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假皇孙 > 242 神乎其技

大明假皇孙 242 神乎其技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1 11:5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太阳西斜,

北平府。

朱棣靠在椅背上,看着京城来的信,

这是季云帆来的信,他留在京城,一直没有回去。

第一封信中说,他还在留意能否买到火枪,或者图纸的渠道;

监视关大匠的人一直很隐秘,没有贸然行动。

第二封信是朝堂的动向,父皇命令三个皇子,两个皇孙观致。

看着各人去的衙门,朱棣不由地放声大笑,

“朱允通,你也有今天!”

工部、五城兵马司,差别太明显了!

朱棣猜出了父皇的用意,继承人可能就是东宫的这两个皇孙,但是目前陛下还有些犹豫。

但是陛下的心中是倾向于朱允?的。

转眼,朱棣就笑不出来了,脸色十分难看。

父皇宁肯从东宫的两个毛孩子中选择一个,却没有选择他。

自己镇守北境多年,风吃沙,经历无数风霜,有功劳,有苦劳,怎么就不入父亲的法眼呢?

朱允?就一个稚嫩的少年,哪点比咱强?

去工部第一天,就要插手弟弟的作坊:

之后就是去工部查账。

这些蠢事是一个皇孙该做的吗?

此刻,朱允?刚离开工部,尚不知道远在北方的四叔那深深的怨念。

时间飞快,观政快一个月了,他也查了二十多天的账,却只找到了一些零零星星的小问题。

一开始工部尚书、侍郎还很小心,每次有问题,都会亲自来解释,

可是每次“狼来了”,结果来的都是一只“兔子”,

次数多了,大家都习惯了,尚书、侍郎就不来解释了,而是派各衙门的郎中来,

今天,郎中也不来了,而是派来了手下的主簿接受质询。

朱允?知道自己的查账,惹的工部上上下下怨声载道。

但是他想抓个大活,将工部一举拿下,

现在双方都在咬牙撑着,看谁撑不住。

回到景阳宫的书房,朱允?靠在椅子上,感觉浑身酸疼。

工部无数的眼睛盯着,他每天都正襟危坐,这对体力也是一种考验。

方义送来了一封信,

“殿下,方先生来信了。”

朱允?当即来了精神,一把拿过信,掏出信仔细阅读。

方孝孺开始就谈起了观致。

他对观政持乐观的态度,劝朱允?好好把握,不要上来就要做出耀眼的成绩,只要稳扎稳打即可。

看到这里,朱允?心里咯噔一下,那自己查账就不够妥当了。

继续向下看,方孝孺果然建议不要查账,认为工部和应天府不一样。

如果收到信的时候已经开始查了,就尽快收尾。

朱允?不由地连声苦笑,没想到啊。

想着近期手下的反馈,工部的账堆积如山,带来的账房每天高强度的对账,不少人私下已经有了怨言。

“那就收尾吧。”朱允?叹了口气,几乎对方孝孺言听计从。

只是前功尽弃,白折腾了一番,还得罪了工部上下。

朱允?心中有些苦涩,

之前也曾想过,等方先生来信之后,再决定是否查账。

可是朱允通当着他的面,一口气拿到了三个投靠他的三个工匠,让他气的完全失去了理智。

朱允?将查账的错误决策归罪于朱允?,

都是朱老三不当人!

信的最后,方孝孺提起了道的死,还有龙河大火,他认为这背后有一股潜藏的力量在作祟,肯定已经引起了陛下的关注。

他提醒朱允?要注意安危,出门多带侍卫。

朱允?合上信,他也猜测,这两个大案子背后有人在作祟,并且他确信是朱允通搞的鬼,也只有老三有这个财力和人力。

书房门口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

“哥!该出发了!”

朱允堙站在了门口,正在招呼他。

“什么时辰了?”朱允?收起了信。

“哥,酉时一刻了。”

“来了。”朱允?站起身,该去乾清宫请安了。

夜色胧。

晚风带着丝丝凉意。

宫中四处星星点点亮着灯。

乾清宫门前,朱允?看着四周无人,当即站住了。

朱允?低声道,“哥,咱们不进去吗?”

“等你三哥。”

“为什么每次都要等他。”

“别问。等就是了。”朱允?没有解释。

这是方孝孺教的,方孝孺认为,“孝”还应该包括“兄友弟恭”。

所以朱允?每次来,都会在宫外等朱允通一起,表演就要演全套。

开始朱允?并没有察觉,来的早了就自己进去了。

错过两次后,朱允通就明白了,如果来了看不到朱允?,他也会等候。

兄弟俩心有灵犀一般,在乾清宫门前表演了一番兄弟情深。

朱允?兄弟等候的时间不长,朱允不急不忙地来了。

彼此打个招呼,一起进了大殿。

老朱并不在前殿,后殿也十分安静。

但是众人已经到了药的味道。

老朱已经病了几天了,昨天甚至朝一天。

太子的去世,对他打击太大了,自此身体就垮了。

朱允?满面愁容,

“皇爷爷快好了吧?“

朱允?点点头,

“御医说没什么问题,也就这两天就痊愈了。”

一直到了寝殿外,才听到里面隐约传来老朱的声音。

有太监进去禀报,一个年轻靓丽的妃子从里面款款走了出来。

是董丽妃,老朱的新欢。

董丽妃柔声道:

“陛下有旨:三位殿下回去吧,朕乏了。”

朱允通兄弟三人在殿外问安,之后便告退了。

出了长安言,恰好遇到朱植、朱权兄弟也来请安。

朱允?站住了,

“二哥,你们先回去吧,我等他们一起去一趟后宫。”

朱允?询问道,

“三弟,你是去探望韩王?”

朱允?点点头,“是的。”

三天前,韩王朱松稍有起色,可以下地走一圈了。

朱松性格温和,不同朝局,一门心思在学向上,和东宫完全没有利益上的冲突。

朱允?念在往日的情谊上,决定趁机去探望一番,

“那我也去一趟。”朱允?吩咐太监将朱允煌带回去,自己也留了下来。

朱允通没想到朱允?也要跟着去,朱小二和朱松没什么交情的。

他有些无奈,皇宫四处都是朱小二的舞台。

长安宫。

朱允?探望朱松回来,天色已经完全黑了。

文来福跟着进了书房,低声道:

“殿下,下午陛下对靖宁侯的处置结果出来了。圣旨上说,靖宁纵子行凶,管束失当,贬为平民,勒令全家去凤阳府居住。”

朱允?长松了一口气,估计叶升今天傍晚就能出了诏狱。

叶府躲过了灭门惨剧!

淮西勋贵躲过一劫!

“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出发吗?”

“殿下,这个老奴就不知道了。圣旨没有点明具体日期。”

“好,知道了。…

朱允本来还担心,老朱这次病重,会不会不管不顾地挥舞屠刀,一阵乱杀。

没想到老朱竟然放人。

这固然和叶升洁身自好有关,更是因为锦衣卫没有拿到什么有力的罪证。

朱允?端起茶杯,美美地喝了一口。

叶升没有死,历史终究还是改变了些许方向。

朱允烯心里轻松不少,多日的担心终于放下了。

他拿出了几封信,都是下午送来的,还没来得及处理。

其中一封信是老钱的。

翻译出来后,朱允通十分意外,不由地来回看了两遍。

是关于火枪营干户徐永盛的。

情报上说,十天前,羽林左卫的指挥使陈廷燮给徐永盛介绍了一个门亲事,但是徐永盛给拒绝了。

因此,指挥使陈廷开始整他,派了很多杂活,还经常找一些小问题斥责。

徐永盛似乎在搜集证据,准备反击。

情报后面也注明了拒绝的原因:陈廷竟然将情妇介绍给了徐永盛,

朱允通被气笑了,这种情况任何正常的人都会拒绝的。

说起来,他和羽林左卫打过交道。

冬天太子落水的那天夜晚,他去请李院判就是羽林左卫沿街封的路。

不过,那次带兵的是卫所的一个指挥佥事,他没见到陈廷燮。

老钱还提供了陈廷堂的外室的详细地址,朱允?对这个地方熟悉,那里有老钱的一个杂货铺子,两家竟然相邻。

放下情报,朱允通陷入沉思。

不能让徐永盛反击。

因为官场忌讳以下克上,即便徐永盛扳倒了陈廷,他自己的前途也彻底没了。

没人喜欢一个扳倒上司的下属,陛下更不喜欢。

朱允通决定,自己暗中出手,帮徐永盛解决这个麻烦。

一夜好梦。

转眼又是一个清晨。

朱允通早早地起床练武,沐浴更衣,之后才出发去给老朱请安。

虽然周云海早就不来了,但是朱允?每天早晨练武从没落下过。

晨曦微露。

东宫的三个皇孙已经踏进了乾清宫。

这次依然没有见到老朱,空气中依然是浓浓的药香,还是黄丽妃出来打发了众人。

不过朱允没有担心,历史上,老朱似乎不是死在今年。

恭敬地施礼问安,他准备告退了。

出乎意料地是,朱允?竟然缓缓跪下,眼泪吧嗒吧嗒地掉,在寝殿外一边请安,一边哽咽起来。

“皇爷爷,孙儿清圣安!皇爷爷......

朱允?不明所以,看到哥哥哭的这么伤心,他的眼圈也红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眼看要掉下来。

朱允有些无奈。

朱小二表演的有些过了,真让人恶心。

老朱不过是一场轻微的伤寒,董丽妃刚才解释的很清楚了,太医说陛下已经退热了。

人都要痊愈了,你哭个毛线啊?

这大清早的,吉祥吗?

黄丽妃毕竟太年轻了,一时间手足无措,双手交错,

“二殿下,这......您.....

“娘娘,没事的,我来。”朱允?安慰董丽妃,然后俯身一把将朱允?架起来,

“二哥,咱们出去,别打扰皇爷爷休息。”

他右手牵着朱允堙,左手架着朱允?,对丽妃笑道,

“娘娘,我们先告退了。”

丽妃看他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走吧,路上小心哈!”

朱允?还想继续表演,可是他哪里能挣扎开,朱允的手铁箍扣住了他的右胳膊。

“老三,朱老三,你,你放开我!”

朱允?气的忘记了,低声怒吼。

“二哥,别闹,先出去。”

“放开我!”

“不放!”

兄弟俩一路小声交流,一边大步向外走。沿途的宫人都低下头让在两旁。

一直到了前殿,朱允通才松开手,

朱允?气的小脸涨红了,

“你,你,太过分了!我是你的兄长!”

朱允?拍拍袍子,不屑地看了他一眼,

“丢人的兄长?“

说完,他扬长而去。

朱允?紧握拳头,气呼呼地看着他的背影,脸上的泪珠都忘记擦了。

朱允埋在一旁怯怯地问道:

“哥,回去吗?”

“回!不回在这干什么?”朱允?没好气地回了一句。

回了长安宫,朱允通用了早就出宫了,这次带着公孙虎、公孙豹兄弟。

上午他先去了五城兵马司,

忙碌了一个上午,在衙门简单用了午膳,朱允通出门了,他要去李院判的家。

李院判临终前,他应承要照顾李院判的小儿子李景天。

之前李景天要守孝,现在已经过了四十九天,这位小郎中可以出来做事了。

今天就是去兑现承诺的。

朱允在李家不远处找了一个茶馆,派公孙豹去将人请来。

公孙豹去了,但是很快又折返回来,

“殿下,李府门口有人在闹事,说是李郎中治出了人命,来要说法的。

朱允?的脸当即沉了下来,李院判去世才几天,就有人敢去他家去闹事了。

“走,去看看。”

茶馆离李府并不远,朱允?步行就过去了。

远远地可以看见,门前围找了很多人。

有人大声尖叫,

“医死了人,还想躲着?”

“别当缩头乌龟,出来!”

朱允通见对方人多势众,当即吩咐公孙虎,

“你去附近叫五城兵马司的人来。”

他则带着公孙豹缓缓走过了过去。

一个管家带着几个壮实的仆人挡在大门口,皱眉道:

?“咱已经派人去请大老爷了,你们不要在这里闹事。”

为首的一个老头却不乐意了,

“小老儿的孙子被你们府上的野郎中给治残了,你们大老爷来了也得给个说法。”

管家冷哼一声,

“也没说不给你说法。只是谁知道你孙子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讹我们。”

双方在门前对喷了起来。

管家是个吵架的老手,不温不火,将老头给气的几次要挥拳打人。

朱允通走了跟前才发现,一个中年男子躺在门板上,面如金纸,生死不明。

他有些疑惑,李景天不是没有医馆敢用吗?

难道他是私下行医的?

叫喊的老头身后跟着一群男男女女,足有十几个人,都跟着纷纷大骂,甚至向周围的吃瓜百姓大声污蔑,

“为了赚一点诊金,丧了良心。”

“刀子都拿出来了,就是想当街把人给刨开!”

“邪魔歪道,没有医馆敢用,就来胡乱行医。”

“开膛郎中啊,自己抢着给他看病,推都推不开!”

“坑死人呐!”

“李院判到底是怎么死的?你们不知道吧,你们..........谁打我!”

朱允通听不下去了,竟然污蔑到了李院判的头上,当即一鞭子抽了过去。

众人这才看到一个贵公子持着马鞭子站在一旁,面色不善,身旁还有一个公公。

嘶!

宫里来的,是皇子,还是皇孙?

被抽的人捂着脑袋,畏畏缩缩地不敢说话。

病人家属中,一个老妇人突然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没天理了!治死了俺大孙子,俺也不想活了!打死他吧!”

老妇人躺在地上撒泼打滚。

朱允?注意到,这一家人穿的衣服有棉有麻,但是很少有补丁,家境应该不错。

难道有背景?

普通的老百姓看到自己,早就吓得只磕头,不会说话了。

这家的老妇人竟然还敢法。

公孙豹大怒,就要上前打人,被朱允?制止了。

现场病人家属、围观的百姓太多了,一旦出了乱子不好控制。

五城兵马司的士兵在一个总旗的带领冲了过来,五十多号士兵将现场围了起来。

公孙豹指着病人家属,尖声怒喝,

“将这群皮无赖看住了!”

为首的老翁见势不妙,急忙小声吩咐家人,

“快走!”

“抬着孩子走!”

“惹不起啊!”

躺在地上喙哭的老妇人一骨碌爬起来,眼泪神奇地收了回去,

“走!俺孙子命不好!是他该死!”

“快步吧!孩子命苦,怪不得谁的!”

老妇人话里话外都是满满的委屈,好像一个在强权之下委曲求全的老太太,

围观的百姓对他们一家充满了同情,却又敢怒不敢言,只能鄙夷地看着朱允通等人。

两个壮汉匆忙抬起门板,拔脚就要溜走。

“慢着!”朱允?沉声叫住了他们,

“别急着走。不是人死了吗?总不能白白地死了吧?”

吃瓜的百姓看到一个贵人要当街断案,都困扰在士兵的外围,吃瓜的人还在不断增多。

士兵已经将闹事的病人家属都控制了起来,

总旗上前简单问了他们几句,之后上前禀报,

“嘉殿下,为首的是陈老翁、王阿婆,他们告李景天治死了他们的孙子陈金柱。”

朱允?转头吩咐李府的管家,

“去请三公子.........,不用了,他来了。”

李府的侧门打开,一个憔悴的中年人从里面快步走了出来。

一袭灰色长袍,神情萧索、无奈。

不过刚过三十岁,他的背已经有些弯了,眉眼隐约有李院判的影子。

看到故人之子,朱允通又想起了仁厚的李院判,心中不禁有些酸涩。

人群中有不少小孩子,看到李景天来了,立刻吓得大呼小叫,纷纷要朝外钻,

“快跑啊!他要割小孩的!”

“抓小孩啦!”

“他手里有刀子吗?”

“邪祟啊!”

殿下就在眼前,李景天有些尴尬,可是拿这些孩童也没有一点办法。

其实他一直站在门后,是管家建议他不要出来。

管家的意思很明确,对方明显是来讹钱的,等大老爷来了,给点钱打发了事。

但是他听到殿下来,就再也站不住了,自己的事不能只让殿下一人担着,当即走了出来。

朱允通挑挑眉毛,忍不住笑了,没想到李景天的名气这么大,足以止小儿夜啼的角色。

李景天也算是大明朝的解剖第一人了,只是不能被人理解。

李景天快步上前,跪下施礼,

“草民李景天拜见殿下!”

朱允?急忙将人扶起来,

“不用多礼,本王和院判是旧交。”

111

殿下!

围观的百姓已经有人猜出了朱允通的身份,东宫的三殿下。

现在李府的门口被围的水泄不通,附近的树上,屋顶、矮墙上都长满了人,还有更多百姓匆忙赶来吃瓜。

朱允通问道:

“李三公子,门板上的病人,是你治疗的?”

李景天点点头,

“是的,殿下。草民上午去买毛笔,路上看到一个人病倒在路旁,就开了方子,出钱给抓了药喂下。”

围观的人都哗然了,竟然是一个热心肠的郎中,

“郎中自己掏钱,真稀罕!”

“即使郎中不出手,那人也得死!”

“这家人就是来讹钱的吧?”

也有人低声道,

“他是个怪郎中,会用刀子割开死人,看人家的肝肠脾肺。”

“好吓人啊!”

“谁知道他是什么目的?”

吃瓜百姓对李景天的评价迅速两极分化,

但是他们的风向变了,至少不再针对李府了,并且齐齐鄙视病人一家子。

朱允?有意为他开脱,

“既然你是善意的救助,那陈金柱的死就和你无关了。”

李景天却苦笑道,

“殿下,和草民有关。”

朱允通愣了,这人被气糊涂了?还有朝自己怀里揽事的?

围观的人群再次惊讶地叫了一声,有人甚至嗤笑起来,

“这人傻吗?殿下这都帮他开脱了,自己还上杆子揽罪。”

“心里有愧吧?”

“就是傻子!”

“他的脑子不太正常,正常人会去刨人家肚子吗?”

陈老翁、王阿婆趁机哭嚎起来,

“金柱,你死的好惨啊!”

“乖孙,你不该死的啊!庸医害人呐!”

朱允通冷冷地看了一眼总旗。

总旗下的一哆嗦,急忙大喝,

“别嚎了!再喙一律掌嘴!”

周围的士兵跟着齐齐大喝,

“再嚎掌嘴!”

声势浩大,不仅将陈老翁他们给震住了,吃瓜的百姓也都暂时闭了嘴。

场面重归安静。

朱允?对李景天道,

“李三公子,你继续说。”

李景天解释道:

“殿下,本来病人喝了药汤之后,还需要辅助针灸才行。”

“可是陈老翁不同意草民施针,执意要将病人抬走,要去找更好的郎中。”

“草民的银针都拿出来了,可是他们却将人抬走了。”

总旗询问陈老翁,

“是这么样吗?”

陈老翁支支吾吾,不愿意说话。

总旗将一个闹事的壮汉拖到一旁询问一番,之后回来禀报,

“殿下,他们找了其他医馆的郎中,结果连找了三个,都说治不了了,让抬回家去。”

“他们以为病人没有动静,才来李府来找麻烦,想让李府赔偿几个钱。”

朱允?摇摇头,

“自己中断治疗,坑害了病人,出了事故就来责怪郎中,你们真是无耻之尤!”

围观的百姓也纷纷嘲讽,

“这家人真不要脸!“

“还有脸来!”

“不闹哪来的钱?你看他家是个人都来了,十几口子呢!“

“丧良心哦!”

陈老翁一家跪在一旁不敢说话,脑袋低垂,恨不得塞进泥里。

李景天拱手道,

“殿下,草民带了银针出来的,想再试试。”

“死人还能下针?”朱允?低声问道。

是李景天疯魔了,还是神乎其技,真的能生死人肉白骨?

李景天摇摇头,

“殿下,草民当时把了病人的脉,不应该这么快就没命的。

“草民想再去把一次脉,如果吊着一口气,下针还来得及的。”

朱允?当即同意了,

“!“

李景天上前,眯着眼给病人把脉。

很快,他大声道:

“殿下,病人脉搏微弱,还有一口气在,可以用针。

“善!”朱允?点点头,“你尽管放手治疗!”

李景天拿出针灸包,放在地上摊开,一排大大小小的银针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接着,他揭开病人胸口的衣服开始下针。

朱允通站在一旁,安静地等候。

府里的管家送了椅子,恭请朱允通坐下,

很快,仆人又搬来了茶几,出来一个漂亮的丫鬟送来香茗,瓜果。

李府的人都小心地伺候,不仅因为朱允通是殿下,而是发自内心地感激朱允通对李府的关照,

大公子李厚朴在皇家印书坊,那是在秉德的手下,而秉德是殿下的人,现在李厚朴已经是大管事了。

二公子李辛夷在礼部担任主事,经过殿下的举荐,在李院判生前就已经升任铸印局的员外郎。

现场很安静,吃瓜百姓有的安静地看着,有的在窃窃私语。

李景天已经下了八针,有长有短,

众人眼看着他又拿起了一根,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老天爷!

这针也太长了吧?!

银针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着寒光,足有巴掌长。

“他是要扎死那个病人?”

“别胡说,我见过比这还长的针。”

“太吓人了,没死也扎死了!”

百姓窃窃私语。

朱允通也吃了一惊,但是他没有制止,自己不懂医术,只能选择信任。

陈家人都在士兵的看押下,冷冷地看着,没人敢反对,士兵们虎视眈眈地看着呢。

李景天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胸腹之间捻动银针。

众人屏住呼吸,银针一点点下去,最后只留下一指高的尾巴。

李景天收了手,起身站在一旁,静静等候。

呼!

围观的百姓几乎同时出了一口长气,他们似乎比施针的李景天还累。

也有百姓低声嘀咕,

“他怎么只下了针?刀子呢?”

“是啊,没拿刀子割几下。”

“都是传谣,哪有郎中看病还拿刀子的?”

“都这么说!”

“你看到了?”

吃瓜的百姓在争论中略有些失望,

鼎鼎有名的“开膛郎中”,今天竟然没有当众开膛,“瓜”少了些许的甜。

一炷香后,李景天起了针,

之后将病人翻过身,脸冲下。

啪!

他对着病人的后心猛拍一掌。

众人猝不及防,都齐齐一声惊叫。

朱允通坐直了身子,仔细盯着病人的变化。

突然,病人猛地张口,哇地一声吐了出来,汁液四溅,

病人连呕几次,吐了一滩黑水,腥臭无比。

臭味随风飘送,需到的百姓连声干呕,满脸痛苦,太臭了!

李景天站起身,对陈家人道:

“好了。带回去吃几天素净的,养半个月就痊愈了。”

再看病人,已经自己坐了起来。

周围一片哗然,刚才还说人死了,现在竟然活了过来。

“李神医!”

“那人刚才躺着就是死人啊!”

“真有郎中能起死回生,真是开眼了!”

“他在哪里坐堂?以后咱也找他看病。”

朱允通微微颔首,这么多人眼睛都看着,今天的事情很快就会传遍京城,李景天的名声会有所好转的。

总旗上前,询问了病人陈金柱几个问题。

众人听的清楚,陈金柱早上出门买菜,半路突然病倒在路旁,是李郎中好心救治,还出钱给他买了药。

众人都唏嘘不已,李郎中好心没好报。

好心救人,结果被陈家给讹上门了。

李院判生前名声很好,不少百姓受过他的恩惠,现在都对陈家人破口大骂。

陈老翁见状,不敢再纠缠,只能哀求将病人带回家。

朱允通冷哼一声,

“就这么走了?”

陈老翁急忙道,

“殿下,小老儿补偿李三公子出的钱,呃,另外再奉上诊金。”

他至今都没有说一声道歉,百姓都鄙夷他的为人,齐齐大声?他。

朱允通呵斥道:

“李三公子出于善心,贴钱给你们治病。是你们擅作主张,治到一半将病人抬走的。”

“出了问题,你们就昧着良心,聚众闹事,上门讹诈!”

“你们糟践了李三公子的善心!”

“你们当朝廷的律令是摆设吗?”

陈老翁他们跪下求饶,

“殿下,是小老儿关切孙子,急糊涂了,请殿下开恩。”

朱允通见他依然死不悔改,当即判道:

“今天来现场闹事的,除了这个老翁、阿婆,其余人等,每人打十板子!”

陈老翁、王阿婆以为逃过了一劫,暗自庆幸,岁数大了也是有好处的。

总旗吩咐士兵,上前将人犯拖下去,在路口当众扒开衣服行刑。

男犯就在路口,女犯被拖去了稍微偏僻的地方。

吃瓜百姓迅速跟着转移,有促狭的开始大声评论各犯人屁股的形状、颜色。

朱允通示意公孙豹过去监刑。

公孙豹过去,只吐了两个字,

“好打!”

士兵们知道殿下发怒了,又有公公在一旁监视,他们将板子抢的呼呼生风,将一群闹事的汉子妇人打的哭爹喊娘。

陈老翁、王阿婆吓得瑟瑟发抖,低着头,不敢说话,唯恐触怒了殿下,心中只盼着行刑早点结束,他们立刻回家。

行刑结束,总旗上前禀报,

“殿下,人犯七人,皆已各答十记,俱已行刑完毕。”

朱允通又指着陈老翁、王阿婆,

“你们两个是始作俑者,念你们岁数大了,不使用刑。”

“但是,犯法也不能就此揭过。

“总旗,将这两个为老不尊的送去江宁县衙,如号三日示众,让百姓都看一看,这就是昧良心的后果。”

陈老翁、王阿婆两人眼前一黑,恨不得立刻昏死过去。

最轻的也要十斤重,脖子上套着,站在衙前风吹日晒,没吃没喝的,还要被行人唾骂。

枷号一日比打十板子太多了,何况还要连着枷三日。

丢脸都已经是小事了。

三日过后,这老命还在吗?

两人急忙跪下连连磕头,终于知道认错了:

“殿下,小老儿知错了!”

“殿下,老婆子是猪油蒙了心,您开恩?!”

朱允场丝毫不为所动,反而厉声怒喝:

“李三公子遇到你们的孙子当街生病,当即伸以援手,你们竟然以此来讹诈!”

“如果不重罚你们,以后谁还敢出手帮人?!”

总旗急忙命人将两人拖走,当即命人押送江宁县衙。

陈金柱十分惭愧,摇摇晃晃站起身,上前跪谢李景天的救命之恩。

李景天没有斥责,反而温言劝慰了几句。

陈家人灰头土脸,互相扶着,在百姓的嘘声中一瘸一拐地散去了。

闹剧结束了,吃瓜百姓陆续散去,李府的仆人出来清扫污秽。

李景天上前再次感谢朱允通的救助,邀请他进府用茶。

一个中年白面胖子骑马匆忙赶来,眉眼和李景天有些像,是李院判的大儿子李厚朴,

李厚朴在皇家印书坊,有阎学通关照,现在已经是一个大管事了。

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朱允?的关照。

李厚朴远远地跳下马,快步过来恭敬地施礼,

“卑职拜见殿下!今日幸好有殿下来了,澄清了事实,还了舍弟的清白。”

朱允?摆摆手,

“关键还是令弟医术高明。”

几针下去,一个濒死的人就复活了!

神乎其技!

李景天鼻子一酸,除了父亲,也就殿下夸赞他的医术。

其他人,要么不理解,要么视他为妖魔鬼怪,连自己的两个兄长都有些怨言,责怪他伤了门风。

李厚朴也邀请朱允通进府做客,朱允通正好有事和他们谈,便欣然同意了。

李府大门敞开,仆人全部恭立两旁,迎接最尊重的客人。

众人簇拥着朱允?去了客厅。

朱允通在上首坐下,众人闲聊了几句。

朱允通放下茶杯,对李景天道:

“院判在的时候,本王承诺给你安排一个去处,今天来找你就是商量这件事。”

李景天有些嗫嚅地说道:

“殿下,草民找了一个活计,去一家药铺炮制药材。”

“哦?谁给你找的?”

“殿下,是草民的大哥。”

李厚朴陪着笑,解释道:

“殿下,您知道的,舍弟暂时不便行医,卑职就给找了个药铺,先有点事做。”

朱允通转头问李景天,

“你喜欢这份活计吗?”

“殿下,这个,就是糊口吧。”李景天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满脸愁容。

“看来,你还是不喜欢啊。”朱允通笑了。

李厚朴也有些无奈,弟弟的名声太差了,父亲在的时候也没有医馆要。

现在父亲去世了,能有个药铺要人,已经给了天大的面子了。

朱允?直接说道:

“在应天府衙不远,有一家药铺,你去那里当个坐堂医。”

这是他开的药铺,是许小棠在分管,那里正缺郎中。

李景天的眼睛亮了,当郎中才是他的梦想,

转眼,他又失落的说道,

“殿下,草民名声不佳,会连累您的。

院判生前就叮嘱他,要听殿下的安排,他担心自己的名声太差,连累了殿下。

殿下如此照顾李府,不能坑了殿下。

朱允呵呵笑了,

“因为你解剖的事情?“

李景天点点头,

“是,殿下。

朱允?又问道:

“你知道‘解剖”这个词的源头吗?”

李景天当即回道:

“殿下,目前可查的最早的文献是《黄帝内经》,‘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朱允?一摊手,

“你看,这么经典的大作都认为解剖是必要的。

“《汉书》也有记载,王莽就让官员、太医和屠夫解剖过犯人,‘量度五臧,以竹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

“还有《欧希范五脏图》

《存真图》,尤其是后者,现在不少学医的都当做典籍来学习的。

“利用好解剖,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人体,才能去治疗疾病。”

李景天仔细品味他的话,最后躬身道,

“殿下说的是。”

朱允?继续道,

“一些愚妇愚夫不理解你,那就随他们去吧。学术一道,重要的是坚持自己。

“你的精力要放在追求上,不要在意人的流言蜚语。”

李景天一直被流言所困惑,今天有贵人告诉他,这些都不要在乎,他心中的郁积尽数散去,心情无比舒畅。

李厚朴没有出声,只是陪着笑在一旁听着。

他虽然不赞同弟弟去别人家尸体,不过弟弟喜欢医术,也从不认为自己是错的,现在有殿下支持,想必不会再有人挑刺了。

李景天又有些尴尬地说道,

“殿下,只怕没人找草民看病,会影响药铺的生意。”

朱允通宽慰道:

“天长日久,他们会看到你的医术。你看今天,那个陈金柱下次自己生病,或者亲人生了大病,会不会找你?”

“肯定还要找你的!”

“生死之间,病人才顾不上那么多的。你就放心去好了。

李景天彻底没了顾虑,当即拱手道:

“草民谨遵殿下谕令!”

朱允通见他有些紧张,突然问道,“人体有多少块骨头?“

“呃,殿下,大约两百块吧?”

“成年人共有两百零六块。”朱允通笃定地说道。

“殿下,您不会是也………………………………”李景天吃了一惊,殿下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莫非殿下也解剖过?

知道这么清楚,肯定不是剖了一具两具的了。

朱允?摆摆手,笑道:

“本王还没有,是一个学医的前辈亲自解剖了很多尸体后得出的结论。”

李景天遇到了知音,精神也随之振奋起来,

“没想到,解剖还可以做的这么细致。”

朱允通一摊手,笑道,

“那当然,骨骼、肌肉、血脉、......太多需要解剖来认识的。”

朱允?回归正题,

“药铺附近就是应天府衙,本王和治中邓辉打过招呼了,以后有了人命案子,还有你作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找你协助办案。”

李景天有些不解,

“殿下,这......

朱允通直白地说道:

“应天府经常要处理尸体,还要斩杀一些死囚犯。这些总比你去野外随便找个尸体强吧?”

李景天顿时眼睛冒光,

“这些,都......都归草民?”

“归你!”朱允?点点头。

李景天给他一个长揖,

“草民谢殿下恩赏!”

就在这一瞬间,他对未知药铺的坐堂医充满了向往。

他都没有问薪俸如何,有尸体可以解剖就是最完美的,谈钱多俗!

朱允?微微颔首,

“三公子,本王有个条件。你要用十年的时间写一本书,《解剖学》。

“草民......草民能行吗?”李景天吓了一跳,

出书?

那不是医学巨擘才能做的事吗?

朱允通沉声道:

“你是李院判的儿子,你当然行!你也必须行!”

李景天的眼睛红了,激动的身子有些哆嗦,当即郑重地回道:

“是,草民一定行!一定不辜负了殿下的期望!不辜负了先父的名头!”

朱允通给了李景天地址,让他自己去药铺就职。

公孙豹送来了一个袋子,朱允推给了李景天,

“送你的。”

李景天将袋子铺开,这是鹿皮做的刀袋,里面插满了形式各样的手术刀的刀头,还有一排刀架子。

朱允通解释道,

“这是根据不同需要打造的钢刀,你以后也可以根据需要自己打造,给你留了一些空余的地方。”

李景天当即爱不释手,不用解释,他都猜到了用途,

“这是切开皮肤的,这把可以清理筋脉,这把......”

李厚朴听的浑身起鸡皮疙瘩,不过他强忍着没有呵斥。

工具都准备好了,三弟不去刨几个尸体都对不起殿下。

太阳西斜

朱允?起身告辞。

李厚朴、李景天兄弟恭敬地将朱允?送出宅子,

朱允?上马之前又想起了一件事,

“厚朴,院判的遗作整理的怎么样了?”

李厚朴急忙躬身回道,“殿下,已经校对结束,下个月就能印刷了。”

“用最好的工匠,最好的纸,最好的墨。”朱允?叮嘱道。

“谨遵殿下谕令!家父泉下有知,一定也会感念殿下的关照。”李厚朴哽咽了。

朱允通很满意,今天来的目的都达到了,

在李府众人的恭送下,他马离开了。

朱允通没有回宫,而是去了别院,今晚要巡逻。

刚到别院的书房坐下,许小棠就过来禀报,

“凉国公府下午来了一个管事,要拜见殿下,一直在前院候着呢。”

朱允通有些意外,

“快请进来。”

一个老兵进来了,

“小的给殿下请安!”

朱允通认识他,是负责蓝玉书房的管事,这是蓝玉亲信中的亲信,

“安!”

管事躬身道,

“殿下,定远的小公子被您抓了,老公爷询问能否通融一二?”

定远侯王弼的小儿子王宗敏,累计两次闯了宵禁,不幸的是两次都被朱允通抓了现行。

第一次夜间纵马,招摇过市,被打了三十板子,

第二次夜里聚众斗鸡,直接被朱允通送进了大牢。

朱允?当即回道:

“回去告诉老公爷,今晚就放他回家。”

管事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急忙躬身道谢,然后告退了。

只是他的心里有些犯嘀咕,

“都说殿下铁面无私,从不讲情面,怎么今天这么好说话?”

自从带着兵马司的将士巡逻,被殿下打板子,关大牢的勋贵子弟太多了,之前还没从网开一面过。

朱允?在别院用了晚膳,拿出了一张纸,这是老钱调查的陈廷堂的履历。

陈廷,颍州府人,四十六岁。

十八岁从军,从元军小旗投诚明军,累至羽林左卫指挥使。

孔武有力,高大肥硕。

为人狡诈,阴险,睚眦必报。

一妻一妾,嫡子......

调查的很详细,很琐碎,

最后还写了陈廷的爱好:喜酒、肉。

最大的嗜好就是斗蛐蛐,在京城的虫圈小有名气。

每逢夏天他都会聚拢一群人斗蛐蛐赌钱,因此还养了很多蛐蛐。

只是这人做事低调,不张扬,这种纨绮的爱好才没被御史发现弹劾。

鼓楼传来沉闷的鼓声,

鼓声时而缓慢,时而急促,一共是一百零八声。

鼓声停歇后,钟楼又传来激越的钟声,依然时而急促,时而悠扬,也是一百零八声。

一更三点。

宵禁开始了!

该行动了!

朱允?拿出了令箭,

“公孙豹,你去西城兵马司调五十名骑兵,五十名刀手,二十名弓箭手,去珍珠巷南口等候。”

公孙豹拿着令箭走了。

朱允通收拾停当,也出了书房。

夜风送来两声沉闷的鼓声,

二天了。

外面传来更夫的梆子拉长的声音,

“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朱允通出了院子,催马直接去了西城,今夜就去会一会羽林左卫的指挥使陈廷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