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2543章找个方向呗

诡三国 第2543章找个方向呗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庞山民的名头不大。

但是庞山民的父亲名头大。

再加上有骠骑,有庞统的支持,所以庞山民的言论,就不得不让人重视。

庞山民的论辩,就像是他这个人一样,温文尔雅,简单质朴,带着一种不容分说的坚定和从容。

庞山民环视一周,然后缓缓说道:『正经,乃求真求正,非真不可言传后人,非正不可教用子孙。正解,乃求实求变,非实不可剖析利害,非变不可应世而生!解于天下,乃秉承求真求正之经,以论证求实求变之解,探寻办法,明晰利害,便如诸子,百家之论,各有长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诸子百家?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轰然一声,场面顿时有些混乱起来,每个人都忍不住议论,也忍不住看向了郑玄,然后又看向台上的庞山民,然后眼珠子在这两个人之间来回转动……

庞山民微笑着,目光淡然,他看着前方,就像是看着台下的这些人,也像是看着远方,或是看向了未来。

郑玄手抖了一下,然后捏断了一根胡须。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郑玄不仅是当局者,他还是利益相关人,所以他不能像是庞山民那么淡然。

庞山民所说的,郑玄也懂,司马徽也知道,但是他们不说。

不敢说。

或是觉得说了有麻烦。

说了,会不会被人误会啊,会不会被小人举报啊,会不会变成了暗讽骠骑的证据啊,会不会成为了被404的下场啊,心中顾虑多了,自然就不敢说了。

所以还是正正经经的讲述,四平八稳的讲解就好了。

郑玄看着淡然的庞山民,目光很是复杂。

庞山民的淡然,是来自于骠骑大将军,也来自于他并不想要开山门授课。所以他淡然,既不害怕惊世骇俗,也不会畏惧议论。

嗡嗡的声音持续了好一阵,才慢慢的沉寂下来。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个开头,后面还有四千五百字……呸,还有后续的论证。

庞山民微微笑着,看向了在人群当中的管宁卢毓等三人,『前些时日得闻幼安论孝经,某也多有所得,今日不妨就以孝经为例,阐述利害,试论其精华糟粕,解析其过往未来。』

管宁起身,朝着庞山民长揖一礼。

这一些时日,管宁几乎是就孝经的先锋军,他知道贪多嚼不烂,所以就盯着孝经使劲,一方面也确实得到了不少人的肯定,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同样被不少人所唾骂。毕竟孝经里面的厚葬风俗,确实是门大生意。

断人财路就如同杀人父母,因此管宁这些时日也没少挨骂,甚至会被人追着扔烂果子臭菜叶什么的……

啥?臭鸡蛋?电视电影看多了罢?在汉代鸡蛋什么的都是好东西,哪舍得谁便乱扔?若不是骠骑有令,不得投掷石块兵刃,违者以袭刺而论,说不得就扔石头了,毕竟鸡蛋贵啊,烂果子臭菜叶便宜啊。

当下管宁见到了庞山民公开点名,并且要将孝经,自然也是知晓庞山民是在肯定和支持他,自然是对着庞山民拜谢。

『利,不可以利个人,当论利天下。害亦如是。利害之别,以天下论,则利增人口,得温饱为上,害民生活,困贫瘠为下。』庞山民点了点头,正色而道,『孝经之论久矣,汉困于厚葬之弊亦久矣。厚葬久丧,是利是弊,今日且试论之。某以为,厚葬之俗,弊大于利,时日越久,弊之越重,利之越薄。』

庞山民缓缓的说道,『若依厚葬久丧俗语约,则君上崩,丧三年,父母亡,又三年,妻与长子若夭,又是三年,而后叔伯,兄弟亡故,各再一年,另有姑父母,舅父母诸长辈若亡故,亦有服丧年月不等。此等久丧之期,若稍有欠缺,便是责备顿生,言其不孝,辱骂是小,责打驱逐,坏其墙稼者亦有也。此等久丧之习,可利天下乎?』

『且慢!』有人站了起来,『孝乃仁义之本也,若人之不孝,乃不得仁义是也,如此之人,可利天下乎?』

庞山民转眼看过去,笑道:『汝自诩仁义否?』

『啊?这个,这个……在下不才,亦求仁义于心也!』那人迟疑了一下,但是依旧语气确凿的说道。

『善。』庞山民点了点头说道,『故汝一人之仁义,便可利天下乎?』

『这个……』那人不能答。

『某论厚葬久丧之利害,可利害于天下,若由汝而阻,而绝天下明利害之道,可谓汝之仁义否?』庞山民继续追问道。

噗嗤一刀,扎得又狠又凶。

『这个……』那人头上顿时微微冒汗,咳嗽了一声,『在下冒昧,失礼了,失礼了……』说完,团团一揖,然后重新坐了下去。

其实此人是偷换了概念,而庞山民对应,也同样偷换了概念,毕竟庞山民之前都说了,是以『利害』为基础来论,而那人直接跳出了框架去讲仁义,就像是讲道理的时候讲感情,讲感情的时候讲道理,若是庞山民跟着去讲仁义也不一定要久丧的行为来体现,那就掉进了陷阱当中,就像是管宁一样,挣扎着难以爬出来。

管宁之前也议论过厚葬和久丧,但是被绕进去了,然后在孔子和孟子之间辗转腾挪,魔法和魔法大战,仁义对抗道德,结果喧嚣腾起,却难有定论。

而当下,庞山民就抓住一个标注,『利害天下』,不管是讲仁德,还是说仁义,还是说什么其他,一律都不接招,就问一句,你来搞事,你父母知道么?

而且庞山民方才立论的时候,就已经说了,利害天下的标准,是以这个天下的财富是否增加,人口是否增长为标准的,至于仁义不仁义,那是另外的话题,本身将仁义强加到经济和发展上,就已经是跑题了。

正儿八经的要驳斥庞山民,就需要驳斥庞山民所举出来的例子,比如表示说某些人在久丧的时候并没有耽误什么,即便是在墓边上修建茅屋居住,服丧期间不仅可以扩大生意,而且还能娶妾填房,添子添孙……

可这样的驳斥事例,不能讲啊!

所以郑玄等人都是沉默不言,只有那小丑一样的跳出来搅合了一下。

人心总是贪婪的,能控制贪婪的,才能获得自我的成就。

庞山民没有对那个人穷追猛打,只是稍微点了点头,接下去说道:『若天下人之久丧,则如之何?』

『面如枯槁,行如朽木,耳聋目瞑者多矣,不能读,不可作,不得农桑,扶之方能起,仗之方得行,如此之辈……』

『等等!』台下又有一人站将起来,『此乃墨家节丧之论也!』

『然。』庞山民点头说道,『老子,孔子,孟子,墨子等等诸位先贤,乃欲为天下所先,虑天下所虑,忧天下所忧,得之则为天下苍生而喜,失之则为天下百姓而悲,诸子百家,乃天下之百家,非一人之诸子也。何以一人之喜好,枉顾天下之利害乎?去芜存菁,求真求正,方可言秉圣贤之道。更何况,孔子亦言,三人则有我师,何独摒墨子乎?』

噗嗤又是一刀。

『啊……在下莽撞了……』那人不能对,只能坐下。

庞山民依旧温和的点了点头,『墨子节丧,亦倡薄葬。此乃春秋之所言,何今日亦不得改?乃孝经太过是也。过之,则不及。如人烹食,未之,则茹毛生啖,过之,则焦黑难食,未则不可,过亦不可。』

『正解孝经,当取中,欲求仁义,当求庸。久丧之辈,害人害己害于天下,厚葬之俗,乱安乱治乱于社稷,断不可姑息之,亦不得假借仁德之名,行私欲之事。』

『天子未有言欲久丧,朝堂亦诏令不得厚葬,何百姓多以久丧厚葬为美?』庞山民缓缓的说道,『此乃吾等之责也!既自诩为士,当承上而启下,当既往而开来,而不是层层加码,胡言乱语,禀私欲而乱秩序,逐名利而忘良善!此乃大害也!』

第三把刀子咣当一声扔在了台上。

众人议论纷纷起来。

庞山民说的很直白,甚至是直接,没有过多的修饰,也没有什么绚丽的辞藻,就这么讲出来,天子不提倡久丧,朝堂也下令不提倡厚葬,可是为什么还有这样的习俗屡禁不止,就是士族子弟在干坏事,在过度解读孝经,在层层加码丧葬。

当然,这其中还有察举制的因素么……

和管宁所论不同,庞山民的孝经之论,利害关系的阐述没有语言上丝毫的委婉,也没有什么太多的顾虑,但是也正是如此,显得庞山民的论证理直气壮,坚定不移。

『诸子百家,乃论于天下之先,行于天下之前,上无可依,下不知所托,固之有所不足,乃时势之所限,有所是非,乃沧海之更替也。正经,正解,虽说求其经文,论其注解,然实则需体圣贤之心,明其求索之意,观上古先贤独行于大道,窥饱学先知披荆而斩棘,斑斑青竹之上,是字字血泪,是殷殷期望,是华夏千古,是文传万世!』

『正经,正解,乃求其「正」啊!』

『这「正」,就是可否利国利家,利万民,利天下!』

『与诸君共勉之!』

这方正之声,持重之意,便是庞山民对于『正经』和『正解』的理解,也是他和郑玄等人最大的不同。因为庞山民无所求,所以自然就是等同于无欲则刚。

郑玄就没有办法做到这样的地步,倒不是说郑玄的认识,或者说学识比庞山民低,而是郑玄要考虑更多的东西,比如学说能不能被更多人的喜欢,能不能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会不会招来什么非议,是不是被什么人误解等等,一大串的事项,使得郑玄必然就有些束手束脚,患得患失,难以做到像是庞山民这么的淡然,这么的直白。

听闻庞山民所言,郑玄不由得长长叹息了一声,起身向庞山民拱手为礼,『小友所言,如金玉之声,振聋发聩,受教了……』

庞山民也是起身还礼。

见得二人如此,周边众人便是越发的议论起来,哄哄嗡嗡的响成一片。

每个人似乎都感觉自己有一些什么想要表达的东西,亦或是想要分享的感触,虽然每个人声音都不算是太大,可是这么多人在一起,便是汇集成为了相当大的声音,以至于一旁的礼官扯着脖子喊了好几次,都没有什么效果,最后只能是拿了金锣来敲,铛铛铛的一阵之后,众人才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了台上。

礼官偷偷擦了擦汗,瞄了一眼黑着脸的庞统,然后对着庞山民点头哈腰,退到了一旁。

其实庞山民讲到方才那些言论,基本上就已经可以算是论证结束了,但是庞山民从骠骑将军那边得到任务还没有结束,他还必须将这个论证的结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新的方向上去!

庞山民转头看了一眼庞统,庞统会意,便是点了点头,对着诸葛瑾说了一句什么。

诸葛瑾拱手,然后带着两名护卫,拿了木架,走到了台上,将一幅较大的挂轴挂在了木架上,哗啦一声,挂轴垂下,展示出里面的图形来。

『万里山海图?』有眼尖的,不由的叫了起来,『万里山海?山海经?』

原本坐在后面的人都不由得站了起来,伸着脖子往前,然后礼官和护卫又是跳将出来,大吼的大吼,敲锣的敲锣,这才让秩序重新恢复,使得这些家伙不得不重新坐了回去。

庞统咳嗽了一声,先是向庞山民致意,然后站到了『万里山海图』旁边。

对于这样的一张地图,其实庞统,还有一些骠骑的政治集团内的高层人物基本上都看过了,之前也是有在一般的民众之前,略微展示过,但像是今日这般,以更加广泛,更加严禁,更加正式的模式来展示的,还是第一次。

『先说南面。』

庞统清了清嗓子,也不多废话,指了指地图南边说道,『刘玄德已经抵达交趾,据其上报,交趾之南,尤有路途可南下,日南之南,多有部落,少数百,多数千,不通言语,肤色黑,形小……』

『北面,北域都护府,子龙上报,漠北之北,有诸部落,谓柔然,谓坚昆,均万人众,亦有色目之人,肤色白,不惧严寒……』

『东面么,暂且不言。这西面么,据转译轩收集番文,以及西域往来胡商转述,西域大小诸国,万骑者有之,千骑者亦有之,遍布西域各地,与定远所属相差不远……』

『注意!西域之西,又有泰西!安息,大秦皆于此也!有兵百万众!百年以来,灭国二十七!』

『此等西域之事,转译轩已呈参律院,不日可发邸报,可见其详。』

庞统说完,便是向庞山民示意了一下,然后异常严肃的转身又下去了,丢下台下众人又是一片哗然。

『肃静!』

『铛铛铛……』

礼官无奈的又是出来维持秩序,就觉得今天这活不好干,比往常要累数倍。

可是众人依旧不管,叽叽喳喳又是讲了许久,还有人企图凑到台前观看那副大地图,都不管在场内的护卫拦阻拉扯,好半响才算是比较安定下来。

庞山民站到了地图之前,指点着地图上说道:『这北面,原本是匈奴……如今么,虽说骠骑立北域都护,然未可知是否还有匈奴旧类……其实,更为可怕之事,乃西域泰西之所……』

『旧有匈奴寇于边,虽说凶残,破坏边境,然其如浮萍,无有根源,居无定所,纵然凶猛一时,亦不可长久……然泰西不然。』庞山民伸手,从诸葛瑾手中接过了一张羊皮卷,展开,『此乃泰西名士,可多之言……其言类公孙子秉,宋文名家之道也……诸位,可知此等之辈,对于华夏而言,轻于匈奴乎?亦或重之?』

『吾等华夏之,乃得上古炎黄之所遗,神农仓颉等之所恩,又有孔子等诸子百家传经……幸之,匈奴未有先贤大能……然泰西……』

庞山民抖了抖手中的羊皮卷,『亦有其「诸子」!其拥兵百万,灭国二十七!若其见华夏孱弱,可否亲而善之,朋而友之?』

『华夏不弱!』

『对大汉何曾弱过?!』

『对,对对!』

『……』

台下众人忍不住大声叫道。

庞山民点了点头说道:『然也,今汉家不弱。然狂妄不知利害,以私欲而鼓吹,便如久丧之事,三年又三年,士不得治,农不得耕,工不得作,商不得行,且问大汉如何不弱?厚葬之风若是不息,兵甲钱粮器皿金钱,尽数埋于地下,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地方郡县,今日埋之,明日殉之,日日月月有人亡,年年岁岁丧葬厚,日所积月所累,丧葬一人全家贫,丧葬父母流四方!且问大汉如何不弱?!』

『即便是如此,依旧有人言必称孝道,称仁义!罔顾民之害,国之贫瘠,稍有怨言,便是称忠孝乃孔仲尼所言,乃经书所解!且问这算不算得正经,算不算是正解?』

『所谓正经正解,乃为国为民,为此华夏之天下!若以一己之私,曲解经文,乃害国害民也,罪天下也!孝经如此,其余各经亦如此!诸子百家,无不如此!』

『求正,正经正解,分别良莠,立天下之规矩,承诸子之传承,不以学派而好恶,而当以利害天下而取舍!』

『此等乃你我士子之责也!』

『责无旁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