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239章 当然选西军了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239章 当然选西军了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6 02:53:18 来源:源1

第239章当然选西军了

蔡京壁虎断尾求生存,并没有出乎章惊等人的意料。

毕竟,只要蔡京不失势,就凭他主抓赵宋王朝的经济,区区二十多万亩良田,他很轻易就能赚回来。

只是章惊等人万万没想到,蔡京竟然早早的就接受了新政二策,不仅没有隐匿其家土地的数量,还按照新政缴纳了田税,显然是早就给他自己准备好了退路。

细想想,蔡京能这麽果决,也很正常。

他们这些宰执是离赵最近的大臣,怎麽可能不知道,赵候对推行新政二策的执着?

也可以说,赵侯是铁了心地想解决赵宋王朝「士绅田连阡陌却不纳税,百姓无立锥之地却赋税繁重」这个隐患。

要是赵是宋仁宗那样软弱的皇帝也就算了,他们联手肯定能压住赵侯,让赵候乖乖施行祖宗之法,老老实实看着士绅在那兼并土地不纳税,只能带头节俭慢慢等着赵宋王朝灭亡。

可问题是,赵侯不仅雄才大略,还拥有一颗不为传统束缚,敢于破旧立新的决心。

赵侯可不像赵宋王朝其他长在深宫中妇人之手的皇帝那样目光短浅丶会被士绅的保护力量所蒙蔽丶优柔寡断,他深知,若继续沿袭旧制,任由士绅阶层无限度地兼并土地而逃避赋税,百姓生活将日益艰难,国家财政亦将枯竭,最终难逃覆灭的命运。

关键,赵候不是盲目下定决心收拾士绅,而是做了充足的准备的。

作为宰执,章惊等人早就发现了,赵候在多年间提拔了大量没有土地的寒门子弟,将他们安插到了要害部门。

还有,当初赵侯趁新党和旧党一心搞内斗之际在已有皇城司的基础上建立了东厂,后来因为皇城司和东厂出了错导致赵侯被刺杀又建立了锦衣卫,在那之后,赵侯不断强化根本不受他们控制的皇城司丶东厂丶锦衣卫这三大特务部门的权柄,使之已经可以威胁到他们的安危了。

他们中的一些人,或是因为心思缜密,或是因为机缘巧合,或是被人告之,已经发现自己被监视了,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包括想法都在赵的掌控之中,赵侯不仅可以让自己死,还能让自己身败名裂生不如死。

这也是,章惊等人相信,蔡京肯定是将他家里的土地全都拿出来了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蔡京不敢在赵侯面前撒谎,不,应该说,他们全都不敢在赵侯面前撒谎,除非他们想试试皇城司丶东厂丶锦衣卫这三大特务部门到底掌握了他们多少黑料。

毫不夸张地说,在对南方士绅动手之前,赵侯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

蔡京的敏锐与果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显现出来的。他看透了赵候的决心,也预见到了新政二策推行势在必行。与其在新政推行后被迫接受,不如主动迎合,以此来保全自身。

于是,蔡京不惜舍弃部分眼前利益,积极响应改革,以此向赵侯表明自己的忠诚与顺应时势的态度。

章俘等人看看蔡京,心里别提多复杂了。

在此之前,章等人无不在想,方腊义军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要诛杀蔡京,蔡京这次恐怕是在劫难逃了。毕竟,方腊义军声势浩大,一路势如破竹,沿途百姓纷纷响应,

足见民间对蔡京等人的积怨已深,蔡京肯定会因此焦头烂额,甚至被赵候为平息民愤而牺牲,却没想到蔡京竟能如此迅速地调整策略,以退为进,不仅保全了自身,还彻底跟南方土绅做了切割,向赵侯递交了投名状,做出准备担任在南方推行新政二策的马前卒的姿态。

「够狠!』

这是章惊等人共同的心声。

赵侯听完蔡京的态度,淡淡地说:「搬到北方也好,南方近来乌烟瘴气,不宜居住,

待那里乌烟散去,重现乾坤,你家再搬回去,住得也安心。」

赵侯这大有深意的话一出,所有宰执心中都是一紧。他们明白,赵候这次是真要对南方士绅动手了,他们肯定拦不住了。

果然!

赵侯语气一转,就又说:「蔡爱卿迁族弃地之举甚妙,可为南方士族榜样。」

都是千年的狐狸,这些宰执哪还能听不明白,这是赵候给他们的亲朋好友丶门生故吏留得活路?

赵侯这就差直说,留下土地,举族迁到北方,他就放这些南方士绅一马,不然的话,

那些冥顽不灵的南方士绅就等死吧,

《水浒传》中士绅地主阶级人才济济,仅仅是梁山阵营中就有宋江丶显盖丶卢俊义丶

史进丶柴进丶孔明丶孔亮丶宋清丶穆弘丶穆春丶扈三娘丶李应等好汉是士绅地主出身,而宋江丶显盖和卢俊义还是梁山顶级大哥的身份。

反派中的祝家庄和曾头氏战斗力也极为强悍,梁山好汉攻克大队官军防守的州府都没有打他们费劲儿。

水浒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却真实的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士绅地主阶级的实力,

这个时期,良田万顷丶庄客众多的地主其实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南方。

赵宋王朝近二百年的土地兼并,搞得土地资源紧缺,流民的数量激增,社会进入流民社会时代。

流民变成亡命徒,可是非常容易的。

而一旦流民走上了亡命徒的道路,自然就需要强有力人士的庇护。

另一方面,赵宋王朝的士绅地主也需要私人武装来保护他们的财产。

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庄主和庄客。

所以,土绅地主勾结亡命徒的例子在赵宋王朝比比皆是,他们甚至组成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社团。

这种事在南方更多。这主要是因为赵宋王朝在南方的军事力量非常薄弱,南方的士绅地主更需要庄客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

史书上记载:「抚州金溪县大姓邓氏丶傅氏,各有乡丁数千,以朱漆皮笠冒其首,号红头子,远近颇畏之,号邓丶傅二社」,江西的父母官们手下的力量远不及这些地主,只能是对他们听之任之。

赵宋王朝的士绅地主,不仅有组建社团的习惯,还有在他们的庄园中大肆囤积军用装备的习惯,而且这些士绅地主和他们的家人还普遍都练习武艺。宋初的名将王景就是自己组建社团丶自己囤积军用装备丶自家人全都习武,然后靠这些打出来了一个节度使的高官。

还有一些士绅地主打出了超过官军的战绩。比如,青州临淄麻氏,在渊之盟前他居然带着庄客挡住了辽国杀进山东的骑兵。

士绅地主家的庄客中也高手辈出。

如果历史不发生改变,几年后,岳飞就将进入韩忠彦的孙子家的昼锦堂,成为韩家的庄客。

可话又说回来,士绅地主的实力再强,手下再能人辈出,也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只要赵侯不派正规军帮他们剿匪,他们只能是待宰的羔羊。

换而言之,只要赵侯选择坐山观虎斗,方腊义军和宋江义军肯定能杀光南方士绅。

最重要的是,赵真这麽选择,世人也不会指责赵侯。

现在表面上的形势很明显是,赵侯早就看出来了,土绅过度压榨百姓,百姓会被逼反,所以,很有先见之明地推出了新政二策,想要缓解士绅和百姓之间的予盾,可士绅太贪婪了,根本不领赵的情,坚决抵抗赵的改革,终于将百姓逼反了,现在百姓要杀光士绅,这完全是士绅咎由自取。

当然,士绅肯定不这麽想,他们认为,要不是赵侯非得推出新政二策,还大力宣传改革的好处,那些愚民懂什麽,还不是祖祖辈辈继续接受他们剥削,而他们则一直过着养尊处优丶高高在上的生活。在他们眼中,赵侯的改革无异于晴天霹雳,打破了他们世世代代享受的特权与安逸。他们甚至固执地认为,是赵侯挑起了这场风暴,煽动了百姓心中的不满与怒火。

这也是双方的矛盾所在。

经过两年的试探,在赵侯看来,双方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土绅其实也未尝没有找机会换掉甚至是干掉赵侯的想法。

既然如此,赵侯选择落并下石,有问题吗?

虽然赵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但作为宰相,章还是得提醒赵侯:「陛下,若不能快速剿灭宋江丶方腊,教他等肆意破坏江南,那江南之地,恐将生灵涂炭,经济衰败,十年难以复苏,恁地时,或将动摇国本,实乃国之大忌。」

赵侯看着章,悠悠地问:「宰相以为如何?」

章惊知道,对士绅早就起了杀心的赵侯,如今既然占了上风,肯定不会轻易放过南方土绅,养虎为患的。

心中悠悠一叹,章惊弱弱地说了一句:「兵还是要派的,不然—-后果恐不堪设想。」

章惊都说了这样的话,其他宰执心中全都是一沉。他们明白,章肯定是判断出来了,谁都阻止不了赵侯对南方士绅下手了,才只劝赵侯注意控制影响,不能让宋江义军和方腊义军真的做大,不好收场。

赵侯点点头:「不错,宰相提醒极是,嗯——教童贯带西军回来罢。」

一听赵侯准备让西军去南方平叛,一众宰执彻底断了劝赵侯饶恕南方士绅的念头。

你道为何?

西军很有战斗力,收复青唐吐蕃丶收复西夏,全都是西军打出来的。

让西军去消灭宋江义军和方腊义军肯定能消灭。

可问题是,西军的军纪是出了名的差,说他们是穿着官衣的土匪都没问题,放他们出去打仗,绝对是走到哪抢到哪,视生命若草芥微尘,他们所过之处,兵赘连天,民不聊生。

这要是让西军去了江南,赵侯派去统制他们的童贯再给他们点暗示,那南方士绅可就不只遭到宋江义军和方腊义军的屠杀了。

老家是江西的曾布,实在是不想自己的家乡遭到涂炭,所以提议:「西军远,四辅军近,陛下何必舍近求远,不如教四辅军走一遭?」

神机军和四辅军都是新军,是李琳根据后世我军的标准打造的,而且李琳一直盯着政治教育,所以军纪很好。

曾布的意思是,这次是内战,赵能不能手下留情,给那些冥顽不灵的南方士绅一条活路?

赵候没说,这些南方士绅如果冥顽不灵,舍命不舍财,不走我给他们的活路,我为什麽还要妇人之仁,而是淡淡地说:「若四辅军南下平叛之际,辽军南下,我大宋何以自保?」

曾布想说,辽国都让陛下您给打怕了,他们哪有南下报仇雪恨的勇气?

可曾布不敢说这样的话。

一来,他可不敢保辽军不会趁机南下。

明眼人不可能看不出来,只要赵侯解决了赵宋王朝最大的隐患,下一步肯定是收复燕地五州和平滦营三州以及所有关隘,完成真正的大一统。

如果辽国有人能看出来这一步,肯定会知道,对辽国来说,这很可能是其唯一的避免灭国的机会。

如此,如果耶律延禧有决断丶有魄力,未尝不会孤注一掷。

二来,赵侯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并且已经给了南方士绅一条活路,已经算是给了他们面子,没有对南方士绅赶尽杀绝了。

这难道不是赵候的仁慈吗?

所以,曾布只能无奈的轻叹,把嘴巴给闭上了。

曾布都退缩了,其他宰执又能说什麽?

关键,他们哪个不明白,这也许是唯一能解决赵宋王朝隐患的机会,这他们要是还劝赵侯对那些一直跟赵侯作对丶给他们活路他们都不走的南方士绅高抬贵手,那不等于是告诉赵侯,他们这些身居高位之人,心中所想的不过是与那些士绅同流合污丶共享富贵,而非真正为国为民考虑?这你让一位决心革除积弊丶开创盛世的君主,怎麽能容忍他们这些自私自利之徒?

『没了土地,算比没命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