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226章 水浒计划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226章 水浒计划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2 02:06:35 来源:源1

第226章水浒计划

赵俣万万没想到,张纯推荐的帮自己解决士绅暗中使绊子对抗和阻挠朝廷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人竟然是宋江!!!

张纯推荐的是,《水浒传》中的那个绰号呼保义丶及时雨丶孝义黑三郎水泊梁山大寨主宋江?

这怎麽可能。

这里可是正史世界,怎麽会有演义中的人物?

但没有演义中的宋江,不代表这个时代就没有宋江。

是的。

这个时代真的有一个宋江。

他是历史上在北宋宣和年间一方揭竿而起的草莽首领。

据史料记载,他率领三十六个头领,横行河朔丶京东一带,虽然人马不多,却以迅猛之势攻城略地,让官府大为头疼。他们转战十郡,官军不敢撄其锋芒,这股悍勇之气,与演义中带领梁山好汉对抗宋朝官军的气势倒是有几分相似。

很明显,张纯向赵俣推荐的是这个草莽首领。

赵俣再细想一想,就明白了,张纯怕不是想让他纵容,不,是想让他促成宋江起义,然后借宋江等人的手杀光那些对抗和阻挠朝廷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士绅吧?

让自己这位皇帝跟宋江他们那群蚁贼沆瀣一气?

乍想之下,张纯的建议,要多荒唐有多荒唐,简直就跟在开玩笑似的。

可再仔细想想,这未尝不是一步绝佳的「借刀杀人」之计?

『若是让宋江充当朝廷的白手套,其中的好处简直多不胜数。』

首先,从舆论层面来看,士绅在地方扎根已久,盘根错节,在百姓心中也有着一定的威望,甚至是一定的好名声。若是朝廷一直像处理封丘罢考一事直接出面强行镇压,必然会被指责为暴政,落得个残害忠良丶欺压士绅的恶名,民心也会因此动摇。

试想一下,雍正搞《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所纳捐的款项全都用于黄河治理,还被士大夫污蔑成,谋父丶逼母丶弑兄丶屠弟丶贪财丶好杀丶酗酒丶淫色丶怀疑丶诛忠丶好谀丶任佞,要是赵俣全都自己动手,一直亲自跟士绅干到底,不也得落个雍正这样的下场?

但要是让宋江他们这些起义军出手就不同了。

宋江一夥本就是草莽出身的「贼寇」,由他们出面对付这些阻挠朝廷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士绅,外界只会认为是江湖仇杀丶草寇劫掠。

要是宋江他们再打出因为被士绅剥削而活不下去了,朝廷出台了《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这样的救民政策,士绅还大加阻挠,根本就不给他们这些穷苦民众活路这样的口号,朝廷就可以保持一副「无辜」的姿态,稳稳占据道德高地,甚至还能藉此机会,赢得广大贫苦百姓的支持与拥戴,为后续政策的顺利推行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毕竟,在百姓眼中,宋江一夥虽为「贼寇」,却也是被逼无奈,他们是反抗压迫的英雄。他们的行动,无疑是对那些贪婪的士绅的一种惩罚,一种天道轮回的报应。

其次,从政治层面考量,朝堂之上的不少官员与士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朝廷若是直接对士绅动手,必然会触动这些官员的利益,引发朝堂震动,导致《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在推行过程中处处掣肘。

而宋江一夥不受朝廷直接管辖,他们的行动可以游离于朝廷常规体系之外,那些官员就是想管丶想捣乱,也无从下手。

等宋江他们完成任务,朝廷再以「平乱」之名收拾残局,将宋江等人或招安或剿灭。

这样一来,既可以拔除士绅阶层中的顽固势力,又能避免朝堂内部的直接冲突,维持政权的稳定,还能彰显朝廷的威仪与仁德,真可谓一石二鸟,甚至一石多鸟。

再者,从经济角度分析,士绅们凭藉特权大量隐匿土地,赚取了大量的财富,严重影响了朝廷的赋税收入。

宋江带人去对付这些士绅,不仅能打乱他们抵抗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布局,还能在这个过程中缴获大量的钱财。

这些钱财,朝廷大可在事后以「追缴贼赃」的名义收归国库。

想想看,士绅这些年吸了朝廷和民众多少膏血,是不是也该他们还回来一些了?

最后,从长远规划来看,只要藉助宋江他们之手铲除了这些顽固的士绅,再想想办法震慑一下剩下的士绅,《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或许就能顺利推行。

等到朝廷赋税稳定了,百姓负担减轻了,社会矛盾也会随之缓和,赵宋王朝的统治根基自然更加牢固。

至于宋江起义带来的这点破坏?

别说此事操作好了,是可控的,就算宋江起义到时候失控了,造成的破坏力又能有多大?

历史上,两宋时期可是有四百多场农民起义,其中规模比较大的,甚至有上百万人参与,十几万这种级别的都多不胜数,而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实际上只有一两万人,规模实在小太多了,对赵宋王朝的破坏也根本不值一提,甚至最后,不论是北宋,还是南宋,都不是亡于农民起义,而是亡于外族之手。

所以说,这点风险,根本不值一提。

再说,自从赵俣登基,还没发生过农民起义,哪里对得起两宋时期平均每年约发生36次农民起义这个数字?

换而言之,在造成农民起义这件事上,赵俣给别的宋朝的皇帝拖后腿了。

那赵俣搞出一两起农民起义,给赵宋王朝冲冲「业绩」,是不是也应该?

思想这麽一转变了之后,赵俣就让张纯展开讲一讲。

张纯跟赵俣的想法差不多,只不过,张纯比赵俣想得更多一些。

——除了赵俣想到的这些,张纯觉得,可以好好利用印花税。

具体就是,等宋江他们杀光一个地方的士绅后,尽量将士绅的地契全都抢来烧掉。

等到宋江他们走了以后,朝廷就只认在朝廷备过案的土地,也就是遵守《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被丈量出来丶朝廷给出具过新地契的土地,其馀土地,一来朝廷早就言明了其不受朝廷保护,二来因为无法证明这些土地到底是谁的,所以,全都收为朝廷所有,到时候,由朝廷出面统一用来雇佣当地的人种植棉花,大力发展纺织业,为当地的民众提供工作岗位和创收。

等这样的事传扬出去,应该会有不少士绅主动去请求朝廷派人去他们那里丈量土地,不然的话,等到宋江之类的蚁贼打过去,他们失去的可就不只是那点税收了,而是将失去所有的土地,甚至是失去生命,家破人亡。

赵俣听完,发现张纯真是一个人才,至少是一个歪才,这麽毒的招数都能想得出来。

赵俣问:「那如何教宋江一夥听朝廷命令行事?」

赵俣没有天真的认为,宋江会跟《水浒传》中的宋江一样,一心盼望招安,为了能获得招安,不惜一百零八个兄弟最后死到只剩下三十二个。

赵俣真得好好防着点,宋江到时候做大真的反了。

汉灵帝不就这麽玩脱了,给他们找了一个没有底线的对手?

张纯胸有成竹地说:「官家不放心他等,可派一些忠心耿耿之人跟他们一块起事即可。」

张纯的意思是,赵俣可以挑一些肯定会忠诚赵宋王朝的人,加入宋江义军。

要是这样赵俣还不放心,也简单,到时候可以派事先挑好的军队去剿宋江,假装战败,然后连将带兵再带装备一块投过去,直接洗黑。

到了宋江那边,这些军队不许宋江碰,对宋江听调不听宣。

说穿了,到那时,不说让宋江当个傀儡,也不能让宋江拿到绝对的军权,这样一来,宋江就绝对翻不出赵俣的手心。

再许下,只要宋江乖乖听话,事后招安时,给他高官厚禄。

总之就是,既要有菩萨心肠,也要有金刚手段。

这样一来,宋江只要不蠢,肯定会乖乖接受朝廷控制。

毕竟,起义造反可是要株连九族的,而奉旨起事就不一样了,宋江若是识时务,自会明白,这奉旨起事,非但不是掉脑袋的买卖,反而是他光宗耀祖丶封妻荫子的绝佳机会。届时,他不仅能摆脱「贼寇」的污名,还能摇身一变,成为赵宋王朝的高官,其麾下的兄弟亦能得个一官半职,洗刷过往,获得荣华富贵。

老实说,赵俣都有点羡慕宋江了。这厮运气也太好了,完全是,人在家中坐,官从天上来。

接着,张纯拿出今年京东西路参加科举考试的生员名单,给赵俣指出来一个人,说道:「此人可做说客,说服宋江听朝廷命令行事,率众起事。」

赵俣一看,张纯指出的正是「吴用」的名字。

赵俣自己一看,就见,这吴用,出身山东郓城县车市村的一个家境殷实人家,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才子,对他倾囊相授。吴用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琴棋书画无所不会,四书五经尽皆知晓。

如今,吴用已经过了乡试,很快就会进京赶考,自己送上门来。

见此,李琳在一旁说道:「臣妾记得殿前司有一位姓林的教头,勇武异常,可以算一个。」

叶诗韵见张纯和李琳一个推荐了吴用,一个推荐了林冲,她要是不推荐一个,显得有点不合群。

于是,叶诗韵说:「官家金枪班好像有个叫徐宁的,也能算一个。」

张纯说:「河北大名府有员将领叫卢俊义,有胆有识,颇通兵法。」

李琳说:「济南有员骁将,名叫关胜,忠勇双全。」

叶诗韵这个懒蛋,都不愿意出去走动,哪认识什麽文臣武将,就是徐宁,她都是偶然间听人喊他的名字,才因为《水浒传》里的金枪手徐宁的关系记下的。

而张纯就不同了,她经常翻阅赵宋王朝的官员丶将领名册,对这些人如数家珍。

至于李琳,更是帮赵俣看管军事上的人事,自然是知道所有宋将的消息。

可输人不输阵,叶诗韵瞎蒙道:「还有个叫杨志的,也可以一用。」

张纯面带微笑说:「东辅军有个叫张清的,箭以羽行,破敌无颇。」

李琳很平静地说:「静塞军有员叫呼延绰的将领,很是勇猛。」

这回,有了之前的经验,叶诗韵更是放开了蒙,她真当赵俣什麽都不知道,信口胡诌道:「啊,有个叫武松的,一双铁拳,能打死老虎。」

见叶诗韵连武松都说出来了,张纯和李琳顿时就觉得无趣了。她们说的,可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人物,是能找出来的,而叶诗韵先说的杨志也就算了,毕竟,西军中真有一个叫杨志的猛将,可如今,叶诗韵连武松都说了出来,还大言不惭地说武松能打死老虎,这不扯蛋呢嘛,要是再让叶诗韵说下去,她非得把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都说出来不可。

这还比什麽啊。

关键,有赵俣在这,张纯和李琳也不能打叶诗韵的脸。

而一旁的赵俣嘴上没说,心里则不禁吐槽:「我让你们几个给我出主意,你们倒好,在这给我组梁山好汉来了,怎麽地,你们真想凑齐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起义啊!」

也不怪赵俣在心里吐槽,实在是张纯丶李琳丶叶诗韵说的这些人,赵俣根本就不了解,能确保他们去上匪路了之后,不从卧底成为真土匪吗?

这种事,还是得用那些真正能经受住考验的人。

比如,历史上潜伏金国十八年混成国师,却被赵构丶秦桧君臣出卖,全家百馀人惨死,还依旧忠于宋朝的宇文虚中。

当然,三女说的这些人,也可以跟宇文虚中一块过去凑数。

人为制造个《水浒传》,也能给这段故事增加点趣味性,为将来施耐庵写《水浒传》提供点素材和史料。

当然,赵俣并没有跟三女一般见识,而是照旧选择听她们说什麽,然后装着将她们说的话给记下来。

过后,赵俣将宇文虚中叫来,对他说:「朕有一件绝密之事交给你及锦衣卫去做。」

宇文虚中都没问什麽事,就领命道:「诺!」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