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三十七章 要饭的僧人来到了四川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三十七章 要饭的僧人来到了四川

簡繁轉換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20 13:30:4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三十七章要饭的僧人来到了四川(第1/2页)

崇祯十六年冬十月末,天下格局就出现了很大变化。

原本肆掠在南方的张献忠部被消灭。

占领河南正在向陕西进发的李自成部遭到了重创,南方地区竟迅速恢复安宁。

没过多久,到十一月上旬的时候,孙传庭就去了一趟长沙。

回来之后整个人都变了许多,变得精神焕发,浑身上下散发着从容与自信,时刻满怀着笑容。

去了洪武朝,见识到了真正的大明盛世,孙传庭就觉得有了太祖太宗,即便已经是大明末世,也能重新恢复繁荣。

曾经那种各方压力的阴霾一扫而空,这位大明朝最后的支柱,在这一刻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而就在孙传庭去了洪武朝确定了朱元璋身份的时候,此时北京的崇祯帝,甚至都不知道南方如今是什么情况。

他目前所能够得到的信息非常有限。

根据孙传庭吕大器等人之后上的奏折,崇祯现在了解到的事情有二。

一,孙传庭刚大败李自成,但汝州之战也让他元气大伤,所以必须要重新休整队伍,重新募集士兵才能继续出陕西作战。

二,吕大器和左良玉已经消灭了盘踞在长沙自称太祖的匪徒,如今正在衡州与张献忠作战。

眼下局势似乎稍微好了一些。

然而李自成自从十月下旬跑到河南,并且向徐淮进发之后,到十一月份河南徐淮当地官员就纷纷向崇祯上折子,请求孙传庭援助。

目前徐淮地方上的军事力量很有限,由淮徐兵备佥事何腾蛟掌管,兵马才几千人。

面对来势汹汹的李自成,徐淮等地根本无法阻拦。

为此崇祯也只能一边发诏书安抚地方,一边给孙传庭写新的圣旨,希望他能尽快出兵,把李自成彻底剿灭。

不过还是之前的问题,以目前已经半废了的驿站,想传达信息慢得可怜。

唐朝时期安禄山在范阳郡,也就是后世北京、天津、涿州一带起兵造反,在长安的唐玄宗仅仅六天后就知道了这件事。

反观明末时期,由于驿站改革,大量精简驿站以及裁撤驿员,导致传输效率大大降低。

从北京到陕西的信件往往要十多天,从南方湖南、湖北、南京等地方与北京往来公文信件要二十多天,甚至一个多月都是常有的事情。

因此消息发到孙传庭这里,估计得十二月份去了。

在这段时间孙传庭没有接收到朝廷的命令,他自己上了封奏折,说是先固守陕西,筹措粮草和兵马,人则跑到了襄阳来。

如今面见了太祖,孙传庭又给朝廷上了封奏折,说秦人已经十分疲惫,陕西颗粒无收,要去四川募集粮草士兵。

这就意味着当崇祯的圣旨发到陕西的时候,孙传庭就已经离开了陕西去了四川。

本来正常情况下,官员是不可以擅自离开自己的辖地。

但别忘记,孙传庭一大串官职头衔里面有一个总制应天、凤阳、安庆、河南、湖广、四川、贵州、江南、江北剿寇军务的头衔。

也就是说,只要是事关军事,包括南京在内,基本上南方各地区除了广西广东和云南以外,都归属于他节制。

所以他去这些地方并不算擅离辖区,反而名正言顺。

入川之前,孙传庭派人通知四川当地官员。

十一月上旬,朱元璋正式入川。

历史上后来张献忠入川的时候,水陆兵进数十万,行程比较慢,走了一个月才到瞿塘峡,与曾英打了三个月仗,到崇祯十七年四月份才到忠州。

如今老朱却是轻装出行,仅仅带了一千卫士,先骑马南下至江陵,随后走陆路开始进川。

之所以不走水路,是因为长江中上游河流湍急,老朱万乘之躯,又是如今大明的希望,如果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因而走陆路安全一些。

不过即便如此,速度也还是很快了。

毕竟沿长江水道进川的陆路早就已经很成熟,不下雨的时候每天完全可以走三四十公里。

很快。

五日后,一行人就抵达了夔州府奉节县。

这里是大明瞿塘关隘所在,也是川东夔州府的治所。

由于孙传庭前几日才发消息,消息还没到成都,因此四川巡抚陈士奇还并不知道他入川的事情。

来接应的是已经得知消息的是夔州和重庆当地官员。

如川东兵备佥事马乾,川东守道刘鳞长,监军万元吉,夔州知府谢士章,重庆知府王行俭以及石柱土司秦良玉等二十余人。

队伍行至瞿塘关,这里极为险峻,南面是长江,北面是重峦迭嶂的山岭。

再看四周,长江在这里有数条河流交汇,河流正中间又有白帝城扼守长江正中间,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

难怪曾英不过区区数千士兵,却能在奉节阻拦张献忠数十万大军长达三个月。

虽然千百年来早就有大路,但如果有足够兵力把守,没有数倍乃至数十倍兵力怕是难以攻破。

老朱其实也是第一次来三峡,他听说过三峡大坝,心中却是在想若是他的洪武朝时候构建出这样宏伟的国家级工程,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车队来到了奉节县城,远处西南方长江江水波涛滚滚,青绿色的水流徐徐向东。茂密山林间,北岸坐落着一座古朴的城池。

东城门口处,人潮涌动,大概二三十来名夔州府与重庆府官员在城门口处等着。

除了那些身穿官服的官员以外,其中一名骑着战马,虽未穿铠甲,只是一身简单的冬装棉衣,却英姿勃发的老妪,显得格外引人瞩目。

一行人到了近前,孙传庭骑马在最前面,老朱则坐在马车上。

由于孙传庭没有穿官服,众官员还以为马车上的人是孙传庭,前面的孙传庭是哪个孙传庭属官,就一直站那等着孙传庭下马车。

结果孙传庭在马上托举起尚方宝剑和腰间的官印说道:“本官孙传庭,尚方宝剑与官印在此。”

众人一愣,随后连忙下跪道:“下官参见督师大人。”

甚至连秦良玉也要下马跪下。

孙传庭见此忙道:“是石柱宣抚使秦老将军否?若是老将军,先帝让群臣以礼待之,无需下跪。”

秦良玉说道:“谢督师。”

孙传庭随后看了一圈,问道:“谁是马乾?”

川东兵备佥事只是正五品级,品级还不如正四品的知府,但兵备佥事属于按察使副手,往往都兼任着按察副使的职务,因而也是正四品。

只是虽然大家都是正四品,可按察使司体系属于州府体系的上级监管部门,有点类似于省司法部门与市政府部门的关系。

只不过到了明末的时候,科道官员接管了政府体系,把行政、司法、军事等权力拿在了手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七章要饭的僧人来到了四川(第2/2页)

原来的都指挥使司体系,布政司体系和按察使体系,也就是俗称的都司、藩司和臬司被监管机构都察院御史台体系给控制。

但再怎么样也是地方部门的上级。

因此除了四川巡抚、四川巡按等都察院体系官员以外,马乾就是现在级别最高的官员。

此刻听到孙传庭的话,马乾忙不迭走过来说道:“下官马乾,参见督师!”

“嗯。”

孙传庭点点头,收回尚方宝剑,环顾一圈道:“川东的官员都在这里了吗?”

“是的。”

马乾连忙说道:“在得到督师的消息后,下官等人连忙把能通知到的官员都通知到了,只是成都离得较远,抚台大人恐怕要晚些,督师可以先移步重庆。”

“既然大家都在这里,那容我说一件事。”

孙传庭低头看着下方众人,随后说道:“我要说的事情,你们千万不要慌张,也不要妄动,容我细细解释就是。”

马乾笑道:“督师放心,此行我们也知道,会想想办法的。”

他还以为孙传庭是来四川筹措粮草和兵马。

然而下一秒,孙传庭就说道:“太祖陛下下凡临世,救大明于水火之中,已经剿灭张献忠,重创李自成,今巡视四川,望西南归附。”

死寂般的沉默。

诸多官员脸上先是露出迷茫的表情,随后互相对视,面面相觑。

就连秦良玉亦是面容透露出一种茫然的模样。

这是在说什么?

为什么每个人都无法理解孙传庭想表达的意思?

直到过了七八秒钟,马乾才慢慢回过神来,然后试探性问道:“适才督师是与我们相戏吗?”

“没有,臣请太祖陛下。”

孙传庭翻身下马,随后向着马车方向跪下。

老朱撩开车帘,穿着华贵的龙袍走出来,威严地看向四周。

说起来他在长沙的时候就回洪武年取了十多件龙袍过来,因而每天都能保持着龙袍换洗。

没办法。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有的时候穿上这身袍服才有这种威严感。

不然一身布衣,如果没有人认可他朱元璋的身份,说到底他跟明末随处可见的老头没什么区别,只是气势略有不同,像个当官的而已。

“额”

诸多官员互相对视,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老朱走下马车,徐徐到近前,缓缓开口道:“朕是朱元璋,说起来这话朕自到了这里就已经说了不知道多少次。朕也知道你们心有疑虑,让孙传庭与你们解释便是。”

孙传庭马上说道:“太祖归天之后,成仙做祖,可以逆流穿梭时空长河,来到二百多年后的大明。太祖他老人家已经看见了未来,知道大明亡国在即,所以为改变亡国的命运,不惜耗费所有法力下凡临世,拯救苍生。”

说罢他又环顾一圈道:“不瞒诸位,我刚开始也是不信。是太祖陛下派了年轻时候的太宗陛下前往陕西潼关救了我,之后我随太宗陛下去了襄阳觐见太祖,又被太祖陛下以**力送去了一趟洪武年间,我亲眼看到了太子标殿下,还荣幸被高皇后召见,这才相信了这是事实。不止是我,湖广巡抚李乾德,四藩总督吕大器他们也同样去过洪武年,你们以后也可以去看看。”

“这”

“真的是太祖陛下吗?”

“督师大人言之凿凿,不像是有假,何况最近的传闻”

诸多官员交头接耳小声窃窃私语。

川东与湖广的交流其实是很频繁的,因为离得并不远。

明朝时期,巴东县归属于湖广布政司荆州府,川东与荆州可以说是一水相连,近在咫尺。

所以湖南湖北发生的事情其实很容易传到川东去。

最近这段时间就有传闻,长沙冒出一个自称明太祖朱元璋的人打跑了张献忠。

后来又有消息说吕大器和左良玉已经把长沙攻破,那个朱元璋已经被处死。

但还有各种小道消息,说什么吕大器和左良玉已经归附,那个朱元璋已经拿下了湖北。

其余各类消息满天飞,谁也不知道真假。反正南来北往的客商与流民众多,真真假假的消息也多,川东官员自然也无法证实。

事实上虽然老朱来的消息对于孙传庭、吕大器、李乾德等高级官员来说,讳莫如深,也不上奏折告诉崇祯。

可他多次在湖广官场上露面,很多中下级官员都知道,消息也其实早就传了出去。

甚至不乏有官员偷偷给崇祯上奏折。

然而古代毕竟不像后世,有电话或者网络可以传递信息。

所以一来消息传得慢,二来真真假假的消息实在是太多了,有人偷偷上报,自然也有人上书隐瞒。

比如告知崇祯吕大器左良玉收复了湖北,而不是朱元璋来了这种事情。

因而在消息繁多与复杂当中,崇祯很难分辨真假。

而对于川东官员来说同样如此。

现在看来。

这些消息恐怕是真的,只是不是吕大器和左良玉攻破长沙,而是他们归附了这个太祖。

如今连手握尚方宝剑的孙传庭都归附,这可信度恐怕很高啊。

“你们谁想去洪武朝看看,这事倒也不难,朕在长沙设立了传送法阵,去一趟便知道真假。”

朱元璋见众人还是面有疑虑,便说道:“不过如今的当务之急,是朕要平定南方,以解决如今大明的灭国之祸。朕现在必须要让天下人信服朕的身份,以安定人心。”

孙传庭也继续说道:“太祖陛下说得没错,汝等若是有疑虑,去一趟洪武朝便是。这坐船去长沙也要不了几天,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大家确信太祖真的来了。”

“若真是太祖陛下下凡,我等自然是愿意归附,只是.”

马乾略有犹豫。

“只是什么?不信大可去一趟长沙就行。”

“只是.”

马乾想了想,好像也没什么只是的。

如果真是太祖陛下来了,那除了下跪磕头以外,还能做什么?

于是迟疑片刻,最终向朱元璋下跪道:“臣参见太祖陛下。”

有人带头,自然有人跟随。

众人互相对视之后,慢慢的也开始下跪道:“参见太祖陛下。”

秦良玉犹豫几分,也正待要下跪。

朱元璋制止道:“秦良玉就不用下跪了,这是朕的大明忠臣,巾帼不让须眉,随朕走一走吧。”

“是,陛下。”

秦良玉在这一刻仿佛一个新兵蛋子,老老实实地跟在朱元璋左侧身后进入了奉节县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