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405 游击队

重生南非当警察 2405 游击队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蒙哥马利没有在康城过多停留,待的时间越长,就越能感受到英军和南部非洲军队的差距。

如果仅仅是武器装备方面的差距也就算了,大英帝国现在还有点家底,努努力可以弥补,质量不行就数量来凑。

真正让蒙哥马利痛心疾首的,反而是部队训练,后勤管理,作战意志等等这些软实力上的差距。

明明都是人,为什么南部非洲军人个个都训练有素,精神饱满,斗志昂扬,英军却军心涣散,纪律松懈,一副随时倒地就死的样子。

同样都是部队驻地,南部非洲营地戒备森严,整齐有序,干净整洁,英军营地破破烂烂,污水横流,空气中充斥着各种让人难以忍受的味道,就像三个月没打扫的卫生间。

后勤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大,南部非洲军营周围不仅没有各种违章建筑,甚至连较大的树木都清理的干干净净,英军营地周围是各种黑市商人,特殊行业从业者,德国间谍等等等等。

和武器装备相比,软实力上的差距更让蒙哥马利沮丧,这些方面都是可以通过训练和管理解决的,蒙哥马利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就算知道也没用,体系坍塌只能推倒重建,就像俄罗斯那样,部队打光就地重建,从上到下换一遍,自然也就没有了之前的种种陋习。

蒙哥马利没有回卡昂,而是去了瑟堡。

瑟堡又是另一种情况。

巴顿率领的第一集团军正在围攻瑟堡,这是美军在欧洲本土的第一场硬仗,埃森豪威尔非常重视,将战斗力强悍的第三装甲集团军也派过来支援,全力以赴。

第三装甲集团军刚刚抵达欧洲,下属四个装甲师,仅坦克数量就超过1000辆。

基于在东亚和北非作战的经验,去年美国对装甲部队进行改编,每个装甲师配属三个装甲营,每个营配备53辆中型坦克,17辆轻型坦克,其他各种车辆近1500辆。

这个编制相对于英军来说更强悍,跟南部非洲相比却还有差距,南部非洲军中的主力坦克是重坦,担负侦查辅助任务的轻坦已经全部被中坦和跟轻便灵活的装甲车取代。

火炮的数量倒是差不多,美国一个装甲师配备了54门大口径自行榴弹炮,以及94门迫击炮,巴顿将所有火炮集中起来使用,炮弹跟不要钱一样昼夜不停,加上舰队支援火力,瑟堡大半都已经被轰平。

在了解到瑟堡的情况后,蒙哥马利心丧若死,德国人太小心谨慎了,他们根本不需要破坏港口,美军的炮击已经将瑟堡炸了个稀巴烂。

巴顿的理由也充分,他知道美军的坦克手们缺乏经验,坦克也不适合城市作战,所以干脆拉开距离,用优势火力折磨德国人,除了炮弹浪费的多了点,效果还是不错的。

“浪费?不不不,一点也不浪费,尼亚萨兰勋爵说过,如果能用炮弹解决问题,那么就不要派士兵冲锋。”巴顿有浪费的资格,美国的钢铁产量跟南部非洲不相上下,坦克造不好,炮弹是要多少有多少。

“瑟堡的德国人估计已经死光了,只需要一次冲锋,就能结束战斗。”蒙哥马利很难受,心情比在康城的时候还复杂。

南部非洲的领先优势太大,差不多能让人绝望的那种,蒙哥马利连追赶的心思都没有。

在北非的时候,美军的表现和英军差不多,都是各种拖后腿,跟轴心国那边的意大利可谓一时瑜亮,难分伯仲。

这才短短几个月,美军找到了和德军作战的正确方式,英军还在挣扎。

蒙哥马利苦苦思索,试图找到英军的优势所在,想破了脑袋也没想起来英军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也不是没有,比如英军的下午茶就比较好喝,这是被意大利俘虏认证过的。

意大利人可是被誉为欧洲的美食家,英国又被称为美食荒漠,蒙哥马利却宁愿不要这种认证。

这根本不是荣誉,更像是侮辱。

“我们不仅要物理上击败敌人,更要从心理上击败他们,让他们在接下来的作战中,看到我们的军旗就闻风丧胆。”巴顿不急着结束战斗,他的部队需要磨合。

北非战役结束后,巴顿痛定思痛,模彷南部非洲装甲部队的训练和管理方式,对麾下的装甲部队严格要求。

巴顿的能力先不说,执行力很强,他之前在美国国内就负责装甲部队的训练工作,很有心得。

巴顿综合南部非洲方式和自己的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美军的作战方式,他手下的部队都是刚刚抵达欧洲,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真正的战场。

“自由法军正在向巴黎迅速推进,如果我们不加快速度,那么我们就将在竞争中落后。”蒙哥马利是竞赛狂人,不放过任何机会。

“你错了,我们是盟友,彼此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巴顿不接受绑架,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恩怨自己解决,美国人跟南部非洲人一样地位超然。

阿尔及尔的巴顿同样不着急,6月29号,从西班牙方向攻入法国境内的第三集团军主力占领马赛,将盟军战区联系起来,诺曼底方向的盟军终于获得稳定的大后方,共马赛将物资送到诺曼底,现在看上去比朴茨茅次更容易。

为了筹备“龙骑兵”计划,巴顿在阿尔及尔囤积了大量物资,仅各种油料就超过五万吨,这些油料可以满足十个装甲师三个月的作战需求。

参加“龙骑兵”行动的盟军只有五个装甲师,油料供应非常充足,反倒是诺曼底美军在第三装甲集团军抵达之后,油料供应开始吃紧,美军还是缺乏大兵团作战经验,后勤保障一直是短板。

“要把物资从马赛送到瑟堡也不容易,法国境内的铁路遭到我们的狂轰滥炸,又遭到德军有组织的破坏,修复的话需要时间。”奥斯卡说话的时候都不敢看戴高乐眼睛。

盟军和德军在法国作战,最受伤的肯定是法国人。

法国不仅交通设施遭到破坏,各种基础设施的破坏都很严重,而且往往都是盟军飞机刚炸过,德国人又用炸药炸一遍,等到战争结束后,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修复。

戴高乐为了组建自由法军,已经欠了一屁股债,不知道多少年才能还清。

维希法国政府不用说,就算有钱也会被德国人抢走,自由法国能继承的估计只有债务。

正常情况下,要弥补损失肯定要向德国人索赔。

不过参考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支付赔款的情况,估计也榨不出多少油水。

反正未来别管英国人和德国人怎么想,戴高乐肯定是不想打了,老老实实过日子多好。

“现在不是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摆在我们面前最关键的问题,是以最快的速度收复巴黎。”戴高乐分得清轻重,往诺曼底输送物资的难度越大越好,最好连一颗子弹都别送。

这话肯定不能说出来,大伙都明白就行,南部非洲和自由法国囤积的物资,凭什么为美国人买单?

上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人可是空着手来欧洲参战,武器装备都是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买单。

这一次并不是温斯顿和戴高乐学聪明了,而是美国人看不上英军和法军的装备,只好用自己的。

就拿最基础的步枪来说,南部非洲军队和美军都已经列装了半自动以及全自动步枪,英军用的还是恩菲尔德呢。

戴高乐更干脆,自由法国没有军工生产能力,武器装备都是从南部非洲赊欠的,美军就算看得上,戴高乐也不给,反正没有你们美国人,还有南部非洲大腿可抱。

“总统阁下,你现在就可以设计入城仪式了,这个荣耀注定属于你,也只能属于你。”巴顿有信心,英国人打个卡昂就这么难,美国人还在瑟堡研究火炮齐射,等他们都整明白,黄花菜都凉了。

也不凉,蒙哥马利和巴顿积累的经验,在接下来攻入德国本土作战的时候还能用得上。

如果到时候德国人还没有投降的话。

“我不需要入城仪式,我更想要受降仪式。”戴高乐正在下一盘大棋。

“受降仪式么——要不要在火车上举行?”巴顿积极建议,在他说的那列火车上,发生过很多次着名历史事件。

一战结束后,老元帅福煦砸自己的专列上,逼着德国人在投降书上签字。

维希法国停止抵抗后,德国人也是在同样的车厢里,逼着贝当完成了受降仪式。

如果将来戴高乐也把那列火车拖出来,那这列火车将来可以进博物馆了。

“这主意不错,我要亲手洗刷德国人强加于法兰西身上的耻辱。”戴高乐来者不拒,怎么解恨怎么来。

前线的形势也确实是对自由法军一片大好。

里昂的战斗结束后,德军在法国南部的防守已经彻底崩溃,克鲁格也顾不上小胡子就地防守的命令,和隆美尔一样,给所有能联系上的德军下令,向巴黎集结。

无数德军士兵乘坐马车或者牛车,缓慢的行走在到处都是弹坑的道路上。

汽车因为缺乏油料无法驱动,崭新的坦克直接被丢弃,德国人甚至没有破坏它们呢,因为要将坦克炸毁,还要使用大量的炸药。

现在德军连炸药的供应都开始出现问题。

在法国南部的田野上,四年前战争刚爆发时的那一幕再次重演,当时是法军沮丧撤退,彻底丧失战斗意志。

现在终于轮到德军,就算把马和牛累死也跑不过装甲车,更何况沿途还有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很多德军部队唯一能祈祷的,是被南部非洲军队追上,而不是落到游击队手里。

另一个时空的各种文献里,同样缺少对法国游击队的记载,就好像他们根本不存在一样。

实际上法国国内的游击队员总人数超过30万人,他们在盟军进攻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很多时候盟军还没有抵达攻击目标,游击队就已经帮助盟军完成了任务,他们的功绩绝对值得大书特书。

德国人统治法国这几年,也确实是天怒人怨,法国人恨之入骨,游击队的战斗意志,可比当初的法军强多了。

自由法军第11师,处于盟军攻击线最前方。

第11师的大部分士兵都来自法属印度支那,他们身材虽然矮小,战斗力却不弱,尤其是行军速度,跟南部非洲军队相比不相上下。

“这很正常,法属印度支那山地众多,这支部队成立的初衷,就是作为山地部队使用,他们最擅长急行军,一昼夜可以前进50公里。”来自阿尔及尔的马尔斯少校得意洋洋,50公里确实是个不错的成绩,南部非洲军队急行军,一昼夜也就50公里。

再快的话也不是不行,不过没多大必要,南部非洲军队的记录是一昼夜120公里,那还是在南部非洲自治时期,罗克率领的第一骑兵师创造的。

南部非洲自治时期,汽车的普及率远不如现在,部队运送辎重主要还是靠马车。

现在如果急行军的话,一昼夜上千公里也轻轻松松。

和两条腿走路的自由法军士兵不同,马尔斯是坐在装甲指挥车上,这让他的得意逊色不少,没多大说服力。

“我们现在距离罗姆镇只剩不到十公里,部队需要停下来休息,准备接下来的战斗。”来自德兰士瓦的卡来尔少校不得意忘形,这已经是联军出发后,抵达的第四个小镇。

之所以说抵达,不是战斗,原因是在联军抵达之前,要么德军已经撤走,要么游击队解决战斗,一路上轻松的不得了。

当然游击队战斗过的场面就比较血腥,照片不能上报纸的那种,第11师走了这么远,一个俘虏都没抓到。

“不用担心,游击队会帮我们解决问题的。”马尔斯很喜欢这样的作战方式,什么都不用做,功劳一点都不少,联军唯一的作用是打扫战场,这方面南部非洲军队比自由法军更热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