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225章 宋江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225章 宋江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2 02:06:35 来源:源1

第225章宋江

封丘离东京汴梁城很近。

骑马的话,两个多时辰,就能从封丘县到达东京汴梁城。

所以,封丘县发生的事,赵俣君臣早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封丘士绅鼓动封丘生员拦截县令,强迫其取消《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政策,封丘的县令俞栗,在拒绝生员的请求后,就派人快马加鞭将此事禀报给朝廷了。

当时,赵俣君臣之所以没对此事做出反应,是因为他们想让子弹飞一会,看看封丘乡绅还能搞出什麽事来。

关键,赵俣需要个典型,杀鸡儆猴,封丘士绅只是鼓动封丘生员拦截俞栗强迫他取消《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这种程度,还不够赵俣大开一次杀戒的。

再者说,赵俣也得给别的地区一个机会,看看有没有更不开眼的。

结果,很可能是之前赵俣君臣下手太狠了,让其它地区的士绅害怕了,进而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观望,最后还是封丘士绅最不开眼,选择煽动封丘生员罢考和大闹考场,阻止朝廷取仕,想以此逼朝廷让步。

见封丘士绅是真赛脸,封丘生员也是真蠢,赵俣下旨:动手。

当晚,早已准备好多时的宇文虚中,就亲自指挥锦衣卫将此次事件涉及到的所有人,也就是,那些在背后捣鬼的封丘士绅以及他们全家,带头捣乱的封丘生员以及他们全家,包括那些响应封丘士绅没有参加当地科举乡试的封丘生员。

转天,赵俣处置这些人的圣旨就到了。

按照赵俣的圣旨,为首之人全部在当地的十字街头斩立决,即在背后捣鬼的封丘士绅和带头捣乱的封丘生员全都杀了,并对其进行抄家问族,其家族成员,男人皆刺配,女人皆入教坊司,响应封丘士绅没有参加当地科举乡试的封丘生员全都左脸刺上「糊涂」丶右脸刺上「自私」,重打一百大板,永不录用。

整座封丘县城,因此人心惶惶,顿时就从之前轰轰烈烈的抗争热潮之中陷入到了一片死寂之中,街头巷尾,家家户户紧闭门户,不敢有丝毫声息。风似乎也在此刻凝固,只馀下远处偶尔传来的乌鸦哀鸣,为这片悲凉之地更添几分萧瑟。

圣旨之下,无人敢言。那些曾经土皇帝一般的士绅,如今已成刀下亡魂;那些年轻气盛的生员,也因一时的冲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的家人,更是无辜受累,男的被刺配至少千里远,女的则被送入教坊司人尽可夫,从此家破人亡,天各一方,生死未卜。

宇文虚中站在城头,望着下方那一条条空旷的街道,以及被鲜血染红的十字街头,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

宇文虚中深知,这场风暴,不仅是对封丘士绅的惩罚,更是对整个赵宋王朝的士绅的一次警告。

宇文虚中悠悠地一叹,心中既有对赵俣果断决策的敬佩,也有对无辜受累之人的同情。

不过,宇文虚中一点都不觉得赵俣做错了,他是去过那些新收复地区的,知道那些新收复地区在《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推行后变得有多好丶在那里生活的民众有多幸福,进而知道赵俣做得没错,错的是那些士绅丶是那些生员,他们在开历史的倒车。

封丘县的事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各地的士绅无不心惊胆战,庆幸他们自己的稳重,没有率先打响保卫自己利益的第一枪,他们也开始重新审视朝廷的决心与力量,同时,他们也意识到,朝廷此次并非虚张声势,而是真的打算彻底改变士绅不纳粮丶不服徭役的特权地位。

再者,这让士绅意识到,正面跟赵俣这位刚取得收复青唐丶收复西夏丶收复燕云十一州丶抢回被辽国勒索去的所有岁币丶跟辽国签了有利赵宋王朝的和平条约丶将赵宋王朝治理得蒸蒸日上的马上皇帝对抗,就是在找死,他们得用别的办法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经历了这次的事,封丘的《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推行的速度非常快,也非常彻底。

经过丈量,封丘被士绅隐匿起来的土地和免税的土地加一起,是缴纳税收的土地的十倍都不止。

这也就难怪封丘士绅会狗急跳墙了,实在是朝廷触碰到了他们的巨大利益。

另外,经过这次重手,附近州县,甚至大半个京畿地区的士绅,都老老实实地接受了《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

不过,赵俣并未就此放松警惕。他很清楚,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有多难,更清楚人性到底有多贪婪。

假如你每年都赚六百万,突然一道命令下来,要收你两百万,换你,你心中没有怨言?你不想干掉削弱你赚钱能力的人?

要知道,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更何况,士绅的贪婪,远非普通人所能想像。他们世代享受特权,视不纳粮丶不服徭役为理所当然,一旦这特权被剥夺,其心中的愤懑与反抗,自是难以轻易被平息的。

赵俣深知,这次朝廷虽然以雷霆手段镇压了封丘士绅抗政,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士绅仍心存不满,只是暂时被恐惧所压制,一旦有机会,他们定会卷土重来。

只不过,经历了这次朝廷的重拳出击,他们下次的反抗,应该不会再明着来了。

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真正的危险往往潜藏于暗流之下。那些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实则暗潮汹涌。

说人话就是,难保这些士绅不想解决提出问题的自己。

所以,一方面,赵俣私人掏钱进一步加强了皇城司丶东厂丶锦衣卫的规模和权柄,允许他们在赵宋王朝的所有部门,包括各个地方衙门,也包括在赵宋王朝的所有官员和将领身边,安插密探,而且是互不统属的交叉安插密探,这样一来,那些士绅的一举一动,哪怕是最细微的情绪波动,都逃不过赵俣的耳目。

——监视与制衡之道,在于信息的全面掌控。因此,赵俣不仅强化了这三支情报机构的职能,还确保了它们之间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情报网,覆盖整个赵宋王朝的每一个角落。

另一方面,从决定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时起,赵俣就注意保护自己了。

比如,他在延福宫建了九个睡觉的地方,每个睡觉的地方又有九个房间,他都是在睡觉前的那一刻,才决定当晚在哪睡。

再比如,他加强了对自己所吃的东西的控制和管理。现在,他吃的东西几乎都是袁倾城负责的,而且,给袁倾城打下手的厨娘都是女医官,关键,他吃的东西,都需要那些女医官先吃过确定没事,才能轮到他吃。

总之,赵俣干了很多防患于未然的事。

赵俣不觉得自己是小题大做。

毕竟,权力的游戏里,永远都不乏阴险的玩家。

而且,该说不说,宋朝有作为的皇帝,嗯,应该说,想干事丶想改革的皇帝,全都很短命,这里难道真的全都是巧合吗?

当然,士绅多半没有胆子对赵俣出手,毕竟,他们只要一击不中,等待他们的就是赵俣的愤怒。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赵俣君臣估计,这些士绅抵抗《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手段,更多的还是,暗中使绊子丶阳奉阴违。

比如,在丈量土地时,他们利用宗族势力威胁里正丶衙役篡改田契,将名下土地隐匿起来;又或是勾结地方胥吏,在赋税徵收环节层层加码,把本该士绅承担的税负转嫁到普通农户身上,激化朝廷与民众的矛盾,妄图引发百姓对新政的不满。

还有些士绅会凭藉在文坛丶学界的影响力,煽动文人墨客撰写文章抨击新政,将「士绅一体纳粮」歪曲成赵俣横徵暴敛,把「摊丁入亩」污蔑为赵俣破坏祖宗成法。他们还会在各地书院组织辩论,借讲学之名传播反对言论,试图从舆论层面动摇新政的根基。

更有甚者,可能会暗中在州县间制造骚乱,扰乱正常的赋税徵收秩序,或鼓动谏官,公然抨击新政丶抨击执行新政的官员,离间赵俣与朝臣的关系,从内部瓦解新政推行的力量。

这些软刀子虽不见血,却比明火执仗的反抗更难防范,也更考验赵俣君臣的智慧与手段。

赵俣凝视着案头的烛火,火光摇曳,映照着他深邃的眼眸,其中既有决绝,也有忧虑。他深知,要想彻底改革,就必须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而这些人,往往是最难以撼动的。士绅阶层,作为赵宋王朝的基石之一,其影响力根深蒂固,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彻底屈服,这肯定是一场长久的战争。

果然!

赵俣君臣的担心很快就成了现实,离京畿地区最近的京东东路丶京东西路丶京西南路丶京西北路,最先将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送回来了反馈。

赵俣将各个地方官员上报的丈量出来的土地面积拿给张纯和叶诗韵一看,她们立马就断定,这些地区的士绅隐匿了大量的土地。

其实,这数据差得实在太离谱了,都不用张纯和叶诗韵看,或者用大臣去推算,赵俣都能看出来,这里面的猫腻很大。

可问题是,有猫腻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而且,各地的地方官都上奏章反映,他们在丈量土地的过程中,遭遇了极大的阻力。

一些士绅威胁丶恐吓丈量土地的里正和衙役,声称他们若敢如实上报其土地情况,便要让他们的家人亲朋在当地无法立足;

还有一些士绅买通丈量土地的里正和衙役,使得他们甘愿冒着被朝廷处罚的风险,为士绅隐匿土地;

更有甚者,丈量土地的里正和衙役就是士绅的族人丶门客,他们的职务都是士绅给他们谋取的,他们自然会向着士绅。

有道是,法不责众。

面对这铺天盖地丶错综复杂的阻力,层出不穷的舞弊与抵抗,赵俣的眉头紧锁。

跟章惇丶蔡卞丶苏轼以及因有丰富的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经验而刚被调回朝廷担任宰执的吕恵卿等主要负责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官员商量一番,大家对此都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了之后,赵俣将张纯丶李琳丶叶诗韵这三个自己的外挂找来,跟她们说了现在遇到的麻烦。

三女听完,同时沉默。

改革向来是艰难的。

而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更是难上加难。

历史上,雍正虽然推行成功了,但只持续了几十年,《士绅一体纳粮》就让他的儿子乾隆给废除了。

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士绅的抵抗力量太强大了。该政策是对千年传统的挑战,触及士大夫知识分子和官僚的利益,自实行科举以来,考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是基本制度,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科举制度受到空前挑战。

所以,用一般的手段,很难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老实说,赵俣也曾想过,学习乾隆,将来将《士绅一体纳粮》废除,只保留《摊丁入亩》,适度恢复士绅的特权,平衡一下各方的利益,减少社会矛盾。

赵俣还想过,将来彻底废除土地税,大力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只收商税和关税。

但这些得一步一步的来,首先肯定得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这样才能将压榨了老百姓上千年的人头税给取消,然后才能视赵宋王朝的发展情况,逐渐将税收倾斜到商业税和关税方向,一点一点减少土地税,直至彻底免除土地税。

关键,自古以来,凡是到了朝廷越来越穷丶地方士绅豪强越来越富的时候,那这个王朝离灭亡也就没有多远了。

而现在,赵宋王朝所面临的局面就是,地方士绅豪强太富有了,而且越来越富,而朝廷,尤其是赵俣登基前的朝廷,则是穷得都快尿血了。

这必须做出改变。

三女沉默了一会,张纯开口说道:「有一人,或许能解官家燃眉之急。」

赵俣听言,问张纯:「何人有如此本事?」

张纯沉声说道:「救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显迹在山东。」

赵俣一听,心下愕然:「宋江?!!!」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