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588 波兹坦

重生南非当警察 2588 波兹坦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罗克把冯·布劳恩和瓦尔特从德国弄到南部非洲,一部分是因为冯·布劳恩和瓦尔特的能力,另一部分是为了迟滞美国和俄罗斯在火箭这方面的研究。

如果可以的话,当然是彻底阻断更好。

不过罗克也清楚,阻断是不太可能阻断的,能尽量迟滞,已经是罗克最大程度努力之后的结果了。

美国在火箭领域这方面,还有冯·卡门这样的猛人,所以有没有冯·布劳恩,美国迟早都会在火箭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早晚而已。

俄罗斯更恐怖。

俄罗斯虽然没有冯·卡门和冯·布劳恩这样著名的天才,可是在俄罗斯庞大而又臃肿的体制内,不著名的却不知道有多少。

罗克还记得,另一个时空,俄罗斯可是先于美国将人类送上太空的。

美国得到了冯·布劳恩和他的研发团队。

俄罗斯只得到了一些研究资料和实物。

最终在火箭研究这个领域,俄罗斯却能领先于美国。

如果不是美国如有神助一般在月球上飙车,那么星球大战谁输谁赢还不好说呢。

这就是体制的力量。

在严密的体制面前,所谓天才更多是通过造神运动树立起来的领军人物,除非强大到尼古拉·特斯拉那种逆天的程度,否则能起到的作用就很有限。

罗克深知体制的价值,也知道造神运动的作用,所以南部非洲从一开始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这两者并不冲突,制度可以保证底线,神可以扩大影响力,尼古拉·特斯拉这样的人几百年只出一個,没了神,难道科技就不需要进步了吗。

所以对于冯·布劳恩和瓦尔特,只要他们没有太大问题,那么就会成为南部非洲联邦政府的最佳宣传工具。

这又是一个千金买马骨的示范效应。

南部非洲想不断向前发展,就需要从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吸收各种高素质人才,如果连冯·布劳恩都能在南部非洲一展所长,那么其他人不远万里来到南部非洲,也一定能实现他们的南部非洲梦。

关于“南部非洲梦”这一点,宣传工作其实从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罗伯特·葛达德和鲁道夫·迪赛尔,都是南部非洲梦的代表人物,一时瑜亮。

葛达德和迪赛尔,跟尼古拉·特斯拉还不一样。

特斯拉在来到南部非洲之前已经成名,虽然被爱迪生各种打压,经济上已经破产,特斯拉依然凭借对电力领域的贡献,成为美国电力工程师协会的招牌人物。

葛达德和迪赛尔虽然也都是各自领域的天才,但是在来到南部非洲之前,并没有在各自的领域内达到类似特斯拉的高度,这就给南部非洲的宣传留下最好的便利。

冯·布劳恩跟葛达德和迪赛尔又不一样。

葛达德和迪赛尔在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之前,虽然沦为媒体口中的笑柄,总还是自己人,没有脱离这个范畴。

冯·布劳恩却因为V2火箭,给英国造成巨大损失,所以针对冯·布劳恩的宣传,肯定就跟葛达德和迪赛尔的侧重点不一样。

现在这个工作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前面说过,冯·布劳恩来到南部非洲,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希望南部非洲能将冯·布劳恩交给国际法庭审判。

那么如何为冯·布劳恩洗脱罪名,就成为南部非洲媒体的主要任务

想洗脱冯·布劳恩的罪名也很简单,把冯·布劳恩同样描述成德国发动战争的受害者就行了。

于是在南部非洲的报刊杂志上,冯·布劳恩从V2火箭的总设计师,摇身一变成为被德国政府逼迫参与火箭研究的受害者。

纵然如此,身为和平主义者的冯·布劳恩,依然在V2火箭的研究上有所保留。

这就等于是明确告诉英国人,别再追究冯·布劳恩的罪行了,如果不是冯·布劳恩手下留情,V2火箭的性能会更强大,英国遭受的损失也会更大。

至于英国人信不信,罗克不在乎。

英国如果因为冯·布劳恩就跟南部非洲翻脸,那么就表示南部非洲对于英国来说,还没有到不可取代的程度。

既然不可取代,那么关系就不够牢固,即便没有冯·布劳恩,也会有兰德金矿、苏伊士运河、英镑,等等等等,关系迟早会崩。

冯·布劳恩虽然重要,跟兰德金矿和苏伊士运河相比还是相形见绌。

至于英镑就更不用说了,跟英镑的国际地位相比,冯·布劳恩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为了避免南部非洲人对冯·布劳恩的抵触,南部非洲在对内宣传上也一视同仁,冯·布劳恩自然也能看到报刊杂志有关他的报道。

“这就是我的信心来源,即便南部非洲人看不上我在火箭领域的天赋,只要我还有价值,南部非洲人就不会放弃我。”冯·布劳恩对自己的认识很清晰,只要南部非洲需要,冯·布劳恩会无条件配合。

“即便为此放弃火箭研究,值得吗?”瓦尔特的心情总算平复了点。

跟冯·布劳恩相比,瓦尔特的职位虽然更高,重要程度明显要低一筹。

南部非洲连冯·布劳恩都可以包庇,瓦尔特自然更没问题。

当然了,如果从火箭研究所所长,变成南部非洲的宣传工具,重要程度肯定不一样。

“总得先活下去,才有机会实现梦想。”冯·布劳恩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

罗克也没放弃,他在努力维护俄罗斯和西线盟军的关系,不希望看到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三战就以另一种方式展开。

机会还是有的,波斯坦。

随着德国战败投降,欧洲战事终于结束,接下来就要瓜分胜利果实了。

“这不是饕餮盛宴,甚至连蛋糕都算不上,只是一枚战争苦果,偏偏我们还不能拒绝。”杨·史沫资总结的很到位,作为少数全程参与两次世界大战的人,杨·史沫资对于战争实在厌倦了。

就在德国宣布投降的当天,杨·史沫资就向罗克递交辞呈,要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

罗克以远东战事尚未结束为由再三挽留,南部非洲也确实需要杨·史沫资这个最了解欧洲的人,在接下来的分赃会议上,尽可能为南部非洲争取利益。

也没什么“赃”好分了,德国打到现在已经油尽灯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杨·史沫资都想不出来,德国还有什么东西,是值得南部非洲争取的。

好处没有,负担却一大堆。

为了讨论对德国的处理,大胡子提议在柏林附近的波兹坦召开会议,顺便让西线盟军见证下,俄罗斯军队是如何善待柏林平民的。

前段时间,关于俄罗斯军队在攻击柏林过程中的各种暴行,西线盟军国家进行了广泛报道,在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形象造成很大影响。

这又是有关话语权重要程度的证明。

俄罗斯该不该对德国进行报复?

该,德国人是咎由自取。

只有俄罗斯在战争期间置《国际法》于不顾,犯下各种战争罪行吗?

当然不是,西线盟军在德国,远东盟军在日本都有类似行为,可是西线盟国的报道,只关注俄罗斯军队在德国的行为,对其他盟军在战场上行为进行选择性报道,丝毫没有底线。

民可载舟,亦能覆舟,大胡子也意识到西线盟军对俄罗斯的报道,会严重影响到俄罗斯的国际形象,所以在柏林战役结束后,大胡子就要求朱可夫、崔可夫们严肃军纪,并且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向柏林运送大量生活物资。

纪律这东西,只要严格要求,肯定会起到一定作用。

战争初期,俄罗斯为了鼓舞士气,对俄罗斯士兵的出格行为不仅不进行限制,反而各种鼓励,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结果。

大胡子一声令下,对不遵守纪律的俄罗斯士兵,一律枪决处理,俄罗斯军队的纪律马上就焕然一新。

不得不说,这个命令有着强烈的大胡子个人风格。

严肃了纪律,又往柏林运送大批生活物资,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波兹坦会议。

“没关系,即便我们要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罗克已经做好了一无所获的准备。

真正想要的,南部非洲已经得到了,罗克和杨·史沫资去波兹坦开会没有任何预期。

没有希望,自然也就没有失望。

“我们已经有了圣洛克这个最佳形象展示窗口。”杨·史沫资越想越亏,一无所获也就算了,还得撘上个添头,这生意没得做。

早在雅尔塔会议上,大胡子就提出,效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委任统治地,将德国作为战争赔偿,交给俄罗斯管理。

这个要求遭到南部非洲和美国、英国的集体反对,德国的技术能力加上俄罗斯的战争潜力那还得了。

罗斯福的葬礼上,俄罗斯人旧事重提,再次提出独占德国的要求。

这一次依然遭到南、英、美的集体反对,想都不要想。

和雅尔塔会议的不同之处在于,罗斯福的葬礼上,俄罗斯人的要求虽然没有得逞,罗克和温斯顿、杜鲁门的态度却有所松动,不再像雅尔塔会议期间那么强势了。

雅尔塔会议期间,德国还有余力,俄罗斯的态度也不是多坚决,当时俄罗斯还需要西线盟军的援助。

罗斯福的葬礼上,德军节节败退,覆亡在即,一千万俄罗斯军队给西线盟军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罗克和温斯顿、杜鲁门,也不得不松口,同意柏林战役由俄罗斯军队单独进行。

现在德国战败投降,俄罗斯的实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胡子的要求,也会随着俄罗斯军队的强势达到巅峰。

罗克杨·史沫资出发前,就对俄罗斯人的要求有预估。

罗克的底线是俄罗斯军队和西线盟军,按照现有的战线划分占领地,由各国进行管理。

说白了就是谁抢到的就是谁的,都别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至于西线盟军内部如何划分,那就是西线盟军自己的事了。

这个结果虽然不是完美符合南部非洲利益,却已经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

理由只有一个,总不能现在就打三战。

杨·史沫资的态度也很明显,既然现在的德国已经无利可图,那南部非洲还不如学法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好吧,法国人其实没有这么洒脱,戴高乐完全是因为自顾不暇,所以才在对德作战上不能全力以赴。

以罗克的性格,如果南部非洲在德国画地而治,那么罗克势必会向南部非洲的管理地区投入巨资,将当地打造成类似圣洛克一样的形象展示窗口,各种输出。

“德国不仅是窗口,而且是桥头堡,我们必须守住。”罗克不想看到俄罗斯君临欧洲,那完全不符合南部非洲利益。

考虑到俄罗斯对于二次大战的贡献,给俄罗斯人一些好处是应该的。

可要将整个欧洲都让给俄罗斯,罗克实在做不到。

最好的办法肯定是将俄罗斯限制在内陆地区。

这样一来德国必将成为遏制俄罗斯的桥头堡。

这也是罗克和温斯顿、杜鲁门的共识。

罗克这边对于波兹坦会议的底线是确定的,杜鲁门应该也做好了心理准备,英国那边,罗克却不敢确定。

英国现在的情况很复杂。

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温斯顿在英国国内的政敌们,就已经安耐不住,蠢蠢欲动,欲对温斯顿下手。

也就当时德国还在顽抗,为了不给盟军造成影响,英国人才苦苦忍耐,一直忍到现在。

也就在德国投降的当天,英国工党党魁爱德礼要求进行大选,甚至都等不到战争彻底结束。

温斯顿肯定不同意,因为这时候举行大选,对温斯顿非常不利。

战争还没有结束,分赃会议还没有开始呢,英国人只知道战争持续这几年,生活水平直线下降,英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这个后果应该由谁来负责?

温斯顿是首相,所以这个锅,只能由温斯顿来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