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神探1546 > 第一百零二章 “一心会”的入会仪式 三更

大明神探1546 第一百零二章 “一心会”的入会仪式 三更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2 12:4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零二章“一心会”的入会仪式(三更)(第1/2页)

‘这分明蕴含着心学之理!怪不得崔先生会举荐,我昨日太唐突了,竟误以为这是简单的演义之作。’

徐阶和严世蕃一样,都是看到悟空向菩提老祖学艺,就已然产生了明悟。

但也不是他推卸责任,就总觉得昨天那个监生,不像是好人……

徐阶想到这里,暗暗惭愧,还是以貌取人,先入为主了,再看眼前兴奋地讲述着剧情的赵时春,有些无语:“景仁,我还没看到后面……”

“啊?啊!那好啊!我来跟你说说后面写了什么?”

赵时春显然不知道剧透是什么意思,兴奋地刚想跟他显摆他昨晚追了一个通宵的进度,就被徐阶赶了出去。

徐阶捧起书看了起来,很快连儿子徐璠的嗷嗷哭号都顾不上了,反正有仆妇,饿不死这小子。

他看的不是奇幻的故事,而是其中蕴含的佛道儒三教思想。

很快他有了判断。

心学大作谈不上,其中更多的还是佛道之言,或者可以说,是以佛教为经,以道、儒为纬,织就的一部智慧图谱。

单就作品而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崔先生所作么?”

“不像!崔先生多年在国子监教学,没有这等雅俗交融之力……”

一天的时间,徐阶细细品读,其实才看到一小半,但已经深深沉浸其中。

他从未想到演义之作也能有如此造诣,再看之前严世蕃的邀请,不禁意动了:“探讨心学……不!探讨心猿的‘一心会’么?有意思!”

徐阶对于心学不止是沉迷,更是将知行合一作为自己的立身根本,他当然希望心学大兴,但陛下显然对心学并无兴趣,维持着杨廷和的封禁政策,唯有寄希望民间多出些心学大儒,以扭转士林的风气。

这种事情,他即便是探花郎,也没有参与的资格。

偏偏现在,一个依托于国子监的会社出现了。

理由还光明正大,都喜爱西游新编,大家志同道合。

别说现在对方邀请自己,就算不邀请,自己但凡听到这个消息,肯定也希望加入进去。

他珍而重之地把书卷放入怀中收好,耳中再度忽视掉儿子的哭声,起身朝外走去。

事不宜迟,今日就去国子监,看看一心会到底是怎样的学社!

然而刚刚出了自己家的院门,就见前面一人等在那里,正是似笑非笑的赵时春:“子升兄准备去哪啊?”

彼此互相了解,徐阶也不瞒他:“我想去见一见这部新编西游的著作者,景仁同去?”

“自然同去!”

对视一笑,徐阶与赵时春并肩走了出去,朝着国子监而去。

两人最好奇的,其实还是这部新编西游的作者。

在他们看来,这位着实是大才。

需要有神话的想象力,才能构建出这等奇幻的世界;需要有人文的洞察力,方可融摄宗教与批判现实;需要有极强的叙事掌控力,才能平衡节奏与塑造人物;最后也要有语言的创造力,写出种种雅俗共赏与升华的桥段。

这样的一位大才,居然默默无闻,在京师书肆间毫无人谈论,实在惊奇。

实际上别说京师,出了海南,西游新编都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前三十回的出版,只局限于琼州当地,后来断了,就不了了之,书商固然捶胸顿足,但由于海玥是琼山海氏子弟,又不是真的卖文字为生的穷酸书生,他们也无可奈何。

而由于琼州孤悬海外,消息传播得极其缓慢,真正在外看过的,屈指可数。

至今也不过海瑞、黎玉英、林大钦、陆炳、严世蕃五个人,现在加上了徐阶和赵时春,他们还纳闷为何以前从未听旁人提及,但当进入国子监,恰好严世蕃尿遁出学堂,撞到了一起,一番攀谈后,顿时有些受宠若惊:“哦?我们竟是第一批读者么?”

严世蕃自是极尽吹捧:“当然!十三郎著此作,岂会给书肆牟利?自是亲朋之间相赠,以作探讨!”

这话说得海玥都要脸红,但事实证明,士林文人就吃这一套,徐阶和赵时春肃然起敬,更增一份仰慕:“不知海十三郎是?”

“就是那位!靠窗边坐的那位!”

“啊?这般年少?”

“十七岁,比我还小一年呢!”

徐阶和赵时春稍稍惊讶于对方的年龄,但也没有多么在意,毕竟大家都是少年神童,见怪不怪,主要还是道明来意:“我们对于‘一心会’很有兴趣,不知这间学社缘何取此名?又有何宗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零二章“一心会”的入会仪式(三更)(第2/2页)

严世蕃笑容灿烂:“我们一心会的宗旨是‘修一心,以成人,修一心,以应世’,两位翰林大才欲入会,自是欢迎至极!”

徐阶和赵时春稍一琢磨,再结合西游新篇的内容,顿时颔首道:“此言大善!”

严世蕃心头狂喜。

一位名动士林的探花郎,一位弱冠之龄的翰林院编修,都是年轻一代里面一等一的人物,这样的大才子以前他都结交不到,现在随随便便出现在面前,谈笑风生。

现在人脉圈子的扩展,不比跟在桂载身后当一个小跟班强上百倍?

如此机遇,一定要牢牢把握住。

而里面的助教讲完课,海玥、海瑞和林大钦也走了出来,双方见礼,言谈甚欢。

既然对方特意来国子监了,自是入会,海玥毫不矫情,语气也很轻松:“我们‘一心会’不谈其他,就是探讨西游,两位也可以将其视作‘书友会’。”

徐阶和赵时春或许一腔热血,但终究已是官场中人,岂会不知其中的尺度,展颜笑道:“书友会好,书友之言,很是贴切啊!”

这般说着,一路回到斋舍,严世蕃取出刚刚申请完毕的文书,众人潇洒地签上了自己的姓名。

一心会依托于国子监建立,文书也是国子监发布的,还真有着一定的律法效应,一般国子监还不愿意背书。

但自从桂载与赵晨一案后,且不说国子监生视他们为英雄,一众博士、助教、学正都对他们印象很好,就连祭酒许诰每次见到都是抚须微笑。

扬我威仪,士气大涨啊!

也就是国子监根本不需要考虑招生问题,若是民间的哪个书院能有这等事迹,不知多少学子要上门来投呢!

当然,对于几人建立的学社,国子监也没怎么在意。

各座学府里面的学社和民间的会社,时时刻刻都在诞生,且不说“一心会”规模很小,就看这最早一批成员,海玥、海瑞、林大钦、严世蕃、徐阶、赵时春,也就是四名监生,两位翰林罢了,看似不错,但在京师这个地方,实则是连朵浪花都翻不起来的。

而六个人除了海玥和严世蕃心中颇为期许,其他四人基本只是停留在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层次,就连徐阶都只是一个尝试。

待得简单的入会手续结束,海玥眼珠转了转,却觉得不能就这么简单地收人,至少也要走一个形式,让入会的成员有着仪式感:“我想请一位画工来为我们作一幅画,诸位能否接受?”

赵时春笑道:“可是效仿九老故事?”

唐武宗时,诗人白居易晚年在故里香与八位耆老燕集,有仰慕者绘成《九老图》,成为千古美谈,后人多有效仿。

徐阶有些赧然:“我们不过区区后进,资历尚浅,实在不敢当此殊荣。”

严世蕃则觉得这是个好主意:“诸位何必妄自菲薄呢,再者绘像之风近来颇为盛行,我等今日留作,来日再见,亦是一番佳话!”

到了明朝,画像风尚确实在文人圈子流行起来,比如后世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甲申十同年图》,就绘制了弘治年间十位朝廷重臣的群像,又比如晚明画家曾鲸以“墨骨法”闻名,为王世贞、董其昌等名士绘制肖像,别说文人圈层,就连武将和商贾也可以定制画像,附庸风雅。

“好吧!”

众人纷纷颔首,又都有些跃跃欲试。

别说海瑞和林大钦,就算是徐阶和赵时春,都没有留下过画像,一时间还都有些好奇。

“我去棋盘街寻一位画师来!”

严世蕃自告奋勇,不多时还真的请来一位画师。

根据他的介绍,如今北京城内大概有百多名画师,其中宫廷画师有三十人不到,民间画师有六十人左右,最后剩下的就是宗教和礼制画师,服务于特定场景。

而严世蕃此次请来的画师,原先服务于宫廷,后来不知因何原因出了宫,在民间作画,技艺绝对是一等一的精湛。

画师听了海玥的大致要求,在庭院中选了一块地方,搬来六把椅子,一字排开。

海玥坐于正中。

左侧是海瑞,右手扶椅,端肩正坐;

再左侧是林大钦,右手持一书册,含笑而坐;

右侧坐着严世蕃,双手扶膝,笑容满面;

再右侧是徐阶,袖手端肩,正襟危坐。

最右侧是赵时春,右手持书卷,稍偏左正坐。

画师提笔。

……

嘉靖九年九月二十八,一心会建立,特请画工绘制群像,以作入会纪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