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三十五章 觐见太祖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三十五章 觐见太祖

簡繁轉換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20 13:30:4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三十五章觐见太祖(第1/2页)

夺取大明政权其实很简单。

老朱目前已经掌控了绝对武力,直接杀向北京,搞定崇祯就行。

不过那样做也有不少麻烦。

一来无法坐实太祖的名,就会导致大明王朝一夜崩塌,国内一片大乱。

特别是老朱的治理方式还是扫除贪官污吏,消灭土地兼并。

一旦北京被攻破,就极有可能造成李自成攻破北京的后果,南方地主势力惶恐,害怕被收了土地,于是奉迎各路藩王,各自为政,到时候还得老朱出兵一一剪除。

二来还是那个问题。

老朱需要坐实自己太祖的名分。

这样做的话,就只会坐实乱党而不是明太祖下凡。

所以从结果论来说,粗暴地消灭大明,重建一个新大明这个方法后患无穷。

想要重新建立新秩序,可能要很长时间。

甚至还不一定能够清除大量贪官污吏以及恶霸地主,因为监察体系崩坏了,没有人帮老朱查这些事情。

相比之下,像现在这样每到一个地方先治理当地,虽然慢一点,却是步步为营。

一来能够坐实太祖身份,湖南的官员先信,接着辐射湖北,再辐射到老朱下一步占领的地方,最后辐射到全国。

所谓三人成虎,只要湖广上下官员众口一词,接着四川、江东等地官员全都相信,那么他即便不是朱元璋,也都会成为朱元璋。

如此老朱就拥有一批明末殉国、清廉,有能力的班底帮他治理,以后再重建江山就简单许多。

二来老朱每到一个地方,就能够迅速了解当地情况,从而直接开展行动。

有这批班底在,他就能放心大胆地处置当地投降卖国、贪污**的官员,以及那些与官员勾结的地主乡绅,解决土地兼并的根本问题。

因此直接打上北京并非一劳永逸,有很大的后患。

反而像现在这样一步步来,才能一步步剪除掉后患,重新建立新的大明帝国。

慢是慢一点,但其实也慢不到哪里去。

毕竟老朱一个月的时间就拿下了湖北湖南,只要孙传庭归顺,以他的名义迅速平定四川陕西,再取南京。

然后北上剿灭河南徐淮的李自成部,之后继续北上,一年内拿下全国轻轻松松,足够创下最快速通一统全国的通关成就了。

至于为什么要先拿四川也简单。

因为四川与荆襄地区是南方政权向上游的战略延伸地。

丢了四川,则荆襄必失,四川和荆襄都丢了,那么南方政权必然会被灭亡,这是长江的自然属性所决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晋灭吴之战,隋灭陈之战,元灭南宋之战都是如此。

这就是所谓的一衣带水。

所以拿下四川,再南下南京,基本上整个南方就归了老朱,犹如他自己在元末建国的版本,南方尽得,则天下归附,重新建立秩序便指日可待。

基本上只要南方人都相信他是太祖下凡,之后收复北方,消灭崇祯伪明,让崇祯跪在凤阳祖陵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老朱正是明白这一点,因此才称赞朱云峰居然颇具战略眼光。

却不知道让朱云峰自己分析肯定是分析不出来这种事情,但架不住他站在巨人肩膀上,可以参考的资料太多了,根本难不倒他。

当下,战略布局已定,老朱决定让冯胜带人追击李自成部,自己则先进入四川,让巴蜀之地归心。

很快。

两日后,孙传庭抵达了襄阳。

十月初六他就击败了李自成,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多天了。

即便他没有走河南到襄阳,而是绕路走武关,二十多天的时间,不到六百公里路,每天就算走30公里,爬都爬到了。

之所以姗姗来迟,是因为他必须留在陕西做一些工作安排。

比如因为要练兵,孙传庭在陕西收了重税,以至于陕西百姓甚至连地主乡绅都受不了,纷纷跪着请求他早点出关去打李自成。

现在李自成已经打败,又收缴那么多物资,孙传庭好歹得回去安抚一下百姓,减免赋税,分发点物资给本就已经多次遭受灾祸的关中百姓,不然的话百姓们又得造反。

除此之外,还得安排各种防备事宜,防止李自成卷土重来。

因此一番布置之后,到现在才抵达襄阳。

孙传庭走的武关,与小朱棣可以说是一路疾驰,路上保持着与襄阳这边的联系。

到十月底,北风萧瑟当中,他们终于来到了襄阳城外。

坐船过汉水,城外码头人丁稀少。

不过城头上却是站了许多明军,大明的旗帜插遍城头。

城门口附近全都是一队队明军服饰的士兵走着整齐步伐四处巡视,提醒着进出襄阳的所有人——这里重新回到了大明治下。

“下官见过督师大人。”

奉命前来迎接的是目前崇祯朝在湖北级别仅次于吕大器的官员李乾德。

吕大器的级别仅仅比孙传庭低半级,孙传庭是三边总督加太子太师,正一品。吕大器则是四番总督,本来是正二品,但崇祯给他提了半级属于高配,现在从一品。

不过双方没有从属关系。

毕竟从品级上来说,左良玉的品级甚至都跟吕大器一样高,因为左良玉在崇祯十三年就被崇祯封为三孤之一,从一品的太子少保。

李乾德这个湖广巡抚也是正二品,他正常情况下品级跟吕大器一样,只是受吕大器节制,与吕大器也不是上下级关系。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明朝某些方面跟宋朝有点类似,品级不代表什么,真正的权力还是要看管辖职务。

如此抛开吕大器这个临时总督,李乾德便算得上整个湖北的最高官员,来迎接孙传庭倒不算失礼。

至于老朱汤和冯胜他们,一个都没来。

虽然孙传庭是目前大明最高级别官员,也是大明眼下最后的支柱,但他还没有资格让老朱亲自相迎的地步。

只是孙传庭心里还是略有期待,见到老朱没来迎接他,有些小失落。

不过他很快收拾了心情与李乾德见礼道:“李抚台有礼。”

说罢后又心急道:“不知道太.太祖陛下在何处?”

他之前对于太祖太宗的事情还有些不敢置信,但经历了潼关之战,现实已经让他觉得或许真有太祖下凡的事情。

“陛下在城中。”

李乾德笑着伸手向城内说道:“陛下对于督师称赞有加,说督师也算是大明末年最后的砥柱。传庭死而大明灭,这话我也从吴王殿下那听过。”

虽然孙传庭已经在小朱棣那得知他死后翌年三月,李自成就会攻克北京,大明灭亡。

但现在听到自己死的事情,孙传庭还是觉得怪怪的,就强笑了一句道:“也是大明洪福,得太祖下凡,不然的话,还不知道将来会是几番悲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五章觐见太祖(第2/2页)

李乾德也很感慨道:“是啊,我也是得知,明年大明会亡。就连我也终究会投水殉国,若非太祖太宗,大明命途颠沛,前途渺茫。”

“或许正是太祖知民间疾苦,才愿意亲临凡间吧。”

孙传庭应和了一句。

“你们在啰里啰嗦什么呢。”

就在这时小朱棣打着哈欠从船舱里出来,直接自甲板上跳到了码头。

最近这一路颠簸累得他够呛,在船上居然睡着了,孙传庭也不敢叫他,还是李文忠把他叫醒。

小朱棣伸了个懒腰,身后李文忠以及十多个卫士跟着,环视一圈,骂骂咧咧道:“狗X的云峰和小季吧居然都不来接我。”

“哎哟哟。”

“啧啧啧。”

两个嚣张的声音从城门口附近传来。

朱云峰和季赫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大摇大摆道:“这是哪来的成祖皇帝哦,在大明初年唯唯诺诺,到了大明王朝末年就支棱起来了是吧。”

见到他俩,在孙传庭面前已经耀武扬威惯了的小朱棣缩了缩脖子,但又很快挺起腰板道:“那是,纠正一点啊。我不是成祖,是太宗。以后如果有机会见了嘉靖,一定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花儿这么红。”

“你现在牛逼了老四,还记得你电脑硬盘里有什么吗?谁给你下的?要不要我把东西给老祖宗看看?”

季赫上去一把环住他的脖子,硕大的体重压得朱棣喘不过气来。

“嘿嘿嘿嘿嘿。”

朱云峰也嘿嘿笑着走来摁住他,将他双手控制住。

季赫则朝他怀里乱摸乱拧乱抓。

以前牢季最重的时候接近三百斤,后来常年跟着朱棣减肥,加上经常干重体力活——帮大明运东西,现在体重降到了一百**的样子。

但别看体重下来了,肌肉却是扎实了许多,加上朱云峰在旁边也给他摁住,小朱棣居然挣脱不开。

“错了错了。”

朱棣很识时务,挣扎了一会儿挣不脱,就连连求饶道:“两位老大,我错了。”

“出去打了一仗就觉得自己牛逼了是吧。”

朱云峰对自己的直系先祖重拳出击道:“要不是我俩累死累活给你搬弹药,你拿着枪管去和人家打啊?”

“没错,你拿着自动步枪和迫击炮去欺负别人,留咱们俩给你搬东西,你要点脸哦。”

季赫也那个恨啊。

以前搬东西都是他们三小只。

虽然干活累是累了点,但收益很大,朱棣也是个牲口,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活,至少能帮他们分担分担。

结果这次来明末,朱棣跑潼关去了,就留朱云峰和季赫搁那搬运。

天知道那段时间他们俩怎么扛下来的。

两个人。

搬了上万吨的东西。

虽然用的自动传送带和叉车,运到明末来也不用他们动手。

但来来回回运,又得来来回回送,每天在厂里的微信步数都得十万起,就知道现在朱云峰和季赫心里怨气多大。

三人打闹了一会儿,旁人也不敢制止这场嘻嘻哈哈没个正形的闹剧。

别说在场级别最高的明末官员李乾德与孙传庭。

就算李文忠汤和他们也不敢啊。

除了老朱、马皇后和朱标以外,三小只就是大明最靓的仔。

他们三不能说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吧,那也能称得上无法无天横行霸道。

平时走在街上看到穷困乞丐可以施舍,看到努力搬运的苦工可以上去帮忙,见到老人会礼让。

要是见到嚣张跋扈的达官贵人在街头横冲直撞,他们上去就敢动手,搞不爽了谁的面子都不给,要是占理,老朱来求情都得挨骂。

等教育了一顿老四之后,朱云峰总算是想起了正事,拍了拍朱棣肩膀道:“走吧,老祖宗在等你呢。”

朱棣这才向孙传庭招招手道:“走。”

一行人随即进城。

因为战乱,襄阳已经十分萧条,街道破败,行人更是人迹罕至。

倒不是明末缺人口。

事实上到了明朝末期,根据后世历史学家保守估计,人家至少已经有了一亿以上。

但襄阳被李自成、张献忠轮番洗劫,很多城里的百姓都逃走了,要么是加入到了两股起义军势力,要么是拖家带口跑到别的地方去。

因此城中反倒空旷了起来。

一路穿过街道,很快一行人就到了襄王府。

门口毛骧在站岗,见到朱棣,连忙上前单膝拱手道:“参见燕王殿下。”

“起来吧,父皇呢?”

朱棣问。

“在厅中。”

毛骧站起身说道:“卑职带殿下去。”

“嗯。”

朱棣点点头。

毛骧在前头领路,很快穿过前庭,来到了中厅。

老朱还是延续了之前的习惯,喜欢在指挥所研究各类资料,包括现在明末的各种形势研究报告之类。

朱棣进去喊道:“父皇。”

李文忠也进来拱手道:“陛下。”

“嗯?”

朱元璋抬起头,看到小朱棣来了,便放下手中的资料笑道:“老四,保儿,你们回来了。”

“回来了。”

朱棣伸手指着孙传庭道:“父皇,他就是孙传庭。”

老朱看过去。

就看到孙传庭大概五十上下,面容敦厚,留着八字胡与山羊胡,上前拱手道:“臣,孙传庭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嗯。”

老朱点点头道:“平身吧。”

孙传庭抬起头。

直到此时他才看清楚老朱的模样。

大约六十左右,头发胡须黑白相间,穿着明黄色简朴龙袍,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雍容华贵以及上位者的威严气势。

看到老朱的那一瞬间,孙传庭就真正开始相信太祖下凡的事情了。

那从容不迫,久居高位的气质是骗不了人的。

何况低级官员对老朱很陌生,但孙传庭这种高级别官员多次面圣,宫内宫外也流传过老朱的画像。

包括从嘉靖时期就流传出来的那种鞋拔子脸像,还有其余各类画像,而其中皇宫中挂在太庙里的那一张,与老朱现在的模样就极为相似。

孙传庭曾经得到崇祯赏识,有机会与崇祯一起祭祀过太祖,所以见过那画像。

现在看来。

简直是一模一样,根本就是一个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