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假皇孙 > 103 陛下杀了个回马枪

大明假皇孙 103 陛下杀了个回马枪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1 11:5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朱允?躬身道:

“皇爷爷陛下,灾民去了作坊上工,因为起早贪黑的,早晚两顿粥就赶不上了,应天府就将粥棚设在作坊附近,方便他们就近吃饭。”

“至于赈济的粮食,作坊一粒也没有碰,都是应天府的官吏在操作。”

户部尚书茹太素忍不住了,

“三殿下,作坊难道还养不起他们?”

朱允通看了他一眼,回道:

“茹尚书,在京城哪有作坊管饭的。”

“两位作坊的东家给了很高的工钱,只赚一点薄利,再管两顿饭,让两个东家一家老小去喝西北风?”

重臣们都忍不住笑了。

鸭蛋大的一瓶雪花膏,放了点珍珠粉,你敢要一两银子。

这竟然还薄利?

你们这是抢钱,随手丢回个东西!

朱允通补充了一句,

“再说了,他们本就是灾民,有赈济粮的。

茹太素咳嗽一声,

“三殿下,朝廷粮食紧张,能省还是省点吧。”

朱允?在一旁看着,心中无比的失落。

私开作坊这事,似乎揭过去了。

现在连侵吞赈济粮也要揭过去了,感情今天来就是看老三显摆的?

朱元璋微微颔首,

“茹卿言之有理。”

他的意思很明确,朝廷的粮食能省就省,商人的钱该花就花,即便他们曾是自己的侍卫。

老朱公私分明。

朱允?躬身道:

“皇爷爷陛下,茹尚书,应天府供应上工的灾民的粮食,已经不是户部拨付的粮食了,而是从市面上购买的。”

“殿下,应天府哪来的钱?”茹太素惊讶道。

他看向了应天府尹长义。

不等长义说话,朱允通说道:

“茹尚书,东宫可是捐过一万两银子的。”

茹太素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老夫知道了。”

不用户部出钱粮,他就没话说。

他才不关心是谁捐的银子,有银子就好。

朱允?:

他忍不住看看朱允?。

什么叫“东宫”捐的?

那不是我捐的,母妃筹措的钱吗?

咋的,还有你一份?

朱权、朱植差点笑喷了,通侄儿太损了!

说钱是东宫捐的!

还真没毛病!

董长义补充道:

“茹尚书,还有其他商户捐的钱粮,两家作坊自己也补贴一点,足够一早一晚两顿粥了。

朱元璋问道:“作坊补贴了多少粮食?”

“禀皇爷爷陛下,午饭是作坊负责的。早晚也会提供面饼和一些菜。”朱允?回道。

“殿下,灾民一天三顿饭?”茹太素惊叫道。

群臣都有些意外。

百姓都一天两顿,闲的时候甚至一天只有一顿饭。

你给灾民吃三顿?

嘶!

殿下奢靡了!

朱允?理所当然地回道:

“都是体力活,不吃饱没力气。”

朱元璋摆摆手,

“善!”

如果力有所及,让百姓多吃一顿,也算是一种善行了。

茹太素不再说话。

不花户部的钱,你们一天吃六顿也行。

朱允?认为关键的两个问题都说清楚了,今天差不多要结束了。

朱元璋却没有放过他们,

来都来了,就考考几个问题吧。

“云奇,将这些奏疏给他们四个,让他们轮流着看。”

周云奇抱起一摞奏疏,分给了朱允?四人。

朱允?接过几个奏疏,心中长叹,又让老三躲过一劫难。

四个人看了看标题,不是关于卫所的,就是关于屯田的,正是现在的议题。

朱元璋吩咐:

“云奇,给各位臣工来些茶点。”

重臣们的休息时间来了。

老朱则起身去了偏殿,找老伙计聊天去了。

重臣们喝茶吃美食,也可以小范围地踱步。

朱允通四个人却不敢休息,看陛下的意思,这是要考校,他们都认真看了起来。

朱元璋进了偏殿,

箫大福、成二柱急忙起身,再次跪下施礼。

朱元璋上前扶起他们,三人重新落座,

朱元璋开门见山道:

“两个作坊,都是帮朱允挂的名?”

他还是要确定,作坊和朱允通到底是什么关系。

他不相信,朱允?忙前忙后,就是为了助人为乐。

笨大福嗓子不好,依然是成二柱来回答。

成二柱急忙起身,躬身道:

“陛下,殿下不是挂名。”

“哦?”朱元璋有点不相信。

“陛下,殿下出的营造方法,又借了一笔钱给小人。就靠殿下给的法子,小人和大福哥才开的作坊。”

“嗯。”

“陛下,小人和大福哥也不是不知道知恩图报的。小人都商量过了,以后三节两寿自会孝敬殿下的。”

“好吧,咱知道了。你俩好好营生,将家人照顾好,把自己也照顾好。”

朱元璋心中依然半信半疑。

朱允?这么善心?

听锦衣卫说,生意火爆,利润丰厚,权贵之家全都去买,贵妇都喜欢疯了。

还有脏兮兮的蜂窝煤,不少文人骚客都很喜欢。

其实,

不用锦衣卫说,后宫已经开始流行了,不少妃子都开始抹了雪花膏。

宁妃的院子已经用起了蜂窝煤。

如此赚钱的营生,朱允通舍得就这么送了?

可是他们的话,似乎就是这样。

朱元璋决定暂时放放,不再纠结这件事,

时间长了,自见分晓。

朱元璋和他们聊起了家常,详细问了他们家庭的情况,三人又一起回忆了过去的峥嵘岁月,

一炷香后,箫大福两人起身告退,朱元璋每人赏赐了一些物件。

朱元璋回到大殿,缓缓坐下。

朱允?他们都放下了奏疏,等候他的提问。

朱元璋问道:

“朱权,你先说,卫所逃兵该如何解决?”

朱权躬身道:

“父皇陛下,臣以为,一是要加强看管,二是要追索逃兵,藏匿者同罪;三是严惩虐待士兵的将官。”

朱元璋点点头,

“好。”

这些都是现有的做法,虽然没有新意,但是能归纳出来也不错。

“朱植,你来说说,卫所逃兵的事情。”

朱植躬身道:

“父皇陛下,臣完全赞成宁王的建议,另外,臣也建议提高士兵的待遇,降低他们承担的税费,及时公平地处理他们申诉的问题。”

朱元璋很满意,

“善!”

这也是正在做的,朱植归纳的很全面了。

“朱允?,你来说说,有什么看法?”

“禀皇爷爷陛下,臣以为屯垦关系到粮食的生产和储备,是国之根本,应该加强管理,一方面吸引内地的百姓去边疆垦荒,另一方面,要惩罚侵吞新垦土地的官吏。”

朱元璋也回了一个“善”字。

他又看向了朱允?:

“朱允?!”

朱允?躬身道:

“禀皇爷爷陛下,目前的办法已经齐备,臣以为落到实处即可。”

没什么好说的,卫所、垦荒都有很多问题,一味地归结到执行上,有失公允。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

这个回答太懒惰了,都不愿意归纳一下。

“说说你自己的。”

他提高了问题的难度。

没指望一个少年能有什么独立的看法,他就是看不惯孩子的懒惰。

朱允?躬身道:

“禀皇爷爷陛下,臣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呃………………”

“说吧。”朱元璋催道。

“皇爷爷陛下,朝廷现在的屯田,有军屯、民屯和商屯。军屯现在是军户军屯,臣建议可以改为民户军屯。”

朱元璋很意外,还真有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这么改?”

朱允?回道:

“禀皇爷爷陛下,臣以为,军户军屯,将官的权力太大,朝廷对他们的监管却不能无时不刻地盯着,这就导致军户开垦荒地,却被将官、当地的好强、官员吞并。”

“而用民户,则土地属于百姓,相对的,被吞并的难度就大了。土地属于自己,百姓也更有耕种的热情。”

茹太素疑惑道,

“殿下,那不就是民屯吗?”

朱允?摇摇头,

“茹尚书,民屯管理松散,各自为政。民户军屯,则管理相对严格,统一种植作物,方便兴修水利、抗洪抗旱,也便于征兵。”

朱元璋又问道,

“那现在的军屯呢?”

朱允?回道:

“禀皇爷爷陛下,臣建议,民户军屯重在屯田,不再由卫所管辖,而是划入朝廷;而卫所则彻底回归军事功能,只负责打仗。”

其实,这些都是他刚刚想到的,还有很多问题

但是顾不上了,先扯了再说,老朱还等着呢。

朱元璋沉吟片刻,说道:

“是很不成熟,不过能有自己的思考就很好。”

朱允?暗自松了口气,今天算是结束了吧?

朱元璋突然问道,

“朱允?,宁王、卫王也在作坊里有份子?”

???

朱允?有些懵了。

事情不是过去了吗,陛下怎么还杀了个回马枪?

这跳跃性的思维,咱有点跟不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