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第一次正面交手

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一次正面交手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战斗进行的非常残酷,对于德国人和俄罗斯人来说都是。

莫斯科战役刚刚爆发的时候,大胡子发布了一个“关于疏散莫斯科居民”的命令。

这个命令被很多人误以为是俄罗斯即将放弃莫斯科的前兆,命令发布的第一天内,就有779名官员逃离莫斯科,他们随身携带了价值2500万卢布的金钱和贵重物品,甚至动用了100辆轿车和货车运送家属。

这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混乱,很多莫斯科市民也纷纷出逃,离开城市的道路严重堵塞,这一情况直到莫斯科进入围困状态之后才消失。

大胡子没想把莫斯科拱手让给小胡子。

不过也确实做好了莫斯科沦陷的准备。

就在莫斯科战役爆发之前,俄罗斯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工业转移计划,转移的设备、物资超过100万节车皮。

这对俄罗斯的工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军工业,莫斯科保卫战初期,俄罗斯前线部队的弹药供应一度受到严重影响,这个情况直到四个月后才得到部分缓解。

工业转移不可能一蹴而就,工厂的建设,原材料供应的组织,工人的安置,进行工业生产必须的水、电等配套设施的完善都需要时间。

困难需要一一面对,俄罗斯人在濒临绝境的时候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这一点在德国第四集团军的前进速度上体现的很明显。

莫斯科战役爆发的前十天,德国第四集团军向莫斯科市中心推进了10公里。

第二个十天,德国第四集团军只向前推进了2.5公里。

到第三个十天,德国第四集团军的战线,只向前推进了150米。

此时德国第四集团军已经是强弩之末,距离莫斯科最近的德军部队只有八公里。

这八公里成为德军不可逾越的天堑,顽强的俄罗斯人,和冬季的严寒阻止了德国人。

1941年的冬天其实不算冷,最冷的时候通常是第二年的前几个月,1941年11月的莫斯科,平均气温只有零下四度。

对于很多俄罗斯人来说,这个温度甚至都不能冬泳,因为还不够冷。

常年处于寒带的俄罗斯人早就习惯了这种温度,他们的服装也更有利于御寒,即便是同样的服装,俄罗斯人消耗的热量也比德国人更少。

同时俄罗斯人准备的更充分,各种棉衣不用说,就连白色伪装服,俄罗斯这边配发的数量都比德国人多很多。

第一场大雪到来之后,俄罗斯军队的枪炮就已经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冻润滑油;由于有南部非洲的援助,俄罗斯士兵的拥有的防寒服数量充足,有足够的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用来御寒。

为了防止德国空军的轰炸,俄罗斯人甚至把卡车都刷成了白色的。

对面的德国人就很惨了。

随着战线越来越长,德国人的补给越来越困难。

莫斯科战役期间,德军的兵力其实比俄罗斯更多,进入11月的时候德军有170万人,俄罗斯这边只有110万人。

不过德军的战线太长,并不能将所有军队用于对莫斯科的攻击,所以在局部战场,俄罗斯的兵力是有优势的。

俄罗斯人已经习惯了冬天的严寒,德国人却无法适应。

进入11月,德国人坦克和装甲车因为低温很难启动,官兵也没有足够多的保暖棉衣,只能聚在一起用宝贵的汽油烤火。

没有木柴。

俄罗斯人撤退的时候将能带走的东西全部带走,带不走的就一把火全部烧光,连门板都不留给德国人。

德军希望占领俄罗斯的石油产区,不过这一计划现在还没有如愿,俄罗斯人已经做好了宁愿有采油设施全部破坏,也不留给德国人的准备。

说到坚壁清野这项工作,俄罗斯人是真的有决心。

在莫斯科全城总动员之后,连克里姆林宫都修筑了街垒,准备跟德国人打巷战。

为了对抗德国人,俄罗斯人在莫斯科设置了59个秘密军火库,为沦陷区的抵抗部队提供支援。

在莫斯科大剧院、中央电报局大楼、“地铁”和“民族”宾馆等著名建筑内,俄罗斯人埋设了地雷;甚至连著名的圣瓦西里大教堂都布置了炸药,原因是有人推测,如果德军占领莫斯科,那么小胡子有可能参观圣瓦西里大教堂。

对冬季作战毫无准备的德国人,到11月的时候已经无力发动新的进攻,这时候德国中央集群总司令盘点伤亡,德国第四集团军内损失最严重的师,各种战斗非战斗减员已经超过三分之一。

欧洲的军事理论里,一支军队的损失超过百分之三十就将完全失去战斗力。

俄罗斯人损失更惨。

德国这边损失最严重的才达到百分之三十。

俄罗斯这边是整个师甚至整个军全部打光,莫斯科战役刚爆发的时候俄罗斯这边125万人,现在加上从中亚远东调回来的25万军队,再加上这段时间开进莫斯科的增援部队,打了一个月后,剩余总兵力加起来居然只剩110万,损失之惨重根本无法统计。

11月7号,莫斯科战役进行到最关键的阶段,俄罗斯准时举行十月革命24周年大阅兵,大胡子在阅兵式上发表演讲: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到入侵,全体公民和军队都要不惜用尽每一滴鲜血来保卫我们的土地和村庄。

南部非洲驻俄罗斯大使安德烈·费尔南德斯在阅兵后,给比勒陀利亚发送了一封措辞恳切的电报,希望南部非洲联邦政府能给与俄罗斯跟更多的援助。

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是白俄贵族后裔,俄罗斯帝国灭亡后,安德烈和他的家人移民南部非洲,跟现在的俄罗斯没有感情。

罗克不怀疑安德烈对南部非洲联邦政府的忠诚,他是被俄罗斯人的坚决和勇敢所感染。

都不说安德烈,就连小斯和亨利,在俄德战争爆发后,对俄罗斯的态度都从冷漠或仇视,变成了尊重和同情。

进入11月,莫斯科战役进行的同时,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正在顿巴斯集结兵力,试图向罗斯托夫发动进攻,打开通向巴库油田的通道。

与此同时保加利亚也开始在布尔加斯集结兵力,加里波第半岛同样被战争阴云笼罩。

蓝色港湾山谷,驻守在这里的保加利亚军队依然是第25团。

时间已经过去近半年,情况还没有任何改变,第25团不进攻,防守要塞的军队也不反击,南部非洲人有恃无恐,根本不担心要塞陷落。

现在要塞驻防部队已经不再派卡车出来采购物资了,每天的空投足够要塞部队消耗。

随着运输机飞行员对地形的逐渐熟悉,再也没有空投物资被误投到第25团的营地内,偶尔有空投物资掉落到要塞外,也很快会有戴蓝色头盔的国联士兵开车出来拉走,不会留给保加利亚人。

这段时间,保卢斯上校也终于认识到保加利亚和南部非洲的实力差距有多大。

保加利亚连空军这个编制都还没有呢,南部非洲已经开始用运输机空投轻型坦克和装甲车等重型设备了,八月份有六架怪莫怪样的飞机飞进要塞再也没出来,这些飞机的螺旋桨都在机顶上,短小的机翼下方挂着火箭巢,飞机飞进要塞的时候机舱门打开着,舱门里安装了一架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以及一架上世界末流行不久,后来就被淘汰的加特林。

保卢斯上校并不知道,这种怪莫怪样的飞机叫直升飞机,飞机里安装的加特林也已经被改装成电动的,从而克服了重量大、机动性差等缺点。

对于步兵来说,加特林确实不好用。

但是对于车载武器来说,加特林再合适不过。

九月份的时候,南部非洲对要塞进行空投支援,一支空降部队抵达要塞。

这一次不是头戴蓝盔的国联部队,而是头戴四色迷彩的南部非洲空降兵,他们很好辨认。

半个月前,保卢斯上校接到了提高战备等级,随时向“蓝色要塞”发动进攻的命令。

这个命令让保卢斯上校想死。

坐在办公室里的老爷们,并不知道第25团面对的情况。

以25团的实力,向要塞发动进攻也跟送死没什么区别。

所以保卢斯上校以兵力严重不足为由拒绝执行命令。

想进攻也可以,不过必须给保卢斯上校更多的支援。

保卢斯上校估计,在经过增援之后,要塞内至少有3000守军,那么要攻克要塞,就最少需要30000人。

这还得有大口径火炮的帮助才行。

否则以第25团的那几门七五小姐,肯定无法敲开蓝色要塞那坚固的乌龟壳。

保加利亚对于蓝色要塞还是很重视的,想向加里波第半岛发动进攻,就要拔掉蓝色要塞这个钉子,否则蓝色要塞会时刻威胁攻击部队的运输线。

想要的援助很快到来,而且不是保加利亚部队,而是一支纯正的德军部队。

只可惜人数有点少,只有大约3000人,并不是保卢斯上校要求的30000人。

而且最关键的是,德国人并没有派装甲部队过来,这支德军是纯粹的步兵。

关于德军的战斗力,并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衡量标准。

对于普遍都配备有装甲部队的德国陆军师来说,战斗力主要体现在装甲部队上,一旦装甲部队失利,德国步兵的战斗力,并不比仆从军的战斗力强多少。

这支德军部队应该是刚刚参加过基辅战役,他们风尘仆仆满脸风霜,经过长时间跋涉看上去似乎有点狼狈。

不过士气还不错。

毕竟德国在基辅俘虏了66万俄罗斯人。

“蓝色要塞守军拥有至少30辆坦克和装甲车,火炮的数量不清楚有多少,肯定比看上去多很多,我们要向蓝色要塞发起攻击,首先要趟过雷区,然后渡过一条不算宽阔,但是水流湍急的河,河对岸还是雷区,然后是反坦克壕沟,以及遍布整个要塞的火力点。”保卢斯上校不乐观,这支德军部队也没有携带重型火炮。

“有没有要塞的平面图?”来自慕尼黑的戈麦斯上校眉头紧皱,这一仗并不好打。

“没有——”保卢斯上校表情坦然。

“这要塞周围都是山,你们已经在这里驻守了半年,难道就没有派人上去侦查过?”戈麦斯很生气,估计这半年,保卢斯上校都用来游山玩水了。

“山梁上有碉堡,地势险要,道路狭窄,只需要两个人一挺机枪,就能扛住一个营的攻击。”保卢斯上校没夸张,如果弹药足够的话,再来一个营也白搭。

地形不够开阔,部队根本无法展开,只能投入极少兵力参与进攻,要不然怎么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呢。

“能不能扛得住,总要试试才行——”戈麦斯上校表情冷漠,南部非洲人再能打,又能比俄罗斯人强多少?

试试就试试。

反正戈麦斯上校是不会派手下的德军士兵,去试探蓝色要塞的火力强度的。

要进攻也不容易,戈麦斯经验丰富,没有重型火炮的配合,要攻击拥有坚固防御工事的堡垒就是送死。

好在火炮现在并不缺,德国人缴获了近3000门火炮,其中超过一半是口径在120毫米以上的重型火炮。

对付蓝色要塞,120毫米口径还不够,戈麦斯努力争取之后,一个星期后一支德国炮兵部队抵达蓝色山谷,这支部队携带了八门150毫米S.FH.18榴弹炮。

150毫米S.FH.18榴弹炮实际口径149.1毫米,炮管长4.43米,30倍径,最大射程13250米,这种火炮的精度和威力,在时下堪称世界一流水准。

150毫米S.FH.18榴弹炮也有缺点,这种火炮射程不足,也不方便移动,俄德战场上,俄罗斯军队主力装备的A-19式122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可达20公里,射程上的劣势使得德国炮兵在面对俄罗斯炮兵的时候,无法做出有效回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国的工程师们特意为S.FH.18榴弹炮设计了火箭增程弹。

火箭增程弹的使用,也仅仅将S.FH.18榴弹炮的射程增加到18000米,还是无法和俄罗斯人的A-19式122毫米榴弹炮对抗。

好在在蓝色山谷,不存在射程不足这个问题。

11月19号,德军向蓝色要塞进行炮击,战斗终于爆发。

这是南部非洲军队和德军的第一次正面交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