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刹那灿烂 > 第四十五章 收徒的条件

刹那灿烂 第四十五章 收徒的条件

簡繁轉換
作者:亨依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7 00:53: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五章收徒的条件(第1/2页)

葛自澹说道:“不用理会他们。从实用的角度讲,新学的用处确然是很大的,他们也是一向自大惯了的,非要自己切身感受到,吃了亏才能醒转,不然,这些人不撞南墙是不会不回头的,再说他们也是从中得了利,这才去蛊惑世人。”

“不过国内新学也好,家学也罢,是每个人都当掌握学识的一部分,没有优劣高下之分,只都有所偏颇。从实用讲新学,学以致用,但不讲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就会失去方向;从道理上讲世事,口惠而实不至,不通经济,不利谋生,甚至口是心非,就会尽显假大空一片,误人误己。我在西洋生活的那些年,对他们的各阶段的学习和社会、政府、百姓的观念,而且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生活上的理念,也都做过一定程度的调查了解。单就国外的新学对比来说,他们是要相对全面的多,思想性和功利性都有兼顾,而我们目前的情形则要欠缺很多,还在探索适应阶段,倒也无可厚非,但往往会顾此失彼或者片面强调一方,有些差强人意。想要全面迎头赶上,不是说三年五年,也不是一个或是一群人所能够的,必须要凝聚全社会的共识,花费一二代人的时间才有成功的希望,而这凝聚全社会共识却又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必须得有个强有力的政府,自上而下才好。像现在这样,中央政令不畅,地方又变形走样居多,多半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罢了。”

亨书勤道:“听你这么一说,我也有豁然开朗之感,敢情我以前只是在瞎胡闹罢了?”

“也不能这么说,你的开学之功在于改变了一些人旧有的思想观念,这改观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难的。刚说那自上而下是依靠官府之力和百姓的顺从,要是能自下而上的形成共识,百姓自觉自愿的认识到不足,然后再自发的奋发图强,推动事情往前发展,那就是最理想的情况了。当然那也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是再开明的官府也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因为这样,就会使它失去主导权,就会像现在的情况一样,别人分薄了它的权力。古时有太阿倒持的说法,就是讲这个意思,把权力空手让人。权力就是权力,无论它披着多么华丽的衣服,说着怎样动人的说辞,它的排他性从来未变,动它,就是性命之争了,无论大小。”

亨书勤想了想,并没有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讲,想着此行还有不少事待要问询,回转正题说道:“年兄,虽说是言明了不干涉你的教学,然则还是忍不住想要问你,下一步你计划怎么走?”

葛自澹笑着说道:“你呀,到底沉不住气。在说下一步之前,我还想先申明一下,我为什么会答应收亚日。当然了,这里面你是首要的因素。我早先收学生,多是一边教,一边看,我这回则是先看而后教。当初可能是没什么经验,一方面主要也是谋事,毕竟我至少要把丸子照顾好,必要的报酬是很重要的,这在其中占的比重比较大,当然也是我后来择人的无心插柳之处。后来,我也细想了一下,想要比较方便或者放心的教导出一个好的学生来,有几个方面是很重要的。其一就是家境,我前面也提到过,你切莫小看家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就想着白手起家何等英雄风光,如何如何的,这如童话般的都是骗人的。寒门贵子自然有,但也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寒门和贵子罢了。家境往往决定一个人的胆量、眼界、品味和经历、**等等,也包含有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就是教养的问题,这里没有褒贬的意思。早先说过一个家境贫寒之人,他想要改变处境,那么他的需求就必然很多,这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会更多,而他的起点很低,首先为了生计等一些基本问题,他必然要比别人更加努力、勤奋和耗费时光,即使这样,他也可能只是在某个方面有可能达到别人的程度,其它的那些都还不好说,与此同时,别人说不得走的更远,因为别人不需要经历这些个东西。家境好的,他所经历的人事物和对人事物的态度与他人相比,先天就有太多的优势,就是前面说的胆量、眼界、品味、经历和**这些,胆量更大、眼界更阔、品味更高、经历更丰,偏偏普通的**却很小,当然这不是必然,而是多数如此。**大了的就是野望,也是野心,那再结合胆量、眼界等等那些,其中的优异者,就所求甚大,那就实在是太值得教一教了。其二也是要看学生的年龄。年龄和经历、思想观念这些的关联比较大,对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年龄小,经历、思想观念还未成型,可塑性强,这就便于接受新的思想和新事物,受旧有影响会比较小。年龄大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己的思想,往往对新东西的接受程度就会相对低,趋于保守。当然了,年龄太小,你自己就只能当保姆了,哪儿来的时间精力教授,更别说他是否理解你所说的话。所以往往在选择当中,都会选年龄适合,但还未成型之时。其三是天资。一个人的天资是天生的,天资好的都是得上天宠爱之人,事半功倍,更何况天资又好,还愿意努力之人了。其四是运道。这个事多少玄学了些,偏偏我家学中对此有些涉及,早先说过的识人之明,就是说的这个事。其五是品性。品性不是指小处的偷鸡摸狗、蝇营狗苟之辈的品行,这只是小节,可能说意图更贴切一些。就如同刀斧,用刀斧行凶伤人、抢班夺权和用刀斧架桥修路、盖房建屋这中间的分别太大了,这就只看你个人的品性,看你如何选择使用。具备一些条件的人,可能会成功,但如果品性不良,行差踏错在所难免,成就越高,后果也越严重。虽说功过只有留给别人说,但首先是你要承受得了那后果才行,如果你个人都不在了,万事皆休,倘还活着,万夫所指,这是需要多么强大的心脏才能应付得来。当然,抉择是个技术活,这些个也都是可以教育引导的。上面这些就是我在选收学生的几个主要方面,当然了,也在于以后的教学当中,我的主要功夫只是在如何教授和学生如何进行抉择的问题了。亚日在这些方面上都算得上比较贴合我这方面心仪的人选了,所以你请托后,我再观他,才有你最近的这一行。亚日之后,我应该也不会再教他人了。”

亨书勤笑着说道:“却原来有这许多讲究。只是你这可是有违先贤的有教无类的训言了,不过我算是受益人,却说不得那风凉话。”

葛自澹说道:“你这是对有教无类的误解了。有教无类首先是有教的问题,然后才再讲无类。我都不愿意教,哪来的有教?无类就更别提了。你别看先贤们说的好,只看他们字里行间也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不单单对学生,更是对社会、对事情、对别人,独尊自身,排挤他人罢了,又生生的把人分出个三六九等来,君子、小人的,哪里谈得上无类。他们也只是自欺欺人的鼻祖罢了,还把自己的言行钉在书上,供后人观瞻……”说着、说着的,突然住嘴。

“你我兄弟,我有些无忌过了,却不好妄评先贤了。不过,如果这世上只有那一种声音,这是极不正常的,尤其是从各自的言行中,每个人的所得都不尽相同,如果只片面追求一致,那就差了,哪怕是圣人,也落了下乘。”

亨书勤说道:“你说的那些事我一直也没有深思过。细究之下,你说的那些当是存在的,把他们的言行当经典看是可以的,却不好把他看成是至理,那也只是他们一时一事之观,有些可以延用至今,有些却是过时之言,一以贯之的话,是有不足之处的。”

葛自澹说道:“贤弟也是读书人,只不是那读死书之人,这点为兄是一直知道的。只有些司空见惯的,多没在意罢了,不似我这闲人,尽琢磨些不着边际之事了。好,不说这个了,那就说下一步的打算,也正好和你商议一下。”

亨书勤说道:“兄长请讲。”

葛自澹说道:“我想亚日既然有过目难忘的本事,我也自当会尽用其长,以我所著之书为根基,再辅以校学和指导,潜移默化的让他形成自己独有的东西。我当先会带亚日去余斛,在那边一边求学,一边开阔些眼界,我们德安府还是太偏狭了。趁着局势暂时还未大乱,中间会抽出些时间带他到处走走看看,自然,省亲之事也是应有之义,只恐怕不会太频,还望你谅解。计划大约会在余斛把初教完成吧,中教是准备带他去京师,看看咱们这心脏是如何运行的,认知一下花花世界以外的东西,外出和省亲也是一样的。至于说到大学,我希望他到时能够去西洋看看,根据以前掌握的情况,如果情况没有太大变化的话,我个人认为会在格里斯较长期的落脚。当然了,这些也都需要你的谅解和配合。西洋的情况我和你前面说过,国小,通行方便,这四下交流也方便,限制很少,随性而居都是可以的,当然也有可能在兰西、容克这些地方长期落脚。边走边看吧,那时我所学应该已基本尽都教于他知,只不知到时亚日的人生际遇如何,另外这个过程中也是要看他的个人人生体会。到时再看亚日的年岁和时局情况,若要不急于成家立业的话,想着后面最好再出去离坚一回,看看别人的世界又有什么不一样,甚至说让他自己独闯也是可以的。待他归国觅事后,我就该归隐一侧,剩下就看他能在那些年中学到什么,如何抉择,怎么去用了。扶上马,送一程之事,我就不去做了,你们看着办,然后就由他施展就好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依据情势做好预判,适时配合支持与他就好。我想我所教出的学生,定不是那碌碌之辈,这却不是自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五章收徒的条件(第2/2页)

亨书勤听着葛自澹的言语,已经应承了的事,自然也容不得反悔,虽然描述的前景很令人高兴,然而却也还有太多的惆怅和遗憾,主要是估计日后的时间里,想要与三子见面机会就少了。另外在国内可能情况还好些,国外的话,花销也必然不会少,相应的其余二子的花销就需节约些了,却不好伸手找父亲要。毕竟就亨书勤的小家来说,自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再者又有兄弟多人,能做主的事并不多,指望差事薪水的,也不过只能维持一家人日常生活和人情往来之用。虽说亨家在德安府也是响当当的人家,只主要是以家风、教育闻名,财力上就相对一般些,再说自己毕竟只是家族的一份子,能分给自己的也不会太多,但好在都还负担得起。

葛自澹见亨书勤一时并没有说话,以为他有什么顾虑,望着他,说道:“贤弟可是有什么其他意见?”

亨书勤醒悟,忙说道:“自是没有意见的,只这样的话,实在是拜托兄长了。”说完还给葛自澹行了个礼。

葛自澹说道:“那倒不必,一世人两兄弟,更何况我们这异姓投契兄弟,更是难得。你把亚日托付给我,我却要把东伯他们托付给你,你负责照料好东伯他们,记得有时间就来这里看看他们,有闲时替我给我母亲和丸子上注香。万一,我是说万一,万一东伯、东婶不在了,我却赶不回来,到时却要劳烦贤弟你再多替我尽一份孝心,送他们一程。钱财这些事的,贤弟不用费心,余斛的事务处理完后,在所多有,平日里也没什么用处,这些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我也不期望其他更多的了。也让我出分力,再说这力也不白出,你的责任更重一些。你的四儿,同时即是我的侄儿,又是我的学生,我还能有什么可说不尽那份心力的呢?天地君亲师,师徒情可不见得比父子情稍差,百年之后,说不得有人提起亚日的时候,还能顺便说起我来。”

亨书勤暗道一声惭愧,说道:“奈何贤兄待我何其厚矣。我自当不辱兄长所托,待功成之日,另行相谢。”

葛自澹说道:“雏鸟总是要脱离怀抱才能翱翔于天空之上,在此之前,学好本领才是必须的,别人任谁都无法替代。你自己也注意在家里头寻一些苗裔,到时也好给孩子们些助力,要求不那么高,只要忠心、实诚、不惹事、不怕事、身体结实就行,到时有他们在身边,自己也能少担心一些。”

亨书勤说道:“你说的那些,其实我也是有些考虑的。哪怕麻烦些,也早早都给他们都准备了伴当,从小一起长大,心性什么的都还好说,也都是身边老人家的子弟,也是存了这样一些心思的。”

葛自澹说道:“你们亨家有些传统是很值得称道的,我也是羡慕的紧,子弟走歪路的极少。”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们这家也太局限在我们这一地,有点固步自封,趋于保守的迹象。”

话说到这时,却是东哥敲了敲门,得到同意后进了书房,说是准备午餐了。两人相视一眼,哈哈笑起,笑得东哥一头雾水,以为自己脸上沾了东西,用手一抹,却什么都没抹到。东哥在前面引路,三人就这样出了书房。

大伙聚齐,人逢喜事精神爽,虽然晚上睡的时间很短,大家却见得葛自澹、亨书勤都神采奕奕,很高兴的样子,估计话差不多谈完了,应当也谈的很顺利。果不其然,在开动之前,葛自澹先打量了亨书勤一回,说道:“贤弟,我先少说几句,你来补充。”

亨书勤连忙说道:“贤兄客气了,你说吧,我没有不同意的。”

葛自澹也不客气,说道:“我和亨贤弟基本谈完拟清,明日上午我们用完早餐后,就会分别启程。家中之事,我也未及和你们商议详尽,这个我们用完餐,下午再说。这也是值得高兴的事。我们稍喝一些,下午也好谈谈家事。”

午餐大家吃得尽兴,也放的很开,毕竟说起来都不是外人,自然没有人见外的。用过餐,见残宴收拾完,葛自澹想了想,还是让东哥去把东婶婆媳都叫到正堂来。

一时山上诸人齐聚持正堂,葛自澹对着大家说道:“我和葛贤弟商议了一回,事不宜迟,是准备明日就下山去的。只家里的事我们商议的也比较简单,还有些是要和大家商议的,特别是东伯和东婶。我们这回下山后,贤弟是要去省城看尚在手术中的长子,我的计划是再返余斛,主要是教授亚日来的,其他事是觅机再看。只这一回出门在外,我是不会再在外面安家的了,我的家就在这里,只要有你们在的地方,才是我家。但是这回出去的时间会很长,短则**年,长则十来年,中间有可能会回来几回,也有可能很少回,只这次事办完之后,我会再回三省观,以后就基本不再出远门了,长居终老在此。”

除亨书勤明白外,其余人唏嘘不已,这个时间可是不短,这事情竟然要用这么久,只大家都不做声。

只听得葛自澹继续说道:“这回就明宇和我同去就行,东伯你们就在家里吧。索性就不要再在这山上住了,到山下享些福,搁些时日的来山上看一看就行了。让东哥哥几个好好孝顺你们,也让中儿他们多看看爷爷,我这也担待东伯你们也太多了。”

东伯说道:“少爷,你可千万别这么说,我和老婆子也早就约好了,我们年纪大了,以后哪儿都不去,就在这山上看着夫人这观。即使以后不中用了,也就在后山,不拘找个什么地方都成,把我们都葬在她们不远的地方,也好能和她们做个邻居,在地下也好说说话。我们年纪大了,也跑不动了,不能跟着伺候少爷,也但请少爷看顾好自己,省得我们挂心。我们知道,少爷是做大事的人,这些道理自不用我们交代,日后见了夫人、少奶奶的,也能和夫人、少奶奶好好说说话。我们在这山上也习惯了的,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也顾不了那许多,不想那么折腾,也算对得住当初夫人的嘱托,只少爷的……”欲言又止的,眼圈泛红,却也知道不适合再说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