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快婿 > 340、轻贱

快婿 340、轻贱

簡繁轉換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20 04:59:34 来源:源1

“京城周边禁军还有多少?”

听吴相公说后,陛下询问。

“还有二十万,分驻各处,能够调动的大约十万。”兵部主事赶快答应。

话音才落,户部尚书江长生赶紧上前:“陛下,出兵难处不在兵员,而在粮草。

自西南叛乱算起,已经打了四年的战。

现在禁军驻扎在洛阳,能就粮河南河北山东,江南江南的粮食也能沿运河送达。

一旦北派,要加军饷不说,还需调集大量辅兵运输粮草,粮草供应也会暴涨。”

江长生说着详细解释道:“陛下,禁军规定一个士兵每月口粮四十五斤。

如果战时,从开拔出驻地开始,便要增加到每月六十斤。

大军在洛阳,就着长江、淮河、汴水、关中运河,水运成本很低。

六十斤粮运到军营里,损耗在两斤左右。

以黄河北大营如今驻扎的神龙左厢两万五千人来说,驻扎在当地,每月除去军饷草料,耗费粮食一百一二万五千斤。

如果派这两万五千人北上,每月耗费粮食一百五十万斤。”

说到这江长生顿了一下,见陛下看着他,便继续说下去。

“但损耗大头不在每个士兵每天一斤五两的粮食变两斤,而在路上。

西北没有水运,没有长江淮河、汴水及各种运河。

粮草只能靠车马运输,人挑肩扛,一千里路,损耗便居高不下。

就以过去几个月来看,要将粮草运到前线,从河北,京城,河内,关中,京城等地,往返便是一个月。

运输六十斤到前线,大约需要损耗一百斤,如果深入代国,至少要损耗一百五十斤粮食,还有大量草料,用于供养运输粮草的人和驮畜。

光是粮食,将两万五千士兵派到前线,每月要多耗四百一十万斤粮,加之草料、军饷、盐、铁、皮革、马匹消耗猛增……………”

说到这,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陛下,已经接连四年出兵,国库空虚,各地储粮不足,继续增加兵力只怕太危险了。”江长生拱手。

身为户部尚书,他说的危险并非指敌人,而是来自内部的。

四年战争确实损耗了大周的国力。

陛下看向吴光启,先开口说:“赵立宽在奏疏中也说,他前线的人马够用。”

吴相公无奈拱手:“江尚书说得也有理,国家确实无力派出援军。

河北十万,三交集结四五万人,赵立宽那边七八万,此战已是太宗皇帝后至今最大一仗了。”

战争,并非所有兵力都会在一个方向,特别是像周国这样的庞大帝国,北方边境线便数千里。

在这漫长边境线上,为保证正门战场的安全,陆陆续续已经投入十五万防守部队。

这就是大国的战争,全局统筹,各地协作,绝不是一个赵立宽就能决定胜负的。

而结果,也充满不确定性。

“只盼赵立宽不要辜负圣恩………………”

之后议论良久,陛下令知制诰当场拟写圣旨,接连下令。

先是将宣州周边兵权全交到三交节度使高郡王手中,令其加固宣州以北的防守。

另暂加李存勇为河北北路行营都波束,总帅河北诸军、州、县、堡、寨兵马,组织防御,以应对辽国可能的发难。

同时派使者出使辽国示弱,以求两家只好,进一步麻痹辽国人。

另向关中增兵五千,以应对吐蕃诸部混乱。

同时将兵部及其下军器监内囤积的皮革、铁、盐,以及群牧司的马匹等都送往前线,支援赵立宽作战。

之后便是具体的安排部署,以及各司衙门之间的配合安排。

中午时陛下令尚食局送来酒水瓜果和肉食,所有人在兵部官署中将就吃了一顿。

饭后继续讨论细节上的安排。

当陛下开口说要让郑王去关中坐镇时,所有人都诧异万分。

一旁坐在陛下下方,一直没说上什么话的郑王也惊诧万分。

吴公更是直言道:“陛下,如今朝中只有一位皇子,岂能轻易涉险?”

郑王也连看向父皇。

在场官员人人诧异,大伙的想法和吴光启差不多。

卫王被惩治,威严扫地,如今只剩一个郑王,那就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国之根本。

怎么能放到关中去,现在可不是“西出长安万里疆”,关中几乎也成边地了。

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国家的未来怎么办。

陛下却似乎没有这样的考虑,言辞坚决:“玉不琢不成器,再说也不是让他像赵立宽那样去前线冲锋陷阵,指挥战斗。

不过是坐镇长安而已,坚城高墙之内。”

说着看向郑王:“这点事你不会惧怕吧。”

郑王脸色发白,明显能看出害怕,却还是咬牙道:“儿臣遵令。”

陛下满意点头。

众人都觉得陛下话里话外的别扭,却一时反应不过来。

只有黄门侍郎张令说道:“陛下,郑王乃是皇子,赵立宽一个臣子怎么能相提并论。”

陛下摆手示意他不必再说,也没说什么。

大伙也反应过来,陛下的口气是把皇子拿去和赵立宽比较。

哪怕赵立宽确实有能力,但身份之间也有鸿沟。

不少人心里暗自记住,看来陛下对赵立宽十分重视信任啊。

一直忙碌到下午,各部传信的人进进出出,陛下旨意一道道下达,各有司衙门官吏,陛下身边宦官,不歇脚的穿梭在兵部衙门和皇城各个官署之间。

随后一匹匹快马飞奔出皇城,带着命令沿着洛阳城街道分散四面八方,快马加鞭向各处赶去。

直到太阳快落山时,多数事的执行细节都已敲定。

还有少数不重要的明天继续商议,陛下令所有人各自回家。

宣德门外,车马密集。

青砖墙下,诸多车马一排排等候,都是来接各家家主的。

众人各自行礼告辞。

户部尚书江长生落在最后,与其主事抱怨:“两位相公倒是一个劲为那赵立宽考虑。

司马相公还好,我听说吴相公甘愿要把他家孙女许给赵立宽做妾,高门大户自此自甘下流。

他们出风头,苦的是户部,军饷粮草,最后还不是咱们想办法。”

主事连连应是。

江长生忿忿不平,除前线打仗户部的压力外,也有私人的事。

吴相公家孙女是京中高门大户都盯着的香饽饽。

他原本替自家嫡子火锅几次,想娶其为自家儿子的正妻。

结果都被吴相公以其父不在京城为由拒绝。

如今却将之许给赵立宽做妾!

这岂不是说宁愿当别家的妾,也不愿成他家正房儿媳。

江长生越想越来气,觉得自己被轻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