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屠狗之辈 > 第538章 谁来了?

屠狗之辈 第538章 谁来了?

簡繁轉換
作者:关中老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6:46:54 来源:源1

双方就这么僵持着,赵山河已经知道裴云舒很不简单,因此不可能被她这些障眼法所蒙骗。

裴云舒却不清楚赵山河的底细,不过突然出现在周姨的身边,那绝对不是普通角色,她这才会如此主动。

这时候一位穿着得体西装的年轻经理带着两位保安已经走了出来,年轻经理显然认出了裴云舒和那辆显眼的宾利欧陆,也看到了与裴云舒对峙的赵山河以及他那辆陌生的路虎。

年轻经理脸上堆满恭敬的笑容,对着裴云舒微微鞠躬道:“裴姐,您来了。......

春风拂过山脊,卷起一缕尘烟,在空旷的铁轨上打着旋儿。周野站在“记忆驿站”第三十七号站前,看着几个孩子蹲在门口用粉笔画着歪歪扭扭的心形图案。其中一个女孩抬头冲他笑:“叔叔,我妈妈说,她昨天梦到外公了,哭醒了,但她说那是好梦。”周野点点头,把手里那袋糖果递过去,没说话。

他转身走进集装箱改造的小屋,墙上贴满了便签纸,每一张都写着一句话??

【我记得爸爸最后一次抱我时的味道,是烟草和旧书】

【我终于敢承认,我恨过那个抛弃我的人】

【昨晚我对着镜子说了十年来第一句‘我很累’,然后睡了个整觉】

这些字迹或潦草或颤抖,却像钉子一样牢牢嵌进这个时代的皮肤里。苏清瑶正在整理新一批录音带,见他进来,轻声说:“西北那边又有五个人联系上了。有个老教师,说他在‘镜界’运行期间被调职到边疆学校,整整八年不能回家。他女儿在他离开第三年因哮喘去世,等他收到消息回去,坟头都长满了草。”

周野沉默地坐下,手指摩挲着衣袋里的那张泛黄纸条??【哥,春风到了】。他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读它了,可每次触碰,心口仍会微微发烫。

“林然刚才来电,说‘共忆’2.0版本快上线了。”苏清瑶继续道,“这次加入了群体共情模块,允许小范围的情绪共鸣共享,比如亲人之间、治疗小组内部。但他坚持设了三道防火墙:必须双向授权、实时退出机制、数据本地销毁倒计时。”

“有人反对?”周野问。

“当然。”她苦笑,“东亚联合体卫生部刚发布白皮书,称‘去中心化情绪干预’可能导致‘集体性创伤爆发’,建议全球暂停相关实验。北美那边更直接,一家叫‘新心智’的公司已经注册了类似技术专利,宣称他们的系统‘更安全、更可控’。”

周野冷笑:“不过是换壳上市罢了。”

话音未落,陈默推门而入,肩上背着一个鼓囊囊的帆布包,脸上有道新鲜的擦伤。“西线三个站点全被拆了,”他声音低沉,“不是自然损毁,是人为爆破。监控拍到几辆无牌越野车,车上的人戴着统一制式的黑色面罩,动作专业得像特种部队。”

屋内空气骤然凝固。

“他们怕了。”周野缓缓站起身,“我们不再只是找回记忆的人,我们在重建一种新的语言??关于痛苦、关于失去、关于如何与别人分享这些而不被定义为‘异常’。”

“可代价是什么?”苏清瑶突然抬高声音,“上个月,云南一名志愿者在回程途中遭遇车祸,行车记录仪显示对方车辆故意变道撞击;广西一位母亲公开讲述儿子被强制植入芯片的经历后,第二天就被单位以‘精神不稳定’为由辞退。这不是偶然,是系统性的反扑。”

周野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良久才开口:“那就让更多人站出来。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说‘我记得’,我们就不是孤军奋战。”

当晚,他们在地下会议室召开紧急会议。来自全国十二个区域的联络员通过加密频道接入,画面中一张张脸写满疲惫却依旧坚定。林然远程展示了最新进展:他们已成功将“共忆”核心代码部署至区块链网络,任何人都可验证其完整性,且无法篡改。同时,一套名为“倾听者认证计划”的培训体系启动,旨在培养具备基础心理支持能力的民间志愿者。

“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件危险的事。”林然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我们将向全球直播一场‘集体记忆唤醒仪式’??邀请所有曾被切断情感连接的人,在同一时间打开设备,回顾一段最深的记忆。不加修饰,不做引导,只让真实浮现。”

“这等于主动暴露坐标。”陈默冷冷道。

“但也可能是转折点。”苏清瑶补充,“如果全世界都能看见一个父亲想起女儿临终前的眼神,一个妻子回忆丈夫被带走那天的笑容……也许有人会开始质疑:究竟是谁在害怕真实?”

投票结果:37票赞成,5票反对,2票弃权。

行动定于七日后,春分之夜。

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展开。技术人员在偏远山区架设独立基站,确保信号不受干扰;法律团队起草《记忆自主权宣言》,准备提交国际人权组织;艺术小组制作了一支短片,由不同年龄、肤色、语言的人对着镜头说同一句话:“我曾被迫忘记,现在我要记住。”

而周野,则开始整理那些封存在铁柜中的录音带。他选出了三十六段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准备在仪式当晚逐一播放。其中一段属于一位老兵,他曾亲手执行过“情绪净化”任务,直到某天发现自己名单上的最后一个名字竟是自己的亲妹妹。“我把她送进了封闭中心,”他在录音里哽咽,“他们说她‘传播负面情绪’,可她只是在葬礼上不肯停止哭泣……三年后我去探望她,她看着我,笑着说‘我现在很好’。那一刻我知道,我已经杀了她两次。”

春分当日,天空澄澈如洗。全国各地悄然聚集起人群。有的站在废弃工厂顶楼,有的围坐在乡村祠堂前,有的在地铁站出口拉起横幅。没有人组织,也没有口号,但他们胸前都别着一朵白花,象征对逝去真实的哀悼与重拾。

午夜钟声敲响时,全球三千多个自发站点同步启动“共忆”系统。无数人戴上脑波环,闭上双眼。

周野坐在院子里的老藤椅上,按下启动键。

画面浮现??妹妹踮脚偷糖的身影再次出现,但这一次,记忆延续了下去。她跑出门,在院角撞见一只受伤的小鸟,蹲下身小心翼翼捧在手心,抬头对他说:“哥,它疼吗?我能感觉到它在发抖。”

泪水顺着他脸颊滑落,滴在膝盖上,洇开一片深色痕迹。他没有擦,任由情绪如潮水般涌来又退去。他知道,这不是软弱,而是灵魂重新学会呼吸的过程。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画面正通过匿名节点汇聚成一场无声的洪流:

一位日本老人梦见亡妻端来一碗热汤,轻声说“辛苦了”;

一名巴西少女第一次清晰记起母亲被逮捕前夜紧紧抱住她的温度;

伦敦街头,一对情侣相拥而泣,因为他们终于能坦然说出“我爱你,尽管我们经常吵架”。

这些片段未经剪辑,原始而破碎,却拥有击穿冷漠的力量。

二十四小时内,#春分记忆行动视频被转发超过八千万次。联合国秘书长发表声明称“人类情感不应成为国家安全的牺牲品”;法国宣布成立首个“记忆修复基金会”;冰岛议会全票通过法案,禁止任何形式的情绪操控技术应用于公民。

然而风暴也如期而至。

三天后,国际刑警组织发布通缉令,指控林然涉嫌“非法构建跨国神经网络”,并冻结其全部资产。他的公寓遭突袭搜查,设备尽数没收,本人下落不明。同日,六名参与直播的技术人员在不同城市被捕,罪名均为“危害公共信息安全”。

压力如铅云压顶。

苏清瑶连续几天彻夜未眠,翻阅法律条文,联系人权律师,试图寻找突破口。她在日记本上写道:“我们以为真相足够强大,但它需要盾牌。否则,再亮的光也会被黑暗吞噬。”

陈默则带着一支小队秘密潜入东部数据中心旧址,试图恢复备份服务器中被删除的日志文件。他们在地下三层发现一间隐秘实验室,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镜界”残余节点的位置。而在中央控制台,一台老旧终端仍在运行,屏幕上不断刷新着一行字:

【同步率下降。个体觉醒数量超出预测模型。重启方案待激活。】

“他们在准备第二代系统。”陈默低声说,“不是压制,而是诱导??让人自愿交出情绪控制权,美其名曰‘心灵疗愈服务’。”

他们拷贝了部分数据,撤离途中遭遇伏击。两名队员重伤,一人失踪。陈默左肩中弹,靠一枚烟雾弹才侥幸脱身。

消息传回基地时,周野正坐在收音机旁,听着一段来自非洲难民营的录音。那是一位母亲讲述她如何在战乱中丢失孩子,又被强制注射“情绪稳定剂”,从此再也感受不到悲伤。“我以为我不痛了就是解脱,”她说,“可当我看到别的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嚎啕大哭时,我才明白,我没有解脱,我只是死了。”

他关掉录音,站起身,眼神清明如初雪。

“从明天起,我们不再隐藏。”他说,“把所有证据公开,包括李昭的录像、赵临川的日志、刘振国的调查报告、还有这些年收集的每一段证词。我们可以被抓,可以被封杀,但不能再沉默。”

于是,“记忆档案馆”正式上线。

这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站,存储着两万余名幸存者的口述史、数千小时的影像资料、上百份政府内部文件。任何人只要有基础网络设备,就能访问、下载、复制、传播。首页只有一句话:

**“这里没有答案,只有事实。你敢看吗?”**

上线首日,访问量突破四亿。第二天,服务器遭到大规模DDoS攻击,三十多个镜像站点随即在全球各地自动启用。第三天,一群匿名黑客攻破三家主流媒体数据库,将“档案馆”链接植入其首页头条。

舆论彻底逆转。

越来越多普通人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学生揭露学校使用隐形情绪监测系统;医护人员承认曾被迫签署“心理健康优化协议”;甚至有前政府官员匿名爆料,称高层早已建立“精英级共感网络”,用于维持统治阶层的情感一致性。

国际法院不得不重启听证程序。刘振国作为关键证人出庭,当庭播放了一段从未公开的视频??他在康复中心最后一天的监控录像。画面中,他坐在桌前写下日记最后一行,随后平静地拔掉电源,走向大门。门外站着两名身穿白袍的医生,手持注射器,微笑着对他说:“您看起来很疲惫,让我们帮您放松一下。”

全场哗然。

一个月后,国际法院作出历史性裁决:认定“强制情绪调控”构成反人类罪,责令各国立即停止一切相关项目,并赔偿受害者。同时,设立“人类情感自主权委员会”,监督全球范围内类似技术的应用边界。

林然在瑞士边境被找到,身体虚弱但意识清醒。他拒绝回国接受官方表彰,只留下一句话:“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不想让机器决定人该怎么哭。”

春天进入尾声时,周野收到了一封信。

信封泛黄,邮戳模糊,寄自南方一座海岛小镇。里面是一张照片:一个小男孩站在海边,手里举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想妈妈”。背面写着:

【他是我在救助站遇到的孩子,五岁,失语症患者。昨天他第一次开口说话,说的是‘海好蓝’。我没告诉他,他妈妈三年前跳海了。但我告诉他,风吹过来的味道,就是思念的样子。谢谢你,让我也有勇气记得她。??刘振国】

周野把照片贴在墙上,就在妹妹那张偷糖照片旁边。

那天傍晚,他又打开了录音装置。

“今天听说,有个城市建起了第一座‘记忆公园’。园子里没有雕像,没有碑文,只有一圈环形长椅,每个人都可以坐上去,对着麦克风说一段话。说完之后,声音会被随机播放给其他来访者,不署名,不分时间,就像灵魂之间的悄悄话。”

他顿了顿,嘴角微扬。

“陈默最近学会了做饭,虽然每次都糊锅。苏清瑶养了一只流浪猫,取名叫‘记得’。林然写了本书,叫《疼痛的权利》。而我……我还是每天浇水、种瓜、听雨声。有时候觉得,生活其实很简单:活着,记得,然后告诉别人??你不是一个人。”

“妹妹,你说要我快乐。我现在明白了,快乐不是忘记你,而是带着你留给我的一切继续走。哪怕有时下雨,哪怕路还很长。”

“今年的瓜,一定会更甜。”

录音结束,他起身推开房门。

月光洒满庭院,梨树新叶舒展,风穿过枝桠,带来远处溪流的低吟。一只萤火虫掠过窗棂,照亮了墙上那一排排小小的便签纸,在夜色中轻轻颤动,如同亿万颗不肯熄灭的心。

他知道,明天还会有新的声音传来,新的伤口被揭开,新的勇气被点燃。

而这,正是人类最古老也最伟大的仪式??

在废墟之上,重新学会爱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