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271章 郑皇后的告白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271章 郑皇后的告白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6 02:53:18 来源:源1

第271章郑皇后的告白

达成一致以后,五女开始商量细节,也就是谁找谁,怎麽说服她们?

在这个过程中,五女稍稍统计了一下,如果她们说服了后宫中的大部分女人,这些后宫中的女人再说服了她们背后的势力,支持解除皇子身上锁的一方,就能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这主要是因为,朝中的主要官员家里最优秀的女儿差不多都进宫了,包括大多数宰执。

袁倾城不动声色地问:「你们说,官家是不是早就算计到了此事,特意将大臣家的女儿全部纳入后宫,形成利益共同体,如今才能轻而易举地打破皇子身上的锁?」

张纯一撇嘴:「他就是纯粹好色。这个绝妙的主意是我想到的,他也就是坐享其成而已。」

说到这里,张纯一副操碎了心的表情继续说道:「他就是命好,什麽事都有咱们帮他谋划丶帮他做,要不然,他这个皇帝怎麽可能当得这麽舒服?」

袁倾城看了自信满满的张纯一眼说道:「官家当上皇帝,可全凭他自己的本事,哪有你说得那麽差?」

「哈!当初要是没有我用妙计解放出来他心中的野心,你猜他敢不敢跟赵信争这个皇位?」

「后来也是我帮他谋划如何从赵信手上夺取皇位,又给他介绍了童贯丶梁师成丶李彦丶蔡京丶

王禀丶何灌等人才,还跟娇娇要了玻璃和香皂的制造之法解决了他没钱的难题,这他才能收买人心,最后更是我亲自到向太后身边帮他盯住最关键的向太后。」

越说张纯越是不忿:「你们说,要是没有我,他能当上这个皇帝吗?你们再说说,就凭我为他做了这麽多事,在他登基称帝上立下的赫赫功劳,他怎麽都该让我当他的皇后吧?哈!结果,我忙活了一溜十三刀,最后他却娶了郑皇后当他的皇后,你们摸着良心说,他是不是很过分?」

听张纯在这发牢骚,李琳丶叶诗韵丶麻晓娇全都一脸责怪地看着袁倾城,她们似乎在说:「没事你提这茬干嘛,让她又开始翻旧帐。」

听了张纯的吐槽,袁倾城在心中评判了一下,发现赵侯所说的,在赵打败赵估登基称帝一事上,她们什麽都没帮上赵侯,并不准确,至少麻晓娇的玻璃和香皂的制造之法解决了赵侯没钱的难题。

当然,站在赵侯的角度上来看,张纯的功劳和用处肯定没有郑显肃大就是了。

而且,现在看来,郑显肃确实比张纯适合当皇后,赵侯的选择一点问题都没有。

张纯的话匣子打开了,一时半会还真关不上。

张纯继续说:「行,郑皇后当初也帮了他不少忙,功劳可能也不比我小多少,又心思缜密丶手段不凡,比较适合当皇后,她当皇后也算实至名归,我不跟她争,但给我一个贵妃不过分吧?我的功劳难道比不上王贵妃和郭贵妃?好嘛!最后竟然给了我一个不伦不类的皇妃,跟你们四个一样,

皇妃是什麽鬼,四大皇妃中有皇妃吗?我努力了这麽多年,给他生了四个儿子丶一个女儿,才好不容易成了贤妃,离贵妃竟然还有三步,简直欺人太甚!」

麻晓娇安抚张纯道:「你跟官家在一起,又不是为了名利,主要不是为了爱情嘛。」

听麻晓娇这麽说,张纯缓和了一点,说道:「也就他是我初恋,我也没机会把他甩了换个老公,不然,你们看我会不会跟他善罢甘休!」

袁倾城在一旁说了一句:「你说官家会不会是知道了你有一个『太后纯」的绰号以及你当初制定的那些大逆不道的计划,才故意让皇后打压一下你的?」

「你们谁出卖我了?」张纯问。

「神经病啊,我们出卖你有什麽好处?亦或者说,我们有出卖你的必要吗?」叶诗韵说。

张纯一想也是。

李琳是军人出身,又是大姐大,她要是出卖自己,人设就崩了。

叶诗韵虽然嘴不严,动不动就掀桌子,但她所追求的只是荣华富贵和享受,才不愿意没事找事,也不可能出卖自己。

麻晓娇性格好,重情重义,又是自己最好的闺蜜,肯定也不会出卖自己。

袁倾城虽然跟自己有点不对付,但自己还是相信她的人品的,也应该不会出卖自己。

最关键的是,她们全都没有出卖自己的理由和动机。

所以,张纯说:「只要你们不出卖我,他就永远都不会知道我有「太后纯」这个绰号以及当初想过干掉他。再说,我那时不是年少轻狂,跟他的感情也没现在这麽深,才动了点歪心思。你们知道的,自从我真心接受了他以后,可一直都是全心全意对他,为他保驾护航,致力帮他当上千古一帝。万一,我说万一有一天,他真发现我过去的污点,你们可得拉我一把,证明我是爱他的,为他已经改邪归正了。」

「好,到时候我帮你说话。」李琳说。

「行,姐妹一场,我不会看着你死的。」叶诗韵说。

「纯姐你放心,我肯定帮你。」麻晓娇说。

袁倾城想说,『不用这麽麻烦,官家根本就没想过跟你计较。」

但这话不能说,她只能敷衍道:「我会如实跟官家说的。」

解除皇子身上限制的事宜早不宜迟,要是等到太子赵寿的羽翼丰满,就难办了。

而且,这次皇子出阁,正是绝佳的机会。

于是,五女商量好了之后,立即分头行动,先拿下章楠丶蔡璇等关键人物,再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传遍后宫中的每个角落。

这不是阴谋,而是有利于后宫中除了郑显肃以外大多数女人的阳谋一一毕竟,就算她们现在没有儿子,将来可能也会生下儿子,而只有解开皇子身上的锁,她们的儿子才能获得自由,有所作为,不用被当成猪来养。

也正是因为如此,后宫中的大多数女人都答应了支持五女,并纷纷派人去说服自己的娘家人。

其实,在五女行动的第一时间,郑显肃就知道了她们在干什麽。

以郑显肃的聪明,很快就想到了,这背后肯定是赵在推动此事,后宫中的不少女人之所以愿意支持五女,主要也是因为她们也看明白了此事,在支持自己的男人赵侯而已。

既然这背后之人是赵侯,郑显肃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不能阻止此事。

这就是郑显肃的行事准则,哪怕此事会严重影响她和她儿子赵寿的利益。

而郑显肃没有出面阻拦此事,那五女的串联,肯定非常成功。

很快,在一众宰执的带头支持下,朝廷解除了对皇子及宗室的限制,允许皇子丶宗室从政丶从军丶经商丶自由选择居住之地,同时,赵宋王朝正式推行功封及递降袭爵。

根据朝廷规定,皇子出阁之后,不会给予府邸,也不会给予封号丶官职和权力,更不会被授予土爵,而是会先被送入太学,成为太学生。

皇子匿名入太学后,便被纳入三舍法体系之中,与其他太学生一同遵循升舍规则,其爵位也与此深度绑定。

太学三舍分为外舍丶内舍丶上舍,皇子需从外舍起步。初入外舍时,皇子并无爵位,仅以太学生的身份求学。若能在外舍生年终考核中合格,升入内舍,便可获封「开国男」。

进入内舍后,皇子需再经两年研习与考核。若内舍终考合格,升入上舍,则可晋爵为「开国子」。

上舍为太学最高阶,皇子在上舍需修满三年,期间参与每月「私试」与每年「公试」。若上舍毕业考核列「上舍优等」者,则可直接晋爵「开国县公」,且有资格参与吏部铨选,进入仕途;

列「上舍中等」者,晋爵「开国侯」,可优先获得入馆阁修书或外放州县历练的机会;列「上舍下等」者,亦能晋爵「开国伯」,需继续在地方或中央机构见习,积累实务经验。

当然,这并不是皇子唯一的出路。

皇子也可以从军走武途,具体就是,需先匿名进入武学,与将土子弟一同从武学外舍生做起。

武学是李琳效仿太学创办的赵宋王朝的「皇甫军校」,也实行三舍制,但偏重实战。

外舍生需研习《武经总要》等兵书战策,进行沙盘推演,参与营阵操练。

皇子入武学后,与其他生员同吃同住,衣物兵器皆按军制发放,并无特例。

皇子若在外舍年终考校合格,便可升入内舍,同时获授「开国男」。

内舍研习侧重领兵之术,生员需每月随禁军参与野外驻训,模拟攻防战阵。

若皇子在内舍终考中合格,便可升为上合,获得「开国子」。

上舍为武学最高阶,皇子在上舍需修满三年,期间参与每月「私试」与每年「公试」。若上舍毕业考核列「上舍上等」者,则可直接晋爵「开国县公」,且有资格参与兵部铨选,进入前线;

列「上舍中等」者,晋爵「开国侯」,可优先获得边军历练的机会;列「上舍下等」者,亦能晋爵「开国伯」,需继续在武学学习,同时进入神机军实习,积累经验。

开国县公往上,还有开国郡公丶开国公丶郡公丶国公丶郡王丶嗣王丶王,总共十二个爵位等级而要想获得开国县公往上的爵位,那就得拿出来实实在在的政绩或者军功了。

总之,哪怕是皇子,要想获得爵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然,皇子中也肯定不乏那些文不成武不就的,这样的皇子就只能选择去经商了,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有可能连个关内侯的爵位都得不到。

至于递降袭爵就不多说了,无非就是,父爵为王者,只有一子可袭嗣王;父爵为嗣王者,只有一子可袭郡王;郡王只有一子可袭国公,国公只有一子可袭开国公,开国公只有一子可袭郡公,郡公只有一子可袭开国郡公,开国郡公只有一子可袭开国县公,开国县公只有一子为开国侯,开国侯只有一子为开国伯,开国伯只有一子为开国子,开国子只有一子为开国男。若袭爵者自身无新的功绩,到开国男这一辈,其子便不再袭爵,需自谋生路一一或入太学丶武学从头挣起,或经商置业凭本事立足,与寻常士庶无异。

而若有多个儿子,除了袭爵之子,其他儿子若想获得爵位,也要入太学丶武学从头挣起。

不得不说,赵对自己的儿孙也真是够狠的。

这也可以说是,他们获得自由的代价。

见赵侯对自己的儿孙如此之狠,而且这功封和递降袭爵确实能解决问题,并且不会为赵宋王朝的财政带来太大的压力,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的反对派,只能闭上他们的嘴,看着宗室崛起。

一切尘埃落定了之后,赵侯来到了坤宁宫。

晚上。

云散雨歇过后,赵侯从后面抱着郑显肃,两人沉默了许久。

「官家可直言相告,臣妾并非不知顾全大局之人。」郑显肃打破了沉默。

站在郑显肃的角度来看,这事赵侯确实做得有些不地道,也难怪好脾气的她也不禁有些怨言。

赵侯边揉捏着郑显肃的西柚丶边解释:「一来,兹事体大,不容有失,我只能先委屈你及太子;二来,此事对太子确有影响,若我事先与你说,你不阻止,将来何以面对太子;三来,若我当断不断,将来或将致使他等兄弟相残,我大宋动荡。故而我不得不为之。」

郑显肃明白,赵侯既是一位皇帝,也是一位父亲,站在赵候的角度上,他确实不能让自己的几百个儿子全都被囚禁起来,也不能让他们成为朝廷的负担,进而等新皇帝登基后「削藩」,以至于骨肉相残,而这次的机会又实在太难得,错过了,哪怕是赵侯可能都难以解除皇子身上的锁,所以赵模不能赌她深明大义。

郑显肃转过身来,看着赵侯,推心置腹地说:「此事虽有可能促成强王诞生,影响太子皇权,

可臣妾又岂能不知,此乃唯一解决之法,且臣妾对官家有信心,坚信官家必有后策,断不会教太子有后顾之忧,故官家若如实相告,臣妾必不教官家失望,还求官家今后对臣妾多些信心,臣妾只愿夫唱妇随,不愿你我夫妻心有隔。」

说到这里,郑显肃在赵候耳边,压低声音又说:「即便官家有一日废太子,臣妾也坚信官家必有考量,定会支持官家,若有违此誓,臣妾愿遭横事,恶病临身,死于非命!」

郑显肃的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坚定与恳求,眼中闪烁着对赵侯深深的信赖与期盼。

赵候听言,不禁有些动容,他与郑显肃对视了许久,见郑显肃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就好像在说:「如果有朝一日非得让臣妾在官家及太子中间做个选择,臣妾一定选官家,请官家相信臣妾!」

读懂了郑显肃的心意,赵侯一把将郑显肃抱入怀中,向她保证:「只此一次,今后我绝不会再辜负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