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086章 【事后画册】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086章 【事后画册】

簡繁轉換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25 12:26:2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苏泽的眉头皱起,紧接着场景又是一转,来到了军营之中。

刚刚密谋的一个武将,坐在军营的点将台上,点将台下则是一个赤膊上身的壮汉,他被两边的亲兵押着跪在地上,怒目看向点将台上的武将。

然后就是这个壮汉被投入监牢,场景又转到了村庄中,一群手持武器的村民聚集在一起,挥舞着武器冲出了村子。

整个画册惟妙惟肖,下面的场景就是牢房中的壮汉被村民救出,他满身是伤的看着营救他的村民,无奈的也挥舞起了武器。

不用说,这个壮汉应该就是这次大同兵变的主角赵大柱了。

果然和自己的猜想的没错,大同兵变是有心人策划下的阴谋,赵大柱就是在这些阴谋操纵下兵变的。

画册接着就是赵大柱领着村民,击败了前来围剿的官军,画册描绘的十分传神,前来平叛的官军只是做做样子,甚至有的直接将武器扔在地上就跑了。

然后就是一群人密谋的场景,其中有刚刚出现的士人,武将,苏泽还看到了一个身穿藩王服饰的人,以及一些身穿士绅衣服的人在各自密谋着。

看到这里,苏泽彻底放下心来。

赵大柱兵变,是一场官逼民反的阴谋,而这些背后主使者,也没有胆子将兵变闹的太大。

这倒是也正常,隆庆时代不是明末,朝廷对九边还是很有控制力的,这些阴谋家也不可能让整个大同叛乱。

所以赵大柱兵变,只是这么一群人密谋竖起来的靶子,目的还是要攻击自己上奏的《平戎策》。

这不就是明末常用的手段吗?用民变、兵变来裹挟民众,对抗官府的政策。

布局者应该就是画册开头的两人了,只能说这个布局十分的巧妙,利用了大同边军和地方豪强抵触南兵北上的心理,利用他们做局制造了这场兵变。

苏泽又想到了前些日子,都察院上奏清军清田的事情,这应该也是阴谋的一环,利用清军清田制造舆论,给大同的地方势力一种压力,让他们跳出来作乱。

而图上那个身穿藩王服饰的人,这应该就是就封在大同的代王吧?

已经通过了【事后画册】了解到了前因后果,苏泽反而安心下来。

对于阴谋者来说,赵大柱叛乱只是个引子,接下来才是致命的攻击。

但是对于苏泽来说,他担心的是边关叛乱,他反倒是不怕这些言官的攻击。

看着系统的【模拟次数 1】,这个月又多了一次上疏的机会。

但是苏泽并不准备现在上疏,他需要等待那个最有分量的人跳出来再挥拳还击!

等到了那个时候,说不定能一举解决大同的问题。

苏泽安下心来,接下来就是看这些阴谋家表演了。

-----------------

果不其然,九月二十日,大同卫所集体上书,请朝廷罢南兵,结清积欠的边饷,就能“贼兵自退,边关得安”。

紧接着,包括大同知府在内,在职和本地致仕官员三十二人也一同上书,请求朝廷“慎议边务”。

这些奏疏送到京师,阁部紧急取消了这一次旬中的休假,紧接着六科十三道带领下,言官开始对《平戎策》进行了疯狂的攻击。

首先是监察御史雒遵上书,将这次赵大柱叛乱归结于苏泽“擅改国策、酿成边乱”,上书朝廷惩罚苏泽。

雒遵又称南兵北调不合祖制,请求皇帝废止《平戎策》,并且说只要将积欠宣大的三十万两银钱赏银发下去,就能“边关自宁”。

六科十三道又有多名言官上书附和,对苏泽喊打喊杀的声音遍布朝野。

沈一贯一大早就冲进了史馆,看到苏泽正在悠闲的临摹画像,他冲过去说道:

“子霖兄,朝野都在攻击你的《平戎策》,你还有心思在这里画画?”

苏泽放下画笔说道:

“怎么能说是我的《平戎策》?《平戎策》是陛下御批,阁部公议的,朝野不只是攻击我,这是在攻击阁部的公议。”

沈一贯愣了一下,又说道:

“若是阁部顶不住压力,最后还是会影响到子霖兄的。”

苏泽不在意的摇头,他拉着沈一贯说道:

“肩吾兄你交游广,你认识此人吗?”

沈一贯看着苏泽临摹的画像,点头说道:

“这不就是带头上书弹劾你的监察御史雒遵吗?”

果然,奸臣就是会自己跳出来的!雒遵是一个!

苏泽将这个名字记在心里,这就是【事后画册】上最早密谋的两人。

苏泽又将另外一个临摹的人像给沈一贯看,沈一贯立刻说道:

“苏兄你不记得了?这是我们同年沈思孝啊。也对,你不参加新科进士聚会,对他没印象也是正常的。”

提起了名字,苏泽才记起来,原来是沈思孝啊!

苏泽记下这个名字,这场阴谋的密谋者都已经清楚了,也不枉费自己用掉了一次【事后画册】的机会。

见到苏泽还是这幅淡然的样子,沈一贯也只好离开史馆,继续关注朝堂的动态。

果不其然,阁部首先出手了。

前蓟辽总督,现兵部侍郎曹邦辅抵达宣府,会合宣大总督王崇古,很快调查清楚了事情。

叛乱的赵大柱因为走私被百户赵成逮捕,赵大柱的乡民气不过劫了狱,赵大柱在大同底层戍卒中很有威望,于是大家就推举他起兵造反。

但是赵大柱也清楚事不可为,打退了一次围剿官军后,就领着队伍逃遁草原。

曹邦辅上书,大同局势没有那么严重,就算是赵大柱叛乱扩大,宣府也可以领兵镇压。

而内阁也强硬表态,四名阁老都在言官奏疏中票拟,《平戎策》是经过阁部共议的国策,岂能因为这点小问题就废止?

阁部出手,言官消停了一些。

就在沈一贯以为这场风波就要过去的时候,大同代王上书送到了通政司。

代王朱廷?上书哭惨,又说因为《平戎策》而九边不安。

因为是藩王,所以朱廷?没有议政,而是以宗亲身份请求皇帝,看在宗族亲情的份上,将大同的代王藩内迁。

代王这封上书,再次打破了原本的均衡,这一次言官不仅仅弹劾苏泽,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内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