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九十八章 洪武市井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九十八章 洪武市井

簡繁轉換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20 13:30:4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九十八章洪武市井(第1/2页)

“用无人机看还是就这样,眼见为实,我们上街吧。”

通过无人机看了许久,朱云峰提议。

洪武南京确实变化非常大,利用后世技术、材料、机器,八年时间,竟然翻天覆地。

不仅人口从当初的二三十万,膨胀了十倍达到了三百万的程度。

连火车站、轮船站以及一些跨河桥梁都建起来。

城内时不时还有人骑着自行车划过,显然自行车制造对于大明来说也已经不是问题。

但工业底子还是太薄,纯靠从现代进口机器,发展的速度还是太慢了。

要是换后世,以后世的工业能力,如果上面想建造一座新的国际大都市,恐怕八年时间,都能再造个深圳出来。

而且背靠现代,有充足的造桥技术和种类齐全的大型机器,大明还是无法在长江上造桥。

火车网络确实已经铺开,但主要覆盖地区还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主。

基本就江苏南面和浙江等地。

江北也有铁路,却与江南不沟通,只能坐火车到镇江,然后再在镇江坐蒸汽轮船渡河,再在对岸的扬州坐火车。

目前铁路最远也就到淮安,里程拢共不到两千公里。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明这些年的发展甚至可能都比不上非洲黑叔叔们。

至少如果非洲某个国家受到我国的一切技术、材料、机器援助,又有一个市值接近千亿的大集团做后盾,GDP恐怕早就起飞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卢旺达。

反观大明,还是无缝衔接,不像非洲那样需要跨洋渡海,结果发展成这样,确实不太行。

不过也没办法。

归根到底,技术、材料、机器不缺,缺的是人才。

与非洲黑叔叔们合作,国内大把的高端人才过去,搞土木、搞基建、搞通讯、搞采矿,要什么有什么,黑叔叔们只要出点人工就行。

甚至如果黑叔叔们懒,人工都不用出,国内很多土木毕业的学长们抢着去打灰,干几年就能攒几十上百万回来。

大明就急缺人才,哪怕已经在全力做教育,全国兴办学校,进行现代化教育改革。

可人才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培养出来。

因此的确不能怪朱标。

现在能发展成这样,基本已经是极限,真正的高速发展,估计至少得十年后,大批拥有高中大学学历的学生毕业才能进入飞速增长期。

“嗯,你们去吧。”

朱标听到朱云峰的话,笑道:“待会还有些事我要处理,就不陪你们逛街了。”

“走走走。”

朱云峰从椅子上站起来,伸个懒腰道:“好久没逛街了,不知道街面上还有没有熟人。”

从洪武十二年开始,他就喜欢在南京城街头四处溜达,当街溜子。

先是走路,后来换摩托车,再后来换大G。

南京的街道也是他看着慢慢变多起来,人口日益繁华,甚至秦淮河上出现了画舫,城内有了青楼。

如今一年多没去了,人口又暴增了那么多,不知道江湖上还有没有他的传说。

三小只随即大摇大摆地出了奉天殿,再次坐上了奔驰车。

汽车轰鸣驶出。

顺着奉天门,一路向着午门的方向而去。

虽然下了大雪,但宫中自然会时常扫雪,除了乾清宫外大殿不允许人过去,不能大规模清雪以外,宫中其它地方只有屋顶白皑皑一片。

大G陡然开到了奉天门口,门口的侍卫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有人甚至伸手阻拦,开口大喊道:“谁?”

“嘘!”

旁边有卫士把他拉住,呵斥道:“八要命了?这是吴王殿下的车驾。”

“没事。”

朱云峰停在宫门口,把窗户打开,探出头笑道:“小伙子,我下的是车,你下的是岗,你拦的不是车,是你的前程,喝醉的是我,该醒的是你。”

“啊?”

卫士人都傻了,呆愣在原地。

“哈哈哈哈。”

朱云峰乐道:“好了,适才相戏尔,孤一年没来过了,新来的卫士不认识也正常,尔等尽忠职守,这是应该表扬的事,赏他两个银元。”

“是,多谢殿下,多谢殿下。”

众人慌忙应道。

而之前拦车的卫士早就吓出了一身冷汗。

站岗的队长训斥他道:“下次招子放亮点,这车驾只有吴王殿下和楚国公能开,以后看到这车就马上放行,明白吗?”

“是是是。”

卫士如梦初醒。

其实朱云峰和季赫不在的这一年,江湖确实有他们的传说。

人们都知道大明有两个特殊的存在,吴王殿下与楚国公,向来都不拘小节,在宫里宫外乱窜。

但奔驰大G一直停在奉天殿外广场,那里是禁区,不允许任何人过去,就连冬天地宫结冰,都是朱标亲自拿开水化冰。

季赫偶尔过来给车发电,也最多就是在奉天殿广场上转悠几圈,导致侍卫们已经很久没看到大G了。

特别是那些新来的卫士,别说奔驰大G,就连朱云峰和季赫他们都没见过面。

也就使得今天车被拦住。

不过随着朱云峰和季赫的出现,也粉碎了不少谣言。

毕竟两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忽然消失,甚至连燕王殿下也神秘失踪了,这令人不得不产生联想。

当然。

朱元璋也不见了。

但他对外宣称是染病休养,外界自然有些谣言,可没人敢造朱元璋的谣,何况朱标还在,自然就影响没那么大。

反观三小只不见了就不同,老朱常年待在宫中,平日里也就一些亲信大臣、侍卫和宫女宦官能见到,再不济就是一些亲族和后宫皇后妃嫔。

因为染病不见人很正常。

他们三每天在外面当街溜子,南京城大街小巷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五六年都是如此,宫中侍卫和宫外街坊邻居早就习惯了。

结果突然失踪,早已经习惯他们的人自然会感觉到奇怪,从而家长里短、市井街头传出闲话。

有人说他们被皇帝派去边疆了。

有人说他们被赐死了。

还有人说他们远赴海外,去了其它国家。

反正各种谣言都有。

朱云峰他们自然不知道这些。

出了奉天门后又穿过午门,外面就是大明门,两侧是五府六部内阁的办公场地。

如今这里已是大变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九十八章洪武市井(第2/2页)

从午门一直到大明门,长达一公里修了整齐的马路。

两侧以前是宫闱,有宫门进出,宫墙后则是许多低矮的房子,用于各个部门办公,不仅办公条件简陋,而且出入也不方便。

现在那些宫墙全都拆掉了,修了碎石子铺的人行道,两侧种满了花圃、树木,还有大型人工湖泊,引秦淮河水进来,光水面面积就多达三百余亩。

在这些水面上有很多人工岛,上面修建了各种建筑物,犹如宫殿般耀眼,许多拎着现代公文包,拿着文件的官员在其中进进出出。

而更外围靠近大明门的宫墙一侧,更是修了停车棚,里面清一色的自行车,很多官员都骑自行车上下班。

穿着大明官服,拎着公文包确实很有违和感。

不过也没办法。

由于朱云峰老家是打字复印之乡的缘故,他搞来的打字复印机非常多。

然后就是纸张。

有了电力,有打印机,有A4纸,那大明公务处理自然就抛弃了原来的方式。

甚至朱标还打算推广打字机来着,但由于拼音还没有在官员之间普及,就弄了少量打字机,找了几个打字员学习。

官员之间则依旧是手写稿子,然后需要多份的时候就复印,从而增加了办事效率。

此刻大G从各部衙门中间穿梭而过,前面还有不少骑自行车的官员拦路,见到后面大G开过来,纷纷让到两侧,诧异地看着这台轰鸣的机器。

能在内阁、五府、诸部办公的官员肯定不是低级官员,在这儿三四品满地走,五六品不如狗,一二品大员才算是高官。

但在朱云峰他们这儿全是低级官员,也都不认识,把窗户打开,探头出去,其他人都是一个个懵逼,只有极少数人十分诧异,打招呼道:“吴王殿下。”

“哟,你是那个那个那个谁来着?”

“臣是刑部左侍郎刘九皋啊,当年臣在户部当郎中的时候,家就在长安街外,殿下每日进出还常与臣打招呼呢。”

“哦,原来是你啊,一年不见高升了呀,不错不错。”

“这一年不见臣等想死殿下了,若是殿下不嫌弃的话,殿下有空的话可以来臣家里喝茶。”

“好说好说。”

“诶,燕王殿下和楚公也在呀,臣参见殿下楚公。”

“免礼免礼。”

三小只与熟人打了个招呼就走了。

剩下的人顿时把刘九皋围了起来,纷纷说道:“刘侍郎,刚才那三位就是燕王殿下、吴王殿下和楚国公啊。”

“不错,都好久没见了。”

“看来谣言是假的啊,不过既然都在的话,怎么一年都不见人呢?”

“谁知道呢,兴许是真如谣言所说,去了边疆或出海了吧。”

“诶,你还敢邀请殿下去家里喝茶?不怕死吗?”

“你们不知道,殿下随和着呢,你去外大街随便找个住了几年的老街坊问问,殿下向来都不拘小节,不管达官显贵还是升斗小民,都能结交,人很好的。”

“原来如此。”

诸多新晋官员们议论纷纷,一时间朝野各类朱云峰他们的小道消息传播出去。

朱云峰这边出了大明门就上了马路。

以前长安街都被拆了,外面都修成了之前在视频里看的那些高楼,目前应该是南京文武百官们住的官邸。

而从宫门往右手边走,也就是西面,才是进城的方向,这里修了一条笔直的大马路。

两侧梧桐树落叶纷飞,虽是冬季,但枝桠却并不枯萎,反而堆满了积雪,只是树叶发黄,俨然成了一条林荫大道,若是春季来看,必然很美。

道路因为百官们要骑自行车上班而早就清扫过,马路平坦毫无波澜,朱云峰甚至能把车速提到六十码左右,开得飞快。

不一会儿他就出了原来的长安街与大通街相汇的角,过大中桥,这里也有城门。

一过去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街道人来人往不计其数,人们都穿着厚实的棉衣。

正是年底,估摸着是上街买年货,比平时还要热闹,店铺琳琅满目,无数人群穿梭,把整条街道都给占满。

当汽车缓缓驶出来,不少人都吓了一跳,纷纷避让。虽然他们见识过火车,但很多人都是外地乡下来进城打工,对于汽车这种新鲜东西自然不曾听闻。

但也有一些店铺街道的老板突然蹿出来,迎着汽车过去,喊道:“殿下,殿下。”

“哦,老张啊,还在做布匹生意呢?生意怎么样?”

朱云峰探头看去,最先过来的是个中年胖子,穿着绫罗绸缎,戴着镶玉圆帽,一脸的老板样子,三步并做两步到了车窗边,他就开窗打了声招呼。

“托殿下洪福,生意还行,殿下可是许久没来了,小人那儿新进了不少料子,都是蜀锦好货,殿下若是要,小人马上安排人送府里。”

张胖子憨厚地笑着。

朱云峰入乡随俗,因为觉得汉服不错,就搞了不少布料打造帅气的汉服穿,因此在张胖子那买了很多布料。

“最近没想做新衣服,过段时间啊,我上街溜达溜达。”

朱云峰应了一句。

下一秒,做酒楼的、卖早点的、干茶叶的,甚至还有胭脂铺老板老板娘们蜂拥而至,把他的车团团围住。

“殿下,可是好一阵子没看到了,最近忙什么呢?”

“殿下,来我这儿喝茶。”

“现在中午喝什么茶,殿下,来我那吃个便饭,都是殿下最喜欢的菜,以前殿下不是喜欢辣椒吗?小人特意从皇庄那边要了一些,自己种了很多呢。”

“殿下,俺那可有好多姑娘们盼着殿下呢,都是大家闺秀,模样身段个顶个的好看,哟,楚国公也在呢,国公也看看?”

胭脂铺老板娘当然不是找他们兜售胭脂,而是给他们拉媒牵线。

毕竟早期朱云峰和季赫的确时常在街上当街溜子。

由于穿着和头型古怪,南京城的大小姐小姑娘们看到他俩还以为是什么登徒子色狼,纷纷远离。

过一段时间听说他们的身份,那是恨不得贴上去求着他们娶她们。

奈何朱云峰和季赫玩心大,据说青楼画舫倒是没少去听曲,可就是没有找个漂亮姑娘娶回家,让那些姑娘们遗憾不已。

现在当初那批十五六岁的大小姐小姑娘们基本都嫁人了。

可架不住又有一批新的十五六岁大小姐小姑娘们长起来了,一个个水灵灵的,都盯上了那两个钻石王老五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