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看着账簿,朱允通愣了,
“父王,这不是炼钢作坊的账簿吗?”
“这科目,煤炭、生铁、......还有这独有的数字,账簿怎么在您手上?”
他狐疑地看着太子,
莫非是背着我,调查了咱的作坊?
朱标有些尴尬,一高兴给忘记了这是锦衣卫送来的。
老朱在一旁解释道:
“你小子被御史弹劾了,这不要查一查,还你清白吗?没想到账房都看不懂。”
朱允?吃了一惊,
“皇爷爷,孙儿被弹劾了?这次又是因为什么?”
老朱摆摆手,
“?儿,御史闻风奏事,无非是冶铁作坊和村民打架的问题,又涉及了应天府衙门。你不用管了,奏疏咱会驳回去的。”
朱允?心里清楚,别看老朱现在说的风轻云淡,如果锦衣卫查出来问题,今天自己就要倒霉了。
“皇爷爷,父王,调查清楚就好。那帮村民纯粹就是当地豪强指使的,故意上来闹事。”
朱标在一旁道,
“?儿,御史不了解情况,瞎提了一些问题,经过锦衣卫调查都是误会,?儿不用担心。
“应天府尹也上奏疏自辩了,他对案子的处理完全没有问题。”
老朱又问道,
“?儿,作坊现在属于一个姓关的匠作的?”
“是,皇爷爷。”朱允?撒起谎来,眼睛都不眨一下。
朱标不高兴了,皱起了眉,
“?儿,钢如果能用高炉来炼制,你知道是多么重大的突破吗?”
“要是传出去,大明周边的势力能疯了!”
“这是国之重器!如何能操之在私人之手?”
“如果泄密了,被外族得去怎么办?”
“如果是敌人也有了高炉炼钢,咱们就有些被动了。”
“你这孩子,还是大意了啊!”
朱允通缩缩脖子,他想说单靠封锁技术是不够的,关键是要不断升级,在武器上超越他们。
尤其现在韩式双狗在造的火器,那才是这个时代的大杀器。
等自己整出黄火药,哪怕是甘油,更是其他势力无法仿制的。
但是太子说的也对,如果技术泄露,自己赚的钱就少了。
老朱靠在软垫上,连声感慨,
“?儿还小,觉察不到钢铁的重要。”
“其实啊,这钢、铁,就和粮食一样,是朝廷的基石。”
朱允?对此深有感悟。
即便后世也是如此,钢铁产量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
朱元璋继续解释道,
“粮食不够,军人要饿着肚子去打仗;钢铁不够,军人就要赤手空拳地去和敌人打仗。”
“当年,咱和陈友谅开仗,就曾经为铁器发愁,大军的武器出现了缺口,眼看要拿木棍子、竹竿上阵了,幸亏李善长及时开了一个冶铁作坊,招募能工巧匠解决了这个问题。”
“李善长功莫大焉。
说道李善长,老朱不由地长叹一声,心情十分复杂。
“皇爷爷说的是,孙儿受教了。”
难得老朱给上一次课,朱允通表现的很谦虚。
“父皇,不如朝廷将作坊买过来吧?”朱标在一旁提议道。
!!!
朱允?慌神了。
这是什么馊主意?!
怎么还抢咱的聚宝盆呢?
“皇爷爷,父王,那孩儿将作坊收购回来就是,本来技术就是发源于我。”
老朱和太子对视一眼,
“善!”
炼钢作坊其实是朱允?的想法,关志平只是给实现的。
即便没有关志平,也会有王志平、杨志平给实现的。
但是离开了朱允通,作坊就无从谈起。
这个年代匠作的地位不高,高炉炼钢成功了,那就给关志平赏赐就够了,怎么还能送一个作坊?
何况?儿还是他的恩人!
孩子还是太小了,拿钱不当钱!
朱允?却暗暗擦擦汗,握了握拳头,好险啊!
这下好了,有了陛下和太子的同意,可以正大光明打出自己的旗号了。
现在试验成功了,可以搭建更大的炉子了,一炉出一万斤钢完全没问题。
同时扩大产品的种类,各种特种钢都可以逐渐开发出来了。
朱标端着茶杯,询问道,
“?儿,你打算怎么定价?”
朱允?随口回道,
“在生铁的价格之上,再涨三成。”
这是他和关大匠商定的价格,太贵不利于钢的普及,太便宜不赚钱。
这个价格,可以保证一成到两成的净利润。
朱标爽快地答应了,
“这个价格可以!如果试验刀具,证明质量够硬,朝廷会大批采购钢条、钢锭。”
太子答应的这么爽快?
朱允?后悔了,
肯定是价格报的低了啊。
他以为是普通的聊天,没想到太子问的竟然要采购。
“父王,这个价格,我回去再和账房核对一下,重新给您报一个?”
“?儿,喝茶。”朱标端着茶杯。
朱允?:
错亿!
这可是国家采购啊!
老朱喝着茶,笑眯眯地看着他们讨价还价,没有作声。
只要钢的质量好,价钱都不是问题。
朱标放下茶杯,重新拿起账簿,
“说说这账簿吧,账房都说看不懂呢。’
朱允?得意地笑了,
“他们要是能看懂,那才怪了。”
朱标咳嗽一声,
“这是西域的数字吧?”
“是,父王。”朱允通翻开账簿,刚要解释,外面一群大臣鱼贯而入。
重臣来参加下午的小朝会了。
朱标眼珠一转,
“?儿,你先等一下再说,去咱后面坐着,待会不要乱说话。”
他想看看,大臣有看懂的吗。
“是,父王。”朱允起身去了太子的身后,老老实实坐下。
朱元璋问道,
“?儿,你试过用这种钢打造的武器了吗?”
朱允?摇摇头,
“皇爷爷,孙儿也没试过。今天才上午才送来的样品,这应该是第一炉成功的钢。”
朱元璋闻言,将钢条给了周云奇,
“交给宫内的工匠,尽快打造一把刀出来,咱要试试怎么样。”
等不及让蓝玉试试了,
他现在就知道这钢的硬度和韧性如何。
朱允?心中也好奇,这钢的质量如何。
如果含碳量太低,钢的磨损就很快,砍几下刀刃就卷了;
如果含碳量过高,钢就太脆,砍上骨头、武器,很容易断裂。
这两种情况都不适合打造武器,就需要让关大匠修改配比,调整的含量。
当然,他最希望能一次成功。
重臣上前给陛下,太子施礼。
蓝玉看到了朱允通坐在太子后面,心中有些诧异,这孩子怎么来了?
不过他也注意到,朱允?不在。
这让他很高兴。
自从太子妃“病逝”,淮西勋贵的压力就少了很多。
现在朱允在朝堂出现的次数越多越好。
朱标拿着账簿招呼户部尚书赵勉,
“赵尚书,你看看这账。”
???
赵勉心里咯噔一下,太子何意?莫非是户部下的哪个衙门的账出了问题?
他急忙上前,恭敬地接过账簿,翻开了第一页。
???
这是什么数字?
咱不认识啊!
翻开第二页,他依然是满脑门的问号。
连翻了几页都是如此,
赵勉惭愧地说道,
“禀太子,下官才疏学浅,不认识这账簿所用的数字。”
赵勉有些颜,一向以为自己的学问还是很扎实的,
自己可是洪武十八年的二甲进士及第,没想到今天竟然连一个账簿都看不懂。
进士都看不懂的账簿?
其实重臣都起了好奇心,不由地伸长了脖子。
朱标笑道,
“赵尚书,传给诸卿也看看吧。”
吏部尚书徽作为六部之首的大天官,当仁不让地第一个拿过账簿,
“赵尚书,咱也开开眼。”
嘴里谦虚着,心里却希望自己一眼盯真,说出数字的来历,显露一下学问,顺便打脸赵勉。
他是元朝的举人,在大明朝,只中了秀才。
虽然学问是有的,但是在进士同僚面前,总是腰杆不硬实。
詹徽翻开了第一页。
!!!
卧槽!
这什么玩意?
这是道观卖符?的账吧?
老夫不认识!
詹徽老脸一红,
“太子,臣孤陋寡闻,也不认识。”
朱标微笑着点点头。
詹徽转手递给了工部尚书秦逵。
秦逵只是翻了一下,也光棍地承认,
“太子,臣学识浅薄。”
账簿一个一个传下去。
连武将也都看了一遍。
蓝玉也看了账簿,翻了一眼他就知道了,这是朱允引入的西域数字,
他在书房见过,王行还给他详细解释过。
账簿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太子手上。
朱标环视众人,
“有哪位卿家认识?”
重臣大部分都摇头说不认识,
蓝玉也跟着摇头,那些数字,他就认识几个,
更重要的是,他意识到,朱允通既然在,那么这个露脸的机会是?儿的。
蓝玉激动地搓搓手,
太子这是要捧一下?儿!
只有吏部侍郎黄元济躬身道,
“禀太子,这些数字来自西域,只是平时很罕见。”
朱标有些意外,黄元济竟然知道。
“黄卿,那你懂这些数字?”
蓝玉目光不豫,忍不住瞪了黄元济一眼,
大家都不认识,就显得你黄貔貅博学多才了是吧?
这厮开口的太不是时候了!
竟然要抢?儿的风头!
黄元济老脸一红,
“禀太子,臣只是知道来源,但是并不认识。”
蓝玉更加鄙夷了,一知半解,你也好意思跳出来。
朱标招呼朱允?,
“?儿,那你给大家解释一下,账簿这些数字是怎么一回事?”
朱允?接过账簿,
“陛下,太子,刚才黄侍郎说的对,这是西域来的数字。这个竖的像扁担的就是‘1‘,这个像小鸭子的是‘2‘……………”
他将十个数字解释了一个遍。
户部尚书赵勉有些疑惑,
“三殿下,恕下官多嘴,您为何用这种罕见的数字记账?培训账房不麻烦吗?”
朱允?笑了,反问道:
“赵尚书,您不觉得这种数字记账更简洁明了吗?”
赵勉略一思索,也点头承认,
“殿下说的是,是比壹贰叁......这些数字更容易辨认,扫一眼就知道了。”
詹徽却发现了问题,
“三殿下,下官察觉,这种西域数字很容易篡改的。”
朱允通微微颔首,
“詹尚书,这个问题可以用技术问题来防范。”
“写数字的时候,开头用一个符号先开头,结尾之后用一个符号来结尾,就可以避免前后加数字的方法篡改了。”
“另外,皇爷爷陛下曾经颁布了壹贰叁这类大写数字记账法,明细账上就用大写的数字再写一遍即可。这样查账的时候就容易发现。”
见他已经提前预料到了,还有了解决方法,詹徽只能点头称是。
群臣都没再提问。
蓝玉很高兴,?儿就是厉害,连西域的数字都懂的。
莫非这也是常茂教导的?
“三殿下,下官刚才注意到,您用的记账方法,似乎与当下的有些不同。”
赵勉又问道,
现在的记账是延续了宋朝的“四柱清册”,从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四个部分记账。
但是他看了账簿,明显不是这四个分类。
朱标也微微颔首,他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不由地支起了耳朵。
朱允?解释道,
“赵尚书,四柱清册法重在记录收支,反应财物的存量、流量的变化。”
“本王察觉这种虽然简洁明了,但是不利于对作坊的更精确地管理,体现的财务信息太少了,于是在四柱清册法的基础上,琢磨了一个复式记账法”。
“这种记账法能比较直观地看到成本、潜在的风险,分析作坊资金储备和流动情况。”
“还可以延伸出不同的财务报表,例如现金流量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
“您看这账目,就分为两个记账大类,一个是‘借”,一个贷”,比如作坊买了一台机器,那就是固定资产的增加,记载“借”这个大类………………”
朱允?详细解释了复式记账法。
最后归纳了一句,
“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大殿之上,也就陛下、太子、赵勉、户部侍郎他们能听懂一些,虽然有些细节也似是而非,但是总体上能够理解。
但是对于其他重臣,就有些云里雾里了,甚至头晕脑胀了。
尤其是武将,简直是天书一般,他们只剩下崇拜的目光,
殿下威武!
竟然能想出如此复杂的记账法!
蓝玉甚至陷入沉思,要不要让军需官都学习这种记账方法,还有西域的数字?
这个可以有的吧?
赵勉也陷入了沉思。
作为户部尚书,大明朝廷的大司徒,每天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和账簿打交道。
他一眼就看出了朱允的记账方法的可贵之处。
西域数字可以简化记账,并且更加简洁明了。
现在的一二三四......壹?叁肆......,如果数字小还可以看,
一旦超过四位以上,看起来就有些吃力了。
尤其是有零有整的万斤、万万斤、万万石…………………
长长一串数字,看了都眼晕。
还有复式记账法,户部如果采用,也更方便观察朝廷的收入、储备、潜在的风险......
不过,他做事稳重,没有立刻贸然请奏。
他决定了,下朝后再多了解一些,确定可行了再上奏疏。
~
朱允?讲完之后,重新回到太子的身后坐下。
小朝会开始了。
首先讨论的就是蓝玉出兵四川平叛的事情。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户部尚书赵勉率先秦报,
“禀陛下、太子,现在可以调运五千石粮食入川。不过臣建议,从武昌府调集粮食就近入川。
老朱沉吟了一下,
“善!”
工部尚书秦逵奏报,
“?陛下、太子,现在需要工部准备的武器,大部分是四川的卫所补充所需,还有少部分是凉国公出兵需要携带的备用武器。”
“臣现在可以调集火铳三千把,火药两千桶。”
“军刀一万五千把,长枪八千杆,圆......羽箭......”
朱元璋问道,
“蓝卿,你怎么看?”
蓝玉上前躬身道,
“陛下,臣以为军刀的数量可以再增加。川蜀一带山地众多,很多地势不利于骑兵冲击,反而适合刀盾手战斗。”
秦逵略一思索,回道,
“陛下,凉国公,那军刀可以再增加五千把,圆盾增加至五千副。”
蓝玉微微颔首,
“陛下,臣认为可以。”
老朱犹豫了一下,
“军刀暂时不用增加了。圆盾可以。
他想到了朱允通的钢,
如果钢可行,这次可以换一批钢刀,正好用建昌卫的战场检验一番。
蓝玉、秦逵都有些不明所以,但是陛下尽然开口了,两人都躬身领旨。
蓝玉没有跳起来反驳,只少了五千把军刀,影响不大,区区一个建昌卫的叛乱,目前这些补充的武器足够了。
出兵的事情议过,就是讨论春耕了。
赵勉上前奏报了各地方的准备,劝耕、准备的耕牛、农具、.……………
朱允通坐在太子后面,安静地听他们议事,
虽然偶尔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他没有贸然跳出来表现。
因为接触的信息太少,他也不确定自己的意见是对的,还是偏颇的。
两个时辰过去,小朝会散了。
重臣告退了。
宫女送来香茗,
朱允?起身正要告退,周云奇却捧着一把军刀来,
“陛下,钢刀打造好了。”
老朱三人都来了精神。
“?儿,你试试刀!”老朱吩咐道。
“孙儿遵旨!”朱允通跳了起来,接过钢刀。
时间很仓促,刀柄就是用的木头雕刻的。
他缓缓抽出钢刀。
一道冰冷的寒光从刀鞘中迸射而出。
他顺手挽了一个刀花,顿时一片寒光闪烁。
周云奇又指挥太监摆出试验刀具的用品,
草席卷的假人、成捆的竹子做的假人,穿着牛皮铠甲的木头人。
朱允?深吸一口气,抡起刀子率先砍向草席卷的假人。
一道银光闪过,草席假人断为两截。
朱允通还要再试竹子假人。
“停!”老朱突然喝道。
朱允通停了下来,插刀入鞘,疑惑地看向老朱,
“皇爷爷?”
老朱笑道,
“咱忘记了,?儿是神力,你这样砍下去,完全看不出刀的质量。还是咱来吧。”
他缓步上前,朱允?急忙双手奉上钢刀。
~
老朱接过刀,抽出刀子,走到竹子假人前,
深吸一口气,他猛地上前一步,抡起刀子猛地斜砍下去。
钢刀划过一道寒光,随着一声脆响,竹子假人分为两截。
朱允?鼓掌称赞。
老朱这一刀很有功底,不亏是马上天子。
朱标鼓掌,
“好!父皇出刀还是那么干脆利索!”
老朱走到穿着皮甲的木人前,再次蓄力,然后一刀斜劈。
刀子砍进去四指多深就被木头卡住了。
老朱松开刀把,只是额头出了细汗,略微有些喘息,
“这钢刀很好!”他踢了一脚竹子假人,
“如果是铁质的军刀,凭咱现在的力气是砍不断的。这钢咱看不错。”
“云奇,传一个带刀侍卫进来。”
周云奇躬身领旨,快步出去了。
时候不大,一个侍卫进来,躬身施礼。
“?儿,你拿钢刀和他对砍一下。”老朱吩咐道。
朱允通拿着钢刀走了过去,侍卫按照周云奇的吩咐,拔出钢刀,刀刃向上,双脚一前一后,稳稳地站着。
朱允?等他站稳了,一刀挥了下去。
当啷!
侍卫的军刀断成两截,另一截砸在金砖上,发出一声脆响。
侍卫收刀入鞘,躬身站在一旁,心中却惊叹不已,殿下的宝刀太锋利了。
周云奇冲他挥挥手,侍卫躬身告退了。
老朱拿过钢刀仔细打量,刀刃上完全看不出有什么损伤。
他不禁又惊又喜,
“标儿,这钢刀竟然毫发无伤!”
朱标连声叫好,
“侍卫的军刀可是百炼钢的,这钢可以!可谓削铁如泥了!”
想想大明的军队以后装备如此精良的宝刀,老朱父子都有些兴奋。
朱标建议道,
“父皇,不如让?儿送五十块钢条给凉国公,让他会同工部一起测试。他们认为可以了,就开始用吧。”
“善!”老朱同意了。
军队的制式武器不能马虎,今天的测试太简单了,
必须工部和军队认真检测,经过多种工序,证明可行,才能大规模制造。
老朱心情大好,
如果不出意外,工部、军队都会通过的。
等大明有了这些宝刀,砍杀敌人那还不是砍瓜切菜一般!
“?儿,想要什么奖赏,尽管说,咱都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