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神探1546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向着清流领袖迈进的严嵩

大明神探1546 第一百五十一章 向着清流领袖迈进的严嵩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2 12:4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五十一章向着清流领袖迈进的严嵩(一更)(第1/2页)

“陛下,一心会将郝氏杀夫案的卷宗整理完毕了。”

“拿过来。”

朱厚熜接过案卷,翻开查看。

起初还是大致看看,毕竟只不过是一起民间的旧案,并非郭勋那种涉及大礼议新贵的重案。

但很快,速度就慢了下来,仔细地看了起来。

因为这份卷宗不仅符合格式规范,内容上更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供词完整,从去年断案的原告、被告、证人供词,到今年重新审理的所有证人,逐字记录,有些话语一看就知是百姓所言,不做修饰删改,避免曲解本意。

其次是证据,物证为凶器、赃物,书证为契约、遗嘱,勘验笔录包含尸格与现场图,附列清晰。

最后是审问过程,其中就有海玥安排多名女犯出列,让灯草胡同的百姓指认郝氏的细节。

而法律依据也穿插其中,皆引用《大明律》。

这一段就不是海玥的手笔了,而是回到书院后,让弟弟海瑞也参与进来,补充后的成果。

“发于刑部传阅,往后的卷宗,以此为例!”

朱厚熜欣然下令。

此番案情突如其来,他原本是有一番安排的。

大礼议新贵的精力,理应放在推行新政上,那是关系到国家强盛的重中之重,不该为这等杂事分心。

而寄托希望的,正是去年因天地分祭,表现突出的夏言。

朱厚熜相信夏言的能力,给予这个机会,也是让这位证明,自己并非谄媚君上的小人,而是为君上分忧的能臣,同样也让张璁产生些危机感,不要因昔日的功劳有恃无恐。

结果夏言的所作所为,不能说令他失望,只能说完全被一心会比了下去。

朱厚熜甚至途中忍不住透题,吩咐内侍将案情的真相告知,结果夏言居然去找一心会联手!

这一步不能说错,毕竟那是最有利局势的选择,可朱厚熜最厌恶的,就是臣子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默契。

即便是忠臣之间,如此私下勾连,置天子于何地?

好在一心会更加纯粹,查案就是查案,办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最忠诚的体现。

“不枉朕慧眼识珠!”

朱厚熜欣然之余,不禁生出另一个念头。

本来他是想要好好安排夏言,用来制衡权势越来越大的张璁,哪怕给事中官品低微,但只要得了圣眷,还怕不能火速提拔?

但现在来看……

或许有一位更合适的人选?

无论是士林威望,还是官场资历,都更深厚的人!

“且看严嵩有没有这份担当了!”

……

国子监。

窗外北风呼啸,斋舍里面,海玥四人都缩在被子里。

不得不说,北京的天是真冷啊,如今已近三月,依旧风雪飘摇,冰寒刺骨。

别说没有习武的海瑞三人,就连海玥都喜欢这暖烘烘的被窝,正拿着一本水浒传看得起劲,特意把床铺挪到边上的严世蕃凑了过来:“明威,汤府的后续,我们真就不管了?”

“毋须我们操心。”

海玥头也不抬:“当今陛下有太祖之风,这种百官威逼天子的事情,不会在他身上发生。”

严世蕃想到左顺门哭谏和李福达大狱,哦了一声。

但片刻后,他又悄咪咪地凑过来,低声道:“如果动手的是我爹,明威可有建言?”

“嗯?”

海玥的视线终于从林冲风雪山神庙上移开,露出郑重之色:“当真?”

严世蕃低声道:“家严告诫我,此事万万不可告知外人,但在我心中,明威早就不是外人,而是亲兄弟,这件事自然能告诉你!”

‘嘉靖让严嵩主持这起大案?’

海玥有些意外,仔细想了想,低声道:“陛下信重严伯父,这是来日入阁的良机啊!”

严世蕃在被子里搓了搓手,兴奋地道:“是!是啊!”

海玥接着道:“但这件政务极其艰巨,稍有不慎,严伯父就会背负骂名!”

严世蕃不搓手了,忐忑起来:“是……是啊……”

当忠勤贞一的玉印与陛下的口谕一同传到吏部,严嵩接旨的同时,心情也是狂喜与忐忑交杂在一起。

他曾经千方百计地希望得到陛下的关注,为此不惜让自己的独子陪着桂萼的幼子一同读书,给对方当跟班当了三年,结果由于大礼议圈子的排外性,还是未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现在阴差阳错之间,他反倒得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机会,可同时面临的任务,也是凶险至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五十一章向着清流领袖迈进的严嵩(一更)(第2/2页)

前车之鉴摆在那里,张璁、桂萼、方献夫等重臣,推行新政,千难万险,诸多阻挠。

张璁的身体每况愈下,桂萼脸色差得朝臣都能看出来,方献夫已有急流勇退的想法,可见处境的艰难。

而这群重臣身边还有着诸多朝臣的帮衬,都到了这个地步,严嵩自忖虽然在国子监祭酒的任上,培养了不少学生,可与那边相比,就差得远了。

他如果大刀阔斧地办理此案,到底是会位极人臣,真正进入统治的核心圈呢?还是连如今的吏部左侍郎都保不住?

所以严世蕃的疑问,也代表严嵩的困顿,甚至不惜请教小辈。

海玥稍稍沉默,缓缓地道:“太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

严世蕃微微色变:“这太严苛了吧?”

他家并无贪污,靠的是母族欧阳氏的钱财,但母族欧阳氏的经商就那么干净么?

所以对于太祖的严苛律法,即便是此时的严世蕃都不敢认同。

“太祖的年代,确实不可能回去了!”

海玥颇为感慨,朱元璋纵有许多局限性,但杀起贪官污吏来确实痛快,而且他那个年代的大明俸禄,是足以养家的,贪污就是贪得无厌,并不能类比如今的处境:“现在不可大肆株连,也绝不能对这群贪官污吏过分宽容,倘若连京师的官员都控制不住,那陛下的威严何存?新政何以推行天下两京一十三省?”

“这批人,一定要狠狠清算!”

“关键在于,他们下去后,有何人能够接替原先的位置,让朝廷运转无碍,不至于拖累政务的施行?”

严世蕃连连点头:“是啊!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家严也一筹莫展!处置的人数少了,不痛不痒,陛下不会满意,可一旦处置的官员多了,六部空缺一时间难以补齐,难道从十三省的州县调集?”

他还有一句话没说,真要那样,恐怕陛下又会怀疑自己的父亲是不是趁机培养党羽了……

这不是一根筋两头堵嘛!

海玥知道嘉靖这种皇帝一贯难伺候,老了是没有底线,年轻时是敏感多疑,沉吟着道:“其实有一群朝臣,倒是合严伯父所用。”

严世蕃精神一振,赶忙问道:“谁?明威只管举荐,若是两广之地多有合适,家严绝对敢用!”

“不是两广……”

海玥摇了摇头:“东楼莫不是忘了,四年前曾经有一批官员被贬出了京师。”

严世蕃猛然怔住。

海玥道:“嘉靖六年,因李福达一案便贬黜出京的中枢要员!”

严世蕃变色:“不行!万万不行!岂能为李福达翻案?”

海玥纠正:“不是为李福达翻案,而是将其中部分官员赦免,容许回京戴罪立功。”

历史上的徐阶之所以在嘉靖死后,特意以遗诏的形式为此案平反,因为李福达的大狱案,确实牵连了许多有为的才干之辈。

而按照原来的轨迹,这群官员被贬出京后,在十年的时间内,又陆陆续续地返回朝堂,因为他们的才能,在政治尚且清明的嘉靖前期,足以得到重用。

海玥也是刚刚想到,可以加快这个进程,让这群能臣不至于在外蹉跎。

关键在于,前面还发生了一件有着巨大影响的案子:“国子监一案后,陛下已知晓,曾经信任的武定侯郭勋一直在辜负圣恩,对待李福达一案当然又有了不同的看法,或许也会想念那些当年在六部素有清名的能臣,严伯父不妨试着提一提。”

严世蕃面色逐渐变化:“若陛下有宽赦之意,召回罪臣任命,正好填补空缺,此次的难题便迎刃而解?”

海玥低声道:“将这群人官复原职,严伯父可就不止是士林称颂,更是清流领袖!”

“哎呦呦!使不得!使不得呐!”

严世蕃越想越觉得靠谱。

此案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清洗了一批六部官员后,又让政事畅行无阻。

从各行省提拔不切实际,大礼议新贵都不敢如此安排亲信,但如果将之前的罪臣赦免一批,让他们回来填补此次罪有应得的官员空缺,岂不是两全其美?

陛下既能得宽宏仁德的美名,这些官员各有资历,也不会因此事就投靠到严嵩的麾下。

当然感激之情必不可少。

爹爹虽素有清誉,但清流领袖确实当不起。

现在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那自己岂不是……

未来的小领袖严世蕃把头蒙进被子里,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