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假皇孙 > 232 朱棣的绝望

大明假皇孙 232 朱棣的绝望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1 11:5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清晨。

东方刚出了鱼肚白,朱棣就已经去乾清宫陛辞了,今天要离开京城返回封地。

队伍已经在等候。

朱棣催马赶上,众人一起离开了京城,直奔长江。

其他藩王这两天也会陆续返回封地,今天下午是蜀王、周王、湘王,明天上午将是秦王、晋王、代王。

一旦京城事了,藩王们都犹如逃脱牢笼一般,争先恐后地走了。

在京城有太多规矩,头顶还有一尊镇压的大帝,哪如在自己的封地舒坦。

燕子矶码头。

朱棣的队伍到了。

东方一轮红日的跃出了地平线,江面上跳动着点点金鳞。

这里被一群燕王府的侍卫封锁,不少等着上船的百姓都被拦在了外面。

朱棣在送燕王妃登船。

燕王妃的船队将从镇江掉头向北,沿着运河一路去往北平。

魏国公徐辉祖也带着几个家人来送行。

目送燕王妃上了船,宽大的官船沿江顺流而下。

江风带着水汽涌了进来,带着一丝清凉,久经京城酷暑蒸烤的宫人都十分受用,不少都挤在前舱享受凉风,甚至有的坐在甲板上。

燕王妃坐在内舱有些气闷,但是她只是坐着发呆,一动也不动。

她的心情很糟糕,这次来京城竟然吃了暗亏。

这次不辞辛劳,陪着夫君千里奔波回京奔丧的,当然不是出于对太子的尊重。

而是因为太子没了,让他们夫妻看到了继位的可能。

她跟着回来,就是想去王公大臣的内宅去活动,借机帮着燕王拉找一些王公大臣。

她不仅是燕王妃,还是徐达的女儿、魏国公徐辉祖的妹妹,可以行走于各个权贵的内宅,甚至皇宫。

开始她很顺利,贵妇们对她礼遇有加,去谁家都是座上宾。

她推出的《内训》也很受欢迎,不少当家的贵妇都表示要用作内宅培育女儿的宝典,甚至陛下都很欣赏,有在后宫推行的意思。

直到朱允?来了一手文字狱,挑出其中一句“长孙尽孝,唐祚以固”,说出了背后的“玄武门之变”,

她的《内训》突然无人问津了。

甚至她自己也不敢提了。

谁能想到,在史书上以贤惠著称的长孙皇后竟然有毒。

她再出去做客,很多女主人突然变得很忙,去上香还原了,回娘家了,生病了、养的小猫去世心情不好………………

最后的大半个月,除了娘家,她几乎哪里也去不了,四处都是闭门羹。

皇宫更是甚少去了,郭宁妃生病,已经不见外客。

燕王妃心中犹如扎了一根刺,开局有多顺利,结局就有多打脸。

她甚至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引用长孙的典故。

道衍这个擅长阴谋诡计的秃驴竟然也没看出来,只是一味吹捧。

看着官船渐渐消失,朱棣告别了魏国公,大步上了渡船。

季云帆站在岸上,看着渡船远去。

他要留在京城,处理一些文书,还有燕王府的一些生意,估计要一个月后才能返回北平府。

这一个月的分离,让他心中满是不安,甚至隐隐觉得,自己在燕王身边已经沦为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如果换作是道衍,今天必定和燕王一起返回的,

江风猎猎,吹起他的衣袂,他却浑然不觉,只是静静地伫立着,目送渡船穿过江心,向北岸靠去。

一炷香后,渡船在江北的一处码头靠岸了,对面等候的侍卫迎了上来,簇拥着燕王登岸。

季云帆叹了一口气,收回目光,缓缓转过身。

不知道何时,魏国公已经走了。

码头重新开放,不少人蜂拥而至,自己的轿子已经在江堤等候多时。

季云帆缓缓走上江堤,朝轿子走去。

他的双腿犹如灌了铅一般沉重,这种被谋主忽视的感觉,如同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北岸,侍卫牵来了燕王的乌骓马。

乌骓高大健硕,通体如黑色的锦缎一般闪着光泽。

乌骓性格温顺,用马头蹭了蹭饭了朱棣,朱棣哈哈大笑,拍了拍马的脖子,然后抓住缰绳,在侍卫的帮助下翻身上马。

朱棣扬起了马鞭,精神振奋,

“走!给本王跑起来!”

他抽了一记战马,战马一声长嘶,顶着炎炎夏日扬起了四蹄,侍卫们纷纷扬鞭跟上。

他只带了二十名侍卫,一人三马,还有十名负责补给的士兵。

马蹄声隆隆,扬起一路烟尘。

天地广袤,视野开阔,顶着蓝天每向北多跑一步,就离父皇远一步,父皇如高山一般的影子就淡去不少,父皇平静又带着审视的目光似乎也在变得模糊不清。

朱棣的身心越来越放松。

一直跑了小半个时辰,战马已经浑身大汗,朱棣的胖脸上满是油汗,甚至汗珠都滚在了胡须上,他才放慢了马速,

现在他身心舒畅,多日的烦恼一扫而空,仰天长啸,犹如脱笼之鹄。

赤日炎炎。

朱允也在催马奔驰。

一路蝉鸣相伴,骏马四蹄翻飞,汗刚冒出来就被热风吹干了,只留下一层黏腻,让人多了几分燥热。

庄松德要撤了,有些事情需要他亲自去处理。

朱允通远远地绕过了炼钢作坊,直接进了栖霞山。

山路蜿蜒曲折,前行了一炷香的时间,众人下马又步行了半个时辰才到。

庄松德已经在等候了。

朱允?询问道,“松德,都收拾干净了吧?”

“殿下,全都收拾好了,工具都装箱了,等着运走呢。”

“本王要的狙击枪准备了几把?”

“殿下,按照您的要求,五十个瞄准镜,十把精修后的火枪。”

“很好!”朱允?很满意,这十杆枪关键时刻就是保命用的宝贝。

“殿下,属下这次要去哪里?”

“你要出一个远门,可能要住上几年,所以你要带着家眷一起。”

“属下遵令!”

朱允?看的出来,庄松德有些紧张,对要去哪里心存疑虑。

“松德,你认识张庆松吧?”

他决定透漏一些消息,打消庄松德的顾虑,让他轻松出发。

“殿下,属下和他很熟悉,过去都是工部的。他在都水清吏司,属下在虞衡清吏司。”

“那就太好了!你这次去,就是去投奔他。”

“崇武?竟然去这么远?!”庄松德先是大吃一惊,接着又高兴起来,

“殿下,有熟人就太好了!崇武可是张庆松的地盘。属下本来还担心人生地不熟,怕被人欺负呢!没想到还是老熟人!”

朱允?又和他聊了到崇武的安排,

“你负责生产枪械,张庆松负责你的安全。如果他安排你离开,不用质疑,立刻就走。”

庄松德该下山了,按照朱允的安排,他今天下午就必须离开。

昨晚通知的他,今天下午就走,时间十分紧迫。

但是朱允?担心狙击锦衣卫的消息传来,老朱很可能命令锦衣卫四处搜捕可疑人员,那时候再出京就困难了。

庄松德临走前指着山洞一侧说道,

“殿下,您之前要的甘油,还有硝酸,属下都准备好了。”

顺着他的手指,朱允通看到两个半人高的瓦缸,一缸甘油,一缸硝酸。

朱允?揉揉额头,忘记告诉他了,只需要半缸就足够了。

本来早就该来了,可是太子去世后,各种繁琐的礼仪,还有朱棣、朱允?平添的各种麻烦,都让分身乏力,转眼就拖到了现在。

庄松德憨厚地笑了:

“殿下,如果还不够,属下可以留下来接着做一点。”

朱允?笑着摆摆手,“这已经使不清了。”

“殿下,需要属下打下手吗?”

朱允?摆摆手,“你下山吧,这里交给我就行了,我一个人足够了。”

接下来的工作很危险,他一个人都要小心,根本不必要再多一个人。

“殿下,那属下就下山了?”

庄松德搓搓手,脸上满是憨厚的笑容。

他没有再请求帮忙,常年在工部做事,他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

朱允?又叮嘱了路上的注意事项,

“去吧,路上要照顾好自己。你们坐的船是许家的,就是你岳丈家的,路上保准将你们伺候的舒舒服服的。”

“去了崇武安心造枪,枪管已经送过去了。”

“还有啊,你这次路过松江府,必然要路过上海县,那里有一个初建的码头,你在那搭建一个小作坊,对外就是铁匠铺,其实是修理枪械的小作坊,留一个徒弟。”

送走了庄松德,朱允通将蓝九和他们赶的远远的,自己找了一个风口,开始加工大杀器。

这玩意稳定性太差,生产过程还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出了事故,就这么大的量,估计能将眼前的山洞都能炸飞了。

一个时辰后,朱允通双手小心地捧着瓷瓶出来了。

瓷瓶本是他的书房里装卷轴的,里外都上了釉,十分光滑,装水的话能装十斤多。

这次当了大杀器的容器,里面装了大半满。

蓝九和他们围找上来,

“殿下,成了?“

朱允?点点头,面露喜色,

“成了!”

蓝十七伸手去接瓶子,

“殿下,属下帮您拿着?”

朱允?急忙制止了,“别动!这玩意很不稳定的!”

蓝九和急忙将冒失鬼拉住,

“殿下,要试试威力吗?”

朱允通环顾四周,这里是庄松德工作的地方,最好给毁掉,不要留下太多痕迹,

“试试吧。”

他指挥蓝九和找来一根绳子,用菜油浸泡后,在山洞中间吊起了一块大石头,绳子的另一端伸到了洞外。

等石头吊结实了,朱允在石头的正下方倒了大约一斤的大杀器。

然后他带着蓝九和他们出了山洞,

“小十七,你来负责点火。

蓝十七很高兴地接过火镰,“属下遵令!”

“点了火立刻跑来和我们汇合。”朱允通叮嘱了一句,就带着其他人一路狂奔,直接跑到了对面的山头,才站住脚,远远的看着山洞。

蓝十七看他们跑的这么快,心里终于知道害怕了。

山洞里倒的黄色的水,似乎很危险。

朱允通又指派了几名护卫去看好战马,

“虽然战马离这里很远,但是估计声音会很大,就像头顶炸开一个响雷。”

他则抱着瓷瓶走的更远,他需要找沙石、枯草、一衣服将瓷瓶垫起来,避免接下来的爆炸将瓷瓶也引爆了。

蓝十七点燃了绳子,立刻?了火把,跑去和蓝和他们汇合。

绳子燃烧起来。

众人静静地看着山洞,等着最终的结果。

不到半炷香的时候,突然山洞闪过一道光,接着一道火球在山洞内急剧膨胀,浓烟升腾而起,

这时众人才听到巨响。

山洞塌方了。

一股巨大的气浪从洞口喷涌而出,裹挟着碎石、浓烟,以摧枯拉朽之势一路横扫,大腿粗的树木被砸倒、巨石都掀的翻滚。

众人很快感到一阵风扑面而来,风中还带着呛人的烟尘气息。

山风呼啸,对面的浓烟很快消散了,之前的山洞已经碎石堆满,再也看不到之前的痕迹。

众人呆立原地,都愣愣地看着对面,嘴唇微张,却发不出一丝声音,无不被这惊天的力量震慑住了。

一杯水的量,竟然将一个山洞炸飞了。

如果殿下刚才捧的一坛子,威力该如何……………

朱允?慢慢走了过来,

“这就是新武器的威力。现在的黑火药终究要被这种火药代替。”

蓝九和他们才回过神来,

“殿下,这,这已经可以使用了吗?”

朱允?摇摇头,

“这玩意太不稳定。本王没想好怎么使用呢。”

这种大杀器需要用硅藻土吸附,使用起来才安全。

但是硅藻土又需要引爆的雷汞,偏偏自己也似懂非懂,需要不断试错,眼下庄松德走了,没有合适的人去做,只能暂且放下。

火枪可以改用硝化棉,但是他也没想好如何去造硫酸。

幸好这些都不着急,颗粒火药也足够用了。

朱允通将剩下的硝化甘油封存在一个峭壁上。这玩意震动会炸,只能放在野外才更安全,即便出了事故也不会伤人。

做好标记,他带着护卫下山了。

现在还要去炼钢作坊,和关大匠商量撤退的安排,一切都在给另一种可能做准备。

耐火砖的技术目前还是关大匠独家的秘方,但是朱允通还惦记着钢管生产线,

真到了万不得已,他要做到能抬手就将这个生产线也彻底搞废了,避免给敌人生产武器。

现在先将每天的生产数量降下来。

江北,朱棣他们一人三马,一路跑跑停停,马跑不动了就停下来休息,好了马又接着跑,一路笔直地向北而去。

正午时分,侍卫找了一片小树林,附近有河水,扎下了临时的营地。

朱棣带了丰富的补给,有酒有肉,在林下美美地吃了一顿,休憩了半个时辰继续赶路。

一直跑到暮色苍茫,探路的侍卫前来禀报,

“王爷,前面五里路远是龙尾河。”

朱棣一挥马鞭,意气风发,

“到龙尾河扎营休息。”

朱棣一行人赶到河边,探路的侍卫指着不远处道,

“王爷,前面有一家旅店,要不要去那里歇息?”

“有客人吗?”

“禀王爷,有一群锦衣卫刚刚也到了那里。”

“咱们还是扎营吧。”朱棣甩鞍下马。

他不想和锦衣卫掺合在一起,也不觉得这种偏僻的地方能有多好的旅舍,想想野外旅舍的跳蚤,苍蝇,还不如自己的营地干净。

侍卫迅速搭起了营帐。

这里是内陆,就靠近京畿,安全无虞,他们没有挖壕沟,但是砍伐树木做了简易的鹿砦。

侍卫有的去河边洗马,有的准备晚饭。

营地忙碌起来。

朱棣闲着无事,背着手在附近溜达,河面上飘着薄雾,不远处就是一个木制的简陋码头。

码头边停靠着一艘小船,只能勉强坐下十几个人,是乡村常见的蚱蜢舟。

附近有一个二层的木制小楼,看样子有些年头了,柱子已经看不到漆皮,房顶长了不少野草,一阵风吹过,小楼咯吱吱作响。

朱棣有些意外,在这种荒郊野岭竟然有楼。

如果住在二楼,夜里应该很凉快的。

朱棣有些后悔了。

不过身为王爷,不能朝令夕改,他只好忍了下来。明天下午就能抵达淮水,就可以去和燕王妃汇合了。

等到了船上再好好歇息吧。

小楼突然变得热闹起来,隐约看到十几个锦衣卫蜂拥着上楼,很快又吵吵嚷嚷地下来。

朱棣皱了皱眉,转身回去了。

他不愿意和这些人打交道,锦衣卫就是父皇养的狗,蒋琳甚至都不太买藩王的面子。

锦衣卫们看了房子,纷纷到了一楼,准备用晚饭。

再住一夜,明天下午就能到了京城,明晚就能回家,好好睡一个安稳觉了。

镇抚使方景辰安然坐在上首,

人到中年了,他保养的很好,红润的脸上几乎看不出皱纹。

留着黑色胡须,搭理的十分干净整洁。

骑马跑了一天,他的两条腿几乎失去了知觉,现在只想尽快吃饭,然后去洗个澡好好睡一觉。

明天回京就要去面圣了,方辰心潮起伏,有些亢奋。

这次去归德府,没有白跑,顺利地拿到了陛下想要的东西,

身为镇抚使,他知道陛下的目的,就是找到宁侯叶升的痛脚。

这次归德府之行,他找到了。

虽然书信里没有谋逆的语言,但是关键的是,信是写给大明最后一个丞相胡惟庸的。

字里行间都透漏着恭维和小心,虽然写信的时候胡惟庸还是丞相,但是今非昔比,胡惟庸是反贼,这就足够要了叶升的脑袋。

方景辰虽然劳累,双腿酸疼,双手几乎不想抬起来,但是他的心情很好。

这次的收获虽然不一定能让自己升迁,但是至少会记一次大功,这是未来升迁的基础。

为了早日禀报陛下,他只带着十几个亲信,一人双马,拿着搜集的书信星夜兼程,就是为了早日拿到功劳。

其余的手下都在一个千户的带领下,在后面赶路。

一个年轻矮瘦的小伙子端着一大盆鱼羹来了,鱼羹热气氤?,香气四溢,小伙子走的小心翼翼,唯恐碰着哪位锦衣卫。

店小二将鱼放在了方景的面前。

方景辰看着店小二,突然问道,

“之前的张瘸子呢?”

去归德府的时候,他们也路过这里。

不过当时的店小二、掌柜就是一个人,是个中年瘸子,

张瘸子虽然腿脚不好,但是做的一手好饭菜,尤其是他做的鱼羹十分鲜美,方景辰走南闯北吃多了美食,但是现在想起鱼羹,依然有些嘴馋。

店小二陪着笑,

“回?贵人,俺们弟兄就是张瘸子嘞侄子,叫张二狗,在锅屋做菜嘞是俺哥,叫张大狗。”

方景辰听的出来,他说的是凤阳话,张瘸子也是,喜欢将“厨房”说成“锅屋”。

他这才放心,这里是京畿,应该没有牛鬼蛇神敢招惹锦衣卫的。

鱼肉的香味刺激他的味蕾,他拿起了筷子夹了一块肉,不知道眼前的鱼羹能有张瘸子的几成火候。

他将鱼肉放进嘴里,慢条斯理地品尝。

作为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吃饭早已经不再狼吞虎咽。

张二狗在一旁恭敬地站着。

方景辰终于满意地点点头,是张瘸子做的味道,这两个侄儿学到了十成。

“去吧。”

“您老慢用!后头还有几个菜嘞。”张二狗松了一口气,陪着小心退下了。

方景辰不紧不慢地吃着鱼羹,心里很满足,

劳碌了一天,能吃到一口美食,这也是上天的犒赏了。

只有一个千户陪着方景辰坐一桌,两人安静地吃饭,其实就是方景辰在吃,千户在伺候他。

其余的十一个人围拢在一起,为首的是一个百户。

只有张大狗一个厨子,菜做的慢,只能先紧着镇抚使先用。

方景辰已经吃饱喝足放下了筷子,另一桌的菜才刚开始上。

方景辰站起身,

“店家,给他们上酒。”

自己先吃了,手下难免有怨气,给点酒足以浇灭这些了。

他深懂御下之道,既然踩在脚下,又要偶尔给点小恩小惠,让他们感恩戴德。

另一桌的锦衣卫在百户的带领下,齐齐躬身感谢上峰赐酒。

方景辰微微颔首,

“兄弟们一路奔波,稍微喝一点,别喝醉就是了。”

说着,他转身上了二楼。今夜要早睡,养精蓄锐,争取明日精神饱满地去面圣。

张二狗小跑过来,追在楼梯口抬起头,黑脸上堆积着憨笑,

“贵人,可要听曲儿哎?”

方景辰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脚步不停,径直上了二楼。

张二狗还在墨迹,

“就搁跟前儿不远嘞庄上,水灵灵滴......”

不等他说完,千户就低声呵斥:

“滚!”

“是,是,俺滚!”张二狗讪讪地退下了。

等着吃饭的锦衣卫都哄堂大笑,

“来,给爷们说说,多水?”

“你个狗怂知道什么叫水灵?”

张二狗看出了端倪,眼前这群人不会请唱曲的,于是陪着笑,

“各位爷哎,请慢慢吃哈,小的去给恁们拿酒。”

有的锦衣卫心动了,挥手就要叫他,

“你个狗怂,给爷滚回来!给爷们说说唱曲的是怎么个......”

百户心中明白,镇抚使这次带的东西干系重大,急忙低声喝止:

“上官让喝酒已经是恩赐了,再想听曲就是不知进退了。”

众人这才作罢。

张二狗捧着一坛子酒来,很大的酒坛子,是十斤装的那种。

锦衣卫拍开了泥封,酒香四溢。

张二狗用了酒勺,还要热情地帮着打酒,被锦衣卫给轰走了。

他们自己动手分起了酒,是村民自酿的米酒,看上去有些浑浊,但是味道却十分不错,带着丝丝甜味。

有酒有肉,锦衣卫们的食欲来了,他们彻底忘了唱曲,先猛灌一碗解渴。

~

几碗酒下肚,吃着美味的鱼羹,最大的镇抚使、千户都不在,锦衣卫们放飞了自我。

旅舍就他们一群住客,他们肆无忌惮地谈论起归德府的经历,

“一个书吏而已,什么也私藏,真是取死之道!”

“你没注意吗,侯爷的书吏竟然有三百亩上田,这他娘的!看咱们衙门,哪个书吏能挣这么大家业?真是羡慕啊!”

“有个球的用?满门都被咱们给宰了,猪杀狗一般,你羡慕个球?”

“没想到七十岁的老梆菜,竟然娶了十九岁的妾。这老东西就是咱一把掐死的!咱就是看不惯他这么糟蹋人!”

“小山子,你他娘的别装了!你是看不惯?你那是嫉妒!那个妾也是被你弄死的吧!”

“老蛮子,你个狗东西口味够重的啊!那个老娘们有四十了吧?”

“你个毛娃娃懂个屁!”

“老蛮子,你还杀了她的孙子?”

“咱就喜欢看她绝望的样子,你不觉得刺激吗?”

“他家那个小媳妇……………”

“这下酒的猪头肉味道真好,肥而不?!”

“酒也不错,走的时候我要带一些回去。

“我也想带一点,这米酒真甜!”

“这次拿了赏银,老子要去秦淮河住几夜!”

“你个小王八蛋,就不能省下银子去娶个婆娘?”

张二狗远远地站在柜台旁,安静地听他们说话,随时等候他们召唤。

夜色渐渐深了,桌子上已经满盘狼藉,一旁是四个空酒坛子,众人酒足饭饱,还有些微醺。

百户虽然?了手中的骨头,骨头打中了不远处的柱子,又反弹在地上,

“时候不早了,都别吃了,早点去挺尸,明儿早起赶路!”

众人纷纷放下筷子,站起身,摇摇晃晃地上楼,

“这酒好,就是有点上头。”

“是啊,几碗米酒,咱竟然也有点醉了,这酒好!”

“乡下嘛,有野娘们,也有好酒啊!”

“就是累了,睡半个时辰就过来了。”

“睡觉!老子的眼皮都扒拉不开了!“

没人去洗漱,骑马跑了一天,他们只想倒头就睡。

百户随便点了两个人,“你,还有你,你们两个值夜!”

“百户,我们兄弟是值上半夜吗?”

“放屁!上半夜早过了!你们两个现在值的就是后半夜。”百户气的破口大骂,之后便留下两个倒霉蛋,跟着众人上楼了。

值夜的两个锦衣卫只好留下,坐在凳子上大眼瞪小眼,都看到了彼此的无奈和困意。

二楼的声音渐渐小了,很快鼾声四起。

张二狗上前小声问道,

“两位爷哎,锅屋还有一层儿锅巴,半坛子米酒,还要吃哎?”

两人对视一眼,还有两个多时辰就要继续赶路,他们中间要给马加饲料,喂水,这一夜基本上不能睡了。

与其枯坐,还不如喝一口。

其中一个年轻的锦衣卫连声催促道,

“快去端来!”

~

朱棣用了晚膳,去河里洗了澡。

夜幕降临,起风了。

乌云漫天,看不到星星。

自己就离旅舍不远的河边扎营,一群锦衣卫竟然不知道过来盘查,就这样大咧咧地在旅舍吃喝睡下。

朱棣不禁摇摇头,带兵的这人不行,太大意了!

如果是自己的手下,肯定将这人捉来打板子,然后掉他的一切职务!

已经到了夏末,夜风清凉,朱棣回了帐篷躺下,很快舒服地进入了梦乡。

夜风吹拂,河里传来阵阵娃叫,四周都是此起彼伏的虫鸣,偶尔有一只大鸟从漆黑的夜空飞过。

“走水了!”

“保护王爷!”

“不许乱动!守住营地!”

“你们几个,去看住战马!”

朱棣睡的正香,却被侍卫的叫嚷声吵醒了。

营地突然乱了片刻,很快在将领的呵斥下安静下来,外面有火光映照在帐篷上。

朱棣醒了醒神,“怎么回事?哪里走水?”

“禀王爷,旅舍突发大火。”

朱棣打了寒颤,急忙起身走出了帐篷。

~

天空零星掉落雨点,夜风猛烈吹拂树枝。

东面火光映天,旅舍被熊熊大火包围,暂时还没看到有人冲出来,木质的梁柱在高温下不堪重负,在火蛇中晃动。

朱棣皱眉道,

“怎么火烧这么大你们才反应过来?”

值夜的一名百户急忙上前解释,

“禀王爷,大火是刚燃烧起来。

“刚烧起来?就立刻这么大了?”朱棣吃了一惊,难道泼了油?

百户继续道,

“王爷,末将就看到一个火头突然亮了,然后就迅速蔓延了整座楼,前后不过几个呼吸的时间。”

朱棣看着熊熊大火,心中揣测,这么快就不是浸的油,怎么看都像是洒了火药呢?

旅舍的二楼终于出现了人影,他们似乎在狂呼,在火光中像无头苍蝇一般蹿动,有的人已经在向下跳。

朱棣心里又急又气,为何这么巧呢,自己就在附近安营扎寨,锦衣卫住的旅舍起了大火。

他连声催促,

“都愣着干什么?快,快去救人!”

他虽然不喜欢锦衣卫,但是此情此景,他却不希望锦衣卫死人,至少要救出几个人,好帮着自己解释原委。

看着一群侍卫冲过去,朱棣紧张地看着冲天的大火,人影不断掉落,

这还能救出一个吗?

火势这么大,他们的战马呢,怎么没有嘶叫起来?莫非受惊跑走了?

几十匹战马,即使逃走,那动静也是不小的,自己早该听到了。

这里面肯定有阴谋。

这些锦衣卫是被人算计了。

朱棣心中有些后怕,幸好昨晚没去住旅舍,不然,火海中也有自己的身影吧?

同时,他又十分的憋屈,恨不得抽自己一个耳光。

没事骑什么马?

和燕王妃一起坐船不好吗?

这下好了,亲眼看到大火烤锦衣卫,陛下第一个怀疑的就是咱。

自己还不知道那群锦衣卫是出的什么任务,希望是结束任务返京的,万万别带着什么证据证人之类的。

嘭!

旅舍突然传来一声巨响,一个火红色的大蘑菇腾空而起,裹挟着形形色色的杂物。

蘑菇云翻滚着冲上高高的天际,将四周照耀的亮如白昼,然后迅速地回落。

地面微微颤抖,一股大风贴着地面猛扑过来,一路上迅速传来树枝折断的声音。

去救火的侍卫因为靠的太近,有不少人被炸伤了,扑倒在地,火星落在身上,他们身上也起了火,

还有几个侍卫冲的太快的,已经到了火场边缘,结果在爆炸声中失去了踪迹。

狂风扑到了营地,吹的朱棣的衣服猎猎作响,甚至有火星掉落在附近。

!!!

朱棣气的虎目圆睁,胖脸上肌肉都在哆嗦,

杀千刀的贼种!

竟然在楼下埋了火药!

看威力,至少是两桶!

漫天星火在大风中纷纷扬扬地洒落,有的被雨水浇灭了,有的落在地上缓缓变暗,

之前的旅舍彻底没了,只剩下一堆火红。

朱棣怔怔地看着被夷为平地的旅舍,甚至已经无力去叹息。

这下彻底完犊子了!

旅舍下埋火药,这就是奔着灭口来的。

旅舍的锦衣卫别想有人在这种威力下存活,自己去救火的侍卫都被炸倒一片,不知道炸死了几个。

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密集。

朱棣浑身被浇透了,看着东面发呆,楼已经彻底没了,大火在雨水中慢慢熄灭,火红渐渐消失,只剩下青烟缭绕。

天地间重归黑暗。

狂风裹挟着大雨,在天地间肆虐。

大雨瓢泼一般落下。

侍卫劝燕王回帐篷,可是朱棣站在雨中丝毫不理会,心里满满的绝望。

一群锦衣卫在自己面前被干掉了,即便是仁厚的太子复活也会怀疑燕王府的,自己出现的时机,位置都太巧了!

这种致命的巧合,简直就是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

还怎么和陛下解释?

不解释是不行的,可是这种事越解释越麻烦,会越描越黑。

朱允?、朱允通兄弟能放过这次打击他的好机会吗?

显然不会!

黄子澄那群文人肯定要挥笔狂写,弹劾他的奏疏能堆满父皇的御案。

自己还有待卫去救人的时候被炸死在现场,这下就更解释不清了。

谁知道你是去救人时受的伤,还是杀人时受的伤。

~

侍卫将呆愣愣的朱棣架进了帐篷,

雨点密集地敲打着帐篷,脚下很快有了积水。

为首的一名千户大声道,

“王爷,咱们得换个地方了,这里地势太低了。”

朱棣隐约听到有侍卫痛苦的叫喊声,便沙哑着嗓子问道,

“侍卫伤亡如何?“

“禀王爷,折了三个弟兄,四个被烧伤了,一个被摔断了左臂。”

“什么时辰了?”

“禀王爷,大概是五更天了!”

朱棣稍微平复了情绪,“派人去京城的锦衣卫衙门报信,将伤员也一同送回京城养伤。”

“王爷,那咱们现在继续出发吗?”

朱棣无奈地摆摆手,

“去附近找一块高地,重新扎营,等候陛下的旨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