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假皇孙 > 272 老朱再撤圣旨

大明假皇孙 272 老朱再撤圣旨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1 11:5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乾清宫。

暮色沉沉。

今天的小朝会的时间有些长,重臣纷纷表示了对方孝孺的奏疏的担忧。

吏部尚书詹徽甚至建议,将方孝孺下狱,

“陛下,此獠妖言惑众,当诛之!”

朱元璋见重臣无一人赞同,只好将奏疏暂时搁置。

小朝会终于散了,重臣告退。

乾清宫十分安静,纱帐在风中轻轻摩擦的声音清晰可闻。

朱元璋皱眉道,

“云奇,方孝孺至今还没有来?”

本想让方孝孺过来,当着重臣的面解释他的想法,顺便转移大臣们的火力。

结果内官去了两次传旨都没找到人。

朱元璋有些失望,也有些生气,还没有到休的时候,方孝孺跑哪里野去了?

周云奇躬身道:

“陛下,老奴已经派人去第三次了,方孝孺家的院门一直都是锁着的。”

朱元璋捻着胡子,有些疑惑不解,即便方孝孺外出,家里也有仆人在的。怎么会锁了门?

“有没有去找找,方孝孺去哪里了?”

周云奇回道,

“陛下,去的小太监问了附近的邻居,都说不知道他的去向。内官去了他常去的茶馆、酒楼、他的几个至交好友的家里,都没有找到人。”

“最后小太监从守城的一个小旗那得知,昨天傍晚方先生就出了城,只有一辆牛车,赶车的是他在京城的管家”

顿了一下,周云奇又继续道:

“小太监回来反应,有读书人堵门谩骂,甚至向他的院子丢东西。”

朱元璋呵呵笑了,想起刚才一群重臣气急败坏的样子,不屑地说道:

“被方孝孺动了利益,他们急眼了。”

看来方孝孺有可能出去躲避风头了,毕竟这个奏疏将天下的官绅、读书人得罪光了。

读书人皓首穷经,就想来一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结果,方孝孺上来一刀就要砍掉他们最直接的利益,简直要了他们的命根子。

也难怪他们不顾斯文。

周云奇问道,

“陛下,用晚膳吧?”

朱元璋微微颔首,

“来点儿酒。”

周云奇苦着脸,“陛下,您还在吃药呢。”

“二两,就二两。”朱元璋竖起两根手指头。

“老奴遵旨!”

周云奇去张罗晚膳了,身后传来朱元璋的咳嗽声。

用过晚膳,朱元璋在周云奇的搀扶下,缓缓走出大殿。

站在殿前,纵目远眺东方,朱元璋站了很久,神情寂寥。

一轮残阳挂在天际,云霞灿烂。

咱和?儿看的一样的夕阳,不知道他在杭州怎么样?

是不是对咱满腹怨言?

晚风温暖,朱元璋又去御花园转悠了两圈,直到天色昏暗,皇宫变得朦胧,才返回乾清宫。

“云奇,派人再去叫方孝孺。”

朱元璋在御案前缓缓坐下,开始批阅奏疏,刚戴上老花镜,侍卫前来禀报,

“陛下,锦衣卫指挥使宋忠求见。”

朱元璋又摘下镜子,

“宣。”

宋忠大步进殿,身后还跟着刚要去传旨的小太监。

宋忠上前拱手施礼,

“陛下,是臣让内官回来的,臣这次来就是禀报方孝孺的去向。”

“哦?”朱元璋放下御笔。

宋忠解释道,

“陛下,方孝孺离京了。是他友人破门而入,才确定人已经走了。

原来,方府被读书人丢了满院子的垃圾,不仅臭不可闻,还招来不少苍蝇。

四周的邻居都很有意见。

可是方孝孺迟迟不回来,坊正就去报了官。

“陛下,最后是兵部主事齐泰、应天府衙的治中邓辉,一起破门而入。”

“他们进去后,发现方府的仆人全都不在了,在书房的桌子上发现了方孝孺留下的一封信。”

朱元璋有些疑惑,感觉其中有不少疑点。

方孝孺心跟火炭似的,要为朝廷效力,多年养望,终于积累了好名声。

跟着朱允?,不就是想当个帝师吗?

眼看就要收获了,怎么舍得一走了之?帝师不当了?

岂不是前功尽弃了?

方孝孺是个很有韧性的人,脾气很倔,这次返回京城的所作所为很不像他的作风。

“宋卿,查了没有?”

宋忠躬手回道:

“?陛下,臣派人追查了。前天下午,方孝孺在黄编撰的家中接了圣旨后,回了自己的府上。’

“之后,他的管家就去通政司递交了奏疏。”

“管家回来之后,就散了仆人,大概在酉初,赶着牛车离开了京城。”

“管家和守城门的小旗打了招呼,两人是一个坊的邻居。”

朱元璋插了一嘴,

“小旗看到了方孝孺?”

宋忠躬身解释道,

“?陛下,牛车加了棚子,但是小旗隐约看到有人斜靠在里面。

朱元璋捻着胡子,对宋忠的回答十分满意。

宋忠比蒋?强太多了,做事条理清晰,目标十分明确。

不过,他对方孝孺的离去半信半疑。

太突然了。

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过。

方孝孺竟然就这么走了,连声招呼都不打?又会去了哪里?

朱元璋问道:

“信呢?”

宋忠从袖子里摸出一封信,

“陛下,信原来在齐主事那里,臣已经取来了。

周云奇上前接过信,转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打开信件,抬头的称呼是:“诸友!”

给他所有朋友的。

方孝孺在信中发了一通牢骚,说是看透了官场的尔虞我诈,朝廷肆意虐杀大臣,残暴不仁,决定归隐山野……………

最后是一首诗: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取来山巅青云松,化为鱼竿钓九天。”

!!!

看不上官场,将朕批了一顿,然后要去山里当神仙?

朱元璋勃然大怒,满纸悖逆之言!

“这样的沽名钓誉之徒,也配当‘正学先生?可笑至极!”

他将信丢给了宋忠,

“存档!”

“将这厮找回来!”

只有朕不用你,没有读书人拒绝朕的道理!

夏伯启叔侄很硬气,不想为朝廷服务,还去了自己的左手大拇指,

结果呢?

朕砍了他们的脑袋!

宋忠拱手领旨,

朱元璋又问道,“外面是什么反应?”

“禀陛下,读书人群情汹涌,斥责方孝孺是沽名钓誉的贼。甚至还牵连了殿下。”

“知道了。”朱元璋点点头,都知道方孝孺是?儿的人,牵连也是难免的。

宋忠告退了。

朱元璋捻着胡子,前思后想,心中却疑惑不解。

方孝孺之前不是这样的,是个满嘴仁义道德、君臣父子的儒生,现在竟然突然变脸了。

这一年多,他经历了什么?

为何变化这么大?

朱元璋吩咐道:

“云奇,拟一封信,给蜀王,让他详细禀报方孝孺在成都的表现。

他又想起来,前天斥责了方孝孺。

莫非是方孝孺觉得丢面子了,临走前扔了一个震天雷,然后拍屁股走了。

就这点心胸吗?

就这样读的圣贤书?

方孝孺应该不至于,咱杀了他的父亲,他还不是孜孜以求给朝廷效力。

朱元璋想到了信里的指责,其中一个成语十分刺眼,“嗜杀成性”。

在方孝孺的眼里,朕竟然是这样的帝王?

方孝孺这一举动,还将女儿给牵连了,读书人一定会认为朱允?就是方孝孺的大后台。

一份奏疏,一封信,竟然将朕祖孙两人给裹挟了。

“好手段!”

朱元璋气愤难平,连声冷笑,

“方孝孺,不过盗名窃之辈!”

朱元璋从御案上翻出一份奏疏,是册封朱允?为皇太孙的。

“云奇,收起来吧。”

周云奇上前恭敬地接过圣旨。

朱元璋有些郁闷,

这已经是第二次暂停册封了。

本来想早点册封朱允?,东宫的詹事府多少可以帮着分担一些朝政,自己也轻松一些。

结果炼钢作坊爆炸,推迟了近半个月了。

眼看作坊爆炸的事情要淡去,朱元璋再次拿出册封的圣旨,

本想今天下午和重臣们摊牌的,

结果,方孝孺又上了一份震惊天下的奏疏。

天下人都知道,方孝孺是朱允?的亲信,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册封皇太孙,等于向天下人表明,朱允?是支持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

朱允?会因此被天下读书人唾弃,以后当了皇帝,也是一个声名狼藉的皇帝。

读书人的毛笔也是能杀人的。

朱元璋只好再次搁置了,

只是,这次的暂时搁置时间要更长了。

方孝孺的奏疏还刚开始蔓延,等举国皆知,至少要两个月以后了。

即便朝廷不采纳奏疏的建议,也至少等冬天了。

如果朝廷采纳,拖延的时间可能会更长。

朱元璋的盘算再次落空,不由地长叹一声,感慨“造化弄人!”

没想到一个册封,竟然命运如此多。

朕就是想偷个懒,怎么就这么难?!

炫儿也是个命苦的孩子,连郡王都没有封,就等着“皇太孙”呢。

现在朱允通已经是吴王了,女儿的头上还是空空如也。

~

东宫。

朱允?看着满桌子的珍馐,却食不知味。

方孝孺的“官绅一体”的奏疏,着实将他炸惜了。

他想破脑袋也想不通,方孝孺是得了失心疯了吗?

现在好了,方孝孺成了读书人的公敌,读书人将他的家都砸了,扔了那么垃圾。

昔日的朋友现在都不敢说认识他,不少人在忙着割袍断义,唯恐被愤怒的读书人抓住泄愤。

还有,方孝孺真的不想当官了,就离开好了,反正现在也是白身了。

大家好聚好散,以后江湖再见还能说几句话。

方先生留那封信是几个意思?

留书信也就罢了,为什么说那么多的话?竟然将朝廷批判了一通。这简直就是指着皇爷爷的鼻子骂啊!

朱允?也不解,一向讲究忠孝仁义的方先生是怎么了?

提倡官绅一体当差,是为不仁;

不辞而别,并将朋友置之危险的境地,是为不义;

公然指责陛下,是为不忠;

因为自己的一时之快,将家族陷入绝境,是为不孝。

方先生为何如此狂妄,成了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人?

莫非被人给魇镇了?

方义从外面回来了,上前拱手施礼,

“殿下......”

不等他说话,朱允?已经丢了筷子,霍然起身,

“去书房说话!”“

朱允?大步在前,方义紧随其后。

朱允?在书桌后坐下,靠在椅背上,

“说吧,外面都是什么反应?”

方义躬身道,

“殿下,外面的官绅都没有任何反应,现在是读书人反应最大,纷纷叫骂,”

“甚至有人要杀了方先生,要灭了他的族。”

“和方先生来往过密的官员、文坛的领袖,都被点名骂了,包括黄编撰。”

“有的读书人甚至将矛头指向了殿下,说是殿下支持的。”

朱允?听的心惊肉跳,皱眉道,

“他家的仆人怎么说?没出来帮大家解释一二?”

他总觉得其中有蹊跷,方先生不是这种顾头不顾腚的愣头青,这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奏疏,怎么可能不事先和人商量。

他一直怀疑,方孝孺是被人陷害的。

方义回道,

“殿下,方先生家的仆人都被遣散了,奴婢就见了其中两个,一个负责做饭的老嬷嬷,一个是书房打扫的小厮,他们都表示什么也不知道。”

“管家呢?”朱允?问道。

“殿下,管家带着方先生出城之后,就失去了踪迹。”

“他的家人呢?“

“禀殿下,管家的家在池州府,没带家人来京城。”

朱允?陷入沉思,

之前从未听方孝孺说过,要归隐山林,怎么突然就走了?

眼看自己就是皇太孙了,方孝孺只要咬牙坚持,必将是帝师,怎么在黎明的前夕去做了隐士?

方先生之前的远大理想,就这么放弃了?

朱允?愁眉苦脸,心乱如麻,

无论是方孝孺的本意,还是被人坑了,自己这次都遇到麻烦了。

奏疏肯定是方孝孺上的。

大明朝还没有冒名顶替上奏疏的事情,何况通政司也说了,是方孝孺的管家送去的。

想着奏疏的内容,朱允?就头皮发麻,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人言否?!

自己和方孝孺绑定太深了,眼看要被方孝孺给坑了。

“临走拉了一坨大的!”朱允?忍不住爆了粗口。

方义等他发泄了情绪,又继续说道,

“殿下,奴婢去见了黄先生,黄先生也是无比愤怒,认为方先生此举太过孟浪。”

朱允?急忙问道,

“黄先生如何说?”

现在也只能靠黄子澄了。

黄子澄虽然没有方孝孺那么多心眼子,但是至少做人实诚,不会突然冒出一个奏疏,更不会不辞而别。

“禀殿下,黄先生建议,殿下上一份奏疏,弹劾方孝孺,反驳推行“官绅一体”的建议。”

“弹劾......方先生?!”

朱允?愣住了。

虽然他很生气,但是之前还没想到要这么做。

他有些意动了。

如果能撇清关系,自己和读书人的关系还有缓和的机会。

但是,他又有些犹豫。

万一中间有什么误会呢?

再说了,方孝孺刚出问题,自己就跳出来撇干净关系,天下人怎么看?

朱允?既想摆脱方孝孺带来的恶劣影响,又想要脸,一时间陷入纠结。

方义继续道,

“殿下,黄先生认为,现在必须尽快和方孝孺割袍断义,不然他会拉着殿下坠落,影响殿下的大计。

大计,是指成为储君。

其实不用黄子澄提醒,朱允?也很清楚,方孝孺的奏疏一旦处理不好,自己在读书人中的名声就臭了,以后即便再挽回,流言终究出去了。

再说了,如果皇爷爷看自己失去了读书人的支持,那个册封“皇太孙”的旨意不知道会落在谁的头上呢。

“本王眼瞎,看错了人。”

朱允?恨恨地骂道,不过心中依然拿不准,上奏疏弹劾方孝孺,真的合适吗?

被关系被割掉,又多了一个薄情寡义的帽子。

沉默良久,朱允?想的头秃,却一直拿不定主意。

“殿下,该去请安了。”方义提醒道。

朱允?叹了口气,去了李妃那里叫上了朱允?,兄弟俩一起去乾清宫。

朱允?一路上叽叽喳喳,说着大本堂的事情。

朱允?一路沉默不语,心事重重,随便嗯啊两声应付弟弟。

朱允?看他神情不对,也闭嘴了,路上只剩下他们的脚步声。

乾清宫,兄弟俩长驱直入,现在他们不需要禀报,可以直接进殿。

不过朱允?的心里有些忐忑,

他还不知道皇爷爷现在知道多少了,信件落入锦衣卫的手里了,最迟明天清晨皇爷爷就会看到。

他很清楚,方先生完了!不死也是流放的大罪。

自己倚仗为臂膀的方孝孺,已经彻底和自己无缘了。

朱元璋在御案后批阅奏疏,听到脚步声,只是用余光瞥了一眼,继续忙碌。

兄弟俩上前施礼,

“孙儿请皇爷爷安!”

“安!”朱元璋头也不抬,只是冷冷地回道。

朱允?心里咯噔一下,皇爷爷这是有气啊?

他老老实实地站着,不敢再说话。

朱允?更是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

朱元璋的目光透过老花镜的上缘,上下打量朱允?一番,

“炫儿,方孝孺上的奏疏,没和你透漏一点口风吗?”

朱允?头摇的像拨浪鼓,

“皇爷爷,孙儿事先毫不知情!方先生这次回来,上的两次奏疏,都没和任何人提起过。”

朱元璋心里有数了,女儿没有掺合就好了,

他还是冷哼一声,训斥道:

“炫儿,以后结交大臣,要学会认人,方孝孺这种欺世盗名之徒,要离的远远的。”

朱允?和方孝孺认识了这么久,竟然没看透方孝孺疯狂的本性,这让老朱有些恼火,

朱允?心里咯噔一下,皇爷爷已经看过信了,锦衣卫好快的速度!

朱元璋继续道:

“方孝孺不敬朝廷,不体恤同僚亲友,生性凉薄......”

一番长篇大论之后,朱元璋最后道:

“亲贤臣,远小人,这才是正途!”

朱允?急忙拱手道,

“孙儿谨记皇爷爷教诲。”

朱元璋说的口干舌燥,端起茶杯一饮而尽,才摆摆手,

“退下吧!”

朱允?带着弟弟小心翼翼地退下了。

将弟弟送给李妃,朱允?回到书房,

静静地坐在书桌后,想着刚才皇爷爷的态度,朱允?不由地连打了几个寒颤。

晚春的夜晚,夜风不再清凉。

可是阵阵寒意在朱允?的心头翻涌。

皇爷爷对咱不满了!

甚至扣了一个识人不明的帽子。

朱允?当即铺开一本空白的奏疏,毫不犹豫地写下标题,

【弹劾方孝孺巧言误国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