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182 大不了就是殉国

重生南非当警察 2182 大不了就是殉国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莫斯科进入至暗时刻的时候,十月份的比勒陀利亚温暖如春。

战争不仅没有给南部非洲带来伤害,反而刺激了新一轮经济繁荣,来自欧洲的订单雪片一样飞往南部非洲,每天都有新的工厂开业,铁路和港口终日忙碌,鲸湾港外排队等待进港的远洋货轮长达十公里,比勒陀利亚作为南部非洲铁路的交通枢纽,平均每三分钟就有一列火车进站。

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无数欧洲移民涌入南部非洲,给南部非洲带来新的活力。

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经济繁荣的同时,比勒陀利亚的房价也飚上天,两年前偏远郊区的房子还无人问津,现在价格直接翻了五倍多,只有富人才有资格在比勒陀利亚买房置地。

由于战争原因,原定于1940年在东京举行的奥运会停办。

南部非洲并没有受到战争影响,经济越来越发达的同时,人们对于物质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4年前的友好运动会取得巨大成功,今年友好运动会终于轮到比勒陀利亚举办,为此德兰士瓦州政府和比勒陀利亚市政府从两个月前就开始大肆宣传,摆明了是借助这个机会一举超越奥运会的影响力。

回到比勒陀利亚之后,罗克又陷入无穷无尽的工作中。

俄罗斯需要更多支援,大胡子每天都会给罗克发电报,每天两份,或者是三份,频率以战斗的激烈程度而定。

大西洋战区反攻欧洲大陆的计划已经做到第四个版本,从最开始的直接在德国本土登陆,变成现在的维希法国,巴顿声称自己已经在伦敦的大雾中发霉了。

太平洋战区正在等待日军的进攻,虽然日本海军已经决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作为目标,但是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敢肯定日本人会不会改变计划,安琪只能等待。

除了给俄罗斯的援助之外,南部非洲加大了对远东的援助力度,印度阿萨姆邦建成了可能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野战机场,南部非洲的运输机会飞越喜马拉雅山,将援助物资送到正在苦苦支撑的东方古老帝国。

这是一次危险的飞行,运输机要飞越喜马拉雅山,受地形和飞机性能所限,只能紧贴山峰飞行,因为飞行轨迹忽高忽低状似驼峰,因此得名“驼峰航线”。

在“驼峰航线”刚刚开辟的第一个星期内,南部非洲损失了4架运输机,机组人员全部死亡。

指挥部研究后发现,地勤人员的不专业,以及接近“满载”的装载量是运输机坠毁的主要原因。

于是太平洋战区派出更多的地勤人员前往阿萨姆邦,将机场工作人员全部换成南部非洲人,并且严格限制运输机装载量,运输机的损失终于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希腊战役结束后,地中海归于平静,最近半年都没有战斗爆发。

北非战局依然焦灼,隆美尔在八月份发动一次新的进攻,一度距离开罗只有不到200公里。

帕西瓦尔带领第八集团军拼死抵抗,在英国地中海舰队和塞浦路斯分舰队的配合下,才顶住隆美尔的攻势。

英国对于北非势在必得,即便战争进行到最危险的时候,帕西瓦尔也没有请求南部非洲地面部队的援助。

亚瑟没时间关注北非战局,敖德萨战役结束后,轴心国占领乌克兰,加里波第半岛成为盟军在欧洲的孤岛,时刻面临轴心国的威胁。

“加里波第半岛现在名义上还是国际联盟的直辖地,由国际联盟部队驻守,我们在十二群岛和塞浦路斯的驻军随时可以援助,安全上没有问题。”马丁对加里波第半岛的情况表示乐观,保加利亚人还是很懂事的。

希腊战役期间,保加利亚军队向加里波第半岛发起攻击,在占领了边境线附近的两个村庄之后,攻击行动马上停止。

到现在国联部队和保级利亚军队依然在边境附近保持对峙状态,双方都没有发动新的进攻,保加利亚人不想扩大战果,国联部队也不想收复失地,这个局面已经维持了大半年。

最新消息,小胡子对于保加利亚人的表现很不满,为了切断南部非洲对俄罗斯的援助,小胡子命令保加利亚人尽快向加里波第半岛发起新的攻击,最起码得占领黑海出海口的一部分。

“就算我们失去加里波第半岛,我们也能通过小亚细亚半岛和波斯帝国向俄罗斯提供援助,俄罗斯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了,德国人不可能击败俄罗斯。”杨·史沫资不喜欢俄罗斯人,不过在战胜轴心国的大前提下,杨·史沫资也不抗拒和俄罗斯的合作。

“那就这样吧,把加里波第半岛纳入地中海战区。”罗克现在已经顾不上国联了,如果失去黑海出海口,那么盟军将会面对更大的麻烦。

黑海出海口控制在盟军手里,盟军的货船就能通过黑海直接运往俄罗斯腹地。

如果通过小亚细亚半岛和波斯帝国,那么就必须通过铁路转运,路途漫长不说,罗克对奥斯曼人和波斯人的效率表示怀疑。

送走杨·史沫资和马丁,门口还有很多人在排队,罗克一直忙到下午一点才有时间吃午饭。

午饭的内容很简单,罗克的医疗团队早在几年前就开始限制罗克的生活习惯,烟草和酒精想都不用想,不健康的食物也已经从罗克的菜谱中消失,现在罗克一日三餐都是以清淡为主,这样更健康。

罗克开始吃午饭的时候,伊万诺夫和谢尔盖正陷入苦战。

在经历了最初的挫折之后,德国人开始变得谨慎,稳扎稳打向前推进。

俄罗斯军人寸土不让,德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伊万诺夫率领的小队,现在只剩下伊万诺夫和谢尔盖两个人,而且伊万诺夫还受了伤,幸好伤势并不严重,经过简单处理之后还可以作战。

谢尔盖劝伊万诺夫撤到后方医院接受治疗。

伊万诺夫直接拒绝。

“没必要,我们都会在这场战争中死去,只要我们能击败德国人,那么我们的死亡就值得。”伊万诺夫现在已经够本了,他现在已经击毙了四个德国人。

谢尔盖有点惭愧,他到现在还没有击毙任何一个德国人,连击伤也没有。

现在伊万诺夫和谢尔盖,正在和十几名残存的士兵一起休息,他们来自不同的部队,番号五花八门。

德国人就算损失惨重,依然在不断前进。

相比之下俄罗斯这边损失更惨,昨天战况最激烈的时候,一个满员步兵师在参战之后的一个小时内损失殆尽,没有人幸存,投降估计也没用。

战争刚爆发的时候,德国人对于俘虏还很感兴趣,毕竟只要没有负伤的俘虏,都是优秀的劳动力。

随着动辄数十万俘虏的出现,德国人也开始麻木,不愿意再为了收容俘虏浪费精力,很多时候就算举手投降,也会被德军枪杀。

或者是被刺刀活活捅死。

“德国人利用坦克的帮助推进,我们的坦克呢?”谢尔盖很伤心,虽然他身边有很多战友,但是谢尔盖没有丝毫安全感,感觉被抛弃,孤立无援。

“就算没有坦克,我们也要跟德国佬干到底!”伊万诺夫战意十足,坦克也不是无敌的。

为了阻止德国坦克的进攻,一个小时前,俄罗斯这边主动炸毁了路边的一栋大楼,大楼倒塌后将街道彻底封锁,坦克想要攻击只能绕道而行。

绕道也没用,因为其他街道也一样,现在大半个莫斯科已经轮为废墟。

谢尔盖刚想说话,DP轻机枪的怒吼打破了短暂的战斗间歇。

DP就是大名鼎鼎的“转盘机枪”,这种机枪出现于1928年,7.62毫米口径,使用弹容量为47发的弹盘供弹,射程高达3000米。

罗克所说的并不全是推卸之词,南部非洲武器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太多寒带使用的情况,通用机枪在俄罗斯战场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现在南部非洲的工程师们正在想办法改进。

转盘机枪结构简洁,性能稳定,尤其是在低温环境,性能非常可靠,深受俄罗斯士兵喜爱。

轻机枪是对付轻装步兵的最佳方式,DP机枪在打完一个弹盘之后马上转移。

这是正确的,德国人的反击非常迅速,DP机枪刚刚转移不到30秒,机枪阵地所在的位置就被德国人的火力覆盖。

“准备战斗——”

阵地上响起军官的嘶吼,所有人都严阵以待。

一个德军士兵的头盔,出现在前方废墟上方。

没有人向头盔射击,能活到现在的俄罗斯士兵都很聪明,不够聪明的都已经战死了。

战斗从旁边的废墟里最先开始,德国人也不傻,不会直接进攻,而是绕到旁边的房子里,使用炸药将墙壁炸穿,通过这种方式前进。

战斗进行的极其惨烈。

房间内的硝烟和灰尘还没有散去,两枚手榴弹就直接通过破洞扔进来,这时候如果房间内有俄罗斯士兵伏击,就算不被手榴弹炸死,短时间内也会失去战斗力。

俄罗斯士兵也不傻。

两名德军士兵刚刚从洞里钻出来,一枚南部非洲生产的卵式手榴弹就从隔壁房间扔过来,剧烈的爆炸之后,两名德军士兵浑身是血,身体被炸成马蜂窝。

南部非洲生产的卵式手榴弹,每一枚手榴弹里有1500枚钢珠,有效杀伤半径为15米。

房间狭窄的环境里,步枪太长根本没用,手榴弹才是王道。

于是手榴弹的爆炸声就此起彼伏,直到某一方全部阵亡为止。

从爆炸声所在的距离能清楚的得知,德军正在不停地向前推进。

终于有一名德军出现在废墟的窗户上。

谢尔盖还没有举起枪,伊万诺夫就将那名不小心的德军士兵一枪撂倒。

“第五个!”伊万诺夫恶狠狠啐一口,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他的枪柄上已经有四条用匕首刻出的痕迹,每一个痕迹代表一名德军士兵。

谢尔盖羡慕的看一眼伊万诺夫,学着伊万诺夫的样子端起枪,以便能在第一时间射击。

可惜谢尔盖还没有找到目标,空中突然传来炮弹划过的呼啸声。

对于炮击希尔盖已经很习惯了,不需要伊万诺夫提醒,谢尔盖就在地上蜷缩成一团,双手抱头紧紧摁住头盔。

这样并不能完全抵御炮击造成的伤害,但可以有效降低,大口径炮弹就不说了,一炮下去方圆百米内不留活口,如果是迫击炮,那还可以赌一把。

希尔盖很幸运,没有被迫击炮直接击中。

旁边有几名俄罗斯士兵就很倒霉,他们直接被迫击炮击中,一声不响死去,随后天空中就有零星的血雨,以及碎石砖屑落下来。

砖屑砸在希尔盖的钢盔上叮当作响,鲜血从钢盔的边缘滴下来,流到谢尔盖的脸上,希尔盖眼前的世界变成血红色。

“小子,受伤没有?”伊万诺夫在大喊。

“没有,我很好——”谢尔盖回应,灰尘灌了满嘴。

“那就赶快撤,我们顶不住德国人的下一波攻击——”伊万诺夫拄着枪站起来,他的伤在腿上,现在又有血迹渗出来

谢尔盖猫腰拎起枪,没忘记扶一把伊万诺夫。

德国人的步炮协同非常熟练,谢尔盖和伊万诺夫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撤到下一条防线内。

也不是防线,用下一个废墟来形容更合适,这样的废墟在莫斯科到处都是。

让谢尔盖伤心的是,撤到下一个阵地上的同伴只有六个人,在刚刚战斗爆发前,伊万诺夫和谢尔盖所在的阵地上最少有18个人。

离开阵地的时候,谢尔盖听到有同伴正在呼救。

谢尔盖没有停下脚步,战死了算倒霉,受伤了只能听天由命,别说德国人,就算伤兵回到后方,也很难有完善的治疗,药品大家都缺。

所以在前线哀嚎等死,和在后方医院里哀嚎等死都没什么区别。

希尔盖自己也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他的脖子里挂着一个卵式手榴弹,如果谢尔盖因伤无法撤退,那么谢尔盖就会在德国人冲过来的时候拉响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