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假皇孙 > 269 陛下被利用了

大明假皇孙 269 陛下被利用了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1 11:5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松江府。

许小棠看着箱笼都装车了,转头看了一眼闺房,心中有些不舍。

虽然住的时间很短,但是这个别院自己说了算,可惜又要走了,

想到即将进入深海,她隐隐有些害怕,虽然许府海商出身,但是她从未进过深海,只听长辈说过海洋的翻云覆雨的可怕。

不过想到这次是去追随殿下的脚步,她的脸上又浮起微笑。

许小棠低声道,

“走吧。”

现在殿下“失踪”的消息还没有传来,依然可以打着殿下家眷的旗号出海。

等谢于道的消息传来,那个时候别院首当其冲是被搜查的,再走就晚了。

宋阿婆进了院子,上前躬身问道,

“小娘子,现在出发吗?”

“是呀,你收拾好了吗?一起走吧?”许小棠问道。

宋阿婆笑着说道:

“老身没什么东西,就一个包裹。”

许小棠看着外面一排大车,装满了箱笼,憨笑道,

“看着也没什么,一收拾就这么多箱子。”

说着,她走到窗户旁,拿起了一个瓷烧的小狗玩偶,只有拇指大小,

她轻轻捏在手里,拿出香袋,小心地放了进去,这是殿下来到松江府送她的。

宋阿婆看看左右,低声问道,

“小娘子,老身想请教一个问题。”

“说吧。”许小棠站住了。

宋阿婆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殿下之前的筹划,是吞并董云峰的五百人,打乱后作为自己的兵力。为何昨天却突然赶他们走了?”

“小娘子可知道其中原委?”

许小棠笑道:

“这个我知道一些。云峰他们能全身而退,全是殿下最后的善念。”

“殿下也是最后一刻放弃的,这些士兵的家属都在京城,强行留下,他们的家属下场会很惨,流放、杀头、教坊司这些了,并且这些士兵必然心怀怨念,军心会不稳定。”

“殿下最终决定,与其留下一些心里有牵挂的士兵,不如放他们归去。

宋阿婆躬身道,

“老身明白了。”

许小棠反而有些担忧,

“阿婆,他们一路上陪伴殿下来的,路上难免看到什么,回去之后会不会乱说?”

“就他们?他们不敢的!”宋阿婆摇摇头,“董云峰一路上的奏疏都是殿下代写的,除非他不想活了。他会让手下闭嘴的。

“那就好。”许小棠放心了。

宋阿婆低声道:

“小娘子,殿下此举,也是安了朝廷的心,避免过早被朝廷针对。”

许小棠微微颔首,明白了朱允?的安排。

看着侍女关上门窗,她便招呼众人:

“咱们走吧。”

众人簇拥着她出了院子,上了香车。

香车向院子的后门驶去。

许小棠连一个老仆都没有留下,松江府的衙役每天会来巡查一趟。

她的船已经在码头等候。

出了别院,外面有护卫在列队等候。

许小棠的一名侍女下了香车,将一封信递给为首的队长,

“派人送回京城,给老太公。”

许家的直系基本上都撤去了琉球,现在和许家老九一起做海贸,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而许老太公和许家老四许昌辉一起留在了京城。

现在殿下没钱了,许小棠需要爷爷点头,准许她调用家族的资金,解燃眉之急。

宋阿婆躬身道,

“小娘子,老奴就不送您去码头了。”

她要留在松江府,负责收集沿海的情报,但是她不会住在别院了。

这里必将成为锦衣卫监视的重灾区。

许小棠低声问道,

“杨先生过一段时间就会来,需要我留下水手和船只帮忙吗?”

杨士奇还留在京城,帮助殿下完成最后的任务才能离开。

他也必然要到松江府中转,要么去琉球,要么去罗岛。

宋阿婆摇摇头,

“小娘子放心,殿下都安排妥当了,到时候老身安全送他登船。”

许小棠放心了,轻轻跺了跺脚,

一名侍女扬声道:

“起程!”

~

大海上碧波荡漾,微风轻拂,

今天是个出海的好日子。

浙东的海面上,星星点点全都是战船。

谢于道将浙东沿海卫所的船只全部酒了出去,包括最小的苍山船。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眼看已经正午了,可是将士们一无所获。

谢于道度日如年,在座舰上来回走动,犹如困兽。

本想把朱允通殿下装进牢笼,既完成了陛下的旨意,顺便讨好一下未来的皇太孙,

却没想到殿下没进“牢笼”,自己很有可能要先进去了。

看着路过的战船,打出的旗语都是“没有发现”。

谢于道心生疑惑,就算是迷路了,船上的老水手也能发现问题不对,现在也该返航了吧?

难道是回松江府了?

可是守在长江口的战船为何没有回应?

谢于道突然想起来,早晨出发的时候,没看到护送朱允通来浙东的将士,那个副千户董云峰压根就没出现。

还有,殿下竟然换船了,没有坐他自己的那个骚包的装饰奢华的两层楼船。

作为老水师,谢于道很清楚,两层楼船不适宜航海,容易侧翻。

难道朱允通一早就知道了什么………………

!!!

他不由地打了一个寒颤。

朱允通不会是逃走了吧?!

谢于道大声喝道:

“去松江府。”

殿下的去向成了问题,那就拉几个人一起认罪。

座船在海上划了一个大大的弧线,掉头直奔松江府。

谢于道不甘心地看着四周,茫茫的大海上除了卫所的战船,并没有殿下的那个福船座舰。

“传令,让儿郎们抓几个倭寇,好好审问。”

早晨大雾弥漫,战船几乎都没有出海,但是倭寇的船也许出来了,或许有一些消息。

日上正午,

谢于道的船在减速,前面不远就是松江府码头了。

谢于道站在船首,迎风而立。

他注意到,南岸的码头一群人正在登船,中间簇拥的是一个仕女。

仕女很年轻,裙角、丝带随风飘舞,飘飘欲仙。江南出美女,但是如此出挑的也是万里挑一了。

谢于道心急如焚,但是依然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小娘子的座舰是四百料的福船,看船就知道了,那个小娘子的家世贵不可言。

福船没有悬挂任何旗帜,难道是马庆南的家眷?

他又摇摇头,马庆南为官清廉,也没听说他有家眷。

“不知谁家,竟然如此豪奢,一个小娘子就能有这么大的船。”

手下的亲兵纷纷凑趣道,

“都帅,在水师这就是主力战船,指挥使才能用的呢!”

“有钱人吧!”

“单有钱也没用,逾制了,肯定是大富大贵人家的小娘子!”

“伺候她的侍女得有二十多个。啧啧......”

谢于道还酸酸地拽了一句文,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亲兵跟着轰然叫好。

仕女一群人登了船,福船滑入水道,竟然向东漂流而下。

谢于道心生疑惑,竟然要走海路?

北上都是走运河,难道是南下去福建?

这就说的通了,福建有钱人多。

谢于道的船开始掉头,船晃的厉害,谢于道回了船舱。

再次停靠在松江府的码头。

踏板刚放下,谢于道已经迫不及待地踩了上去。

码头的小吏陪着笑,迎了上来,被亲兵粗鲁地推开了,

“滚开!”

谢于道又想起了刚才看到的小娘子,忍不住指着东面问道,

“前方十里的码头是谁家的?”

小吏急忙躬身问道:

“军门,请问是有四个泊位的那个码头吗?”

谢于道想了想,好像是还四个泊位,“是的。”

“禀军门,那是三殿下的码头。”

!!!

谢于道如遭雷击,牛眼瞪圆了,立刻撞开前面的亲兵,一把将小吏的领口抓住了,

“是朱允......咳咳......是?殿下的码头?”

他的大脸几乎贴在了小吏的脸上。

小吏吓得瑟瑟发抖,不敢看他血红的眼睛,只能努力后仰,

“是,是的,军门!”

谢于道一把扔了小吏,他想明白了,

朱允?的码头......仕女…………………………

听闻朱允通在松江府养了一个漂亮的小娘子,也是前不久才到的。

那个小娘子是去找朱允?的!

她一定知道朱允?去了哪里!

朱允通不是在大雾中迷失了,而是有目的地去了某个地方。

“来人,快,去追那艘福船!刚才从殿下码头出发的那艘福船!”

谢于道站在岸边,忙不迭地下令。

“快走!”

“追上立刻扣留!”

“不服从指挥的,杀无赦!”

谢于道眼珠子血红,终于有了点线索,他绝不会放弃。

已经过去盏茶时间了,一旦进入大海就不好找了。

虽然皇孙的女人不好招惹,但是现在自己是泥菩萨过河,顾不上太多了。

他只留下两个亲兵,其余的全轰到了船上,

“持本将的命令,严令沿途所有战船,一起寻找!”

看着士兵们开始撑船离开码头,谢于道在岸上不断呵斥:

“升帆!”

“不许让道!”

“撞过去!”

他的船立刻张起所有的船帆,毫不顾及后续的来船,迅速插入水道,后面的船只一阵惊叫,慌忙避让。

谢于道继续大吼,

“必须扣押!不能放跑了!”

他的座船在河道里横冲直撞,完全不顾小船的死活,直奔东方而去,

留下一路被撞伤的小渔船,还有落水的船夫在河中呼救。

看着自己的船追了下去,谢于道这才带着亲兵,大步流星去了松江府衙门,

等不到衙役的通报,他推开衙役,大步闯去了签押房,怒气冲冲地大吼,

“马庆南,殿下去了哪里?”

马庆南已经闻讯,起身迎了出来,听到他的质问,不禁疑惑道:

“谢军门,何出此言?殿下不是和您一起走的吗?”

谢于道气急败坏,唾沫飞溅,

“老夫出了长江口就没看到他的船。

马庆南小眼圆睁,吃惊地问道:

“军门,您是说,殿下......他失踪了?”

谢于道红着眼睛,死死地盯着他,

“马知府,你不会说你不知道吧?”

马庆南是东宫旧人,这次朱允?突然消失,他应该是知情人。

马庆南一摊胖手,满脸无辜,

“军门,殿下被您护送去了浙东,下官只知道这件事。”

!!!

谢于道恶狠狠地看着他,

死胖子这就是开始推卸责任了?

“马庆南,交出殿下的行踪,不然谁也庇护不了你!”

马庆南看着他,淡然道:

“谢军门,这种污人清白的话,还是不要再说了。”

谢于道目光锐利地盯着他,

马庆南丝毫不惧,坦然地迎了过去。殿下是路过松江府,咱可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反倒是你,谢于道,等着沐浴陛下的怒火吧!

谢于道没有凭据,松江府也不属于浙江管辖,他只能虚张声势,

“本将会禀报陛下的,马庆南,你别想一推四五六。”

马庆南平静地回道,

“下官也会上奏疏,向陛下禀报下官所见所闻。”

马庆南岔开了话题:

“军门,殿下失踪可不是小事,还是撒出人手去寻找吧,需要松江府协助的,下官义不容辞。”

谢于道突然问道:

“那个护送殿下来的副千户云峰呢?今天早晨为何没有随行?”

平安无事的时候,他不会在乎一个副千户。可是殿下出事了,副千户可以拉出来顶罪的。

他甚至都想好了罪名,黄云峰护送不力,任由殿下孤身进入茫茫大海。

马庆南解释道,

“军门,昨天殿下给了他们命令,勒令他们当天必须返回京城,他们已经于昨天晚上返回了。

谢于道心生疑惑,急忙追问道:

“殿下为何这么着急赶他们走?”

马庆南摇着大胖脑袋,

“下官也不知道。昨天董云峰来辞行,咱才了解这些。”

谢于道冷哼一声,

“董云峰这贼厮为何不来向本将辞行?”

马庆南看了他一眼,一时无言以对。董云峰来松江府衙门辞行,因为他是在咱的地盘。

可是云峰属于京营,和谢于道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和你辞什么行?

谢于道也意识到失言了,冷哼一声,

“董云峰这所有问题!老夫要上本参他!”

马庆南不急不忙地补了一句,

“副千户拿到了殿下的敕令,当即就带兵启程了。”

黄云峰护送朱允?来,将人交给了谢于道,然后持有殿下的敕令回京,

来有圣旨,回敕令,完全挑不出毛病的。

谢于道气结,有敕令你不早说?!

谢于道看的出来,殿下催云峰走的那么急,就是为了让云峰避开今天的麻烦。

他心中不解,云峰的死活关朱允何事?

难道云峰这一路殿下伺候舒服了?

或者,董云峰就是殿下的人?

谢于道见诈不出什么,马庆南一直云淡风轻的样子,反而是自己暴跳如雷,情绪要彻底失控了,

谢于道站起身,冷冷地看了马庆南一眼,胡乱拱一下手,

“老夫告辞!”

谢于道大踏步向外走去,心中恨恨地想,找不到朱允?,自己逃不掉朝廷的惩罚,马知府也休想置身事外。

马庆南起身拱手施礼,

“下官恭送军门!”

谢于道大步出了衙门,阳光有些刺眼。

站在门口,他不禁有些茫然,该何去何从?

他又突然转身,询问马庆南,

“马知府,有没有派人去通知殿下的人?”

马庆南摇摇头,

“军门,殿下在松江府没留什么人。”

谢于道故作疑惑道,

“他不是有个别院在附近吗,传闻养了一个小娘子?”

马庆南再次摇摇头,

“军门,那里的人都撤了。别院已经托付给小衙照看了。”

“撤了?都撤去哪里了?”谢于道急忙问道。

朱允通刚失踪,别院的人立刻就撤了,其中肯定有鬼。

马庆南的胖脸挤出一丝笑容,

“军门,殿下的家事,岂能是下官可以过问的。”

谢于道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大步走了。

他有些后悔了,没想到马庆南是块滚刀肉,说话滴水不漏。早知道如此,自己刚才该亲自去追。

希望手下能追上那个小娘子吧。

谢于道带着亲兵回了码头,留在松江府也没有意义了,还是回去继续找吧。

日上正午,晚春的阳光晒的人燥热。

谢于道却感觉从内到外的寒冷,双腿灌了铅一般沉重。

马庆南肯定会上奏疏的,事情瞒不住了,也没人敢瞒着,自己回去就要写一份请罪奏本。

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很悲惨!

~

京城。

杨士奇骑马进了宝华山。

一直走到了一处陡坡下,他才跳下马,留下两名护卫看守马匹。

一个护卫背着竹在前面开路,杨士奇紧随其后。

正午的太阳有些毒辣,

不到一刻钟,杨士奇已经汗流?背。

一路走走停停,翻山越岭,越走越深,前方已经没了路,全靠护卫在前面用刀开路。

中途,护卫突然凑近,低声道,

“先生,有人在窥视我们。”

杨士奇摇摇头,

随他们去,安心走咱们的。

没有护卫才有问题呢。

又走了半个时辰,前方的半山腰出现了一个茅舍。

四周静谧,只有偶尔几声鸟鸣。

茅屋前种了不少青菜。

屋后有几棵果树,已经挂满了果子。

不远处有流水潺潺,杨士奇循声过去。

不到十步,眼前就是一汪泉水,

泉水清澈见底。

杨士奇喜出望外,急忙在下游捧水洗脸。

溪水冰冷刺骨。

杨士奇打了个冷颤,随便洗了一把脸,瞬间清凉了不少,方才站起身,冲着茅舍大声道:

“王先生,学生来看您了!”

声音在山谷回荡。

茅舍一片静谧。

杨士奇走到房屋前

片刻后,不远处的竹林出来一个老人。

正是蓝玉昔日的幕僚王行。

蓝玉的突然去世,王行当夜就病倒了,奄奄一息,一度被郎中认为没救了,

幸好当时李景天还在京城,及时出手救治,王行才没有追随凉国公去了。

蓝玉下葬后,王行离开了凉国公府,来了宝华山隐居。

王行并没有立刻邀请杨士奇过去,而是淡然地问道,

“你个小猴子来干什么?为何没去找殿下?”

杨士奇上前陪着笑

“先生,学生还有一点事情没办完,办完了就去追随殿下。”

王行摆摆手,

“老夫这里没有什么好招待的,没事就回去吧。”

他已经心灰意冷,无意世事。

说着,他转身就要走。

杨士奇急忙大叫:

“先生,就是殿下派学生来的。”

王行这才回过身,挥手虚邀,

“那在外面坐吧,喝一点山里的野茶。”

既然是朱允通派来的,必然和夺位有关。

如果这世上还有俗事能让王行心动,那就是帮蓝玉实现遗愿,让朱允通登上皇位。

朱允通登基,就等于违逆了陛下的意思,

只要陛下不喜欢的,王行都心里舒坦。

杨士奇见他没有赶人,松了一口气,急忙拱手道,

“那就叨扰了。”

~

门外有石桌石凳,杨士奇亲自动手,烧了一壶泉水,冲了一壶野茶。

瞬间茶香四溢。

杨士奇深嗅了一口气,

“好茶!”

王行呵呵笑道,

“别拍马屁了,什么事,说吧?”

杨士奇解释道,

“先生,殿下留下奏疏,想请先生帮着把把关,润润色。

王行有些意外,

“殿下留下了奏本?人都去东海了,还惦记朝廷呢?”

杨士奇点点头,从竹篓里拿出一叠纸,双手奉上,

“先生,这就是。

王行指着茶杯,

“你自斟自饮。”

他则接过奏疏,仔细看了起来。

杨士奇也不见外,先给王行倒了一杯,才给自己斟上。

端着茶杯,悠然地四处眺望,远山如黛,满目苍翠。

松涛阵阵,鸟鸣幽幽,

山风不时卷过,吹去了杨士奇一身的暑气。

喝了一口茶,两肋生风,飘然欲仙,他有些羡慕起王行的日子了。

一炷香后,王行看完了,将奏疏放下,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放下茶杯,他不由地叹了一句,

“老夫很久没看这么精彩的东西了。内容精要,很有意思。”

杨士奇哈哈大笑,得意地问道:

“先生,猜猜谁写的?”

王行却感慨道,

“都是殿下写的吧?这里面的内容,老夫之前都听殿下聊起过。不过,殿下当时只说了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应该是后加的,是对前者的延续和补充。”

“而这个后加的偏偏是最有价值的。”

杨士奇微微颔首,佩服道:

“也就殿下的奇才,能想到这些惊天动地的内容。学生当时看了也是拍案叫绝,惊为天人!”

王行看了他一眼,淡然道:

“两份奏疏,都是以殿下的名义呈送吗?”

杨士奇促狭地笑了,反问道,

“先生以为呢?“

王行冷哼一声,

“小猴子也来考咱?士绅一体纳粮‘这份奏疏要是送上去,天下的官绅、读书人都会恨死他的。”

“殿下就不要考虑皇位了,因为皇位和他彻底没关系了。

杨士奇摇摇头,笑眯眯地回道:

“第一份,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奏疏,是以殿下的名义送;”

“第二份,士绅一体纳粮殿下的意思,是让朱允?的人去送吗?”

王行有些惊讶,不由地看着他,疑惑道:

“二殿下的人?会愿意吗?谁会这么大胆,就不怕他的祖坟让人给创喽?!“

杨士奇一摊手,

“学生也是如此,但是殿下说他有办法,咱就没再细问下去。”

说着话,他给王行斟了一杯茶。

王行点了点头,没再继续追问,也许殿下收买了朱允?的手下,也许殿下另有奇计。

王行拿起了第一份奏疏,

“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为一条,按亩折算征收铜钱,百姓不再缴纳粮食,这条解决了杂税太多,百姓负担过重的问题,但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漏洞。”

“请先生明言。”杨士奇放下茶杯。

“让百姓只缴纳铜钱,朝廷没有这么多铜钱的。”王行解释道。

杨士奇十分惊讶,

“先生,朝廷现在不缺钱的。”

王行摇摇头,“朝廷刚开国,但是现在铜已经有些紧张了。再过几年就必然会出现铜荒。

“那先生以为呢?”

“粮食一半、钱一半,或者干脆还是粮食。”王行建议道。

杨士奇摇摇头,

“先生,缴纳粮食容易被小吏盘剥,淋尖踢斛,农夫损失很大。”

他常年生活在底层,深知百姓缴纳粮食的时候遭遇的不公。

王行不禁冷哼一声,

“收铜钱就没有问题?百姓要卖粮食才能换来铜钱的。”

“丰年的时候,必然谷贱伤农。

“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又必然大幅涨价。”

杨士奇张口结舌,半晌才坦然地承认错误,

“先生说的是,是学生疏忽了。”

王行捏着茶杯,他又补充了一句,

“官绅把控权力,百姓如鱼肉,无论是缴粮食,还是缴铜钱,代价都是不可少的。’

杨士奇犹豫道,

“百姓,缴纳粮食被盘剥,缴纳铜钱也被盘剥,就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吗?”

王行捧着茶杯,悠悠地回道,

“殿下说,等他坐了那个位置,会有办法的。”

“先生,什么办法?”杨士奇瞪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

王行摇摇头,

“殿下当时没继续说。”

喝了一口茶,他拍拍奏疏,又说道,

“还有,‘重新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漏税田产”,谁来查?官员!”

“如何让这些官员用心办事,而不是敷衍塞责,或者中饱私囊,帮着大地主隐瞒土地?”

“这些都要在细节上明确规范。”

杨士奇连连点头,

“先生所言极是,学生听了也有所得。”

接着,他又补充道,

“殿下说过,在丈量土地之前本来该推行一个考成法,严格规范官员的行为,留优汰劣,可是考成法目前不适合提出来,因为陛下的身体不好,已经没时间推行了。”

王行微微颔首,

“这才对啊!有了考成法,后续的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才能顺利推行下去。”

“不过没有考成法也没关系,殿下肯定是要借助陛下开国君王的威望来硬推的。”

杨士奇点点头,

“殿下确实是这么说过,现在吏治清明,陛下有绝对的权威,没有考成法一样可以推行。

王行询问道:

“陛下身体如何?“

也就是在这荒野,他才能肆无忌惮地问出这种杀头的问题。

杨士奇摇摇头,

“不好!”

喝了一口茶,他又加重了语气,

“很不好!”

“炼钢作坊爆炸后,陛下就生了重病,身体愈发的亏了。学生近距离见过两次,衰老的很厉害。

王行看着远方的山色,淡然的眼神里多了很多神采。

良久,他回过神来,

“士奇,你先回去吧。大体方略很好,但是细节上需要微调。明日,老夫派人给你送去。

朱允?以后要么“清君侧”,要么“靖难”,没有其他可能。

既然能恶心一下朱洪武,还能扶持老公爷的后人登基,王行十分乐意相助。

太阳西斜,山风有些冷了。

杨士奇下山了,王行跟着相送。

走出一片竹林,杨士奇劝道:

“先生请留步。”

王行停住脚步,突然问道,

“殿下为何不留着自己推行,反而现在提出来。”

四周无人,杨士奇说话自然毫无顾忌,

“先生,学生揣测,殿下是考虑到革新动了很多人的利益,与其等殿下自己登基后去做,引起朝野动荡,不如现在请陛下去做。”

“等殿下继位了,有了前朝的基础,只需要修修补补即可。”

顿了顿,杨士奇继续道:

“至于官绅一体纳粮,陛下一定会十分心动的。但同时,天下都必将为之震动,官绅也必然群情汹汹。”

“陛下如果实施一体纳粮,天下势必群起反对。按照陛下的性格,也必然迎难而上,铁腕推行,为殿下以后的推行开了先河,打下了根基。’

“即便陛下不采纳一体纳粮,或者部分地用了,至少也留下了一个引子,殿下登基后再用,天下不会如此震惊。”

他说的很直白,殿下就是要利用陛下。

王行微微颔首,

“士奇,山路崎岖,多加小心。”

看着杨士奇的身影消失在山崖后,王行才转身回去。

刚才的考校,杨士奇的答案让他很满意。

殿下屡次夸赞杨士奇是宰辅的大才,

今天见了,他相信了殿下的判断,此子未来必然位极人臣。

-

王行回到茅舍,没有一丝耽搁,立刻拿着奏疏进屋了,

点起蜡烛,摊开了奏疏。

他看到奏疏的时候,就彻底明白了朱允?的打算,

陛下一眼就能看出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对朝廷的好处,就陛下的那个性子,必定会采纳的,

推行新政需要时间,没有三五年是看不到效果的,

这期间,天下必然因为革新而动荡,偏偏老皇帝身体不好,朱允?的权威不够。,

这样朝廷就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注殿下的动静,他可以更从容地积蓄力量。

如果洪武再采纳了“官绅一体纳粮”,相信殿下做梦都能笑醒,那简直就是神助攻。

王行很早就追随凉国公,亲眼见证了大明的建立,经历了朝局的动荡起伏,从来都是洪武大帝利用别人,收割敌人,打压臣子。

殿下竟然想着利用洪武大帝!

殿下果然非常人也!

王行死灰一般心的又燃起了红色的余烬。

深吸一口气,拿起毛笔,在朱砂墨里滚了滚,

老夫今天就助殿下一臂之力!

王行呵呵笑了,

“陛下,草民来给奏疏润润色,让您看的更尽兴!”

说着话,他已经落下了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