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不当圣母之后,黑莲花连儿子都不要了 >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是我亲自做的

“行了,让人先去休息吧,有什么话之后再说。”

林安?看着许少瑜,“先回去休息吧,有什么想问的,休息之后随时都可以问。”

“好,多谢前辈。”

等许少瑜离开,林安?才开口。

“你这丫头,今日是高兴疯了吗?也不看看时候。”

“我们这般突然出来,你总得给人家一个接受的时间,絮絮叨叨的说那么多,也不怕人家接受不了。”

叶知瑾笑着,“我太开心了嘛,娘,我有好多话想对你们说啊,真的,好多好多。”

“这里很多人都欺负我......

雪后初霁,晨光微透,西山别宫的檐角垂着冰棱,晶莹如玉。苏沉音立于院中梅树下,手中握着一卷新抄的《启智录》残篇,指尖轻轻抚过纸面,仿佛在触碰一段段被尘封却未曾熄灭的记忆。她已不再批阅奏章,也不再听政议事,可这世间风起云涌,终究还是顺着山间小径,悄然叩响了她的门扉。

一名年轻婢女匆匆而来,递上一封密信,封口无印,只以青丝缠绕三匝??那是钦案司最隐秘的传讯方式。苏沉音接过,拆开,目光缓缓扫过字迹,神情未变,唯眼底掠过一丝深不可测的波澜。

“周景安现身长安城外三十里驿站,身负重伤,昏迷前留下一句话:‘铜钱十二,皆归原位。’”

她将信纸置于炉火之上,火焰吞没墨迹的瞬间,唇角竟浮出一抹极淡的笑意。十二枚铜钱,是当年影鸦组织联络死士的暗号,每一枚对应一名核心成员的身份与位置。癸酉、甲戌、乙亥……直至壬午。十年前,她亲手埋葬了其中九人;如今,最后三枚终于开始松动。

“林骁。”她唤道。

片刻后,廊下脚步轻响,林骁自雪地中走来,黑袍裹身,眉梢凝霜。他已年近五旬,鬓角染白,然双目依旧锐利如刀。“夫人。”

“去查京城内外所有供奉西域佛像的寺庙,尤其是那些香火冷清、僧侣稀少却占地广阔的。另派人盯住礼部档案房??最近三个月,有无人调阅先帝年间皇子入籍记录?”

林骁顿了顿:“您怀疑有人要重演当年之事?”

“不是怀疑。”她望着炉中余烬,“是他们从未停止。”

她闭目片刻,似忆起什么:“守松昨夜托人送来一份名录,是他在皇史?整理旧档时发现的。七名幼年夭折的宗室子弟,生辰竟全与《九子命谱》所载吻合。更巧的是,这些孩子的母亲,都曾在慈云庵待产或祈福。”

林骁瞳孔微缩:“调包并未止于那一夜?”

“那场大火只是开端。”她睁开眼,目光如刃,“他们用二十年布一个局,等的不是权力更迭,而是血脉混淆、真伪难辨。一旦时机成熟,便可拥立‘正统’,颠覆江山。”

风穿庭而过,吹动她素色裙裾。她缓步走入书房,取出一只檀木匣,打开,里面静静躺着一枚青铜钥匙,纹路奇特,形似双蛇交尾,中央嵌有一粒暗红宝石。

“这是裴照临终前交给我的东西。”她说,“他说,若有一天天下将乱,而乱源出自‘庙堂之上的假神’,便以此钥开启太庙地宫第三层密室。”

林骁低声道:“可太庙地宫历来只有皇帝能进,且需三把钥匙合一??一把在帝王手中,一把由宗正卿保管,最后一把……据传早已遗失。”

“它没有遗失。”她轻抚钥匙,“它一直在等待真正看懂它的人。”

两人沉默对视良久,窗外忽传来一阵孩童诵书声,清脆如铃: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苏沉音嘴角微扬:“这是我让村学教的第一课。”

林骁却皱眉:“但眼下局势,恐怕容不得我们慢慢启蒙民心。”

“正因为不能,才更要坚持。”她转身执笔,在纸上写下三个名字:**柳念归、周景安、守松**。

“一人治世,一人破局,一人守史。这才是裴照当年布局的真正用意。他早知我无法永掌朝纲,故留下三条线,互不相交,却共维平衡。”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守松亲自赶来,脸色苍白,手中捧着一块烧焦的木牌,上面依稀可见“壬午”二字。

“找到了。”他声音沙哑,“京郊净心寺地下,挖出一口石棺,棺内无尸,唯有这件信物和一张人皮地图??标记的是皇宫水道系统,以及……通往东宫寝殿的暗渠入口。”

空气骤然凝滞。

苏沉音缓缓起身,走到窗前。远处书院方向,柳念归的学生们正在操练队列,喊着口号:“明是非,守公义,为民请命,虽死不惧!”

她忽然问:“柳念归何时回京?”

“明日午时,陛下召其述职。”

“通知他,入宫之前,先来见我。”

翌日清晨,天光未亮,柳念归便已抵达西山。三年陇西历练,让他褪去了少年书生气,眉宇间多了几分铁血沉淀。他一身青衫依旧朴素,腰间却多了一柄短剑,剑鞘刻着“正心”二字。

“学生拜见先生。”他跪地行礼,动作恭敬却不卑微。

苏沉音扶他起来,递上一碗热姜汤。“喝完再说。”

他一饮而尽,额上沁出汗珠。她看着他,忽道:“你还记得你母亲说过的一句话吗?”

他怔住:“哪一句?”

“她说:‘若有一天你发现这个世界从根上烂了,不要想着推倒重建,要想怎么让它重新长出好根。’”

柳念归呼吸微滞:“您怎么知道这句话?”

“因为她也是这么说我的。”苏沉音平静道,“她是我的侍女,名叫阿芸。十九年前冬夜,她在慈云庵替我护产,亲眼看见两个婴儿被人调换。她拼死抢回一个,就是你。另一个……被带走了。”

柳念归猛地抬头,眼中震惊如雷轰顶。

“你以为你是谁的孩子?”她盯着他,“你以为你为何会被选入昭华书院?为何我会对你寄予厚望?因为你本就是皇室血脉??先帝第七子,真正的嫡出皇子,排行第九,属‘壬午’之命。”

寒风穿堂而过,吹得烛火摇曳不定。

良久,柳念归才艰难开口:“所以……我不是柳家子?我是……苏砚的亲弟弟?”

“是。”她点头,“你们同父异母,皆为先帝之子。当年太后欲立己出幼子为储,联合影鸦策划调包,意图废长立幼。我识破阴谋,提前安排双胞胎同时出生,制造混乱,趁机保住苏砚,并将你送出宫外,交由忠仆抚养。阿芸为此付出性命。”

柳念归双膝缓缓落地,手指深深掐入掌心。

“那你为何现在才告诉我?”

“因为时机未到。”她俯身看他,“如今,有人要重启‘九子命谱’,伪造新的‘真命天子’。他们已经有了人选??一个容貌酷似先帝、精通礼仪典制的年轻人,已在净心寺秘密训练三年,只待东宫突遭‘意外’,便可借‘血脉觉醒’之名登基。”

柳念归咬牙:“我要揭发他们!”

“不行。”她摇头,“你现在若站出来,只会被视为篡位者。证据不足,人心未定,反而会引发动荡。你要做的,不是争身份,而是守住道。”

她取出那枚青铜钥匙,交到他手中:“拿着它,今日入宫述职后,前往太庙。午时三刻,当日影落在蟠龙柱第三圈纹路上时,插入地宫密室锁孔。你会看到一样东西??一本写满真相的《玉牒补遗》,还有裴照留下的最后一道手令。”

柳念归颤声问:“如果……我打开了呢?”

“那就意味着,你选择了承担责任,而非复仇。”她说,“你可以选择毁掉一切,也可以选择重建一切。但记住,真正的王者,不在血统,而在担当。”

他握紧钥匙,指节发白,最终重重叩首:“学生……愿承此任。”

午后,紫宸殿内,苏砚端坐龙椅,听取各地巡按御史汇报。柳念归列席末位,神色沉静。当提及陇西水利成效显著、百姓自发修渠灌溉时,苏砚含笑点头:“此乃国家之幸,朕心甚慰。”

就在此时,一名内侍慌张闯入:“启禀陛下!东宫突发火情,太子受惊晕厥!”

满殿哗然。

苏砚霍然起身:“太医何在?太子如何?”

“已救出,暂无大碍,但……但太子醒来后言语混乱,自称‘非帝王之后,乃凡人之子’,并哭喊要见‘娘亲在柳家村’!”

群臣面面相觑,有人窃语:“莫非……太子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世?”

苏砚脸色铁青,正欲下令彻查,忽听殿外一声朗喝:“臣有要事启奏!”

众人回头,只见柳念归手持文书步入大殿,身后跟着两名钦案司密探,押着一名披头散发的僧人。

“此人为净心寺主持弟子,昨夜被捕。经审讯供出,十三年前,其师曾接受贵妃贿赂,参与调换两名男婴??一名是当今太子,原为农户之子;另一名,则是真正的皇孙,现流落民间。”

举座皆惊。

苏砚怒极反笑:“荒谬!凭一介疯僧之言,岂可动摇国本?”

“不止如此。”柳念归展开卷轴,“这是从净心寺地下挖出的《伪嗣录》,详细记载了当年交易过程,包括银两数目、接应路线、甚至……贵妃产后用药清单。”他抬眸直视苏砚,“陛下,若您不信,可命太医查验太子耳后是否有朱砂痣??那是农户家族世代相传的标记。”

苏砚浑身一震。

片刻后,太医回报:“确有红痣一颗,形如米粒,位于右耳后侧。”

殿内死寂。

苏砚缓缓闭眼,良久,低声问:“那……真正的太子呢?”

柳念归沉默片刻,道:“或许,他已经死了。或许……他还活着,只是不愿回来。”

他没有说出口的是:那个孩子,可能就是他自己。

当晚,太庙钟声三响,地宫开启。柳念归独自持钥而入,穿过幽深长廊,终于来到第三密室。石台上,摆放着一部泛黄的手稿,封面题字苍劲有力:

《九子命谱?终章:归真》

他翻开第一页,只见开篇写道:

“吾观天象,知未来有劫。非外患,非兵灾,而在人心崩坏、真假颠倒。故设三局:一局藏真,二局掩伪,三局启智。唯启智者不死,方可破局。”

落款日期,正是裴照去世前三日。

与此同时,漠北边关,周景安拄着断刀站在雪山之巅,面前是焚毁的密寺废墟。他撕开衣襟,露出胸口一道狰狞疤痕,形状宛如帝纹图腾。风雪扑面,他仰天大笑,笑声悲怆而决绝。

“我本无名,何必称王?我只求一人安宁,万家灯火。”

他将最后一枚铜钱抛入深渊,转身走入风雪,身影渐渺。

数月后,新任巡按御史柳念归巡视江南,在一座女子书院前驻足。孩子们齐声诵读《启智录》第一章,声音清亮:

“人生而平等,不分贵贱男女。智慧不应锁于深闺,真理不应藏于庙堂……”

他站在阳光下,久久未语。

而在西山别宫,苏沉音正坐在梅树下写字。笔锋稳健,墨迹清晰:

“六十年风雨,半生忍辱负重。我不求青史留名,只愿后来者不必再走我的老路。光明不在高台,而在每一个敢于睁眼看世界的人心中。”

写罢,她放下笔,抬头望向远方。

春阳正好,山花烂漫。

风起时,一片花瓣飘落纸上,恰好盖住了“苏沉音”三字。

从此,世上再无太后,也无圣母。

只有传说,在岁月中静静流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