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假皇孙 > 183 国之重器!

大明假皇孙 183 国之重器!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1 11:5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看着账簿,朱允通愣了,

“父王,这不是炼钢作坊的账簿吗?”

“这科目,煤炭、生铁、......还有这独有的数字,账簿怎么在您手上?”

他狐疑地看着太子,

莫非是背着我,调查了咱的作坊?

朱标有些尴尬,一高兴给忘记了这是锦衣卫送来的。

老朱在一旁解释道:

“你小子被御史弹劾了,这不要查一查,还你清白吗?没想到账房都看不懂。”

朱允?吃了一惊,

“皇爷爷,孙儿被弹劾了?这次又是因为什么?”

老朱摆摆手,

“?儿,御史闻风奏事,无非是冶铁作坊和村民打架的问题,又涉及了应天府衙门。你不用管了,奏疏咱会驳回去的。”

朱允?心里清楚,别看老朱现在说的风轻云淡,如果锦衣卫查出来问题,今天自己就要倒霉了。

“皇爷爷,父王,调查清楚就好。那帮村民纯粹就是当地豪强指使的,故意上来闹事。”

朱标在一旁道,

“?儿,御史不了解情况,瞎提了一些问题,经过锦衣卫调查都是误会,?儿不用担心。

“应天府尹也上奏疏自辩了,他对案子的处理完全没有问题。”

老朱又问道,

“?儿,作坊现在属于一个姓关的匠作的?”

“是,皇爷爷。”朱允?撒起谎来,眼睛都不眨一下。

朱标不高兴了,皱起了眉,

“?儿,钢如果能用高炉来炼制,你知道是多么重大的突破吗?”

“要是传出去,大明周边的势力能疯了!”

“这是国之重器!如何能操之在私人之手?”

“如果泄密了,被外族得去怎么办?”

“如果是敌人也有了高炉炼钢,咱们就有些被动了。”

“你这孩子,还是大意了啊!”

朱允通缩缩脖子,他想说单靠封锁技术是不够的,关键是要不断升级,在武器上超越他们。

尤其现在韩式双狗在造的火器,那才是这个时代的大杀器。

等自己整出黄火药,哪怕是甘油,更是其他势力无法仿制的。

但是太子说的也对,如果技术泄露,自己赚的钱就少了。

老朱靠在软垫上,连声感慨,

“?儿还小,觉察不到钢铁的重要。”

“其实啊,这钢、铁,就和粮食一样,是朝廷的基石。”

朱允?对此深有感悟。

即便后世也是如此,钢铁产量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

朱元璋继续解释道,

“粮食不够,军人要饿着肚子去打仗;钢铁不够,军人就要赤手空拳地去和敌人打仗。”

“当年,咱和陈友谅开仗,就曾经为铁器发愁,大军的武器出现了缺口,眼看要拿木棍子、竹竿上阵了,幸亏李善长及时开了一个冶铁作坊,招募能工巧匠解决了这个问题。”

“李善长功莫大焉。

说道李善长,老朱不由地长叹一声,心情十分复杂。

“皇爷爷说的是,孙儿受教了。”

难得老朱给上一次课,朱允通表现的很谦虚。

“父皇,不如朝廷将作坊买过来吧?”朱标在一旁提议道。

!!!

朱允?慌神了。

这是什么馊主意?!

怎么还抢咱的聚宝盆呢?

“皇爷爷,父王,那孩儿将作坊收购回来就是,本来技术就是发源于我。”

老朱和太子对视一眼,

“善!”

炼钢作坊其实是朱允?的想法,关志平只是给实现的。

即便没有关志平,也会有王志平、杨志平给实现的。

但是离开了朱允通,作坊就无从谈起。

这个年代匠作的地位不高,高炉炼钢成功了,那就给关志平赏赐就够了,怎么还能送一个作坊?

何况?儿还是他的恩人!

孩子还是太小了,拿钱不当钱!

朱允?却暗暗擦擦汗,握了握拳头,好险啊!

这下好了,有了陛下和太子的同意,可以正大光明打出自己的旗号了。

现在试验成功了,可以搭建更大的炉子了,一炉出一万斤钢完全没问题。

同时扩大产品的种类,各种特种钢都可以逐渐开发出来了。

朱标端着茶杯,询问道,

“?儿,你打算怎么定价?”

朱允?随口回道,

“在生铁的价格之上,再涨三成。”

这是他和关大匠商定的价格,太贵不利于钢的普及,太便宜不赚钱。

这个价格,可以保证一成到两成的净利润。

朱标爽快地答应了,

“这个价格可以!如果试验刀具,证明质量够硬,朝廷会大批采购钢条、钢锭。”

太子答应的这么爽快?

朱允?后悔了,

肯定是价格报的低了啊。

他以为是普通的聊天,没想到太子问的竟然要采购。

“父王,这个价格,我回去再和账房核对一下,重新给您报一个?”

“?儿,喝茶。”朱标端着茶杯。

朱允?:

错亿!

这可是国家采购啊!

老朱喝着茶,笑眯眯地看着他们讨价还价,没有作声。

只要钢的质量好,价钱都不是问题。

朱标放下茶杯,重新拿起账簿,

“说说这账簿吧,账房都说看不懂呢。’

朱允?得意地笑了,

“他们要是能看懂,那才怪了。”

朱标咳嗽一声,

“这是西域的数字吧?”

“是,父王。”朱允通翻开账簿,刚要解释,外面一群大臣鱼贯而入。

重臣来参加下午的小朝会了。

朱标眼珠一转,

“?儿,你先等一下再说,去咱后面坐着,待会不要乱说话。”

他想看看,大臣有看懂的吗。

“是,父王。”朱允起身去了太子的身后,老老实实坐下。

朱元璋问道,

“?儿,你试过用这种钢打造的武器了吗?”

朱允?摇摇头,

“皇爷爷,孙儿也没试过。今天才上午才送来的样品,这应该是第一炉成功的钢。”

朱元璋闻言,将钢条给了周云奇,

“交给宫内的工匠,尽快打造一把刀出来,咱要试试怎么样。”

等不及让蓝玉试试了,

他现在就知道这钢的硬度和韧性如何。

朱允?心中也好奇,这钢的质量如何。

如果含碳量太低,钢的磨损就很快,砍几下刀刃就卷了;

如果含碳量过高,钢就太脆,砍上骨头、武器,很容易断裂。

这两种情况都不适合打造武器,就需要让关大匠修改配比,调整的含量。

当然,他最希望能一次成功。

重臣上前给陛下,太子施礼。

蓝玉看到了朱允通坐在太子后面,心中有些诧异,这孩子怎么来了?

不过他也注意到,朱允?不在。

这让他很高兴。

自从太子妃“病逝”,淮西勋贵的压力就少了很多。

现在朱允在朝堂出现的次数越多越好。

朱标拿着账簿招呼户部尚书赵勉,

“赵尚书,你看看这账。”

???

赵勉心里咯噔一下,太子何意?莫非是户部下的哪个衙门的账出了问题?

他急忙上前,恭敬地接过账簿,翻开了第一页。

???

这是什么数字?

咱不认识啊!

翻开第二页,他依然是满脑门的问号。

连翻了几页都是如此,

赵勉惭愧地说道,

“禀太子,下官才疏学浅,不认识这账簿所用的数字。”

赵勉有些颜,一向以为自己的学问还是很扎实的,

自己可是洪武十八年的二甲进士及第,没想到今天竟然连一个账簿都看不懂。

进士都看不懂的账簿?

其实重臣都起了好奇心,不由地伸长了脖子。

朱标笑道,

“赵尚书,传给诸卿也看看吧。”

吏部尚书徽作为六部之首的大天官,当仁不让地第一个拿过账簿,

“赵尚书,咱也开开眼。”

嘴里谦虚着,心里却希望自己一眼盯真,说出数字的来历,显露一下学问,顺便打脸赵勉。

他是元朝的举人,在大明朝,只中了秀才。

虽然学问是有的,但是在进士同僚面前,总是腰杆不硬实。

詹徽翻开了第一页。

!!!

卧槽!

这什么玩意?

这是道观卖符?的账吧?

老夫不认识!

詹徽老脸一红,

“太子,臣孤陋寡闻,也不认识。”

朱标微笑着点点头。

詹徽转手递给了工部尚书秦逵。

秦逵只是翻了一下,也光棍地承认,

“太子,臣学识浅薄。”

账簿一个一个传下去。

连武将也都看了一遍。

蓝玉也看了账簿,翻了一眼他就知道了,这是朱允引入的西域数字,

他在书房见过,王行还给他详细解释过。

账簿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太子手上。

朱标环视众人,

“有哪位卿家认识?”

重臣大部分都摇头说不认识,

蓝玉也跟着摇头,那些数字,他就认识几个,

更重要的是,他意识到,朱允通既然在,那么这个露脸的机会是?儿的。

蓝玉激动地搓搓手,

太子这是要捧一下?儿!

只有吏部侍郎黄元济躬身道,

“禀太子,这些数字来自西域,只是平时很罕见。”

朱标有些意外,黄元济竟然知道。

“黄卿,那你懂这些数字?”

蓝玉目光不豫,忍不住瞪了黄元济一眼,

大家都不认识,就显得你黄貔貅博学多才了是吧?

这厮开口的太不是时候了!

竟然要抢?儿的风头!

黄元济老脸一红,

“禀太子,臣只是知道来源,但是并不认识。”

蓝玉更加鄙夷了,一知半解,你也好意思跳出来。

朱标招呼朱允?,

“?儿,那你给大家解释一下,账簿这些数字是怎么一回事?”

朱允?接过账簿,

“陛下,太子,刚才黄侍郎说的对,这是西域来的数字。这个竖的像扁担的就是‘1‘,这个像小鸭子的是‘2‘……………”

他将十个数字解释了一个遍。

户部尚书赵勉有些疑惑,

“三殿下,恕下官多嘴,您为何用这种罕见的数字记账?培训账房不麻烦吗?”

朱允?笑了,反问道:

“赵尚书,您不觉得这种数字记账更简洁明了吗?”

赵勉略一思索,也点头承认,

“殿下说的是,是比壹贰叁......这些数字更容易辨认,扫一眼就知道了。”

詹徽却发现了问题,

“三殿下,下官察觉,这种西域数字很容易篡改的。”

朱允通微微颔首,

“詹尚书,这个问题可以用技术问题来防范。”

“写数字的时候,开头用一个符号先开头,结尾之后用一个符号来结尾,就可以避免前后加数字的方法篡改了。”

“另外,皇爷爷陛下曾经颁布了壹贰叁这类大写数字记账法,明细账上就用大写的数字再写一遍即可。这样查账的时候就容易发现。”

见他已经提前预料到了,还有了解决方法,詹徽只能点头称是。

群臣都没再提问。

蓝玉很高兴,?儿就是厉害,连西域的数字都懂的。

莫非这也是常茂教导的?

“三殿下,下官刚才注意到,您用的记账方法,似乎与当下的有些不同。”

赵勉又问道,

现在的记账是延续了宋朝的“四柱清册”,从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四个部分记账。

但是他看了账簿,明显不是这四个分类。

朱标也微微颔首,他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不由地支起了耳朵。

朱允?解释道,

“赵尚书,四柱清册法重在记录收支,反应财物的存量、流量的变化。”

“本王察觉这种虽然简洁明了,但是不利于对作坊的更精确地管理,体现的财务信息太少了,于是在四柱清册法的基础上,琢磨了一个复式记账法”。

“这种记账法能比较直观地看到成本、潜在的风险,分析作坊资金储备和流动情况。”

“还可以延伸出不同的财务报表,例如现金流量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

“您看这账目,就分为两个记账大类,一个是‘借”,一个贷”,比如作坊买了一台机器,那就是固定资产的增加,记载“借”这个大类………………”

朱允?详细解释了复式记账法。

最后归纳了一句,

“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大殿之上,也就陛下、太子、赵勉、户部侍郎他们能听懂一些,虽然有些细节也似是而非,但是总体上能够理解。

但是对于其他重臣,就有些云里雾里了,甚至头晕脑胀了。

尤其是武将,简直是天书一般,他们只剩下崇拜的目光,

殿下威武!

竟然能想出如此复杂的记账法!

蓝玉甚至陷入沉思,要不要让军需官都学习这种记账方法,还有西域的数字?

这个可以有的吧?

赵勉也陷入了沉思。

作为户部尚书,大明朝廷的大司徒,每天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和账簿打交道。

他一眼就看出了朱允的记账方法的可贵之处。

西域数字可以简化记账,并且更加简洁明了。

现在的一二三四......壹?叁肆......,如果数字小还可以看,

一旦超过四位以上,看起来就有些吃力了。

尤其是有零有整的万斤、万万斤、万万石…………………

长长一串数字,看了都眼晕。

还有复式记账法,户部如果采用,也更方便观察朝廷的收入、储备、潜在的风险......

不过,他做事稳重,没有立刻贸然请奏。

他决定了,下朝后再多了解一些,确定可行了再上奏疏。

~

朱允?讲完之后,重新回到太子的身后坐下。

小朝会开始了。

首先讨论的就是蓝玉出兵四川平叛的事情。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户部尚书赵勉率先秦报,

“禀陛下、太子,现在可以调运五千石粮食入川。不过臣建议,从武昌府调集粮食就近入川。

老朱沉吟了一下,

“善!”

工部尚书秦逵奏报,

“?陛下、太子,现在需要工部准备的武器,大部分是四川的卫所补充所需,还有少部分是凉国公出兵需要携带的备用武器。”

“臣现在可以调集火铳三千把,火药两千桶。”

“军刀一万五千把,长枪八千杆,圆......羽箭......”

朱元璋问道,

“蓝卿,你怎么看?”

蓝玉上前躬身道,

“陛下,臣以为军刀的数量可以再增加。川蜀一带山地众多,很多地势不利于骑兵冲击,反而适合刀盾手战斗。”

秦逵略一思索,回道,

“陛下,凉国公,那军刀可以再增加五千把,圆盾增加至五千副。”

蓝玉微微颔首,

“陛下,臣认为可以。”

老朱犹豫了一下,

“军刀暂时不用增加了。圆盾可以。

他想到了朱允通的钢,

如果钢可行,这次可以换一批钢刀,正好用建昌卫的战场检验一番。

蓝玉、秦逵都有些不明所以,但是陛下尽然开口了,两人都躬身领旨。

蓝玉没有跳起来反驳,只少了五千把军刀,影响不大,区区一个建昌卫的叛乱,目前这些补充的武器足够了。

出兵的事情议过,就是讨论春耕了。

赵勉上前奏报了各地方的准备,劝耕、准备的耕牛、农具、.……………

朱允通坐在太子后面,安静地听他们议事,

虽然偶尔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他没有贸然跳出来表现。

因为接触的信息太少,他也不确定自己的意见是对的,还是偏颇的。

两个时辰过去,小朝会散了。

重臣告退了。

宫女送来香茗,

朱允?起身正要告退,周云奇却捧着一把军刀来,

“陛下,钢刀打造好了。”

老朱三人都来了精神。

“?儿,你试试刀!”老朱吩咐道。

“孙儿遵旨!”朱允通跳了起来,接过钢刀。

时间很仓促,刀柄就是用的木头雕刻的。

他缓缓抽出钢刀。

一道冰冷的寒光从刀鞘中迸射而出。

他顺手挽了一个刀花,顿时一片寒光闪烁。

周云奇又指挥太监摆出试验刀具的用品,

草席卷的假人、成捆的竹子做的假人,穿着牛皮铠甲的木头人。

朱允?深吸一口气,抡起刀子率先砍向草席卷的假人。

一道银光闪过,草席假人断为两截。

朱允通还要再试竹子假人。

“停!”老朱突然喝道。

朱允通停了下来,插刀入鞘,疑惑地看向老朱,

“皇爷爷?”

老朱笑道,

“咱忘记了,?儿是神力,你这样砍下去,完全看不出刀的质量。还是咱来吧。”

他缓步上前,朱允?急忙双手奉上钢刀。

~

老朱接过刀,抽出刀子,走到竹子假人前,

深吸一口气,他猛地上前一步,抡起刀子猛地斜砍下去。

钢刀划过一道寒光,随着一声脆响,竹子假人分为两截。

朱允?鼓掌称赞。

老朱这一刀很有功底,不亏是马上天子。

朱标鼓掌,

“好!父皇出刀还是那么干脆利索!”

老朱走到穿着皮甲的木人前,再次蓄力,然后一刀斜劈。

刀子砍进去四指多深就被木头卡住了。

老朱松开刀把,只是额头出了细汗,略微有些喘息,

“这钢刀很好!”他踢了一脚竹子假人,

“如果是铁质的军刀,凭咱现在的力气是砍不断的。这钢咱看不错。”

“云奇,传一个带刀侍卫进来。”

周云奇躬身领旨,快步出去了。

时候不大,一个侍卫进来,躬身施礼。

“?儿,你拿钢刀和他对砍一下。”老朱吩咐道。

朱允通拿着钢刀走了过去,侍卫按照周云奇的吩咐,拔出钢刀,刀刃向上,双脚一前一后,稳稳地站着。

朱允?等他站稳了,一刀挥了下去。

当啷!

侍卫的军刀断成两截,另一截砸在金砖上,发出一声脆响。

侍卫收刀入鞘,躬身站在一旁,心中却惊叹不已,殿下的宝刀太锋利了。

周云奇冲他挥挥手,侍卫躬身告退了。

老朱拿过钢刀仔细打量,刀刃上完全看不出有什么损伤。

他不禁又惊又喜,

“标儿,这钢刀竟然毫发无伤!”

朱标连声叫好,

“侍卫的军刀可是百炼钢的,这钢可以!可谓削铁如泥了!”

想想大明的军队以后装备如此精良的宝刀,老朱父子都有些兴奋。

朱标建议道,

“父皇,不如让?儿送五十块钢条给凉国公,让他会同工部一起测试。他们认为可以了,就开始用吧。”

“善!”老朱同意了。

军队的制式武器不能马虎,今天的测试太简单了,

必须工部和军队认真检测,经过多种工序,证明可行,才能大规模制造。

老朱心情大好,

如果不出意外,工部、军队都会通过的。

等大明有了这些宝刀,砍杀敌人那还不是砍瓜切菜一般!

“?儿,想要什么奖赏,尽管说,咱都给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