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假皇孙 > 150 暂代东宫事

大明假皇孙 150 暂代东宫事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1 11:5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清晨。

夜色漆黑。

朱允?已经起床了。

换了练功服,准备去演武场习武,

虽然天气严寒,但是除了大雪停了几天的课,他的刀术、箭术课从未停歇。

文来福、夏嬷嬷一起来了。

两人笑容满面,又有些紧张,进来只是躬身施礼,

“老奴请殿下安!”

之后两人就站着,也不说话。

朱允?看他们的神情就知道,他们有大事要说,当即屏退了其他宫人。

夏嬷嬷上前小声道:

“殿下,昨夜郑嬷嬷死了。”

“怎么死的?”朱允?吃了一惊,这个消息太突然了。郑嬷嬷可是吕氏最铁杆的亲信了。

夏嬷嬷又有些愤愤不平地说道:

“景阳宫竟然说是伤重不治,显然是想将屎盆子扣殿下这来。其实有人看到了,昨夜钱嬷嬷带人去了郑嬷嬷的屋里。”

吕氏杀了人,竟然推卸到我的头上?

朱允?只觉得好笑。

太子都不会如她所愿。

文来福淡然道:

“殿下,肯定是太子妃灭口的。”

朱允?询问道:

“吕氏为何突然杀了她?是要杀人灭口吗?”

文来福回道:

“殿下,老奴打听到昨晚太子妃去了咸阳宫,但是很快就出来了,太子昨夜招的薛妃。”

“有小太监说,太子妃是哭着走的。”

夏嬷嬷有些兴奋,猜测道:

“失宠了吧?太子莫非是要换一个太子妃?”

朱允?、文来福同时摇了头,

朱允?叹了一口气,

“不可能。太子不可能。”

在东宫,太子独宠吕氏。

现在东宫八个嫔妃,有孩子的只有两个,

一个是吕氏,生了三个儿子;

另一个是王妃,来自草原,生了一个女儿,娘俩几乎没有存在感。

其他几个妃子都无所出,不是不能生,而是根本没机会接触。

太子北巡回来,她们几乎都见不到太子。

咸阳宫几乎被吕氏给霸占了。

夏嬷嬷有些遗憾,失望地叹了口气。

三个人聊着宫廷的禁忌话题,声音压的很低。

文来福低声道:

“那是太子妃,未来的皇后,涉及国本,太子会很慎重的。”

朱允通也无奈地点点头。

真到了万不得已,吕氏突然病死了才符合皇家的脸面和利益。

可是朱标会让吕氏“病”死吗?

朱允?对此不抱任何希望。

朱标眼睁睁地看着朱允被养废了,结果就归结于孩子自己不争气,却从没反思过是养育的问题。

朱标之前甚至很厌恶朱允?,因为常氏生了朱允通之后没多久就去了,他认为是朱允?克死了常氏。

还有杏花的死、吕氏抄了长安宫、吕氏对孩子的监视,难道朱标都不知道吗?

他可是太子!

这些事他肯定心知肚明的。

朱标不过是视若不见,装聋作哑,还企图在中间和稀泥,自己掏腰包让朱允?送礼。

~

朱允?问道:

“郑嬷嬷在宫外有亲戚吗?”

文来福摇摇头,

“老奴没听说过。

夏嬷嬷却说道,

“殿下,郑嬷嬷有一个妹妹,只是少有人知道。她的父亲早死,母亲改嫁,她入了宫。这个妹妹就是她异父同母的妹妹。”

“老奴也是无意中在宫外撞见一次,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

“她的妹妹在哪里?”朱允?急忙问道。

“殿下,她就在京城,和男人开了一家药铺。”夏嬷嬷回道。

朱允?叮嘱她:

“宫禁一开你就出宫,传信给蓝和,立刻将她们一家人带走藏起来。行动要快,别让人追踪到。”

夏嬷嬷疑惑道:

“殿下,她们姐妹关系并不好,郑嬷嬷即便有什么秘密也不会告诉她的吧?”

朱允?摇摇头,意味深长道:

“太子妃不一定这么认为。”

夏嬷嬷恍然大悟,

“老奴懂了。”

夏嬷嬷精神头十足,恨不得现在就出宫。

吕氏、郑嬷嬷差点整死了她,现在终于有机会亲手反击一次了。

朱允?最后叮嘱二人,

“留意陛下、太子、太子妃的动静,一旦有急事,立刻派人通知我,无论我在哪里。”

朱允?去练武了。

雪半夜就停了,演武场打扫的干干净净。

拿出长刀,朱允?深吸一口气,缓缓挥出长刀。

身处皇宫,指望谁都不如靠自己,自己强大才是真的强大。

~

朱标今天起的比往常早。

做了一夜的噩梦,他的气色很不好。

太监的调查结果,吕氏的笑语盈盈的模样,朱允通坠崖,种种事件在他脑海里交织,形成一个一个恐怖的小故事。

最后干脆不睡了,起来简单洗漱,准备去用膳。

张节过来低声道:

“太子,昨夜,景阳宫的郑嬷嬷死了。”

“怎么死的?”朱标神情变得严肃,这么快就灭口了,吕氏下手很迅速啊。

希望她能吸取教训,以后当个慈母。

“禀殿下,景阳宫说,是伤重不治。

朱标一口气憋住了。

刚升起的期望被浇灭了,心中十分失望。

“胡说!”

“不长脑子!”

自己心里一直念着多年的情分,对吕氏手下留情。

可是吕氏为何就不能体谅一下咱?

为何总想给孩子下点绊子呢?

张节缩缩脖子,没敢继续说下去,他深知真相并不重要,关键是公开的死因指向谁。

朱标沉声道:

“派人去告诉景阳宫,郑嬷嬷是醉酒而死!告诫他们,再乱传乱说的宫人,一律打死!”

“是,殿下!”张节躬身道,然后出去挑了一个太监,命令去景阳宫传达太子的谕令。

朱标的脸色十分难看,纠结了良久,才咬牙道:

“传令,太子妃吕氏有疾,着薛妃暂代东宫事!”

本想冷落几天,让吕氏自己反思一下错误。结果她就知道灭口,却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那就只能惩罚的重一点,希望她能警醒吧。

张节急忙躬身领了谕令,出去安排人书写、用印,然后分别两个妃子处传令。

朱标心里很糟糕,没有一点食欲,胡乱用了一口早膳,换了衣服就出发去了奉天殿。

乌云满天,看不到一丝星光,浓浓的夜色笼罩京城,伸手不见五指。

只有车周围的气死风灯洒落淡黄色的光芒。

朱标一路都在生闷气,吕氏太不让人省心了,昨晚以为点醒了她,早晨才发现没点醒。

吕氏怎么就这么顽固不化呢!

朱标叹了口气,摇摇头,暂且放下家里的烦心事。

很久没出来这么早了,父皇应该还没到奉天殿吧?

他撩开窗帘,竟然意外地发现奉天大殿灯火通明,父皇竟然已经到了?

朱标匆忙进殿,看到父皇正在御案后批阅奏折。

他的心中十分感动,父皇一直都是如此勤政,为了帝国呕心沥血。

快走几步,朱标上前施礼,

“父皇!”

朱元璋抬起头,

“标儿,来的这么早?用早膳了吗?”

“父皇,儿子用过了。今天醒的早,就早些过来了。

“标儿,近期身体如何?”

“父皇,儿子身体很好啊!李院判也说了,他开的药三天吃一次,儿子也坚持吃了。”朱标有些疑惑,父亲的神情怎么有些沉重?

自己的病早就好了,现在也就是调理身体,争取早日去了病根。

“那就好,御医说你不能着凉,最近下雪,会冷几天,你自己要多加小心。”

说着话,朱元璋拿出一本奏疏,

“你看看吧。”

朱标看了一眼标题,当即有些意外,

“李院判奏请丁忧?”

他急忙打开扫了一眼内容,昨天上午李院判的母亲去世了,李院判奏请去职丁忧。

朱标摇头叹息,

“李院判自幼丧父,是他的母亲缫丝、织布将他抚养长大,他这下打击太大了。”

朱元璋也不禁唏?,

“李院判是个孝子啊,自从他母亲生病,他就亲自伺候汤药,睡在母亲卧房的外间,有点动静就起身去看看,这半年他都快瘦脱形了。”

朱元璋拿起御笔批了“准”,

“咱吩咐太医院派人去吊唁,白天再下旨给老夫人一个诰命。李院判一直兢兢业业,医术也十分高明,咱就让老夫人走的风风光光的。

“父皇,按规制该追封为“淑人’。”朱标补充道。

“那就‘淑人”。”

父子俩三言两语就定了封赏。

朱元璋放下御笔,看着朱标,他知道儿子心里有事,但是他想等儿子自己开口。

朱标咳嗽一声,说道:

“父皇,五弟还在京城,是要年前让他回封地,还是先过了元旦?”

朱元璋有些失望,咱等的可不是这件事。

“让他去李院判家代表咱去吊唁,之后就回封地吧。”

父子俩突然都沉默了。

朱元璋也不着急,端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茶。

朱标想找个话题,可是他发现脑子空空的,

最终忍耐不住了,只好咳嗽一声,

“父皇,东宫儿子会注意的,太子妃做事是有些,有些,呃,欠缺周全。”

郑嬷嬷的死,父皇肯定知道了。

虽然父皇可能不知道赵三虎家的事,但是吕氏身边的嬷嬷突然死亡,其中缘由就耐人寻味了。

朱元璋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提醒道:

“为君者,不能有妇人之仁。”

吕氏做的那些事,是欠缺周全吗?

是欠缺人性吧?!

事到如今,太子还为之遮掩,朱元璋有些不悦了。

朱标躬身道:

“是,父皇,儿子已经下令,着薛妃暂管东宫事。”

朱元璋心中叹息,这个处分还是太轻了,总比没有强吧。

“标儿,皇家是有规矩的。”

老朱还是忍不住提醒道。

朱标额头渗出了细汗,有些拿不住陛下的意思,

“父皇,莫不是要废了太子妃?”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儿子一眼,既然儿子都挑开了话题,他也就明说了,

“咱看这个儿媳妇不行!”

摊牌了!

不装了!

咱想给你换个媳妇!

朱标吓了一跳,连连摆手,

“父皇,再有五天就是元旦了,如此喜庆的时候废了太子妃,会人心惶惶的,也,也太不吉利。”

朱元璋冷哼一声,

“要不是考虑年关接近,这个时候废太子妃于国不详,你以为咱会忍?”

朱标擦擦汗,

“父皇,吕氏也许是一时糊涂,您先让儿子再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她还在执迷不悟,那就,就,就考虑废太子妃!”

说完这句话,朱标已经满头大汗。

老朱有些心疼了,不愿意再给儿子压力,只得摆摆手,

“你自己定吧。”

朱标的这个处理差强如意。

但是老朱深知,儿子和吕氏感情很深,骤然让他换个太子妃,儿子肯定会强烈反对的。

暂且让太子妃失去权力,年后再找机会吧。

朱元璋对吕氏的观感更差了,这就是褒姒,妲己一类的妃子,竟然让我儿如此忍让姑息,日后一旦干涉朝政,必成祸患!

年后不能再留了!

朱元璋盯着朱标,告诫道:

“不管是皇后,还是太子妃,不过是一个女子罢了。刘备尚且说,‘女人如衣服。你是太子,身边嫔妃、宫女如云,不应沉被儿女之情所牵绊!”

“是,父皇。”朱标恭敬地回道。

可是他的心里很不以为然,女人如衣服?为何孙贵妃当年死的时候,你让我为她披麻戴孝?

那可是母后才能享有的哀荣。

朱元璋知道,一两句话说不透的,他拿出一叠奏疏,

“标儿,还是先议议朝政吧。”

“是,父皇。”朱标接过奏疏,开始翻阅起来。

朱标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什么妃子、儿子都被他忘记了,

“六个奏疏,全是要钱的!”

朱标苦笑不已。

西南有土司叛乱,安南也在蠢蠢欲动,沐英要用兵,需要大笔钱粮;

西凉有蛮人频频劫掠,五军都督府建议明年用兵,这也需要钱粮;

户部要储备开春的赈济钱粮;

朱元璋又拿起一叠奏疏,

“你看到的只是重要的几份,这也是!”

父子俩相视苦笑,四处八方都伸手要钱粮,可是帝国的钱粮是有限的,

朱元璋叹了口气,

“咱都感觉国库这点钱是杯水车薪了。’

“父皇,幸好咱们一边花,国库也一边收。”朱标安慰道。

朱元璋拍拍奏疏,

“收的那点税费差太多了,咱打算再加印一些宝钞,粗略估计先印一百万两。”

“父皇,今年全年收入,折合不到两千万两银子,一百万两会不会太多了?”

“标儿,先暂定这个数,等上午朝议,听听大臣的意见。”

“是,父皇。”

父子两个暂时定了一百万的数额。

至于发行这一百万两需要多少准备金,父子俩压根没想到。这个时代还没这个概念。

朝廷大规模使用纸钞都算开了先河了,

宋朝虽然用了交子,但是只在局部地区,主要是川蜀使用,

中央朝廷下令推行纸钞的,大明还是头一家。

大明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

上午的时间匆匆而过。

临近年关,大朝会已经停了。

今天上午来的都是重臣。

朱元璋父子经过和重臣们商量,暂定印五十万两宝钞,计划大部分用于明年开春后采购军需。

之后又议论了明年开春的垦荒、衙门封印后的安排,明年军事部署的大概方向。

最后一个议题是今年问斩的最后一批犯人。

朱标看了厚厚的名单,足足有一百七十多人,

他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马上过年了,怎么还杀这么多人?是否酌情减少一些?”

刑部尚书急忙躬身道:

“是,太子殿下,容臣回去重新审核一番,看哪些可以开恩,哪些还可以转圜。”

朱元璋没有说话。

他想听听其他大臣的意见。

礼部尚书的意见是,

“陛下,太子,臣建议,罪大恶极的就不用再审核了,只审那些虽然法律上该死,但是又有法外开恩情节的。”

朱标连连点头称善。

吏部尚书詹徽却说道:

“陛下,太子,既然按照法令这些人该死,那就该按律问斩,没必要讨论人数是多,还是少。

朱标皱起了眉头,今天心情本就不好,现在他被徽顶这一句,心里更不舒服。

“尚书,上天有好生之德。”

徽却毫不客气地回道:

“太子,我佛慈悲,且有狮子吼。朝廷的法令既然定了,就该严格遵守。”

朱标不愿意和一个臣子争论,只是对老朱道:

“陛下,臣建议少杀一些。”

也躬身道:

“陛下,臣建议按照朝廷的律令来。”

朱元璋沉吟了一下,朱标心太软了,今天就再给他上一课吧,

“詹卿说的有道理,既然朝廷有了法度,就按照法度来吧。法外开恩不宜过多,过多容易泛滥。”

朱标很失望,

“陛下,一百七十多条人命啊!请陛下宽仁一二。”

朱元璋淡然道:

“那就等你当了君王再宽仁吧。”

朱标心里有些失望,但是陛下都这么说了,他不敢再出言反对了。

散朝后,重臣们陆续散去。

朱元璋留朱标一起用午膳。

朱标却拒绝了,

“父皇,下午没有朝政要议,儿子想回东宫看看。薛妃第一天代管东宫,儿子也担心她能否撑得住。”

朱元璋看了看他,点点头,

“行,你回去看看,不听话的奴才换一换。”

吕氏经营多年,亲信遍布东宫,

薛妃的令估计都出不去她的宫殿。

如果不换一批人,那薛妃就是名义上的,吕氏还在暗中操控东宫的一切。

“是,父皇。”

“标儿,薛妃能不能挡住,关键看你给了多大的权限。”

“父皇,儿子明白的。”

朱标告退了。

看着他的背影,朱元璋连连摇头,标儿是先去薛妃那,还是先去景阳宫?

朱标头脑发胀,昏昏沉沉的,脸烧的厉害。

出了奉天殿,一阵寒风吹来,脑袋反而舒服了很多。

车夫赶着车过来,停在台阶下。

朱标心情烦躁,便摆摆手,

“咱先走一走。”

朱标在前面晃晃悠悠向东宫走,太监,宫女紧随其后。

朱标心里憋着一团火,太子妃吕氏的一意孤行,陛下要换个儿媳妇、刑部的滥杀、詹徽的反对...………

一个上午这么多烦心的事情。

河边,有一群太监在砸冰。

拍杆砸在水上啪啪作响,朱标感觉十分刺耳,不由地喝道:

“等咱走了再砸!”

砸冰的太监接到太子的谕令,急忙上了岸。

朱标心中犹豫,是去景阳宫看看吕氏,还是直接去薛妃那,看看薛妃的令传的下去吗?

一阵寒风吹过,风中带着几片残雪。

前面就是一座小桥,穿过小桥,东宫隐约在望。

朱标心神不宁,脑子中想着事,顺着路边向小桥走去。

无意中他踩上了一块结冰的地面,当即一个趔趄,身子歪倒了。

后面的宫人惊叫,

“太子!”

他们纷纷冲过去,企图搀扶太子。

可是已经晚了,太子重重地滑倒在地,顺着斜坡迅速掉入冰冷的河水。

一切不过是眨眼的时间,太子就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沉浮了。

空中飘荡起宫人们绝望的尖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