790万吨。

同年南部非洲的钢产量是6100万吨。

到1940年,德国在吞并在波兰法国之后,钢产量激增到2600万吨。

南部非洲在1940年的钢产量是8300万吨,德国抢遍欧洲,钢产量增加值还是没有南部非洲多。

2600万看上去其实也不少。

可是德国在生产坦克的同时,还要生产飞机,生产军舰,生产步兵必不可少的单兵武器,以及国计民生所需的各种其他工业品。

这么一算,留给德国人每年用来造坦克的钢真没多少。

所以从去年到今年,整整一年过去了,德国装甲部队也不过从10个师增加到21个师。

就这小胡子还要求德国兵工企业,要生产吨位更重的坦克呢。

吨位越重需要的钢铁就越多。

南部非洲“虎”式坦克重量超过50吨,德国最先进的四号坦克重量只有30吨。

30吨打50吨,别的不说,火炮口径不够的话连装甲都打不穿,那还打个嘚啊。

据说南部非洲还在研制装甲更厚、火力更猛的坦克。

所以威廉·李斯特现在很担心,如果他把三个坦克师都葬送在克里特岛,那他该如何向小胡子交代?

恐怕到时候死都难以谢天下。

还好,第176师没有让威廉·李斯特纠结太久,当时间来到6月15号,同样是在坚持了一个星期之后,第176师主动撤离,给了威廉·李斯特挽回颜面的理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