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550 交换比

重生南非当警察 2550 交换比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英国人现在的心态就像是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俄德战争初期,英国可以绥靖政策,可以静坐战争,可以祸水北引,但只要俄罗斯现在稍有不敬,那就是俄罗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置公理正义与于不顾,总之责任都是在俄罗斯一方。

俄罗斯人当然也不服气,他们对英国人的愤怒不加掩饰,这一点在罗斯福的葬礼上展示的淋漓尽致。

罗斯福作为同盟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葬礼备受关注,罗克和和温斯顿,以及戴高乐都参加了罗斯福的葬礼。

大胡子没来,除非必要,他很少离开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和盟国领导人的几次会议,也都是在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上进行。

代表俄罗斯来参加罗斯福葬礼的,是俄罗斯外长莫洛托夫。

罗斯福的墓地也是他的出生地,一处位于纽约州的农场。

这个农场的名字叫斯普林伍德,由罗斯福的父亲在1866年购入,价格为四万美元,面积大约1平方公里左右。

四万美元不是个小数字,当时的美国工人,每天的平均薪水大约在1美元左右,罗斯福就出生在这里,之前的四次选举中,每一次罗斯福都是在庄园的露台上宣布选举获胜。

罗斯福的墓地在庄园的玫瑰花园,罗克和温斯顿、戴高乐先后为罗斯福敬献花圈,莫洛托夫敬献花圈的时间排在戴高乐之后,这引起了莫洛托夫的极大不满。

排在罗克和温斯顿后面,莫洛托夫也就认了,毕竟他只是外长,不是俄罗斯第一领导人。

排在戴高乐后面,在莫洛托夫看来就有刻意怠慢的意思,他无法接收这种安排,甚至表示不会出现在罗斯福的葬礼上。

“如果俄罗斯人坚持,他可以排在我前面。”戴高乐看似风轻云澹,实际上绝不是这样。

戴高乐是个绝不屈服的人,法国停止抵抗后,英国希望戴高乐保持低调,全力促成德国向俄罗斯的进攻。

戴高乐没有听从英国人的安排,直接去北非创建自由法国,和英国愤而决裂。

如此刚烈的戴高乐,又怎么会容忍莫洛托夫排在自己的前面呢。

如果是大胡子亲自到场,那没的说,戴高乐可以排在大胡子的后面,向罗斯福敬献花圈。

现在大胡子没来,莫洛托夫作为外长,地位和戴高乐还是有差距,如果任由莫洛托夫排在戴高乐面前,那对于戴高乐和法国,就是不加掩饰的羞辱。

戴高乐还是很聪明的,他没有直接和莫洛托夫针锋相对,而是将问题留给罗克和温斯顿解决,在和法国的关系上,英国和南部非洲,明显好于俄罗斯。

“我们毕竟是客人,还是要尊重华府的安排。”温斯顿不阴不阳,他的底气很足,英国无论如何都不会排到俄罗斯后面。

事实上温斯顿敬献花圈的时间,还排在罗克前面。

英国和美国的关系那是真的好。

南部非洲的差距在于,独立的时候没有跟英国打一仗。

所以对待欧洲国家真的不能仁慈,得把他们打疼了,他们才会以礼待人。

“总统先生怎么说?”罗克关心的也是华盛顿的态度。

这不是谁先谁后的问题,而是代表各国在华府真正的地位。

法国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的传统好友,独立战争期间,法国给与了美国很多帮助,自由女神像都是法国送给美国的。

现在法国一蹶不振,俄罗斯的纸面实力则是越来越强,美国人给与俄罗斯更多重视也可以理解。

不过这样露骨,终究不是体面的做法,只能说美国人的顾虑太多了。

“总统在国会,还没有给出正式回复。”盖文作为罗克的特别助理,随罗克一起来到纽约州。

杜鲁门现在确实忙,他要整合美国国内的军工复合体,要说服大多数议员,取得议员的重视。

同时杜鲁门还要兼顾盟友们的态度。

美国现在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如果就此放弃,别人先不说,国会那一关,杜鲁门都过不了。

所以这段时间,杜鲁门一直在开会,忙的连罗斯福的葬礼都没有时间参加。

“国家副总统,忙的居然不参加前总统的葬礼?”罗克哑然失笑,一点也不意外。

罗斯福对美国的贡献虽然大,不过并没有多少美国人喜欢他。

尤其是美国的资本家。

美国的资本家有一个传说,相传罗斯福在世的时候,每天早晚要各吃掉一个资本家。

这明显就是瞎说,但是造成的影响却不小,很多美国人都深信不疑。

这种情况下,就别指望杜鲁门对俄罗斯有多尊重了。

说到这里,要再次把美国的教育体系拉出来鞭尸。

2023年,居然还有很多美国成年人,认为地球是平的。

这就足以证明美国的教育水平。

美国的教育也是撕裂的,精英阶层一路私校,接受的是精英教育,毕业后自然而然进入上流社会,子承父业。

美国穷人接受的则是放养式教育。

虽然美国有公立教育制度,不过通常都流于形式,大多数公立学校根本不追求教学质量,学生们沉溺于美国政府提供的快乐教育不可自拔。

殊不知这种所谓的“快乐教育”,教出来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地球是平的,根本不会进行自主思考。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美国人不喜欢罗斯福了。

“等总统先生下葬的时候,杜鲁门总统会出席的。”盖文很难想象,美国的领导阶层,关系居然是如此的冷漠。

在南部非洲,如果阿德或者基钦钠去世,罗克别说出席,亲自抬棺都有可能。

美国的精英阶层都很自私,每个人都只关注自己的自身利益,很少有天下为公的思想,集体主义更是想都不要想。

也就美国现在正处于上升期。

如果美国进入衰退期,那么美利坚合众国,分分钟会分裂成几十个独立国家。

“好吧,回到莫洛托夫先生的问题上。”罗克不纠结美国的情况,他只想送老朋友最后一程,最好谁都别闹幺蛾子。

“只是个先后顺序问题,没必要太纠结。”温斯顿笑呵呵,并没有太悲痛。

罗斯福虽然体弱多病,却是个很难缠的人,温斯顿在和罗斯福打交道的时候,吃了不少亏,英国目前的困境,罗斯福应该说有很大责任。

如果没有美国不计投入的援助,俄罗斯的实力就不会膨胀的这么快,对英国的威胁也就没有这么大。

现在温斯顿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皇家海军上,只要俄罗斯海军的实力不超过皇家海军,那么英国依然可以偏安一隅。

陆军不用想了。

别说英国。

就算是美国和南部非洲,也不会轻易跟俄罗斯翻脸。

“帮我联系莫洛托夫先生吧,我要见见他。”罗克直接,他感觉莫洛托夫是借题发挥,另有深意。

罗克想见莫洛托夫,自然是不需要预约的,就算莫洛托夫有其他安排,也要先等见过罗克再说。

莫洛托夫确实有任务,他见到罗克之后根本不提敬献花圈的顺序,一开口就是柏林。

“我们为了这场战争已经付出了3500万人为代价,所以我们理应占领柏林,我们也有占领柏林的实力,不需要任何人帮忙。”莫洛托夫很强硬,话里话外充满职责的味道。

“39年9月5号,就在联合王国向德国宣战的第二天,南部非洲向德国宣战,至今已经近六年,南部非洲难道就没有占领柏林的权利吗?”罗克没有纠正莫洛托夫的错误,之前俄罗斯政府可是宣称,俄罗斯在对德作战中只损失了两千万人。

莫洛托夫所说的3500万,应该是更接近实际数字。

“你们六年来又做了什么?”莫洛托夫直接质问,看上去对罗克也缺乏尊重。

这也正常。

如果是大胡子,对罗克说话多少要客气点。

莫洛托夫无所谓,他就算是把事情搞砸了,大胡子还可以收尾。

“六年来我们从厄立特里亚打到阿拉曼,又从马来半岛打到日本本土,你可以指责某些国家不作为,但是那绝不包括南部非洲!”罗克不客气,你们伤亡大,那是你们菜,跟南部非洲没关系。

某些国家指的是英国。

也包括法国。

南部非洲真不是。

俄罗斯最艰难的时候,也只是在欧洲战场,跟日本还有互不侵犯条约呢。

南部非洲从世界大战刚爆发就是双线作战,同时还支持着所有同盟国的战争。

俄德战争爆发前,南部非洲可是提醒过俄罗斯,要注意德军的异常调动。

大胡子坚持认为德国不可能进攻俄罗斯,当时俄罗斯跟德国刚刚瓜分了波兰,甚至俄罗斯还在和德国进行谈判呢,俄罗斯差一点就加入了轴心国,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爆发战争嘛。

这跟日本偷袭珍珠港一样。

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南部非洲联邦政府也曾向美国示警,可是美国人同样没有做出针对性布置。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大胡子是真不信德国会进攻俄罗斯。

而罗斯福则是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直接下场参战。

“你们做的远远不够,你们可以做的更多,如果39年你们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那么俄德战争根本就不会爆发。”莫洛托夫说得也没错。

但是39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明显是不可能的,南部非洲也不可能把维护世界和平的重担,全部扛在自己身上。

“这就是故意将英国第一空降师置于死地的理由?”罗克也直接,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再过分,至少没有直接给盟友挖坑。

“那是联合王国,并不是南部非洲远征军。”莫洛托夫甚至都懒得掩饰,坑的就是英国人。

这才哪到哪啊,要是俄罗斯向英国学习,那么围攻英国伞兵的,就不会是德国人,而是俄罗斯人亲自动手了。

“你们要占领柏林也可以,不过远征军必须保护南部非洲联邦政府,以及南部非洲企业在柏林的财产——”罗克主动让步,柏林现在已经被打成废墟,就算占领了也没多大价值。

罗克真正重视的,还是鲁尔工业区,以及德国的科技人才。

这才是德国的精华。

“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在柏林还有财产?”莫洛托夫这话其实是在指责,南部非洲跟德国也不清不楚。

“当然有,联邦政府有使馆,企业有分公司,甚至很多南部非洲人,在柏林都有私人财产,这些都在远征军的保护范围内。”罗克公私兼顾,联邦政府都先不说,尼亚萨兰公司在柏林也有很多财产呢。

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再向德国宣战后,所有驻德使馆关闭,人员撤离,德国人并没有干涉,只是在相关人等撤离后,将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和南部非洲企业的财产全部封存,甚至都没有没收。

这其实也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和南部非洲企业,在德国复兴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南部非洲的德裔,甚至曾为德国进行捐款。

“如果南部非洲远征军不涉足柏林的战斗,这些工作我们可以负责。”莫洛托夫根本就不想让远征军进柏林。

北非战役期间,南部非洲远征军表现的其实并没有多出色,这给了俄罗斯人一种错觉,大概感觉南部非洲远征军就算比英军强点也有限,没什么可担心的。

雷马根镇一役,彻底暴露了南部非洲远征军的实力,十余万德军不战而降,南部非洲远征军的损失甚至都不到一万人。

一次战役消灭,或者俘虏十几万德军,在俄罗斯战场司空见惯,随便一场大规模战役,成果都不止这么点。

关键在于交换比。

俄罗斯政府和各**事观察员进行过统计,在俄罗斯战场,俄罗斯军队每消灭一名德军,自身伤亡大概在1.8人左右。

也就是说每消灭十万德军,俄罗斯军队的损失,就会在18万人以上。

南部非洲远征军以一万人为代价,消灭了十几万德军,这已经足够令人震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