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军工科技 > 四千二百二十九章 发展永无止境,挑战无处

军工科技 四千二百二十九章 发展永无止境,挑战无处

簡繁轉換
作者:止天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9 03:37:18 来源:源1

四千二百二十九章发展永无止境,挑战无处不在(第1/2页)

他看着吴浩,语气中带着期许:“武器装备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它既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也深刻影响着战争的形态和国家的安全策略。你们现在做的事情,不仅仅是在研发几个新产品,更是在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国防安全,搭建一个坚实的技术平台。”

张副总也站起身,目光如炬:“周院士说得对。未来的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是技术与思想的较量。我们不仅要让武器装备‘硬’起来,还要让作战思想‘活’起来,让国防体系‘强’起来。

今天看到的这些技术,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挑战也无处不在。”

他转向吴浩和他的团队:“希望你们能继续保持这种创新的劲头,把技术做深、做透,真正做到自主可控。军队也会积极配合,提供更多的实战场景,让这些技术在战场上得到检验和完善。只有军地协同,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吴浩站起身,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深深鞠了一躬:“请各位领导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期望。创新之路没有终点,我们会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些技术打磨好、应用好,为国家的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夜色渐浓,会议室里的灯光却愈发显得明亮,仿佛要穿透戈壁的沉沉夜幕。墙上的时钟悄然滑过九点,讨论的热度却丝毫未减,像炉中持续燃烧的炭火,不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周院士端起茶杯,温热的水汽模糊了镜片,他轻轻吹了吹浮沫,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投影幕上那些跳动的技术参数。“小吴,刚才聊了不少具体技术,也畅想了未来装备,”他放下茶杯,语气带着学者特有的严谨,“但技术发展总有其内在规律。你觉得,未来十年,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主线会是什么?是沿着现有路径持续优化,还是会出现根本性的‘范式转移’?”

这个问题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切技术发展的内核。吴浩沉吟片刻,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仿佛在梳理一团纷乱的线路。“周院士,我认为会是‘双线并行’,既有‘量变积累’,也有‘质变突破’。”

他走到幕前,调出一张技术演进曲线图:“您看这条蓝线,代表现有装备的迭代。比如电磁炮,从30兆瓦到50兆瓦,射程从百公里到数百公里,精度从米级到分米级,这是持续优化,是‘线性进步’。我们现在的脉冲储能技术,已经能支撑30兆瓦发射,但正在攻关的超导储能模块,未来可能让瞬时功率突破100兆瓦——这依然是电磁炮,但威力和射程会发生质的飞跃。”

“而这条红线,”吴浩指向另一条陡然上扬的曲线,“是可能出现的‘范式转移’。比如,当储能密度达到1000Wh/kg,固态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突破2000Wh/L,现在的装甲车辆可能会被‘电磁装甲’取代——不再靠厚重钢板防御,而是靠瞬时强电磁场偏转来袭弹药。这就不是优化现有坦克,而是重新定义装甲作战平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四千二百二十九章发展永无止境,挑战无处不在(第2/2页)

周院士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这个‘双线论’很有见地。那从基础科学的角度看,哪些领域的突破最可能引发这种‘范式转移’?”

“能源材料、人工智能、生物交叉,这三个领域最关键。”吴浩语气笃定,“比如我们正在研究的‘金属空气电池’,理论能量密度能达到10000Wh/kg,是现有固态电池的20倍。如果能解决充放电循环问题,未来的无人机可能实现跨洲际飞行,舰艇可以告别传统动力——这就是能源材料带来的范式转移。”

他顿了顿,补充道:“再比如生物与机械的结合。我们的极端环境实验室发现,某些嗜热菌的蛋白质结构能在高温下保持稳定,这启发我们研发新型耐高温传感器。未来,可能会出现‘生物电子融合’的装备——用微生物降解战场污染物,用生物酶修复装备损伤,甚至用基因编辑的细胞制造特种材料。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器’,而是一种‘作战生态系统’了。”

张副总一直沉默地听着,这时忽然抬手示意:“小吴刚才说的‘作战生态系统’,让我想到一个问题。技术变了,作战思想肯定也要跟着变。”他身体微微前倾,军人的锐利目光扫过全场,“如果未来的装备真能实现‘能量自主’‘分布式协同’,那我们的作战样式会发生什么变化?还能沿用现在的‘集中优势兵力’那套理论吗?”

这个问题像一块巨石投入深潭,激起层层涟漪。吴浩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光伏阵列在夜色中泛出的淡淡蓝光,那些整齐排列的蓝色板面向着星空,仿佛在默默积蓄着能量。“张副总,我觉得‘集中优势兵力’的核心思想不会变,但‘集中’的方式会彻底重构。”

他转过身,语气中带着一种洞悉未来的沉稳:“传统的集中,是空间上的聚集——几百辆坦克在平原展开,几千名士兵向阵地冲锋。但未来,可能是‘能量的集中’‘信息的集中’,而物理空间上是分散的。比如,一百个分布式能量节点,平时散布在百公里范围内,各自静默待机,一旦需要,能在30秒内通过微波无线传能,将能量集中到某一点,为电磁炮或激光武器供能——这就是‘物理分散,能量集中’。”

张副总指尖在桌面上划出一个圈:“这意味着指挥体系要从‘树状’变成‘网状’.未来是不是要变成‘云指挥’,每个作战单元都能直接获取信息、调用资源?”

“是的,而且是‘动态组网’。”吴浩调出一张指挥系统示意图,“就像我们的智能微电网,2000个节点能实时匹配供需。未来的作战单元,小到单兵,大到舰艇,都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发现目标后,谁离得最近,谁的武器最适合打击,系统会自动分配任务,不需要层层请示。去年我们和某部做过模拟推演,用这种模式,防空反应时间从8分钟压缩到1分20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