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刹那灿烂 > 第四十六章 传法

刹那灿烂 第四十六章 传法

簡繁轉換
作者:亨依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7 00:53: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六章传法(第1/2页)

葛自澹接口说道:“东伯,我的事我自家清楚,这两天也和贤弟说起过,说得也算详尽。我又重捋了一遍,丸子的事和孩子的事想来是我自身的原因,却是拖累了丸子,或许我当初就不该遇到再到后来坚持娶她,终是我害了她的。”

除亨书勤外,其他人听的愕然。

葛自澹说道:“这应该是我家家学上的事。葛家的家学是讲究修行的,史上确也是出了神仙人物的,只是现时传到如今多是都不大通且天分浅薄之辈,而稍有所成者又往往都在独自修行,不理世事的,家族中自然也没有他们的位置,所以也声名不显。只是修行是一样逆天行事的功夫,鱼和熊掌都想要,俗世和仙神都要成,只世上没有这等便宜事,所以老天就降下劫难来,我这里应该就应在了丸子和孩子身上了,反应在我自身就是命犯天煞孤星,该当孤独终老的。当然了,这里主要是对血脉,对学脉又不涉修行则是无碍的,所以我也才敢放心收下亚日,不然就不但对不起丸子他们,也更对不起贤弟他们一家了。”

众人都听得是玄玄乎乎的,因大家都不是修行中人,这些认知距离大家的生活有些远,所以往往就只好听个结果就罢了。只这斯人已逝,众人无恙的,又知葛自澹平日的性情,自不是乱说之人,既是如此说,想必是有他的道理在的。亨书勤也不由放下许多的心思来。

只听得葛自澹继续说道:“只东伯你们在山上,这怪让人放心不下的,这万一要是生病什么的,太不方便了。”

东哥看了自己媳妇一眼,说道:“老爷,我们夫妇准备就在这山上伺候父亲、母亲,平日里没什么事也不准备下山了。而且伺候自己父母本来就是天经地义之事,这也没什么好说的。”

葛自澹说道:“话虽是这么说,我这实在也太过意不去了,又感到对不住中儿他们。”

一边说,一边思索,对亨书勤点了点头,又招呼亨亚日到身边来,葛自澹这才对东伯夫妇说:“东伯、东婶,我这一辈子都这么称呼你们了,在你们心里,我总是比东哥他们更得你们的宠爱,我不说受之有愧吧,但也让我无以为报。这回下山,我把你们二老托付给贤弟,他有空时,会过来看看你们二老,也看看我母亲和夫人。贤弟与我相知,你们也是知道的,只不知我们亲厚如此吧?我们是一家人,我自当行晚辈礼,我请贤弟来看顾你们,自然也是晚辈,就让我们尽一份自己的心吧。”

说完起身,对亨书勤说道:“贤弟,事前也并未征得你的同意,还请见谅,请随我一起给东伯东婶行个礼吧!”

亨书勤点头答应,也起了身来到葛自澹身边。葛自澹又招手亨亚日,意思不言自明。只其他人都还不太明白这其中是什么意思。三人来到东伯东婶面前,一起向着他们行起跪拜礼。结果把东伯他们几个弄得是一惊,赶忙从凳子上起身,上前扶住众人,东伯口中喃喃说道:“这却是万万使不得的,万万使不得的,这可折煞我们了。”

他们都有些意外,这个礼行的太大了,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三人被扶起身,葛自澹对着亨书勤也是一揖,亨书勤还礼。

几人回坐后,葛自澹说道:“这个礼你们自是受得。我心中所想何止这些,生恩虽大,但生不如养。生而不养,比之路人尚有不如,那份血脉也只见证了寡情薄性,哪得见父慈子孝?我在这里并不是怨恨父亲,只是也当路人一般,仅只顾忌些血脉之礼而已。我有幸,有爱我的母亲、夫人,还有你们,都是我的家人,我的亲人。你看我这还有兄弟,还有学生,这些都是人生幸事。学生也是传世人,即使我百年之后,尚有我的学生在,若遇困难当一力助之,汝当能应否?”说着,望向亨亚日。

亨亚日赶忙说:“我必一力相助,绝不推诿。”

东伯一家听此也是大喜,这段香火情的延续对自己家是美事、幸事。自家少爷的本事,他们虽说不是太清楚,可看其他身周人对其的态度多也可以看出,是多么了不起的人。而他的传人,必也有非同寻常之处,况且他也不托付给前二个学生,独推亨亚日,也有更看好他的意思,说来这次教授居然长达十年的样子,和前二者四五年也绝然不同。再者,在德安府当地,亨家是响当当的人家,亨书勤亨二爷在省内的声名也不小,都是美誉持正者,少爷把自家一家老小托付给他,也是存了不少的心思的。东伯他们心内也算清楚少爷的一片苦心,比起直接给他们财物,把他们托付给可靠的人作为依托才是更长久的打算,毕竟因财物而可能产生的意外太多,远比不上一段可靠的香火情。

葛自澹接着说道:“我这里再多说一句。我与德安府的父亲本家是我自家私事,大家不用也不要参与其中,即使找到门上也只做不理,如此就是帮我了。不然牵连其中,反是害我,我割舍得下他,却割舍不下你们,为了你们反去助他,就本末倒置了,这些你们也切记。为免他们打扰贤弟,我收亚日的事情,问起你们时,也只做不知。贤弟这边也不做传扬,他找上门也同样不理才好。我需言明,只生恩难还,古书有割肉还恩说,想我一介凡人,这有用之身尚有他事未了,暂且不予他,待得事了,我必亲还于他。”

众人听得心有戚戚,虽说知道一些缘由,却不得全知,既然他这么说,只得照办才好。

葛自澹又说道:“我目前想说的主要就这么多,贤弟,你看看有什么是需要和大家讲的?”

亨书勤说道:“兄长的托付,我铭记在心,必勉力为之。也望东伯能待我如兄长,不吝赐教,但有所赐,无有不允。”

东伯一家赶紧谢过,这一下大家的心都从即将到来的离情别绪中舒缓了不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至此,日后的安排也算是一并说清,大家都去了一桩心头大事,气氛也一下松弛了不少。只余亨亚日稍稍有些忐忑,这下多半是要离乡了。余斛?那是多有见新闻纸上的地方,也是国内有名的花花世界,有些怯,更多的是好奇和向往。如今,就要去往那往日只得从新闻纸中才得有所耳闻的地方,那里又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

亨亚日心内想着,耳中却听着葛自澹接着说道:“东伯东婶,你们下去休息一会儿吧,这些天也有劳你们了,东哥你们也去吧。我和贤弟、亚日说说话。”

东伯一家子告辞回自家小屋去了,明宇也邀王品福去他屋子里喝茶,一时,屋内就余葛自澹和亨氏父子。

葛自澹带着亨氏父子去了书房。待三人坐定,葛自澹指着书案一侧放着的一摞书,说道:“贤弟,这就是我这些年的潜心之作,也是要传给亚日的根本之法。”

父子两个看得、听得是一脸的惊异。

葛自澹看到了亨氏父子俩的异样,只不在意,继续说道:“书本上的学识也罢,道理也好,只是我们为人处事我称之为技巧的东西,讲的很具体。就如同我们盖一栋房屋,书本上会讲如何如何的盖,怎样才能盖好,又为什么这么盖。而我所写的这几本书会告诉你,我们为什么要盖这房屋,盖这座房屋之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才能更好更效率更经济的盖好房屋,我们要用这房屋来做什么,房屋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等等这些。你们可能没从这些个角度来想过问题,或是即使想过也没太在意,只这也是我好些年来所学、所做、所思的那些问题的总结。一个从细处着手,以小见大,一个从顶端着手,提纲挈领,你要说那个更重要,我只能说都重要,只根本之法是根基,根基扎实,人生之路才得更顺畅、便利,也能减少不少迷思。这个例子好比那树,你说根系和枝叶那个更重要,都重要,离开了彼此都不能成活。只根系弄得好,事半功倍,根系弄得不好,事倍功半,种树也是从根系开始,这就是其中的差别。当然我在书中也有讲这些,这也是其中单独的一本《论系统》中所要讲的。”两父子听的入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六章传法(第2/2页)

“我一共写了五本书,分别是《观世界论方法》、《观人生论成败》、《观价值论得失》、《论系统》和《观伦理》,这五本书各有不同,讲的事情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前面三本是从三个层次来讲这个世界、社会和个人的,让你怎样去认识这个世界,怎样去认识社会或者说事物也行,怎样去认识个人或者说自己。这观名字叫三省观,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讲认识自己的,却也只讲了方法,每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看自己哪里做得好做得对,哪里又做的不足,好的、对的、不足的又分别在什么地方,哪些是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的。当然这是个很好的方法,也很具体,只是还有不足。《观人生论成败》中所讲的有些类似于三省和站在整个人生的角度不在一城一地之失或者说不在一时一事的得失上计较的结合,怎样才说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如何又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不足,又当如何面对等等。当然,这三本书又不能孤立的看成三个方面,三个层次,它们彼此之间有着联系,不能孤立的单独拿出来看,所以才又有《论系统》这本书。就如同贤弟个人,你即是别人的子女、又是别人的父母,还是别人的兄弟、朋友、老爷、同僚、下属、上司、老师、学生等等,如果把你的一个或几个身份单独拿出来,那你这个人就不完整了,在这世上就缺了一部分,可能那也就不是你了,就变了样、走了形,所以才有《论系统》的说法,强调彼此间的关联,又看重局部的独特性。《观伦理》稍微特殊一点,它和前面四本的联系貌似没那么紧密,但也只有结合起来看,才能更完整更系统的看待世界、事物、人生或者说问题。它讲的大体上类似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将心比心那种类似,但也有不同,它要追根问底,穷究问题的根源和本质,再结合前面几本书,可以把问题看的更清更透彻。”

一番说辞,深入浅出,也是让亨氏父子眼界大开,即便是亨书勤也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事。葛自澹的话也让他们深思,学问之道究竟是什么,葛自澹似是打开了一扇门,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葛自澹说完,把这几本书推到亨亚日面前,接着说道:“我现在就把它全部传于你,你要收好,万万不可遗失。我这里除了初写的原稿,也没有多余的了,只是那原稿和这终稿还有很多的不同,中间随着我后来的想法变化,还有不少增添和删节,有不小的调整。我虽可以再复写一遍,只不好费那精力。你这后面就可以一本一本的看,循序渐进,不求甚解,不用急于理解书里的意思,先把所有语句记下,遇到事情时,多看多想,再反思,那时的收获就不言自明了。至于学校里的事,那些反都是小节,到时自然就能很快追上,不在于耽搁这些时日。我们路上时,你也先以这几本书为主,以后在余斛安顿好后,校学它事之余,力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把这五本书给读完记牢,如此方才两不相误。”

亨亚日接过书,点头称是,答应了下来,却一时也不好急于现时就看,毕竟老师和父亲都在,都还在说着话。

葛自澹看了看亨书勤,问道:“贤弟可困否?这一番交代完,仿似石头落地,一下放松下来,竟是困了。”

亨书勤说道:“我也是同样如此,事情一旦议定,也是困极。”

“那好,我们就休息吧,未尽事晚餐后再议,也好养足精神,明日里也都要远足的。亚日你且自去吧。”

亨亚日闻言,抱起那五本书,就离了书房,到客房中去了,总要先把书收好再说。五本书大约是手抄本的原因,每本都是大部头,也是厚厚的一摞,亨亚日年少,抱起来也稍嫌有些吃力,主要是不方便。进屋时,正被已回的王品福看到,正要给他帮忙拿书时,却被亨亚日拒绝了。王品福也不以为意,以为这小家伙是自己跟自己赌气,应该是想看看仅凭自己到底能不能给坚持下来。就见亨亚日好不容易把书给放到床头,却又拿起自己的小包裹,把包裹自己又重新整理了一遍,腾出地方来放这几本书,见空间不够大的时候,还把包裹中的其它东西检出一些才罢。那几本书都有些厚,王品福很怀疑亨亚日单手能否持得住这书,估计多是要摊放在书案或是腿膝上才好观看。

亨亚日折腾了一会儿,想想还是先把《观世界论方法》从包裹中拿出,再把其它事物都放,又扎好包袱。拿出书后,亨亚日到一旁桌几边坐下,摊开书,开始看起来。只见书中写道:看苍茫大地、辽远星空,观世间万物、山川河海,无不深感宇宙玄奇、生命奥妙、造化无穷,然则再看芸芸众生,直到吾个人,时而会想:我从何处来,将到何处去?我又如何为我?世间万物又从何处而来,又将去向何方?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维持日常运行,将来又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人能给答案。吾始想西洋有上帝耶和华六日创世造万物说,国内有盘古开天、女娲掸土造人说,西方阿拉伯人**安拉想得之间说,然上帝、盘古、女娲、安拉这些又从何而来?为何如此?将到何处?如此究极反复,永无穷匮,更是无从谈起。至此吾又想是否有一定之规来讲述这个世界,述人述事述物,遂起意探寻方法,此方法为解开那些疑问提供一定之规,拨开迷雾,识见真像……

亨亚日看得很费劲,那些人有听说过的,也有未曾听闻过的,只看的似懂非懂的,毕竟这说法也很烧脑,一些观点闻所未闻。亨亚日忽然记起老师刚刚说过的话,说是要不求甚解,只看和记就行了,于是他也依言而行。这样的书自然是写得很枯燥,里面的文字也是绕来绕去的,不过亨亚日看得很认真,虽不太明白,但大体的逻辑是通的。有些事想不明白,但又想把它弄明白,正路是不行的,只好想或是借助一些方法去把它一部分、一部分的弄清楚,再窥见全貌,就如同盲人摸象一般。而盲人摸象这篇课文,亨亚日是学过,既然是盲人,那自己就无法窥得大象全貌,就和人无法全知这个世界的道理也差不多。所以盲人四处摸,人们发动思想、挖空心思的去想、去做。盲人摸着鼻子说像蛇,摸着腿像柱子,摸着身体像堵墙,摸着尾巴像绳子,这都是大象的局部,也是大象的一部分,也许就是这样,通过一部分、一部分的来慢慢集合,就有可以摸清大象真容的一天。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不是也同样如此呢?亨亚日不知道答案,只方法看似笨了些。但至少有方法可用,可以说清这世界一部分的样子,不是两眼一抹黑的,总比那遇到死胡同出不来者索性就纯粹躺平不动者,高明了何止千百倍。当然,老师能有这般奇思妙想也是给亨亚日带来太大的震撼,他也不清楚有这般想法的价值如何,但对他而言不次于开了一扇窗。

亨亚日看得很投入,也是兴味盎然,只是偶尔也会想盲人摸象本身,然则盲人又是如何识得何物为蛇、柱子、墙和绳子这些的呢?他应该从没见过,那这比喻又是如何出来的呢?亨亚日一时也是无解,心下想着,或许就和这多部分世人一样,多是心盲眼不瞎,于是看不透,结果就和眼瞎心盲一样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